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調查

“傻瓜,你被人利用了!”

這是石明朗聽完周仕元對整件事的敘述之後,開口說的第一句話。

周仕元一聽就不樂意了,他根本就不想讓石明朗知道這件事,但他來找老羅時,石明朗就在場,又似乎知道他追上清河縣主的馬車後碰了壁,怎麼也不肯走人,無奈之下只好當着石明朗的面,硬着頭皮說了,沒想到會得了這麼個評價。他現在還沒想清楚是怎麼回事,自然不樂意被人說是個傻瓜,尤其對方還是一向看不慣的石明朗。

老羅穩重也有威望,強而有力地攔下了他朝石明朗撲過去的動作,斬釘截鐵地道:“小周,別胡鬧!小石頭這話雖不好聽,卻是實話,你一定是讓那個叫尺璧的丫頭算計了!”

周仕元還沒轉過彎來:“尺璧?她怎麼了?她是清河縣主的丫頭啊,而且忠心耿耿的,當時清江王誤會了我與她的關係,她爲了維護縣主的清譽,沒說出實情,連自己的名節都不在乎了。”

石明朗白了他一眼:“是啊,清江王是縣主親哥哥,又一向與縣主交好,當着清江王的面她都能瞞下實情,敢情她比清江王更在乎縣主的清譽呢?!你怎麼不想想,這事兒就算說出來,也頂多是你被人笑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再就是縣主身邊的丫頭不懂規矩,又不是縣主收的鐲子,怎麼就連累她清譽了?倒是那丫頭的名節毀了,事情又經了上頭的眼,除了嫁你還有別的路可走麼?你家裡雖不怎麼樣,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宦人家,家底也厚,那丫頭做了你這嫡長子的妾,今後可就享福了。豈不是比一輩子侍候人要強?”

“你在胡說什麼?!”周仕元震驚了,“尺璧姑娘只是好心幫我而已,她怎會有這種念頭?!更何況我家不過是一般官宦人家,尺璧姑娘早在縣主認祖歸宗前就在那莊上侍候了,你我都心知肚明,她可是在御前當差的人,怎會看得上我?更別說是做妾了。”

石明朗嗤笑出聲:“說你是傻瓜,你還不服氣。若這個丫頭當真跟縣主說了實話,縣主又怎會讓你給那丫頭一個交代?你見過我託你送信給羅統領,我還要給你一個交代的麼?頂多就是請你吃頓飯。換成那丫頭,給點賞錢財物就完了,還交代什麼?縣主更不會提都沒提那對鐲子。不管是收下還是拒絕,總要說一聲的。可見那丫頭一句真話也沒說,反而對縣主撒謊,你送那對鐲子給她了。你若不信,只管打聽去!”

周仕元有些懵了。他實在不願意相信石明朗的判斷,但似乎……好象……可能……對方的猜測還有點譜?

老羅見他這樣,便嘆了口氣:“小石頭說的很有道理。你只道那個叫尺璧的丫頭是莊園正院上房侍候的,按理說是在御前當過差的人,可你想過沒有?先帝在時,已經有好幾年沒到莊園去了。連莊園的賬都不怎麼在意,更何況是那裡的人?以那丫頭的年紀,恐怕連先帝的面都不曾見過呢。怎算得上是在御前侍候過的人?再說,那莊園只是先帝在潛邸時的私產,壓根兒就沒有行宮或皇莊的名頭,也就是說,這丫頭跟一個普通人家的丫環沒有分別。只不過是有幸到了清河縣主身邊侍候罷了。縣主自得了那處莊園,身邊的丫頭就沒換過人。你不能因爲縣主的人品脾氣好,就覺得那丫頭也是正派人。”

周仕元臉都白了,石明朗又再打擊他一下:“想來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其實也有幾分被那丫頭美色所迷吧?否則你拉她的手做什麼?只要縣主知道這一點,就斷不可能對你有什麼想法了。而清江王看見你拉她的手,又有你送的鐲子爲證,若她沒告訴人她只是幫忙傳遞東西的,你以爲縣主會怎麼想?絕對會相信那丫頭跟你有私情!清江王是人證,鐲子是物證,那丫頭不說,誰會知道你是冤枉的?你這回真是跳進御河也洗不清了!”

