第九十九章探病

順治聖旨一出,多爾袞心裡雖是不服,可還沒有明着表現出來,只得遵旨回家“修養”。而玉兒也知道,就算到了現在,也還不是和多爾袞翻臉的時候,也就暗示福臨,讓百官去多爾袞的府裡探視。福臨對多爾袞雖有不滿,可多年的皇帝當下來,對政治還是有些瞭解,因此,也就遵從自己皇額孃的意思,提醒一些大臣前去探病。這樣一來,多爾袞的病在外人眼裡似乎也就真的那麼嚴重了。

而事實上,多爾袞此時的身體也絕對不輕鬆。多年在戰場上落下的傷病,此時由於年紀的關係,再加上最近接二連三的打擊,一次性顯現了出來,身子也變得異常的虛弱了起來。多爾袞作爲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攝政王,曾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權在握的人,手底下的親信自然不是少,因此除了皇上和太后派來探病的人,還有多爾袞的親信們前來,這樣以來,多爾袞雖是在養病,倒還真沒比在朝堂上輕鬆多少。

福臨下旨讓多爾袞在家“修養”,派了太醫院院正等幾位醫術高明的人前去位攝政王診病,而自己則遵從皇太后的意思,召大臣商議朝堂上禮部侍郎提出來的事。由於福臨派人去攝政王府探病,人多嘴雜,所以多爾袞的親信們就這件事還來不及詢問多爾袞的意見,因此至今他們仍以爲,求娶皇太后是多爾袞的意思,只有幾個聰明之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蹺,只是奈何多爾袞親信之中八旗將領居多,這些領兵的粗人,哪裡知道這些曲曲折折,於是御書房就出現了一副很詭異的場面。

御書房,十三歲的福臨坐在主位上,面帶冷笑的看着下面的爭論,而下面的人卻沒人注意到皇上的表情,只顧着和身邊的人口沫橫飛地說着自己的觀點。顯然多爾袞親信的將領們和朝中親貴大臣們的意見不同,他們覺得攝政王既爲“皇父”,則應該和“皇母”住於一處,且滿人的“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可不只表現在對地位爵位之類的繼承上面,在對待配偶上面也是這樣的。而朝中清流、上三旗的主要大臣則認爲,既已入關,則應遵漢人的風俗,而不應再和在關外時一樣行事。站在一邊的范文程和濟爾哈

朗則很少發言,他們和皇上一樣,知道這件事情的經過,也知道最後的結果,只在那些清流們被多爾袞的人壓制的時候幫上幾句。

這場議事最終結束的時候,幾乎完全是根據玉兒的預測演化的,而福臨對這個結果也很是滿意,只是最後的時候,大臣們即將散去的時候,阿濟格似是不甘心就這樣稱了皇上的意,走在最後,福臨說了一句:“皇上,皇父攝政王爲朝政鞠躬盡瘁,如今攝政王生病,皇上不應該前往探病嗎?”說完也不等福臨再說什麼,就自己離開了。

阿濟格的話,像是一盆冷水,兜頭澆下,將福臨的好心情,一下子滅的一乾二淨,“砰”的一拳砸在了御案上,嚇得吳良輔在一邊不敢出聲。

此時御書房的事已經傳到了玉兒的耳裡,玉兒微微沉思,就帶着蘇墨爾去了她很少踏足的御書房。

“滾,都給朕滾出去,朕讓你們都滾出去沒聽到嗎?好,很好,一個個的,這是都沒把朕放在眼裡是吧。”玉兒還沒走進去,就聽見裡面傳來福臨的怒吼聲,間或還有砸東西的聲音和奴才們求饒的聲音。玉兒在外面站着聽了一會兒,最終嘆了一口氣,走了進去。

玉兒一進御書房,看到的就是滿地的瓷器碎片還有一地的奏章紙張。“皇上這是怎麼了?誰惹你生這麼大的氣?”福臨根本沒想到玉兒會在這個時候來御書房,想到玉兒平時對自己說的“遇事要冷靜”,發熱的頭腦和煩躁的心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兒臣給皇額娘請安。”“奴才給皇太后請安。”“都起來吧。”福臨未回答玉兒的問題,玉兒也並未責怪,免了衆人的禮,擺手道:“你們都出去吧,哀家有話要和皇上說。”衆人都遵命退了出去,一時之間,御書房內只留下了玉兒母子以及蘇墨爾三人。“奴婢給皇上請安。”“蘇姑姑快免禮”玉兒和福臨在一邊的椅子上做了下來,福臨擡手免了蘇墨爾的禮,想着玉兒道:“額娘,您這麼晚過來有何事?有事您喚兒子過去就行,幹嘛還要自己過來?”“額娘知道你孝順。”玉兒擡起手,並未像以往那樣摸福臨的頭,而是替他整理有些凌亂的龍袍,“額

娘聽說你今天在御書房召衆臣議事了?”“哼,那些大臣們,根本就沒有將朕放在眼裡,以前有攝政王處處壓着朕,現在攝政王病了,就換英親王來開始在朕面前指手畫腳了。”一說到召集大臣,福臨就想起了今天阿濟格的無禮,一時之間,剛壓下去的火氣,又冒了出來。

