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人才決定勝利

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人才。

在古代也不例外。

季友不但是魯國賢德出衆之人,更是有才之人。發現哀姜與慶父同時出奔,季友立刻帶着公子申回到魯國,同時派人前往齊國,稟告齊桓公此事。

шωш⊙т tκa n⊙¢o

不過季友一定想不到的是,齊桓公聽到魯國大亂的消息,首先問仲孫湫的居然不是爲魯閔公報仇,也不是爲魯國除去慶父,居然是我們趁亂把魯國據爲己有如何?

原來偉人也有劣根性。

曾經齊桓公爲了燕國征戰山戎,歷盡千辛萬苦,將取得的五百里土地送給燕莊公;曾經齊桓公因爲燕莊公送自己進入齊國,割地五十里送給燕莊公。

好吧,我們現在相信齊桓公真的是嫌棄那些土地是偏僻之地,所以纔會送出去。

仲孫湫也無語了,只能正色回答道,“魯國乃是禮儀之邦,現在民心淳樸,雖然偶經喪亂,但是不可小覷。特別是公子申是治國之才,又有季友從旁輔助,平定內亂只是時間問題。主公還是做個順水人情,結交個盟友爲上。”

齊桓公知道仲孫湫說的都是實話,但是齊魯兩國曆來淵源頗深,不過如果能夠在自己手裡拿下魯國,那可真是太讓人興奮了。齊桓公命令上卿高傒,率領甲士三千人,去了之後相機行事。如果公子申果真是個人才,那就扶助公子申登基;如若不然,就趁機將魯國兼併。

要想贏得別人幫助,必須自己有讓人幫助的理由。如果過分弱小,求助也只能給自己引來更多的禍患。

所幸公子申和季友都不是過於弱小的人。

高傒領命前行,等齊軍到了魯國,正好季友與公子申也到了。高傒一見公子申言行有禮,不卑不亢,而且能看出來公子申的確很有才華。於是當下高傒與季友定計,擁立公子申爲君,是爲魯僖公。

風氏的願望實現了。

當日爲了兒子去求季友幫助,那時候人微言輕,而且還有年長的公子般,風氏被季友拒絕了;誰能想到幾經風雨,魯莊公的兒子有兩個都死於非命,但剩下最沒有可能性的公子申最終能夠繼承魯侯之位呢?

高傒幫助魯僖公即位之後,又接着在魯國築造鹿門之城,用來防止在邾國、莒國發生的政變。

如果有叛亂,那當然來自於慶父。

季友派公子奚斯與高傒同返齊國,感謝齊桓公的友情援助。另一方面,季友派人去了莒國,希望借莒人之手,除掉慶父。

再說慶父當時出奔莒國,當然知道不能白白求助於莒子。總不成說我走投無路了,還請您看在貴國莒醫與我父親的妻子私通的份兒上收留我?

恐怕莒子聽了得笑掉大牙。

慶父對於人性的把握是準確的。他走的時候帶走了魯國國家級的財寶,這時候獻給莒子,希望能夠保自己一條性命。

可是他忘記了,這畢竟不是做買賣,莒子也不是商人,很難做到買賣公平。

當面對魯國送到的大批金銀珠寶,莒子的貪心又開始作怪了。能收你慶父的寶貝,爲什麼就不能收魯國的寶貝呢?

莒子手下魯國的賄賂,找個藉口,就說莒國實在是小國,害怕因爲公子您給國家帶來戰事,還是請您離開吧!

慶父怒了,我開始送禮的時候你怎麼不早說呢?

可是畢竟是在莒國,慶父一怒,並不可怕。

莒子見慶父沒有走的意思,乾脆派人直接趕走了他。

慶父再度有投無路。思來想去,當時曾經給齊國的豎貂送過禮,還是去找豎貂。

慶父來到齊國,齊國的官吏知道慶父是魯國有名的惡人,連魯閔公都敢除掉,也不敢輕易讓他走,也不敢輕易接納。思來想去沒有辦法,將慶父安置在汶水之上。

正好趕上公子奚斯拜謝齊桓公完畢返回魯國,在汶水遇到慶父。這公子奚斯也是個糊塗蟲,居然要將慶父帶回魯國。

慶父苦澀的笑道,“我要是回去,季友能容得下我嗎?還請子魚爲我進言,如果能夠留下我的性命,在魯國做一介布衣,慶父足矣!”奚斯回到魯國之後,將慶父的請求轉告季友,魯僖公尚且猶豫,畢竟慶父是自己叔父。可是季友堅定的說道,“弒君者能夠平安活下去,用什麼來告誡後人?”

的確,如果以德報怨,那麼以何報德?

