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成景,花落成詩
每次的旅行都是說走就走,沒有計劃行程,也不會刻意安排時間,要的就是這份自由和不羈。旅行本就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拓展和充實,將一顆俗世的心放逐於天地間,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待行滿歸來,除去美景之後的那份歡樂,剩下的餘溫便是見過衆生後內心清澈的自己,一個誠然對天地有所敬仰的自己。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初聽這首詩,覺得寫這詩的人,呵!真是牛氣,眼中心裡唯有牡丹,將之譽爲國色,想來定是十分高貴驚豔。也或許是因爲這首詩,從此,世人眼中的牡丹憑添了幾分高貴之氣,高貴到這牡丹之都的名號都要蓋過它十三朝古都的名頭了。
下高鐵後的第一站到達同聞名於洛陽市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我並非一個考古學家,也不是一個對佛教文化有所崇拜和研究的人,對於這些文化取向,我向來不會中意於此。若不是該處藏身於山水之中,風景旖旎,我斷然是不會來的,縱使它是多麼得巧奪天工,多麼的雄奇壯麗,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許是這裡的山水因爲龍門石窟這四個字而顯山漏水;或是龍門石窟因爲這裡山清水秀而更加神秘;亦或是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這些對我而言都不重要,因爲我並不在乎山水之道的文化價值,也不會去欣賞歷史遺蹟的風景如何,我只在乎身處此處的我是一個最真實的我,最想要在這山水之中放逐內心的我,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這份簡單最是難能可貴……
夜裡的洛陽城下了一場應景的小雨,翌日清晨,雨過天晴,帶着對國色天香的悸動,起身前往尚未敗盡的牡丹花園。洛陽的牡丹花園實在太多,一番糾結之後,最終於洛陽國花園中與之邂逅。
雨後的牡丹花似清水出芙蓉般的嬌嬌欲滴,清豔動人,不聞此花香,但見此花豔。花雖不如盛開時期開的爭奇鬥豔,但蜻蜓點水式的開法在一片花海中更加顯得遺世獨立,清絕高貴,花瓣上飽含着幾滴小水珠,蜜蜂徘徊在周圍,愈加生氣十足。昨日被雨打落的花瓣零零落落的分散在泥土裡,怕是隻有香如故,詩如昨了吧:
天街小雨潤如酥,國色倒鉤小銀珠。花開時節動京城,花落時節詩滿都……
讓花繼續在洛陽城裡盛開,讓詩不斷在洛陽城中傳誦,哪裡來的人終究是要回到哪裡去的,輕輕來的人,不帶走雲彩,不帶走心!
我家裡的牆上有這樣一幅壁畫,用王勃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都覺得比之不足。時常看着那副畫,如癡如醉般的想要隱身藏於在畫中的地方,對一缺月,一夕陽,一壺酒,一溪雲,快然自足,怡然自樂,該有多美……
對於自然風光,我們總有這麼一種感覺:世間萬千山水,大抵相同,人們可以盡憑想象,勾畫出比現實中還令人神往的美景勝境,但我們還是要切身實地的選擇一探究竟。縱使是耗費足夠多的精力和體力也不惜!久而久之,我們便會覺得,其實,當我們身臨其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關注這裡的風景是否真的那麼引人入勝了,而是由衷的感悟心在其中的那份舒適、輕鬆、自由和快樂,這些是詩畫山水所不能給予的!
