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

另外,閻毗的出身還有已經爲官一次的精力,也必然會讓他更加敏感小心,自然不太可能出現和鮑興那樣的錯誤。

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他心裡會更加清楚。

畢竟······他已經因爲玩忽職守而被楊堅算計過一會了,哪怕那一次其實閻毗是有些冤枉的。

李藎忱微笑着說道:“愛卿,且看看這大好的江山,以後朕要坐穩這江山,還要得賴於諸位愛卿的幫助啊。”

閻毗急忙拱了拱手說道:“陛下雄才大略,天下盡在胸腹之中,臣等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李藎忱有些無奈。

本來他想要鼓勵鼓勵閻毗,不過現在看來······這傢伙似乎已經被楊堅給弄出來心理陰影了,所以過於謹慎小心。

但是李藎忱也只是點到爲止,身爲大漢皇帝,他並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教導每一個臣子。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爲缺少了哪個人就不再轉動,因此假如閻毗的工作因爲他的性情而受到阻礙的話,那李藎忱並不介意再換一個人,就算是他想要達到之前的目的,也並非只有任用閻毗不可。

不過李藎忱還是很想證明,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總歸是能夠擔當重任的。

——————

漢軍攻破鄴城,北周宣告滅亡,不過只是一夜之間。

鄴城的百姓經過一夜的慌亂和驚嚇之後,再推開門的時候,外面已經換了天。

大漢早就已經做好了入城安民的準備,甚至私下裡都演練了好幾遍的,由此可見大漢內部對於拿下鄴城的強烈期望,而現在這一切終於變成現實。

各部門官吏入城和北周官員們進行交接,清點資料文書。而軍隊在打掃完戰場、追捕到所有的潰兵之後就陸續撤出城池,在城池的東西和北面三個方向上駐紮,不再入城,城中的治安完全交給抽調出來的一部分禁衛軍還有羽林騎外加上投降的北周本地吏員們來維持。

大多數的北周吏員都選擇了乖乖向大漢投降。

大漢並不缺能夠獨當一面的官員,但是熟悉本地情況的吏員還是少之又少,只是憑藉白袍那點兒人手,根本不足以幫助初來乍到的大漢解決所有的問題、快速恢復鄴城的秩序,因此任用那些北周曾經的吏員們也是必然的。

這些吏員之中當然也有不少犯下斑斑劣跡的,白袍早就已經做好了名單,軍隊直接負責把這些人拉到刑場上斬首,以儆效尤。如此一來,城中百姓紛紛拍手稱快不說,其餘的吏員們或是早就看不慣這些同僚的作風而暗自稱快,或是本來也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爲沒有被發現,此時暗自慶幸之餘自然也愈發的收斂。

新官上任,當然得老實幾天再說,至於之後是不是一直都要老老實實的,那還得看情況。

不過很快大漢律法的公佈和推行就否決了他們的小小心思。

律法雖然並不算嚴苛,但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上面可是寫得清清楚楚。實際上律法真正約束的並不是老百姓,老百姓安居樂業,自然也不會去做偷摸拐騙的事情,而是那些本來就遊手好閒、依靠家中關係欺壓良民的紈絝還有這些利用自己官職之便、大肆搜刮油水的基層吏員。

刑部很清楚這些人心裡的小算盤,因此乾脆就在他們現在還沒有做出什麼違法亂紀之事的時候先警告警告他們,大漢說要砍掉貪官污吏的腦袋,可不只是這一時半刻,而是一直都有效的。

除了安民之外,禮部、工部會同戶部和內府,開始對城內一些已經被遺棄或者本來隸屬於北周皇室而要被沒收的產業進行重新規劃,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教育上。

朝廷出面,收繳或者購買沿街民房,將其改爲商鋪,以供陸續進駐鄴城的商賈使用——不少商賈本來就打着隨軍支援轉運糧秣的旗號,一直跟着軍隊向前推進,他們也在糧食轉運的過程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不少商號甚至是放下自己的生意來出人出力,現在自然到了收穫好處的時候,一直跟着軍隊就意味着他們也是最早進入城中的一批商賈,最好的店鋪自然也就被他們獲得。

另外城中本來正在建設的鄴城書院,前身也就是北齊的太學,現在自然也被內府組織人手接收,按照內府的規劃,將會在鄴城書院的基礎上建設起來冀州規模最大的書院,以形成和成都書院、嶽麓書院等分庭抗禮之勢。

同時和鄴城書院一起建設的還會有軍事學院以及一些教授實用技能的書院,這些不需要內府再多操心,軍方還有那些意圖投資教育的人自然就會湊上前來,最終形成和龍門書院那樣的書院羣。

鄴城的地理位置其實並不是非常好,向南不遠就是白溝和大河,而向北抵達幽州卻還有大量的州府,這樣自然會導致冀州的經濟以及其餘的政治和文化等影響力都會偏向於南方。

若是換在原來,這樣並沒有什麼不妥,因爲靠近鄴城的洛陽已經幾乎被戰火摧毀,根本起不到擔任政治、文化樞紐的作用,因此能夠和關中的長安分庭抗禮的只有鄴城。

現在大漢已經幾乎可以確定洛陽就是未來的都城,靠近洛陽的鄴城自然就顯得有些雞肋,不過陛下倒是並不反對規劃和開發鄴城,這讓大家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乖乖照辦。

實際上李藎忱自己只能在心裡吐槽一句,當工業和經濟真的快速發展起來之後,城市會快速的發展,到時候看上去洛陽和鄴城之間的距離有些尷尬,但是很快就會因爲城市之間的聯絡加深而逐漸變成一個有一正一副兩頭驅動的城市羣,進而相互支撐,成爲世界的中心。

不過李藎忱肯定是看不到那天了。

當然,鄴城既然目前就已經暴露出了這樣可能浪費一箇中樞城市帶動能力的現象,那大漢自然更要想辦法進行調整解決。按照工部的計劃,未來鄴城的工業區將會向北建設發展,進而逐漸和渤海郡、襄國郡等等連爲一體,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對接從遼東等地前來的礦產。

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一百零三章 考覈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六百七十一章 歸來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陳倉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
第一九六五章 打點行裝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一百零三章 考覈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六百七十一章 歸來第一四零七章 國丈受驚了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三六一章 捉楊堅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二三三三章 重返鍾離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陳倉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二三零六章 兩教之爭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一二六六章 李穆的人情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六百四十四章 難得的破綻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九百五十五章 新年更艱難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三五一章 一力破百巧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