周仕元幾乎要忍不住仰天長嘯了。雖然他完全沒有察覺到尺璧的真實用心,但如今細細聽老羅與石明朗分析,也發覺自己是上了旁人的當了!那丫頭未必是真心爲他傳遞東西的,若她真有心攀附自己,只需拿了鐲子給清河縣主瞧,說自己對她有意,請縣主賜婚,那他還如何能爲自己辯解?

事情到了這一步,他也顧不上素日與石明朗的不睦了,一把抓住他的手,另一隻手抓住老羅,哭喪着臉哀求二人:“羅頭兒,石兄弟,這一切都是我糊塗!求你們救救我!好歹還我一個清白!別讓我被那狡猾的丫頭算計了去!”

老羅嘆道:“這件事也算是個教訓,日後你別再這麼容易相信人了!”但他還真沒什麼辦法幫他,說實話,不過是納個妾罷了,算不了什麼,但若真的把事情鬧大了,上達天聽,讓皇上知道周仕元對清河縣主有綺念,那可就麻煩了,因此他傾向於息事寧人。

石明朗也勸周仕寧:“一個妾,納了就納了。我瞧她還有幾分姿色,你納了也不虧。如今你年紀也不小了,等成了家,這小妾就交給正室管教,你不必費那心。想來縣主是個明白人,不會幫那丫頭出氣的。”

周仕元恨得直跺腳:“這樣陰險狡詐的女子,如何能進我們周家的門?!更何況,我還不曾娶妻,就先納了妾,叫世人如何看我?!”別的不說,他母親頭一個就容不下。

石明朗哂道:“這有何難?那丫頭不是被縣主打發回家了麼?她家是佃戶?那你就派人跟她家裡說,你還不曾娶妻,不可納妾,有事等正妻入門一年後再提,然後讓你家裡趕緊給你說一門好親事,挑個好日子把喜事辦了。一年之後,你若想納妾,那就給那丫頭一個交代,若你不想,尋個名目打發了她也行。那時候事情都過去了。別說那丫頭能不能耐心等那麼久,就算等了,你要反悔,她能奈何得了你?”

周仕元似乎有些心動,還發狠道:“一年太短了,我該說三年纔對!瞧她也二十上下了,再等三年,她願意,她家裡也未必肯,若她另找人家嫁了。還有我什麼事?!”

老羅嘆了口氣:“你倆也太促狹了些,只是有一點,萬一那丫頭說。情願暫時不做妾,先給你做通房丫頭,等正室入門後再提姨娘,免得你三年後變卦,那小周你又怎麼說?”

周仕元又呆住了。石明朗倒是乾脆:“那就叫她寫了賣身契來!等她賣身進周家成了丫頭,要怎麼安排,是做通房還是嫁小廝,就輪不到她說話了,連縣主都不好干涉呢!”

周仕元聞言頓時露出了傻笑,立刻拉着石明朗就要與他商議細節。兩人說好了等回家就跟周老爺、周太太提說親的事。老羅在旁看着,暗暗嘆息着搖頭。

別看石明朗總是傻愣愣的模樣,其實內裡精明着呢。真正的愣小子是周仕元纔對。只因他遇事一時慌亂,就叫石明朗鑽了空子,說服他正式娶妻,等親事一定,周仕元對清河縣主再有想法。也要付諸流水了,跟尺璧丫頭的緋聞也由假的變成了真的。讓人知道了,總是他的錯。

其實這事兒真的很難解決麼?清河縣主不過是聽信一面之辭,誤會了周仕元,只要對她說實話就好。那尺璧丫頭是縣主的人,自有縣主處置,周仕元也許會一時丟臉,卻也表露了一番情思,以縣主的爲人,是不會對他如何的。可惜周仕元慌亂無措,叫人牽着鼻子走,恐怕再也無望獲得縣主諒解了。

不過老羅心裡雖明白,卻不會將這番話說出口。周仕元本來就不該有奢望,早點死心也不是壞事。

老羅將視線從兩個年青人身上移開,欣賞起一旁的菊花圃來。今秋的菊花,開得真好啊!

