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

現在大漢拿下了關中和西北,這張網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需要那麼多人維持,白袍抽調了一部分人前去河北加強對河北的控制,而剩下的人,則陸續南下。

這些南下的人,多數都是南方本地人,他們的目標,就是各地的世家,不僅僅的是那些想要站在大漢對立面的世家,還有這些跟隨着朝廷的世家,任何家族的風吹草動,都會在第一時間送到李藎忱的案頭上。

這些南方的白袍,多數都是出身軍中,也就多數都是貧寒子弟,對於曾經的他們來說,世家高高在上,就像是天神一樣主宰着一切,甚至自己家人的生死都在世家的手中,因此他們憤恨世家主持的所謂的公平,但是卻無從反抗。

現在他們手中握着生殺大權,也有着身爲大漢將士的責任,所以他們只會牢牢地盯住世家的一舉一動,他們一旦有任何不可的行爲,這些白袍將士們不介意將這些行爲上報,然後動手將世家的野心和慾望扼殺在搖籃裡。

除了白袍這在暗中的利刃,李藎忱也在積極地調動兵馬,完成各地兵馬在戰後的換防,尤其是曾經北上的軍隊正在陸續南下。這一次李藎忱班師回朝,可不僅僅只是帶回來耀武揚威的,一些已經上了年紀的士卒將會完成和地方新招募的鄉兵的換防。

大漢現在實行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就是鼎鼎大名的府兵制,這也是南北朝時期最流行的徵兵制度。

府兵制就是士卒戰時爲兵、平時爲農,減免全家賦稅,但是戰爭一旦開始,士卒需要自備兵刃馬匹參戰,聽從折衝府的命令集結調動。

這樣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一個成年男子的作用,畢竟在這個戰亂頻發的時代,成年男子的重要性衆所周知。不過這樣的制度終究也有弊端,戰爭時間一旦延長,士卒在邊疆常年不得回,導致田野荒廢不說,百姓也不想忍受這種家人長期在外分離的痛苦,因此在歷史上唐朝鼎盛時期,反倒是幫助建立了盛唐的府兵制逐漸落寞。

針對這個情況,李藎忱對府兵制也是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漢軍將士戰時爲兵,平時也爲農,但是這個農並不是耕種自己的土地,而是耕種軍營附近的土地,朝廷會在軍隊屯駐的周圍統一劃出來一片土地讓軍隊進行耕種。

而這就意味着軍隊的徵發並不是時而回家、時而在軍營,而是在整個軍隊期間都是在軍隊這個整體之中的,實際上有些類似於後世的兵役制度。

士卒在軍中的時間一般是五年左右,當然徵兵的時候年紀就已經大了的也會相應減少,這就意味着最多五年之後,士卒就可以返回原鄉,而在原鄉之中,他們依然會保持自己鄉兵的身份。這些鄉兵其實才更類似於府兵,他們平時耕作自家的土地,等到戰時會集結起來作爲主力大軍的預備役,當然等到鄉兵上陣的時候,幾乎已經是戰火燒到家門的時候。

爲了保衛家鄉,鄉兵們自然也都會拼命。

而且和府兵制不同,得益於大漢流水線式的兵器生產,大漢的士卒是不需要自帶兵刃的,一旦他們從軍,朝廷會統一發放兵刃,而等到士卒退役之後回到家鄉,這些兵刃只要還完好,他們可以直接帶着去鄉兵之中,這樣既可以減少朝廷對鄉兵兵刃的供給,又可以避免大量的兵刃,尤其是還可堪用的兵刃流落民間。

同時在大軍集結出徵之後,地方上並不會停止招募兵馬,新招募的士卒會先集中在地方鄉兵的兵營之中進行訓練,負責訓練他們的正是那些退下來的老兵們。

這些老兵多數都有臨陣殺敵的經驗,而因爲都是一個地方的緣故,所以新兵之中多多少少都有他們的兄弟子侄,在訓練的時候也不用擔心這些老兵會有藏私或者欺辱新兵的行爲。等到下一批老兵再退回來,新兵們自然就會被拉走補充他們的缺口。

現在大漢北上的軍隊中已經達到服役年限的士卒追隨陛下南還,他們將會返回地方,自然地方上的新兵也會補充進軍隊。

這些返回地方的老兵多數都有追隨李藎忱北上直入關中甚至北方草原的經歷,更有甚者還有當年隨着李藎忱入蜀的老卒,忠誠自然是不用說的,因此有他們在地方上,就是李藎忱手中最大的一份保障。

真的到了不得不爲之的時候,李藎忱也不介意動用暴力。殺戮或許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可以讓大家都解決不了問題。

“走,我們回建康府。”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楊素和王昌急忙跟上。

他們看着李藎忱的背影,神情之中頗多複雜。這條真龍即將返回暗流涌動的建康府,不知道還會掀起怎樣的風浪?

————————————--

燕子磯,並不是一個適合停泊大船的碼頭。

或者整個建康府沿岸,因爲岸邊多山、江流湍急,所以人們也一般不傾向於在這邊上岸,更喜歡選擇建康府西南的採石磯或者東南的京口。

不過單純的只是校閱三軍,這見證了南方風起雲涌的石頭城,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李藎忱來說,石頭城也是一個充滿感情的地方。

當初他剛剛來到建康府,就是因爲石頭山上舉行的詩會而一鳴驚人,同時也是在那一次詩會上,李藎忱第一次認識了樂昌公主,也認識了徐陵,可以說這兩個人都是改變他人生軌跡的存在。

而之後李藎忱拿下巴蜀、入建康府誇功,也是在這裡上岸,最後也是在這裡離開,徹底和南陳劃清界限,拉開了自己逐鹿天下的帷幕。

李藎忱崛起的經歷離不開石頭山和石頭城,大漢的國運自然也就跟着牽繫於此。這裡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現在最有資格讓李藎忱校閱三軍的地方。

李藎忱剛剛回到建康府,甚至連建康府的城門都沒有進入,就直接前來石頭城。

江面上,水師的戰船已經列陣。

石頭山下,參加北伐的漢軍侍衛親軍旗幟林立。

而顧野王等大漢羣臣也都在石頭山下等候。

見到李藎忱過來,他們齊齊躬身:“參見陛下!”

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二一五一章 以後有他們好看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九十章 袁英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一百章 繼承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
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五百四十九章 無處可逃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二一五一章 以後有他們好看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九十章 袁英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六百九十六章 替罪羊第一百章 繼承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一二七七章 時間就是命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一百七十章 變天(上)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