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

“昨夜我軍已破風陵渡,周河北郡太守王隆投降。”鮑興拆開看了一下,“臣恭喜陛下。”

“意料之中。”李藎忱微笑道。

以石擊卵,這都打不碎的話,楊素和黃玩就可以不用回來了,直接投河自盡、以謝天下比較合適。

鮑興也帶着笑容,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是畢竟是贏了。

這樣大漢就算在河東站穩了腳跟,之後再往前進或者固守這個橋頭堡,都要輕鬆很多。

“沒想到竟然讓太原王氏跑了個最快。”李藎忱看着捷報,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河東世家之中,他當然知道聞喜裴氏應該不會是跑的最快的,因爲裴矩此人本來就是個標準的騎牆派,或者說投機者。但是他這個投機者現在仗着自己的本錢很大,並不着急下注,一直在觀望風向,所以聞喜裴氏絕對不會是第一個向大漢示好的人。

相反,對於不少河東已經衰落的小世家來說,大漢入河東,自然而然等於給了他們一個抱大腿以求能夠重新崛起的機會,因此他們很有可能孤擲一注跑在前面,反正在北周的麾下也已經快混不下去了,還不如換一條大腿抱着,萬一大漢真的一統天下——從目前來看,別說萬一,實際上應該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自己也算是從龍有功不是麼。

就算大漢一時半會兒拿不下河東,大不了家族的核心成員跟着漢軍先退回去,等到來年漢軍水師入大河,北周估計就已經沒有什麼手段能夠擋得住大漢了。

爲了家族的復興,這些風險和代價,都不算大。

之前李藎忱以爲會是汾陰薛氏或者柳氏乃至於衛氏會走在前面,畢竟他們距離蒲阪和風陵渡更近一些,結果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出身太原王氏的王隆恰恰就在風陵渡,自然是便宜了他,不然的話晉陽可遠着呢,無論是跑腿還是獻殷勤,都輪不到太原王氏在前面。

不過不管是誰,對李藎忱來說都一樣。

那就他吧。

李藎忱需要的實際上只是一個能夠制衡聞喜裴氏並且精通本地事務的狗腿子罷了,誰都一樣。有大漢的絕對武力在背後作爲靠山,前面的不過是傀儡罷了。太原王氏也不是什麼小家族,用起來也應該得心應手。

鮑興微笑道:“太原王氏也已經消沉幾代人了,王隆如此積極,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王隆來說,就算是明知道會被陛下利用作爲,作爲大漢穩定河東的一把刀,他也沒得選,更或者說他只能這麼選。太原王氏可沒有後世他兒子秉持家政的時候那麼風光,幾代消沉,到了王隆這裡,一個太守,還是邊疆近乎有名無權的太守,已然是極限。

太原王氏要是再沒有什麼動作的話,估計到下一代人或者下下代人,就連本地的地頭蛇都算不上了。當然王隆此時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會取得的成就。

別說是當狗腿子和當刀了,就算是讓他王隆跑過來跪下喊“君父”,他也不是做不到。

也就是太原王氏跑在了前面,換做其他家走到這個位置上,估計會比王隆狗腿子十倍。

李藎忱點頭:“是不是好刀,用用就知道了。”

鮑興急忙應是,他當然明白李藎忱的意思。王隆屁顛屁顛的迎上來,當然不能讓他閒着。

失地未復,政令先行。大漢的政策具有相當的劃時代性,尤其是能夠極大地調動百姓的積極性,畢竟無論是法制還是分田,對於百姓們來說都等於一下子翻身了,他們頭頂上來自於世家、朝廷的層層壓迫自然灰飛煙滅,律法取代了人情和利益變成最大的約束,可是律法的框框架架都擺在那裡,只要心裡清楚、恪守法律,又怎麼會迎來無妄之災?

大漢的律法已然不比嚴苛的秦律,而是參考了先漢律法以及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可的道德標準進行制定,另外李藎忱在其中加入了緩刑、勞動頂替等等更現代化的內容,更能夠體現律法的迴旋餘地,並不會讓人驟然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尤其是在這四處需要勞力的大漢新社會,通過服勞役頂替自己一部分可以被寬恕的罪行,也不是什麼壞事。

因此大漢的律法在民間的認可程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律法限制了世家的發展,自然就等於讓活在世家陰影下的百姓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出頭之日,對於這種新政更是擁戴。

相同的,還有大漢廣泛鋪開建設的醫院、書院等等,有的是保證生命,有的則是提供進學之路,對於百姓們來說更是之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這些政令的推行,自然能夠幫助大漢快速的收攏人心。

有太原王氏出面收攏河東世家,又有這些政令收攏河東百姓,再加上漢軍摧枯拉朽之勢,一個冬天,河東怕就要直接易主了。

這件事當然不能讓王隆這個剛剛投降的人去負責,朝廷還需要派遣吏員甚至還需要派遣六部侍郎前去攘助,畢竟身爲河東巡撫的楊素到底還是軍方出身,吏治文教上的事情最好還是由文官來做,不然的話朝中文官們又要議論紛紛了。

開疆拓土的事讓武將包了,民政也要由軍方出去的人包的話,那他們文官幹什麼,吃乾飯?

就算是李藎忱同意,文官們也不會同意。就算是文官們能夠接受,御史臺也不會同意,因爲這也牽扯到了現在朝堂上的平衡,御史臺是不會允許陛下做出左右失衡的事情的。

“太原王氏這麼積極,朕也不能虧待了,加封王隆爲河東巡撫主簿,另外問問他,是否願意讓子嗣來洛陽求學。”李藎忱緊接着說道。

鮑興不由得翻了翻白眼,陛下,你這是加封了不說,但是後半句怎麼聽都像是讓人家送人質吧?不過河東穩定牽扯太大,就算是李藎忱不要求,王隆肯定也會這麼做,不然的話朝廷如何能相信你?

而李藎忱,除了出於這個目的之外,實際上也想見見王隆的兒子王通到底是什麼人物。

皇長子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爲他再選擇一些可看造用的夥伴陪着他一起讀書努力了。

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陽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傳出的六個字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二十章 殺機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渾來人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
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二零八四章 巡撫之信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陽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二一七三章 男兒至死是少年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傳出的六個字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一千三十七章 樓船瓜洲外第二零六七章 壕溝激鬥第二十章 殺機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二一二五章 教子無方,臣妾有罪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一五八七章 佛系的二老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渾來人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亂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