青雲對這三人之間的對話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周仕元曾對自己有過追求的企圖。她回到溫郡王府,到后街那間別院轉了一圈,感到還算滿意。

那院子是兩進,正門面向後街,進門第一進院子是正統格局,正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一間,並帶兩個耳房,也就是同爲三間,庭院中種了幾株老棗樹,樹下有石桌石椅,夏天裡一定很涼快。正屋西面有小門入後院,後院格局稍爲細長了些,房屋呈“L”字型排列,難得的是都爲二層的小樓,樓上原本是放雜物用的,但青雲細看了一下,覺得只要做好加固一樓天花板的工程,夏天時大可以搬到樓上去住,不但涼快,還能看到遠處的風景。

後院的一側,有角門可通往溫郡王府,從前曾是藉助的親戚家女眷與郡王府走動的通道。青雲查看了一下,見門還是完好的,鎖也挺堅固,便放心了。從這角門處進了溫郡王府,直接就是後花園,不到十分鐘就能達到老太妃所住的正院,非常方便。青雲立刻就叫溫郡王府的管事來說價錢,整個別院,作價二千三百兩,當場就寫了契書,送去衙門上檔子了,當然對外只說是老太妃送給孫女兒的生辰禮,至於爲什麼這生辰禮是郡王府邊上的小宅子,那就一律含糊混過去,也沒誰在這種事上計較太多。

青雲準備了信物與書信,讓護衛送去給牛輔仁,後者直接從她名下店鋪的賬上提銀子,當晚就運到了溫郡王府。有了這筆錢,今年溫郡王府就能過得寬裕的好年,管家的臉上立刻就添了笑容。老太妃倒是沒說什麼,只道青雲“太較真了些”。青雲一笑置之,又命人去修葺別院,爭取年前完工,這樣明年開春,她就能住上這宅子了。

她先前還讓李進寶去給劉謝尋宅子,李進寶轉託了牛輔仁,後者人脈多,竟找了八處條件相當的宅子來。青雲帶着杏兒坐馬車跑了一趟,覺得這八處宅子都不錯,交通便利,面積也不大,而且位於中低級官員集居的地帶,若是買下來出租,租金回報率一定很可觀。

牛輔仁又再報了兩處宅子來,則是位於外城較爲安靜清幽的地帶、多讀書人聚居之所,難得的是離國子監也近。青雲想起劉謝考到舉人,就不得不爲了生計而放棄科舉,實際上對士林圈子還是很嚮往的,便索性連這兩座以及之前的八座宅子都一併買了下來,除去內城的一處一進小院以及國子監附近的一處一進大院沒動外,其他全都轉手租了出去,沒幾天就有一半有了租客,行情十分看好。

等青雲忙完這些,重新回到宮裡時,太后與清江王兩處的調查結果都出來了。

太后那邊謝姑姑查到那位關姑娘是十七年前到齊王府的,正是齊王妃蔣氏孃家二嫂子關氏的孃家侄女兒。關氏孃家這一支人丁單薄,只有一個兄弟,還生了癆病,又因羅家的事,害怕受到牽連,一時受驚病情加重,沒多久就去了,留下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女兒。他妻子不願守節,丟下孩子跑了,關氏便將這侄女兒收養在身邊,爲此一直受到婆家人的詬病。當年羅氏覆滅,蔣家也受了連累,雖然保住了性命,卻丟官去職,回鄉去了,而關氏卻不巧害了重病,想着自己恐怕是活不久的了,萬一死在回鄉路上,叫侄女兒怎麼辦?便讓奶孃抱着侄女兒去投奔齊王府,求齊王妃收留孩子。齊王妃當時已經入了佛堂,自顧不暇,但見女嬰可憐,便將人留下來了。

齊王妃幽居十幾年,身邊一直有這位關姑娘相伴,可說是爲她排解了不少寂寞,因此很受她疼愛。只是這姑娘出身不高,父母都已亡故,族人又長年沒有聯繫,一直沒有好人家上門說親,齊王妃曾對宗室裡熟悉的妯娌揚言,說一定要爲她尋門好親事,才能安下心來。

青雲聽完後,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大對勁兒,但一時又想不起來,便在那裡苦苦回憶。太后則對謝姑姑冷笑道:“這蔣氏也太裝模作樣了,若真的捨不得那姓關的丫頭受委屈,直接許給她兒子不就完了?兩個孩子年歲相當,也算是親戚,便是夠不上正室的格,做個側室也行,將來齊王世子襲了王爵,那丫頭也就是穩穩當當的側妃了,豈不是比嫁給小門小戶的強?她卻執意要將那丫頭外嫁,不知道的人,還當那丫頭有什麼不妥,連養母都看不上眼呢!”