玉兒看着福臨一副火大的樣子,暗自搖了搖頭,畢竟還是年紀小,沉不住氣,隨即道:“福臨,你過來,你是皇上,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時候都要從大局出發,要隨時隨地沉得住氣,不要讓人看出你在想什麼,只有這樣,這天下才可以盡在你掌握之中。不僅如此,你還要會審時度勢,學會隱忍,韜光養晦你知道嗎,當個皇帝,首先要改掉的就是不可以隨自己的性子而來。”頓了頓,玉兒看福臨在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話,繼續道,“今天英親王提出讓你去攝政王府探病,或許他是沒有把你放在眼裡,但是,作爲皇上,你卻不能和他計較,不說他和多爾袞掌握着八旗多少兵權,就只多爾袞攝政這麼多年,他病了,你就得去看。”“可是......”福臨聽到玉兒的話,似乎想通了,可還是有些情願。“你是一國之君,你不能留給黎民百姓任何的把柄,也不能讓大清的大臣將士們寒心。”玉兒也不急着等福臨的回答,說完這番話之後,就靜靜地看着他。“是,兒臣知道該怎麼做了。”福臨想了一會兒,雖還是不願,可是顯然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好了,既然你已經想通了,額娘也就不再什麼了,你既已長大,着爲君之道,還是要自己多多琢磨。”玉兒說完,就在福臨的恭送下,離開了。出了殿門,對着衆人吩咐照顧好皇上,早點服侍皇上休息,之後,就回了自己的寢宮。

此時的攝政王府,多爾袞聽說了今天御書房的事,正對着自己的親信們大發脾氣。那些平時耀武揚威的大臣將領們此刻被多爾袞訓得一句話也不敢說。多爾袞看着他們的樣子,再大的脾氣也發不出來了,只得打發他們離去。而這一晚上,多爾袞終是沒有睡着。

次日一早,福臨就來了多爾袞的攝政王府,前來探病。

..

(本章完)

第九十一章分歧第五十二章努爾哈赤之死第四十五章請安第九十五章孝端文皇后第十四章初次覲見第九十二章分歧第三十三章新年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一百零四章福臨大婚(二)第一百零三章順治大婚(一)第四十四章洞房第二十一章城門遇險第三十六章算計第八章母儀天下第二十九章梳妝第十三章到達盛京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十一章面見衆人第一章出生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三十三章新年第三十章教導第八十五章明朝滅亡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六十六章探聽心思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七章結盟第十章後金來的阿哥第二十二章再回科爾沁第四十七章遷都盛京第三章莽古斯受傷第五十三章殉葬第四十七章遷都盛京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八十五章明朝滅亡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二十三章莽古斯病重第八十九章一統天下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六十章處置第三章莽古斯受傷第九十三章形勢第三十章教導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一章出生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間第三十六章算計第二十八章出征之事第四十章賜婚第三十六章算計第七章結盟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二十二章再回科爾沁第十三章到達盛京第九章婚事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七十八章一代寵妃第九十三章形勢第七十七章真相第四章謀劃第一章出生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十一章面見衆人第七十章稱帝第四十三章婚禮(二)第二十五章逝世第四十八章攻打寧遠第三十章教導第三十一章洛格之死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間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三十章教導第六十八章爭執第一章出生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二十四章日益病重第十三章到達盛京第六十八章爭執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三章莽古斯受傷第四十三章婚禮(二)第七十五章福臨降生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八十八章遷都北京第一百零四章福臨大婚(二)
第九十一章分歧第五十二章努爾哈赤之死第四十五章請安第九十五章孝端文皇后第十四章初次覲見第九十二章分歧第三十三章新年第三十七章哲哲生產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一百零四章福臨大婚(二)第一百零三章順治大婚(一)第四十四章洞房第二十一章城門遇險第三十六章算計第八章母儀天下第二十九章梳妝第十三章到達盛京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十一章面見衆人第一章出生第九十六章皇父攝政王第三十三章新年第三十章教導第八十五章明朝滅亡第七十二章封妃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六十六章探聽心思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七章結盟第十章後金來的阿哥第二十二章再回科爾沁第四十七章遷都盛京第三章莽古斯受傷第五十三章殉葬第四十七章遷都盛京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八十五章明朝滅亡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二十三章莽古斯病重第八十九章一統天下第一百零一章逝世第六十章處置第三章莽古斯受傷第九十三章形勢第三十章教導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一章出生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間第三十六章算計第二十八章出征之事第四十章賜婚第三十六章算計第七章結盟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二十二章再回科爾沁第十三章到達盛京第九章婚事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七十八章一代寵妃第九十三章形勢第七十七章真相第四章謀劃第一章出生第六十二章凱旋(一)第五章又見刺客第十一章面見衆人第七十章稱帝第四十三章婚禮(二)第二十五章逝世第四十八章攻打寧遠第三十章教導第三十一章洛格之死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四十一章姐妹之間第九十八章出手第一百章福臨婚事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三十章教導第六十八章爭執第一章出生第六十五章海蘭珠第十五章阿哥洛格第十二章前往後金第二十四章日益病重第十三章到達盛京第六十八章爭執第五十章努爾哈赤受傷第三章莽古斯受傷第四十三章婚禮(二)第七十五章福臨降生第六十三章凱旋(二)第七十一章算計再起第八十八章遷都北京第一百零四章福臨大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