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娼後與趙王遷看似無權,可他們卻佔着‘正統’的名義,在朝局平衡之下,王室的命令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將江山社稷寄託於一人之身,這是臣子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悲哀。
姜珝嘴角輕勾,淡然道:“那就再等等吧,最多不過丟幾座城池,奪回來也就是了。”
蕭何眉頭微皺,提醒道:“侯爺與大將軍有師徒之名,早已不可分割。此戰趙國若勝,侯爺與大將軍之名定然威震天下。”
“功高震主,必爲君王所忌!”
說到這,蕭何拱手道:“還望侯爺能夠早做準備!”
歷史上,李牧能有‘戰國四名將’之稱,不僅是有戰敗突厥之功,更是因爲他曾兩次擊退秦國,這才聲名大振。
所以韓國滅後,當秦國再次攻趙之時,趙國王室再也無法容忍李牧立功了。
於是李牧被臨陣換將,導致了趙國滅亡。
中華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其實數不勝數。天子昏庸,良將不懂政治,爲君王所忌,最終慘死獄中。
南宋抗金英雄岳飛,其實同樣死於不懂政治。
而相比之下,秦國的王翦就是個明白人。
王翦戰功赫赫,橫掃三晉,攻滅楚國,晚年卻是自污其名,急流勇退,無論秦王嬴政怎麼勸都要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
姜珝緩緩轉身看向蕭何,問道:“不知蕭何先生可有良策?”
有了謀士在手,很多事情都可以輕鬆許多。
一個合格的謀士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前,心裡肯定已經有了萬全之策,他之所以引而不說,只是想給自家主公一個面子。
蕭何輕笑道:“大將軍不但能征善戰,功勳卓越,在民間更是聲望極高,深受百姓愛戴。”
“而侯爺則不同,侯爺在民間的聲望譭譽參半,有人說侯爺是治世能臣,也有人說侯爺是一代軍閥,有人說侯爺是重臣良將,也有人說侯爺是野心極大,對趙國早有異心。”
“這一點……”
“磨磨唧唧的!”蕭何話音未落,確定梅三娘不滿道:“該怎麼辦快點說,磨磨唧唧的做什麼?”
梅三娘很是不耐這種場面,她不喜歡議事,有什麼事直接吩咐她去辦就可以了,讓她出謀劃策,她可一個計策也想不出來。
蕭何聞言失笑,也不在意梅三孃的不禮貌,事實上梅三娘這種性格的將領,纔是君王們最喜歡的。
“那屬下就直說了。”蕭何繼續說道:“侯爺志在天下,自然不能自污名聲,可有些污點於侯爺來說,卻沒有任何壞處。”
姜珝好奇問道:“哦?還有這種事?蕭何先生說說看,本侯身上適合什麼樣的污名啊?”
蕭何目視姜珝,輕笑道:“不重師道!”
“不行!”
姜珝一聽便直接否決了蕭何的提議。
從私人關係上來說,李牧無異於姜珝的再生父母,姜珝對李牧一直心懷感激。
但從公事上來說,李牧卻是姜珝的政敵。
公私必須要分明。
所以姜珝可以私下裡敬李牧如父,卻也會暗地裡謀劃着如何才能扳倒李牧。
這不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僞君子,而是公私分明的真小人。
自古以來,爲了爭奪皇權父子相殘的事數不勝數。
被推崇爲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不也是殺兄宰弟且爲樂,逼迫李淵退位麼。
可即便姜珝可以狠下心來算計李牧,但與李牧的師徒之情,對姜珝來說卻極爲重要。
這不僅僅是私人情感上,更是個人名聲上。
姜珝知道很多人都在說自己的壞話,姜珝自己也時常派人到處爲自己吹噓一波。
名聲這東西,沒人替你吹噓,又何來的名聲?
後世那些明星想要出名,不也要靠媒體替你吹噓嗎?
蕭何雙手作揖,輕笑道:“侯爺與大將軍之間不合之事,我們不說,趙國也不說,但卻可以讓別人來說。”
姜珝眉頭微展,笑問道:“蕭何先生是說……離間計?”
想了想,姜珝道:“可既是秦國的離間計,一旦此計被破,那豈不是一點作用都沒有了?”
蕭何淡笑道:“侯爺誤會了,屬下雖然不懂兵事,但卻懂人心。”
“侯爺執意抗秦,爲的不是戰功,而是‘名將’的名聲。”
“秦國此番攻趙,爲的也不是侵佔趙國的土地,而是爲了削弱趙國的國力。”
“侯爺只需在此戰之中,表現出與大將軍不同的戰術戰略,一旦此事爲秦國所知,他們就會有所行動。”
姜珝畢竟也是個心思玲瓏之人,蕭何稍微提點一下,姜珝就想明白了其中道理。
一旦姜珝與李牧因爲作戰計策不合,鬧出了一點矛盾,雖然不會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但對秦國來說卻是一個機會。
姜珝與李牧相爭,只是秦國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哪怕姜珝與李牧之間關係很好,可只要趙國王室認爲兩人關係不好,這其實就足夠了。
前年蕭何去邯鄲爲姜珝謀劃駐守封地之事時,春平君的謀士曾提出‘離間計’,離間姜珝與李牧的關係,讓娼後重用姜珝而閒置李牧。
當時蕭何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姜珝與李牧必須要切割開,至少要讓娼後認爲,姜珝與李牧私下裡的關係已經到了決裂的邊緣。
在趙國,沒人希望姜珝與李牧是站在一起的。
若李牧想做權臣,那其實還好。
可李牧一心一意的想做忠臣,這就極其危險了。
姜珝想了想,問道:“蕭何先生的意思是,讓本侯提出與老師不同的戰術策略,而後再讓老師否決此計。”
“而秦國得知此消息後,他們定然會按照本侯的計策來行軍佈陣……不!秦國的戰術,應該正好被本侯的計策所破解。”
“可本侯的意見已經被老師否決……”
“於是……郭開就會向娼後稟明此事,讓娼後認爲老師經老朽,正該捨棄了?”
蕭何笑道:“侯爺所言不錯,如此一來,既證明了侯爺的實力,同時又能保全侯爺。即便趙國大勝秦國,太后也不會將目光放在侯爺所立的戰功之上,而是放在如何離間您與大將軍上面。”
姜珝道:“此計甚妙,就按蕭何先生之計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