寬恕惡人的罪惡,形同鼓勵惡人再次作惡。

季友知道魯僖公心慈手軟,私下告訴奚斯說道,“慶父如果能自己了斷,慶父的後人尚可以保全,使他能夠將來享

受祭祀。”

季友比較認同的是除掉惡人,絕對不能姑息,但是保留惡人的子孫,所謂禍不及子孫。

奚斯領命,前往汶水,想告訴慶父,但是畢竟同屬魯侯一脈,血脈之親,難以啓齒,於是嚎啕大哭。

慶父知道是奚斯在門外大哭,感嘆道,“子魚不進門,在門外哭的這麼悲傷,看來我不能倖免於難了。”

慶父在樹上自縊而死。

奚斯收斂慶父,回報魯僖公。

魯僖公聽到慶父的死訊嘆息不已。

慶父私通魯侯夫人,連殺兩名魯國國君,禍亂魯國,如今僅自盡身亡,還得以保全後人,不知道魯僖公何嘆之有?

這邊慶父剛剛自盡,那邊忽然傳報莒子派他的弟弟贏拿領兵來到魯國國境,說是慶父死了,他是來拿謝禮的。

天下有無恥之人,沒見過如此無恥的。

真是和宋莊公討要鄭厲公的謝禮如出一轍。季友怒道,“莒人並未送還慶父,怎麼還敢居功?”

季友請求親自迎敵。

魯僖公解下自己的佩劍送給季友說道,“寶劍‘孟勞’,鋒利無比,今日送給叔父,爲我魯國殺敵!”

季友行至酈地,莒國贏拿已經列陣以待。爲了要這點謝禮,還真是拉開了打仗的架勢了。季友心下暗自鄙夷莒子,但是他也知道現在魯國幾經動亂,最好還是不動刀兵,用計取勝最好。

於是季友對贏拿說道,“我們兩個國家其實挺好的,爲什麼非要動起刀兵呢?這些士卒有什麼過錯呢?聽說公子您善於搏鬥,今天季友希望有機會和您切磋一番,我們徒手搏鬥,不動刀兵。”

贏拿對於自己非常自信,立刻同意了季友的要求。

兩國將士後退,就在中間擺開擂臺,一場戰爭變成主將對打,兩邊將士變成觀衆。

地動山搖的吶喊聲中,季友與贏拿鬥了五十餘個回合,依然不分勝負。季友心下暗自着急,沒想到這贏拿還真不是好收拾的。可是今天自己必須取勝,爲了魯國!

忽然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是季友的兒子行父,時年八歲,見父親不能取勝,行父叫道,“‘孟勞’何在?”

季友猛然醒悟,兒子提醒的對!

季友假作腳下趔趄,趁着贏拿撲過來,抽出寶劍便砍,只見贏拿的頭顱忽然高飛入天!

熱血灑滿了疆場……

這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不是說好了不動刀兵嗎?

莒國士兵吃驚中發一聲喊,一起四散逃命。莒子的弟弟頭都被砍了,你去說理吧!我們可得趕緊逃命了!

季友凱旋而歸。

魯僖公親自迎接季友,並將季友立爲上相,賜費邑爲季友的采地。的確,因爲有季友忠心耿耿,出謀劃策,甚至赤膊上陣,纔能有魯僖公的今天,纔能有魯國的今天。

可是在這份光榮面前,季友卻並不怎麼高興,他跪下沉重的說道,“臣與慶父和叔牙同爲魯桓公的孫子。現在爲了國家社稷,臣鴆叔牙,縊慶父。臣是爲了國家大義滅親,可是現在只有臣獨享這份光榮,而慶父與叔牙的都絕後,臣實在沒有面目在地下面見先君。”

這說的是實話。

鬥爭是殘酷的,爲了國家季友不得不除去自己的兄弟。但是他也是人,也會心痛。

能夠想到這些,說明他心裡依然有這一份親情。

魯僖公爲難的問,“可是這兩個人都有謀逆的罪行,如果封賞他們恐怕百姓不服。”

季友建議說,這兩個人雖然有逆心,但是沒有逆行。而且都不是死於審判,還是爲他們選擇後代,來表示您對親人的親情。

這其實並不是明智之舉。

叔牙的確沒有謀逆的行爲,但是慶父卻是兩位魯國國君被殺的幕後主使。而且申不害也是死於慶父之手。爲如此謀逆之人討封賞,賞罰不明。

魯僖公聽從了季友的建議,選公孫敖做慶父的後代,成爲孟孫氏,慶父本來字仲,應該是仲孫氏,但是由於慶父之惡,改爲孟孫氏,采邑之地在成;選公孫茲爲叔牙後代,改爲叔孫氏,采邑之地在郈;封季友采邑之地在費,另外加封汶陽之田,號爲季孫氏。

