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

開口的這婦人,自然是楊堅的正妻、唯一指定妻妾,獨孤氏。

楊堅一時無言。

他很想表示,雖然我知道麗華肯定要比當時在深宮之中時時刻刻面對這死亡的威脅開心,而且上一次妙兒來的書信之中也是寫了一大堆自己和阿姊現在在做的那些事,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一股幹勁,讓楊堅甚是欣慰,自家閨女終究都不是花瓶,但是······

身爲一個父親,多少還是有些心痛啊。

我家的兩顆好白菜!

“麗華終究還是少了名分。”

“陛下想給她,但是她不願意跟妙兒爭奪,並非陛下對不起她。”獨孤夫人淡淡說道。

楊麗華迄今爲止都只是後宮女官罷了,只不過是女官之首。

但是和妃嬪,還是有所不同的。

不過她並不願意接受妃嬪封號,顯然在她看來,自己一旦接受了封號,就等於和自家妹妹並列,到時候內府的任務分派、獎勵分發之類的,她們是姊妹兩人,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和別人爭奪。

所以還不如讓妹妹享受好的待遇,而自己拿得少一點兒呢。

她們姊妹,終究沒有辦法和樂昌、陳宣華這一對相比。大家心裡都清楚,皇后和陳宣華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可是······”

“總比宇文贇那個廢物來得好。”獨孤夫人冷冷說道,瞪了他一眼。

對於當年這門明擺着是楊堅爲了往上爬而結成的親事,獨孤夫人一直不甚滿意。畢竟獨孤夫人也是曾經面對宇文贇給出的死亡威脅而怒闖禁宮的人物。

正所謂“全靠同行襯托”,李藎忱就算是有百般不是、千般不妥,終究還是要比什麼陳叔寶、宇文贇之流的好上太多。

獨孤夫人對於兩個女兒跟着這樣的人物顯然是滿意的。

楊堅語塞。

行吧,老婆說的對。

身爲一個聲名遠揚的“妻管嚴”,不敢說,不敢說。

李藎忱剛剛已經視察過金陵書院,對於金陵書院,他自然是放心的。當年自己一手組建的書院,從內到外都是忠心耿耿的自己人不說,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等也都是經過李藎忱和徐陵等人反覆推敲後得出的。

大漢立國時期的三大書院,成都書院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之類的有時候有些超前,畢竟這裡是李藎忱起家之地,也是李藎忱帶着很多人在思想上、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之地,另外這裡和中原文化之間的聯繫到底沒有那麼緊密,所以中原和江南所通行的儒家的一些中庸之道、保守想法之類的,在這裡並不受歡迎。

至於嶽麓書院,那就是偏向於保守一派了。當時李藎忱請顏家後人來擔任嶽麓書院的山長,自然本來就沒有指望着這個書院能夠爲大漢提供多少具有新思想的人才。

李藎忱藉助這個書院,更多的是要向那些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當代大儒之類的傳達自己並非完全“離經叛道”之意。

儒家,在李藎忱看來也是社會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就有必要有一個書院來傳播這樣的思想,只不過最後能夠傳播成什麼樣子,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和其他書院的學生相比又有沒有競爭力,那李藎忱就管不着了。

科舉考試是選拔對朝廷真正有用的實幹人才,而不是空談家,這是李藎忱的原則。至於這些人才本身有着偏向於什麼方向的治國理政思想,那李藎忱實際上並不是非常關心。

什麼是好官,能夠讓地方安寧、民間富足的,便是好官。

不管他們的政治主張是什麼樣的,只要他們能夠做到這些,那李藎忱就不介意委以重任。

正是因爲陛下展現出的這種胸懷,讓很多人頂多也就是在嘴上說一說這位陛下的種種“離經叛道”,但是好好讀書、參與科舉考試之類的行動還是很積極地。

儒家嘛,要面子。

至於金陵書院,居於三大書院之“中”,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它的定位,那可能“中庸”反而是最合適的。

無論是包容百家學說,還是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或者是因材施教,金陵書院不激進、不保守,按照每個人的年齡、才能以及成績等等對症下藥。

這應該可以說是另一種概念上的“中庸”。

所以金陵書院的發展雖然不會很快,但是會很穩健。

不過身爲金陵書院真正意義上的創辦者,李藎忱當然還是要到書院走一走、逛一逛,接見一下激動的師生們的。

這是李藎忱在表示自己推動書院這種全民教育模式的堅定決心,同時自然也是表示對書院師生的支持。

到底他們是在和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發展、演變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根深蒂固的一些想法在鬥爭。

李藎忱的支持自然纔是他們最大的靠山。

所以在和金陵書院的師生好好交談一番之後,李藎忱方纔攜着楊麗華往後山而來。

拾級而上,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兩道早就已經在外等候的身影。

那一道身形挺拔的,是獨孤夫人。

另外一個在旁邊,微微躬身,看上唯唯諾諾的,纔是一代梟雄、李藎忱曾經最重視的對手,楊堅。

嗯,朕一來,就看到岳母在數落岳父。

李藎忱心疼的看了一眼自家岳父。

您老人家這個氣管炎應該是沒得治了,放眼大漢,嚴重程度應該也是第一第二了。

歷史上的楊堅即使是當了皇帝,對於自家老婆都怕得要死,一直熬到老婆沒了,纔開始浪。

現在的楊堅,沒了江山,自然也就沒得浪了,而且還把自家的閨女都浪給別人了,年長的兒子也都浪沒了,原本就不高的家庭地位,如今亦是急轉直下。

要不是女兒回家省親是大事,而且皇帝陛下親自前來,李藎忱都懷疑岳父是不是此時應該跪在搓衣板上了?

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在這個時代也算是曾經當朝攝政、大權在握、形同帝王的人物,跪搓衣板,這也算是一幅勝景了。

“參見陛下!”楊堅正色拱手行禮,不卑不亢。

獨孤氏亦是跟着躬身。

李藎忱含笑,對着楊麗華使了個眼色,楊麗華再也按捺不住,徑直撲入獨孤氏的懷中:“孃親!”

一聲“孃親”,真真切切,聲音之中已經帶着哭腔。

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六百九十八章 對着喝毒藥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四章 桃源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爲他是誰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序章 白袍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擰朕,還找藉口?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九十五章 多險惡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
第一二八零章 內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一九七九章 夾攻齊子嶺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四十八章 探幽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六百九十八章 對着喝毒藥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四章 桃源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三百七十六章 四面八方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爲他是誰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序章 白袍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四百九十三章 心有惴惴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六十六章 突襲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擰朕,還找藉口?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九十五章 多險惡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