謝姑姑附和道:“可不是麼?哪怕齊王妃看不上這關姑娘做媳婦,她離開佛堂已有三年之久,三年時間,足夠說一門合適的親事了。一直說不成,多半是因爲齊王妃心太高,纔會讓關姑娘這把年紀了也沒個着落!”

“年紀!”青雲渾身一震,她終於發現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了。

當日關蘊菁明明說她比自己還要小半歲,是在羅家出事後出生的。這調查報告裡頭,卻說她父親死在羅家出事前,因此她姑母關氏收留侄女一事不得婆家人諒解。這不是自相矛盾了麼?!

第102章 流言第38章 秋日第37章 鬧劇第19章 對策第43章 欺瞞第75章 姐弟第35章 功勞第8章 試探第43章 脫逃第32章 陰差第101章 私心第65章 臨行第104章 私語第15章 生疑第41章 偷窺第75章 當年第25章 有孕第38章 搜索第88章 誤會第70章 新芽第94章 選擇第5章 乾爹第2章 商議第11章 赴宴第78章 整頓第59章 計劃第86章 觀戰第33章 詭死第86章 觀戰第56章 絡繹第13章 虧空第82章 荷包第16章 迷霧第35章 功勞第31章 變故第12章 清晨第102章 流言第68章 身世第81章 權衡第23章 顛覆第34章 激將第23章 爭宅第42章 圍堵第18章 舊居第69章 八卦第60章 混亂第56章 照面第100章 說服第16章 迷霧第25章 爭吵第14章 狹路第85章 半夏第77章 青煙第33章 詭死第88章 誤會第35章 拜訪第43章 鼓動第22章 融君第36章 算計第51章 山賊第80章 發覺第45章 對策第3章 重遇第51章 擄人第87章 煩惱第32章 陰差第70章 新芽第15章 生疑第51章 推斷第23章 爭宅第53章 匹配第59章 計劃第24章 逃奴第57章 露餡第42章 圍堵第7章 尷尬第18章 舊居第59章 計劃第28章 攤牌第61章 進宮第13章 到達第87章 煩惱第20章 趙三第91章 利誘第48章 打臉第11章 消息第68章 賞賜第75章 當年第6章 升職第44章 迴歸第33章 打聽第17章 調查第2章 商議第70章 邀請第64章 皇父第95章 失蹤第2章 殷勤第20章 趙三第41章 氣焰(上)第58章 舊事
第102章 流言第38章 秋日第37章 鬧劇第19章 對策第43章 欺瞞第75章 姐弟第35章 功勞第8章 試探第43章 脫逃第32章 陰差第101章 私心第65章 臨行第104章 私語第15章 生疑第41章 偷窺第75章 當年第25章 有孕第38章 搜索第88章 誤會第70章 新芽第94章 選擇第5章 乾爹第2章 商議第11章 赴宴第78章 整頓第59章 計劃第86章 觀戰第33章 詭死第86章 觀戰第56章 絡繹第13章 虧空第82章 荷包第16章 迷霧第35章 功勞第31章 變故第12章 清晨第102章 流言第68章 身世第81章 權衡第23章 顛覆第34章 激將第23章 爭宅第42章 圍堵第18章 舊居第69章 八卦第60章 混亂第56章 照面第100章 說服第16章 迷霧第25章 爭吵第14章 狹路第85章 半夏第77章 青煙第33章 詭死第88章 誤會第35章 拜訪第43章 鼓動第22章 融君第36章 算計第51章 山賊第80章 發覺第45章 對策第3章 重遇第51章 擄人第87章 煩惱第32章 陰差第70章 新芽第15章 生疑第51章 推斷第23章 爭宅第53章 匹配第59章 計劃第24章 逃奴第57章 露餡第42章 圍堵第7章 尷尬第18章 舊居第59章 計劃第28章 攤牌第61章 進宮第13章 到達第87章 煩惱第20章 趙三第91章 利誘第48章 打臉第11章 消息第68章 賞賜第75章 當年第6章 升職第44章 迴歸第33章 打聽第17章 調查第2章 商議第70章 邀請第64章 皇父第95章 失蹤第2章 殷勤第20章 趙三第41章 氣焰(上)第58章 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