洛陽這個地名,說到口裡,就覺得響亮,最近把這裡一度改了行都,那就更貴重了。火車在黑暗裡奔馳,我不時的由玻璃窗裡向外張望,並沒有什麼,只是烏壓壓的一片低影子。我想着,一切留到明天再看罷,就坐着打瞌睡去,及至耳朵裡聽到人聲嘈雜時,聽到茶房說,到了洛陽了。匆匆的,收拾了行李,就走下車來。哈!這是新聞,那月臺上很大的一片地方,只豎了兩根長木頭竿子,在上面掛了一盞小小的汽油燈,只是些混混的光,照着紛亂的人影子亂擠。在空廠子南方,有了新鮮的玩藝兒了,長的,方的,圓的,扁的,大大小小,羅列着一堆燈籠。我走近去,聽到有人喊,中州旅館吧?名利棧吧?大金臺吧?這讓我明白了,這些燈籠是旅館裡接客的。在鄭州我就打聽清楚了,洛陽以大金臺旅館爲最好,這大金臺三個字送到了耳朵裡,我就決定了到他家去。將棧夥叫了過來,取了行李,受了檢查,讓棧夥引着路,我們就跟了他走。打燈籠的店夥,引着一車行李先走,另一個店夥,拿着手電筒,左右晃盪着引了我後跟。我所走的,是一條窄窄的土街,兩邊人家,都緊緊地閉着大門,每隔四五家門首,在那矮矮的屋檐下掛着一個白紙的方形吊燈,有的寫着安寓客商,有的寫着油鹽雜貨,彷彿我由二十世紀一躍而回到十八世紀了。我心裡頭簡直說不出是一種什麼感想。糊里糊塗的,隨着那晃盪的燈籠,轉了一個彎,這街上倒有幾盞汽油燈,乃是理髮店和洋貨店,其餘依然在混混燈光中。後來在一個圓紙燈籠下,我們進了一所大門。燈籠上有字,便是大金臺了。這旅館既像南方一條龍的房子,一層層向裡,又有點像北方的房子,每進都是三合院。我挑了一間最好的房子住,裡面是一副牀 ,鋪板,一張方桌,兩把木椅,隔壁有間小黑屋子,一鋪一桌,就讓工友小李住了。那地皮還沒收拾好,雖是土質,倒有些像鵝卵石鋪面的,腳踏在上面,和上海新亞大酒店的地毯,有點兒兩樣,夥計送進一盞煤油燈來,昏黃的光,和這屋裡倒很相襯,只聽到小李在隔壁和店夥說:這是最好的旅館,若不是最好的旅館呢?我在這邊聽着,也笑了。
二、到洛陽應留意的幾件事
到洛陽,就是內地了,一切物質文明,去鄭州很遠,旅館還是江 南小客棧那種組織,第一是沒有電燈,電話也很少,(其實用不着)而且房間裡也不預備鋪蓋。平常房間價錢由五角至一元二角,茶水還另外算錢。吃飯,到外面館子裡去叫,每晨有五六角,可以吃得很好。看官若也西行,當你到車站的時候,就可以叫棧夥來照應。不過你的行李掛了行李票的話,要立刻就到行李房去取。等到檢查行李的軍警走了,那就要等他明晨再來了。(這是指乘晚車來的而言。)再說,洛陽有兩個車站,東站是進城去的。西站是西宮。西宮是駐軍重地,遊歷的人,大可以不必上那裡去。就是由東站下車,也有進城不進城之別。車站到城裡,還有兩三里路,晚上是進不了城的。好在客棧都在車站邊,若是作短期遊歷的人,就可以住在車站。
三、白馬寺及其他名勝
洛陽是周漢唐許多朝代,建過都的所在,自然是古蹟很多。不過到了現在,多半不可尋訪了,只有漢朝的白馬寺,北魏的龍門雕刻,這還是值得遊人留戀的。現時來遊洛陽的人,也都是注意這兩個地方。到了次日早上,我叫店夥來問了一陣知道到白馬寺是二十多里路,到龍門是三十多里路,坐人力車子,當天都可以來回,每輛車子是一塊錢。至於土匪,以前是出城門就保不住,現在絕對沒事。我聽了這話,半信半疑。不過最近有朋友到白馬寺去過,我是知道的,且不問去龍門如何,我就決定了今天先到白馬寺去。草草的吃了一些點心,由店夥僱好了兩輛車,我和小李就於九點多鐘出發。