從此之後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共同管理魯國,被稱作“三桓”。

魯僖公把辛辛苦苦得來的江山,拱手又送了出去。當日非要除掉慶父、叔牙的季友,如今找到了這二位的繼承人,平分魯國政權。

這還實在是費解。

第39章 借貸人品第31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第41章 郵遞員:伍子胥第36章 自由第65章 無辜替罪羊第20章 組團逃難第89章 被迫起義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51章 爭端又起第54章 齊襄公的道德觀第84章 喝酒引發的事故第4章 呂不韋的收益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53章 雙面間諜鄭文公第53章 魯莊公在行動第10章 冬日之陽第58章 跳槽者的窘境第57章 回首此生,痛快淋漓第31章 美麗無罪第1章 逃難的學問第58章 重耳和夷吾的危機第9章 伍子胥的一石三鳥第6章 從管夷吾到管仲第11章 祈年宮之亂第14章 領導去世帶來的一切第24章 驛動的心第15章 馬陵第16章 高危係數工作:世子第46章 最佳辯手驪姬第62章 繞樑三日第4章 天上掉餡餅:不接第13章 士會的舞臺第3章 雷厲風行的錯招第49章 衛成公騎牆第42章 秦王請客第49章 衛成公騎牆第20章 我先撤第20章 最囧莫過宋襄公第13章 悲哉,慶鄭第11章 人才爭奪戰第18章 逐燕第47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9章 秦國內亂第40章 三分之一的冰山第74章 晉平公綁票第12章 同窗第45章 驕傲產生的危機第94章 重量級貪官第1章 逃難的學問第18章 國懿仲在奔跑第19章 一鳴驚人第62章 繞樑三日第45章 執着的復仇者第48章 高貴是高貴者的墓誌銘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22章 祖籍索馬里第46章 城濮之戰第85章 總有妙計的狠心人第28章 旱海難尋第50章 富有想象力的鬥爭第93章 軍令如山第41章 不服不行第7章 變亂之端第11章 大戰龍門山第33章 白日見鬼第47章 衛宣公的荒唐混亂生活第27章 東周一等狙擊手第26章 不能幫助你,也是朋友第8章 吳起跳槽第35章 結草銜環第79章 強權派第48章 子楚歸來第31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第17章 圖窮匕見第8章 吳起跳槽第5章 隨心所欲的周幽王第6章 信陵君的落寞第26章 容人雅量楚昭王第30章 華麗的威懾第56章 燭之武說退秦軍第43章 未必如願以償第1章 信陵君竊符救趙第37章 從夫妻到仇敵第1章 自由的叛國者:伍子胥第16章 邯鄲城破第47章 射中月亮的人第39章 聲勢驚人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第12章 吳國夢第12章 同窗第53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32章 君子固窮第2章 尷尬的合縱第35章 結草銜環第38章 求和的勝利者第10章 誰與爭鋒第46章 最佳辯手驪姬第46章 城濮之戰第4章 坎坷逃亡路
第39章 借貸人品第31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第41章 郵遞員:伍子胥第36章 自由第65章 無辜替罪羊第20章 組團逃難第89章 被迫起義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51章 爭端又起第54章 齊襄公的道德觀第84章 喝酒引發的事故第4章 呂不韋的收益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53章 雙面間諜鄭文公第53章 魯莊公在行動第10章 冬日之陽第58章 跳槽者的窘境第57章 回首此生,痛快淋漓第31章 美麗無罪第1章 逃難的學問第58章 重耳和夷吾的危機第9章 伍子胥的一石三鳥第6章 從管夷吾到管仲第11章 祈年宮之亂第14章 領導去世帶來的一切第24章 驛動的心第15章 馬陵第16章 高危係數工作:世子第46章 最佳辯手驪姬第62章 繞樑三日第4章 天上掉餡餅:不接第13章 士會的舞臺第3章 雷厲風行的錯招第49章 衛成公騎牆第42章 秦王請客第49章 衛成公騎牆第20章 我先撤第20章 最囧莫過宋襄公第13章 悲哉,慶鄭第11章 人才爭奪戰第18章 逐燕第47章 再回首是百年身第55章 歸國路漫漫第9章 秦國內亂第40章 三分之一的冰山第74章 晉平公綁票第12章 同窗第45章 驕傲產生的危機第94章 重量級貪官第1章 逃難的學問第18章 國懿仲在奔跑第19章 一鳴驚人第62章 繞樑三日第45章 執着的復仇者第48章 高貴是高貴者的墓誌銘第16章 神奇的湛盧第22章 祖籍索馬里第46章 城濮之戰第85章 總有妙計的狠心人第28章 旱海難尋第50章 富有想象力的鬥爭第93章 軍令如山第41章 不服不行第7章 變亂之端第11章 大戰龍門山第33章 白日見鬼第47章 衛宣公的荒唐混亂生活第27章 東周一等狙擊手第26章 不能幫助你,也是朋友第8章 吳起跳槽第35章 結草銜環第79章 強權派第48章 子楚歸來第31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第17章 圖窮匕見第8章 吳起跳槽第5章 隨心所欲的周幽王第6章 信陵君的落寞第26章 容人雅量楚昭王第30章 華麗的威懾第56章 燭之武說退秦軍第43章 未必如願以償第1章 信陵君竊符救趙第37章 從夫妻到仇敵第1章 自由的叛國者:伍子胥第16章 邯鄲城破第47章 射中月亮的人第39章 聲勢驚人第23章 三千里江山第12章 吳國夢第12章 同窗第53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第32章 君子固窮第2章 尷尬的合縱第35章 結草銜環第38章 求和的勝利者第10章 誰與爭鋒第46章 最佳辯手驪姬第46章 城濮之戰第4章 坎坷逃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