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蕭何的一番交談,姜珝忽然想通了很多事情。
去年姜珝回朝的第一天,趙王偃便召見了姜珝。先以秦國甘羅的下場提點姜珝,而後又讓姜珝爲春平君副手,統領城防軍事務。
趙王的意思,自然是想借姜珝之手,制衡春平君的權利。
可姜珝當時並沒有領悟趙王偃的意思,反而與春平君交好,主動放棄了執掌城防軍。
站在趙王偃的角度來看,一旦讓春平君得到姜珝之助,必然會威脅到趙遷的王位。
所以趙王偃必然要在兩人之中打壓一人,以此來維護王室的統治地位。
春平君畢竟姓趙,哪怕他有野心,可只要能制衡住春平君的權利,春平君反而會是王室統治趙國的助力。
因此,趙王偃選擇了對姜珝動手。
若是姜珝當時就領悟了趙王偃的意思,與春平君爭奪城防軍的權利,只怕就不會有這麼多麻煩事了。
所以說,若想在朝堂上站得穩,不但要鞏固自身的權利地位,還必須有一個勢均力敵的政敵才行。
臣子們互相敵對,君王才能坐穩王位。
姜珝不由想到,從漢朝到清朝,幾乎每朝每代都有臣子們在朝堂上爭權奪利,尤其是明朝時期的黨政,更是導致大明亡國的關鍵。
可這些人爭鬥歸爭鬥,但實際上很少有對政敵下死手的時候。
除非皇帝不管事,否則充其量不過是弄倒一些小角色罷了。
死的最慘的那些大臣,不是因爲他們得罪了同僚,而是因爲他們得罪了皇帝。又或者做的太過分,弄得天怒人怨。
原來如此!
姜珝恍然大悟。
皇帝既希望看到朝堂穩固,同時又不希望看到大臣們同心協力。
在皇帝沒有發出聲音的時候,大臣們要爭,甚至要爭的面紅耳赤。可一旦皇帝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大臣們就要同心協力支持皇帝的意見。
至於蕭何。
此刻的蕭何,可不是後世位列漢初三傑的一代名相蕭何。
現在的蕭何,不過是一個不得志的書生罷了。
既無名聲,也無任何功績。
蕭何能被姜珝賞識,耗時四月只爲將其召到邯鄲,蕭何自然不會拒絕爲姜珝效力。
與此同時,蕭何更是深深明白,姜珝現在有多看重他,一旦他拒絕爲姜珝效力,姜珝殺他之心便有多強烈。
所以無論是爲了自己的性命着想,還是爲了自己未來的前途,蕭何都不會拒絕姜珝的招攬。
想了想,姜珝忽然問道:“蕭何先生,本侯之前與春平君有約,本侯今晚會見春平君,要如何與他說呢?”
蕭何聞言笑道:“既然是春平君主動約見侯爺,那侯爺只需靜觀其變即可。”
“在屬下看來,春平君應是不甘於王位落在趙遷之手,想借侯爺之力,助其奪回趙王之位。”
姜珝沉思片刻,皺眉道:“春平君如何能確定本侯一定會幫他?”
在姜珝看來,春平君既然想與自己聯手,那就一定有辦法讓自己幫他。
可姜珝思來想去,都想不通春平君究竟有什麼謀劃。
蕭何也在沉思,有些話,只能私下裡與姜珝交談,即便書房中人都是姜珝的心腹,但事關姜珝人品之事,卻不能讓任何人得知。
春平君若想讓姜珝幫他,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姜珝與娼後發生矛盾,甚至是生死攸關的矛盾。
在這個局中,大將軍李牧自然就是關鍵。
若春平君想以武力逼宮,就必然不能留李牧在朝中。因爲李牧太過正直,他絕不會眼睜睜看着春平君爭奪王位。
若想挑起姜珝對娼後的仇恨,李牧同樣也不能留下。
可姜珝對李牧是什麼態度?
蕭何不敢確定。
所以這事蕭何不能說,也不能問,一切順其自然即可。
想到這裡,蕭何輕笑道:“春平君若想拉攏侯爺,就必然要付出天大的代價。或許……他已經看出了侯爺之志也說不定!”
姜珝點點頭,看了看天色,道:“時間不早了,今天就到這裡吧!玄翦、墨鴉,今晚你們陪本侯走一趟!”
“是!”
“蕭何先生留步!”
叫住了蕭何,姜珝邀請蕭何入座,同時命廚房準備晚膳。
給蕭何倒了一杯茶水,姜珝淡淡問道:“蕭何先生,你對當今天下有和看法,對於秦國有何看法?”
蕭何以前沒有情報來源,對於天下局勢的判斷,也不過是道聽途說聽來的小道消息,這些消息不算準確,但也足夠支持蕭何判斷出一些東西了。
蕭何道:“當今七國天下,以秦國國力最爲強大。但東方六國對秦國防備甚深,秦國居於西方,內部又有矛盾,短時間內很難兵出函谷關。”
“侯爺若想成就大業,首先要穩住秦國,最好能夠獲得秦國的支持。有秦國震懾各國,東方六國纔不敢對侯爺輕舉妄動。”
“聽聞侯爺此次大婚,秦王遣使者爲侯爺道賀,此舉雖爲離間計,但同時也表明了秦王對侯爺的看重。”
“當侯爺有了封地,地位將與現在截然不同。代縣以西是雁門,而雁門與秦國接壤。侯爺可憑地利,與秦國結爲盟友。兵出燕國,以燕國爲根基,俯視齊國之地。”
姜珝點點頭,若是不知道秦國未來會統一天下,蕭何的計策的確是最正確的。
以代縣爲根基攻打燕國,穩固對燕國統治後,與龐立合兵攻打齊國。
若能得儒家之助,姜珝便不缺治天下的人才。
有了燕、齊兩地之後,姜珝退可靠海爲屏,進可攻打魏、韓兩國。
可姜珝若想與秦國爭鋒,就必須要在八年之內,接連奪取燕、齊兩國,而後練出一支百萬強軍,與嬴政爭奪天下。
在軍隊的武力上,姜珝並不擔心。
可姜珝擔心的,一是人心,二是治理天下的人才。
燕王室統治燕國已經數百年之久,在當地深入人心。燕國的百姓自稱燕國人,而不是周國人。
這個時代,漢朝還沒有建立,‘漢族’也沒有成爲一個種族。
秦國滅於自身的苛政,同時也滅於東方六國的亡國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