車子離開車站大街,穿過了一片麥田,先進了北門。這街雖是土鋪的,兩邊的店鋪,倒也應有盡有。東街上有幾家古董店,我曾下車看了一看,十之八九,都是假貨,連價錢我也不敢問。遊客要在洛陽買古董,這應該找路子到古董商家裡去看貨,好東西是決不陳列出來的。出東關,經過一座魁星樓,到東大寺,這寺,也是唐代建的一座大叢林,現在卻剩了一片瓦礫。寺旁有破的過街樓一間,旁邊樹立一幢碑,大書夾馬營三字。士大夫之流,對於這個地名,或者有些生疏,可是愛說趙匡胤故事的老百姓,他就知道,這是趙匡胤出世的地方。當年宋太祖作小孩子的時候,常是和那些野孩子在這裡胡 鬧,後來他作了皇帝,在開封登了基,想起年小淘氣的事,還回來看看呢。在這街口上,有個宋太祖廟,是後人立的,據說裡面有一間屋子,就是趙家母子安身之所。如今只有大門是完整的,裡面住了些和趙匡胤倒黴時候相同的人,也就無須尋訪了。由這裡坐了車子,順了大路走,約莫走了十里路,車伕忽然停着車,指着很深的麥田裡說:先生,可以看看,這裡有古蹟。我心裡想着,這麥田裡那有東西?上前一看,麥裡橫着一塊石碑,上書管鮑分金處。管是指着管仲,鮑是指着鮑叔。鮑叔說管仲窮,分錢給他用,歷史告訴我們,這是真的。不過鮑叔分錢給管仲,是不是在大路上乾的事,這可是個疑問。洛邑那是周地。管仲齊人也,是到周地來和鮑叔分金嗎?所以這一處名勝,我打一句官話,應當考量。再過去五六里路,就是白馬寺了。說起這處寺,真個也是提起了此馬來頭大。在這裡,也就當先研究研究這個寺字。寺,在漢時,也是一種官署,並不是專爲出家人供佛修行的所在。現時,我們在戲裡頭還可以聽到,如大理寺正卿這種話。漢朝明帝的時候,印度和尚摩騰竺法蘭帶了佛經到東土來傳道。因爲他們那些佛經,是用白馬馱來的,因之萬歲爺在洛陽西雍門外蓋了一幢官舍,供應這兩個僧人,就叫做白馬寺。這寺雖是屢廢屢建,但是佛經同和尚初次到中國來的紀念,考古的人,是應當來看看的了。那廟門三座,坐北朝南,也不見怎樣偉大。進門有一片大院子,左右兩個大土饅頭,這便是最初到中國來的兩個和尚的墳,一個葬着摩騰,一個葬着竺法蘭。正面大殿,有三尊大佛,兩邊十八尊羅漢。這羅漢是明塑,有兩尊神氣很好。殿外兩廂配殿,正在修理着呢。廟後有個高閣,還有點舊時的形式,裡面供了一尊二尺多高的玉佛,也是新運來的。高閣邊,有個敞軒,遊人可以小歇。在那裡和僧人談笑,知道這廟,在兩年前,本來破爛不堪。自國府一度把洛陽作了行都,許多**要員都到這裡來過,覺得這裡是中國佛教發源地,不應該消滅了,大家提倡復修起來,捐款很多,而且還在上海找了一個老和尚德浩,到這裡來當方丈呢。關於白馬寺的沿革,院子裡碑上記得有,在此前一屆的修理,在明朝嘉靖年間。大意說:
漢明帝永平七年甲子,四月八日,帝寢南宮,夜夢金人,上因君臣之對,遂使人至西域求佛道,乃得摩騰竺法蘭,帝大悅,至十四年辛未,敕於西雍門外,建白馬寺以居之。唐時,規模漸廢,宋太宗命儒臣重修,以後歷有興廢,明正德年間更大爲修理。嘉靖年記。
由這點看起來,因爲這是佛教源流所在,歷代都設法保存它的了。廟的左邊,不到半里路,有一座漢塔,現在還是好好的。這塔六角實心,彷彿一條大鋼鞭,豎在地上,倒和平常不同。塔在土臺子上,有好些個碑石,樹在旁邊。最令人感到興趣的,就是大金國的碑。南宋時候,金人曾取得了洛陽。碑上刻了許多金國漢官名姓,這也可以說是漢奸碑了。塔邊,有狄人傑的墓。
四、遊白馬寺須知
