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磯是長江三大名磯之一(另兩個是南京的燕子磯和岳陽的城陵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處,海拔131米的翠螺山探入西側的長江,月牙形的鎖溪河包圍了山的東面。採石磯因李白而出名,相傳他醉酒後赴江中捉月,溺死於採石。遊客來尋訪詩仙足跡的同時,還可以看到秀麗的園林景觀和壯闊的長江水色。
景區的大門在東北邊,跨過鎖溪橋入園後,門口有許多人文小景點,因爲仔細遊覽完景區需要較長的時間,爲了便於掌控時間,最好先直奔南邊的重要景點太白樓,回頭出來時再遊玩這些小景點。
太白樓爲紀念李白而建,現在看到的是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的,前進是三層高的閣樓,後進是祠堂,左右有迴廊相連。在它隔壁的李白紀念館內,陳列着和李白相關的詩集、字畫等文物。太白樓東北邊的謫仙園爲江南園林風格,不少遊客走累了就會在亭臺樓閣裡坐一會。
上翠螺山可在太白樓西邊的翠螺軒坐索道,直達山頂的三臺閣,單程30元,由於爬上山頂只需30分鐘,所以不是很建議坐。你可以先去遊覽沿江古棧道,古棧道通向翠螺山的北坡,北上南下,不用走回頭路。站在三臺閣的最高層第五層,往西能俯看長江與農田,往北能見到小九華山,每當黃昏,長江上的日落尤其瑰麗。從南坡下山時別錯過李白衣冠冢和廣濟寺,寺前的三國赤烏井是採石磯最老的古蹟。
古棧道懸於翠螺山的山壁,腳下就是滾滾長江,依稀能讓人感受到一絲驚險。漫步棧道,沿途可以看看傳聞中大將常遇春攻打這裡時留下的大腳印;聯壁臺(李白捉月臺);採石磯最大的天然石洞三元洞(三官洞)。
遊覽完所有重要景點後,最後在距大門不遠的地方,還有展出書法的林散之藝術館,展出古硯臺、書畫的延園等小景點可以參觀。出景區沿着鎖溪河旁的鄉間小道往南走,一直走到江邊的陳家圩汽渡東渡口,從那裡遠望採石磯與三臺閣,是不一樣的景緻。
當地人總把採石磯當大公園來玩,春天梅花、杏花次第開,學生、家長帶着小孩都會來春遊。進大門往北走到翠螺灣,映杉湖上有孩子喜歡的腳踏船,繼續向北是燒烤區,備上食材來燒烤也是不錯的選擇,參考價租爐子(含炭)80元,每加一次炭10元。馬鞍山位於安徽省最東部,橫跨長江、接壤南京、毗鄰長江三角洲,是安徽的東大門,南京的後花園(南京另一個後花園是句容。這些都是這兩家自己認爲的,南京並沒有這個意思)。
解放初期,馬鞍山這塊地爲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
1955年設馬鞍山礦區,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爲省轄市。
馬鞍山市是以鐵礦起家,也由於鐵礦的挖採殆盡近年來一直髮展不起來。
馬鞍山建市初期,建成區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由於那個年代鋼鐵的重要性,馬鞍山市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在城市人口已達127萬人,市區面積715平方公里。
在雨山湖鵑島,我遇到一位老家是南京的馬鞍山市民。他對我說,馬鞍山由於鋼鐵而建市並快速發展起來,經濟繁榮程度一度超過蕪湖。近年來,由於鋼鐵行業的不景氣,現在情況恰恰倒過來,蕪湖城市發展遠勝於馬鞍山。我對他說,我在八十年代去過蕪湖,他稱,如果我再去蕪湖,一定找不到北。
不過,他對馬鞍山市區裡的湖顯得異常自豪,馬鞍山城區有幾個漂亮湖泊,比如北湖、雨山湖、南湖與東湖等,都闢爲公園,且全爲免費公園。
這一點他說得對極了,馬鞍山市區中心地區的湖泊確實給城市的市民提供非常好的休閒娛樂活動場所。這幾個以湖泊爲主體建立起來的公園,不但免費而且完全開放,除了不允許機動車入內外,自行車、電動車可以自由進出,與城市已經完全融入一體。
馬鞍山的旅遊以採石磯最爲有名,爲“長江三大名磯”之首。門票現在爲80元,且只對70歲以上安徽省老人免費,順便吐個槽,全國大部分景區對60-69歲半票、70歲以上全免,只憑身份證。馬鞍山還南京的後花園呢,將近在咫尺的南京老年人全擋在外了。要知道,遊客也會帶動當時的餐飲、農副特產等市場繁榮。
採石磯原來玩過兩次了,此次不去也罷。
咱就在市區幾個公園轉轉吧,由於時間的原因,只玩了雨山湖公園、雨山公園和南湖公園。前二者有沒有搞錯呀,只差一個“湖”字,沒錯,這確實是兩個公園。
知道馬鞍山市的市標嗎?那就是位於南湖公園南側花雨廣場的“三匹馬塑像”。
這是全貌,三匹馬塑像下面佈置的是青石,體現“馬踏青”的設計理念。右下角的圓球(左側也有一個,未拍出),晚上可以發光,與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輝,非常漂亮,可惜我不能留在這裡拍夜景了。
這裡的三匹馬代表馬鞍山的馬鋼、十七冶和市商業具有着一日千里、日益騰飛地奮進馬精神。
從這個角度看這種“奮進馬”精神更能體現出來。
馬鞍山市是全國雙擁模範城,在雨山湖公園鵑島裡有這麼一座塑像,充分表現了當年百姓擁戴子弟兵的情景。今後仍會有這份濃濃的軍民魚水情嗎?
鵑島是雨山湖中間的兩座小島,與岸邊有小橋相連。
岸邊似乎有個皮划艇俱樂部吧
一座會所,是填了部分湖面建造的,不僅僅是相片中的架空哦,是直接填掉部分。上次我去玩時,正在填。我當時還拍了相片,只是一時沒有找到,否則就可以前後比了一下,這是填的鵑島內的湖面,是湖中的島、島上的湖,是在糟蹋環境。2010版的馬鞍山地圖上還在雨山湖中標出鵑島的形狀,今年新版地圖上,鵑島乾脆只標成一條道路上畫了二座小亭。
這塑像,什麼意思,反正我看不明白。
從鵑島看北岸
從鵑島看西區,曾經現代化的標誌-煙囪林立,難怪MP2.5高呢。
出鵑島,去雨山湖主景區逛逛
路旁的塑像,淘氣的小海豚
彩色浮萍
妖女
雨山湖公園出口處的塑像,舔犢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那個什麼雨山公園,我也去逛了一下,只是一個山包而已,沒什麼。也有登山官道,主官道登至山頂共574階,不高吧。山頂有一處平臺,可以鳥瞰馬市,只是一片灰霾,實在提不起興趣,灰溜溜下山來。
下午五點返寧,抵達市區恰遇下班高峰,擁堵異常,只能在中華門鑽入地下鐵,一路暢通,回家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