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大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姬無夜,這位號稱‘韓國百年最強之將’的韓國大將軍。
便是連韓王,也將目光放在了姬無夜的身上。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姬無夜的回答。
姬無夜在韓國權傾朝野,手握重兵,趙韓結盟共抗秦國,本就應是姬無夜負責的事情。
即便有了戰事,韓國出兵與否,也要由姬無夜來決定。
哪怕是出兵,姬無夜亦可守而不戰。
所以姬無夜的意見,可謂是至關重要。
若姬無夜反對此事,哪怕有張開地和韓宇支持,只怕此事最終也只能不了了之。
因爲姬無夜一旦反對,此事便會一拖再拖,一旦秦國給韓國施壓,屆時即便韓王想同意此事,也已經來不及了。
韓王看着姬無夜,心裡隱隱有些期待,也有些緊張和不安。
韓宇看着姬無夜,嘴角勾起一絲微笑,姜珝早已說服了姬無夜,這次朝會,不過是走個形式罷了。
張開地也看着姬無夜,內心卻是盼望着姬無夜能夠拒絕此事,但也有那麼一絲希望,或許姬無夜會贊同呢。
而血衣侯,此刻卻是看着姜珝,內心冷笑連連。
本來血衣侯統兵在外,只要其人不在新鄭,這種朝議他是不用參加的。
可血衣侯聽說姜珝出使韓國,有意促成兩國結盟之事,便一路快馬加鞭趕至了新鄭。
血衣侯一直認爲姜珝與他是同一路的人,二人的野心目的一致。所以兩人之間,有很多話題可以談,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合作。
去年血衣侯錯失了機會,於是今年他又來了。
在血衣侯的心裡,姬無夜絕無可能贊同趙韓結盟,所以姜珝此次使韓必然會失敗而歸。
但他血衣侯可以說服姬無夜,重點就要看,姜珝可以拿出多少利益和好處了。
在所有人的期盼下,姬無夜緩緩上前一步,作揖道:“大王,老臣也贊同趙韓結盟一事。”
此話一出,張開地與血衣侯同時色變。
韓宇眼神掃過血衣侯,而後又看向姬無夜,最後目光放了在姜珝身上。
其實韓宇心中已經大致猜出了姜珝與姬無夜那日的談話,也正因如此,韓宇才佩服姜珝的膽大妄爲,連這種話都敢說出口。
不過若姜珝不向姬無夜表露自己的‘投秦’之心,只怕也無法說服姬無夜。
好在……姬無夜就快要死了。
他一死,一切就都成了秘密。即便有人知道姜珝那日的話,也已經不會相信了。
只聽姬無夜繼續說道:“秦乃虎狼之國,當今秦王更是野心勃勃,意欲侵吞天下做天下共主。大王,韓趙兩國若不結盟,必然會被秦國一一吞併。眼下局勢,只有我韓國與趙國結盟,才能抵擋虎狼之秦。”
姬無夜的話不多,但卻已經表明了他的意思。
贊同。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隨着姬無夜話落,朝堂上最後一批沒有表態的大臣,也紛紛出列表示支持兩國結盟。
原本朝廷上還有一些中立派,可此刻見朝堂三巨頭皆已支持韓趙結盟,此刻也只能出列附議。
之前寂靜的朝堂,此刻衆人卻是紛紛發言,你一句,我一句,說的都是趙國與韓國結盟之後的好處,秦國在他們的口中,似乎已經變的不堪一擊了一樣。
韓王此刻都有些蒙圈了。
這是怎麼回事?
這還是寡人的韓國嗎?
在以往,只要是姬無夜贊同的事,張開地必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而張開地贊同的事,姬無夜也一定會堅決反對。
這兩個人就好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樣,永遠都不會有共同語言。
怎麼今日在趙韓結盟一事上,口徑竟會出奇的一致?
姜珝!
韓王與張開地同時將目光放在了姜珝身上。
若說此刻大殿上諸人,還有人能夠改變姬無夜的決定,那此人一定就是姜珝了。
只是不知姜珝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才換來了姬無夜的支持。
姜珝微微一笑,讚歎道:“恭喜王上,韓國衆臣無畏無懼,面對強秦壓迫卻是奮起反抗,決不妥協。王上有此等臣子,何愁韓國不興,何愁秦國不敗?”
韓王此刻卻是左右爲難,心中仔細斟酌一翻,既然衆臣皆已同意結盟,那此刻他也不好反對。
不過結盟是結盟,出兵是出兵,兩者可不能一概而論。
想到這裡,韓王笑道:“我韓國百官當晚無懼秦國,秦國雖強,但我韓國也不是可欺之輩。”
姜珝從衣袖中掏出一物,道:“此乃我國大王親手所書兩國結盟事宜,還望王上過目。”
“呈上來。”
韓王接過趙王手書仔細觀看,除了政治、軍事、商業上的一些條款之外,在國書的最後,趙王還提及到想要購買兩萬韓國勁弩一事。
看到此處,韓王皺了皺眉,對姜珝問道:“趙國想要購買我韓國的勁弩?”
“我王卻有此意。”姜珝道:“天下強弩出勁韓,韓國的弩,配上趙國的胡服騎射,纔可稱是天下雄兵。有了兩萬具弓弩裝備胡服騎射,我趙國便再也無需懼怕秦國,更有甚者,甚至還能以一國之力反攻秦國。
我趙國如今經過數年修養,可謂兵精糧足,國庫充盈,朝野上下無不想要反攻秦國,已報長平之仇。
如今秦國內亂不息,一旦秦國內耗之下損失巨大,便是我趙韓兩國反攻秦國的時機。”
韓王猶豫道:“可若秦國損失不大呢?”
姜珝笑道:“正如張相國之前所言,趙韓結盟,進可攻,退可守。若秦國此番內耗損失不大,趙與韓結盟亦是自保有餘,再也無需看秦國臉色,也無需受秦國欺壓。”
韓王想了想,道:“趙使可先在新鄭暫住數日,寡人還要與重臣詳細商議,三日之內,必給趙使答覆。”
姜珝作揖道:“多謝王上。”
臨走之前,姜珝目光瞥了血衣侯一眼,之間血衣侯此刻目光陰沉,臉色鐵青,也不知究竟在想什麼。
微微躬身一禮,姜珝在內官的引領下走出韓王宮,坐上馬車,回到居住的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