由洛陽到白馬寺,並不是大路,中間只有個十里鋪地方,可以歇歇。那裡茶館子,用瓦缸盛着冷水,放在屋檐下,送給過路人喝。我們若怕喝涼水,那就另花二三十枚銅子,叫茶店燒水喝好了。可是那水很混濁,茶葉也有氣味,最好是用水瓶子,在洛陽背了水去喝。水既不好,吃的自然也沒有,所以又當帶一些點心在路上吃。人力車伕到了白馬寺的時候,若遇到賣涼粉油餅的,他得和你借錢買吃的。那完全是揩油,你斟酌着辦。回到了洛陽去,時候還早,你可以叫車伕,拉你看看別處景緻。據我所知道的城裡有中山公園(可以看點古物),周公廟,邵康節祠,二程祠,范文正公祠。這一些,我只到了周公廟。廟在西關外,改了圖書館了。廟裡唐碑最多,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塊,多半是墓誌銘。現在分藏在許多屋子裡,嵌在牆上和磚臺上。後殿有周公像,現在是圖書館辦公的地方,不能去看了。遊周公廟,還要在圖書館簽名,不然門警不讓進去的。遊了這些地,和車伕說明,加他二三角酒錢,他很願意的。反正是一趟生意,樂得多掙幾文。遊客呢,也免得二次進城。
五、關帝冢
孫權殺了關羽,將首級送給曹操。曹操就把首級配個木身子,葬在洛陽城外。這冢,現時還在。遊關帝冢,和游龍門是一條路,坐人力車,依然是一元錢來回。出南門,渡過洛水,(過渡錢,人車一角)順着大路前進,約莫十里路,看到一帶紅牆 ,圍住了柏林,那就是關帝冢了。進門有道乾石橋,先到正殿。殿上除了關像而外,根據三國演義,有四個站將的像。牆邊放一把青龍偃月刀,長約一丈。刀形,是龍口裡吐出半邊月亮來,故名。後殿分三間,一是塑的行像,可以坐轎子出遊的。一是看書像,一是臥像。這後面,有個亭子,靠了土墩,那就是首級冢了。廟裡並沒有僧道,現時歸官家管理。
六、龍門石刻
出關帝廟,再南行,遠遠看到一帶山影,那就是龍門。爲了這裡有北魏石刻,洞裡又有許多前代人的碑記,所以有許多人不遠千里而來,要看一看。其實,真要爲游龍門而來,那會大大掃興的。聽我慢慢說來。到龍門約一里多路。有個龍門堡,開了有茶飯館子,可以在那裡先吃東西。面飯倒是都有,只是一不乾淨,二又太貴,一個人吃點喝點,總要花一塊錢。出堡,不必坐車,可以步行。前面就是伊水,在伊水兩岸,東邊是伊闕,西邊是龍門。伊闕山不大陡,所以那邊石刻不多。這邊呢,在面河的石壁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都就了山石,刻着佛像。順了山崖走,共有石樓,齋祓堂,賓陽洞,金剛崖,萬佛洞,千佛洞,古陽洞等處。只是一層,大小佛頭,一齊讓人偷了去。小佛呢,連身子,都由石壁上挖了去。到了佛崖上,彷彿遊歷無頭之國,你說掃興不掃興呢?石洞以齋祓堂賓陽洞最好,把山石鑿空了,裡面成爲一個佛殿。賓陽洞外,有個石閣子,可以憑欄賞玩伊闕。龍門二十品在古陽洞頂上刻着,拓帖的人,要搭架倒拓,很費工夫。唯其是拓帖不容易,所以石刻還保存着,要不然,和佛像一樣,早壞了。千佛洞萬佛洞工程浩大,是在石洞壁上四周刻了無數的小佛像,然而現在也都沒有頭了。石像完整的,只有金剛崖,要爬崖上去,纔可以看到。這也就因爲石像太大,不容易偷割的原故。所以還完整些。在龍門買字帖,也要帶眼睛。洞裡賣的字帖,多是用原帖刻在木板上,翻版印出來的,這是遊人一個小小學識,順此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