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收官-----關公在諶離

帝國軍南侵,一路丟下軍隊佔領地方,關羽、關平、周倉、高定、高翔諸將奉了將令把守諶離地區(今緬甸丹那沙林),重點在於防備另一個國家盧沒國(今泰國叻丕)。

一隻蝴蝶振動翅膀,可能會引發千里之外的暴風。同理,當年青龍李忙着拼經濟,引發各地聯動,南洋地區一些多人聚居地的繁榮發達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盧沒國也不例外,有人口六十多萬,該國地處曼谷灣,陸路離諶離地區並不遠,修有簡易小道通行。

昔盧沒國爲了獲取西洋(印度洋)的出海口,與諶離打過不少仗,對諶離國虎視眈眈。現諶離歸入帝國,遂留關公駐守,以防盧沒。

人有謀虎計,虎亦有傷人意!盧沒國想打諶離的主意,可是帝國也在打盧沒國的主意,蓋因盧沒國(今泰國叻丕)是塊寶地哩!

在盧沒國,柚木多極,還有大量貴重木頭,竹子樹藤。那裡水源豐富日照足,種植稻米、糯米、麻,盛產寶石、玉石,不說什麼,單是盧沒國有鐵鹽之利,就已經大有價值去佔領了。

關公留在諶離,有五千帝國軍和五千邑都元降軍(今馬來西亞),兵力較弱。消息傳到盧沒國,或有人說(念shui)盧沒國王瓦他納道:“現在帝國吞併諶離不久,民心不穩,兼且兵少,我軍進攻諶離當其時也!”

瓦他納問大臣們如何看法,大臣保特哈米克以爲現在諶離已歸帝國,那帝國是個龐然大物也似的東西,誰去碰他,輕則內傷重則一命嗚呼,帝國不惹人,人已經偷笑了,還想去進攻帝國?

老將軍波欽曾攻打過諶離,反駁道:“不然!諶離是先王夢想得到的地方,我軍有機會攻取而不取,日後有何面目見先王?若等帝國在諶離的統治牢固,我們將永無機會得到諶離!更何況,日後帝國可以用諶離爲前進基地進攻我國,那豈不是令人悔之莫及?”

瓦他納以之爲然,下令波欽率三萬精兵進攻諶離!同時下令扣押呆在盧沒國的三五千從事貿易和開發的華族爲人質。

此舉受到大臣保特哈米克的大力反對,他認爲:“兩國相爭,扣留再多的人質也不太可能約束得了帝國的行動,臣知道帝國有‘不受威脅’之說,扣留華族何益?而且華族到來我國,並不鬧事,專心搞貿易和開發,重承諾守信用,給我國增加財稅,百姓增加收入,華族素來剛強,如果扣押華族,會造成流血事件,此舉大大激怒帝國,引發帝國日後瘋狂報復,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會失去民心!”

其實保特哈米克相當於楚漢相爭時的“項伯”(霸王項羽親戚,偏向劉邦),他是國王親戚,華族和他做生意,大把大把的銀子把他餵飽了,他就總是爲華族說話。

瓦他納是個有趣的國王,聽得進大臣的話,認爲保特哈米克說得在理,遂打消扣留華族之意,下令將華族禮送出境。

那些大地方的華族的情報機關,都有秘密的“全息形象傳真機”,通知了帝國。

聽聞盧沒國的軍隊前來進攻,關公心中一憂一喜,喜的是敵人前來送死,有仗打,憂的是已軍兵少,本錢小,不易爲也!

只得督促軍士加強城防,多備檑石木炮瓶灰金汁之物,同時蒐集糧食儲備,招募當地精壯入伍,得五千餘人,開始緊急訓練。

關平暗對關公道:“父帥!我軍雖有一萬五千之數,然而軍心不齊,各有打算,若不能形成合力,甚至還會……”

關公贊同道:“不錯,須得把軍心擰在一起!”

經過商量,關公下令把一萬五千軍隊混編,讓外族士兵徹底融入帝國軍隊。

先前,外族軍隊是成建制地加入帝國軍隊,就是整支部隊加入帝國,並不拆散,帝國派出主官、中級軍官和士官、政治教官,亦即帝國官帶外族兵。這麼做,考慮到一來大家的生活習性不同,不太方便;二來如果混編,會讓軍隊的效率變低。

帝國主力南侵,兵多將廣,並不在乎外族的兵力支持,之所以收編外族軍隊,完全是出於鞏固統治的考慮,以免解散外族軍隊放了羊,社會大亂。着重於華族軍隊的戰力、機動力,帶隊的大將,都不願意已師與外族混編,拖累自己。而關公如今兵少,每一個兵員都難能可貴,只好混編。

如今一個帳篷住三個大兵,是普通兵,可能一個是華族,一個是諶離人,最後一個是邑都元人。大家住在一起訓練,吃飯、睡覺,吹牛打P……

華族被帝國教育得很好,沒有高人一等的觀念,並不仗着自己是華族而欺壓外族,充分尊重外族的傳統習俗,暫時不急着改變外族,慢慢外族就會向中華文化靠攏。不卑不亢,既不騎在外族頭上拉屎拉尿,也不刻意討好外族。

中華民族的固有特色技“融合”決不是蓋的!唯有融合,視新加入的種族爲自己的兄弟、親人,以真誠打動人心,新被征服的民族就會漸漸成爲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此招不適用於沒進化的種族,例如三子民族(猴子、棒子和矮子)),從而使得統治牢固,千世百世成爲中華帝國的一部分。

我們的民族,憑藉着文明的先進性,早在千年前,就已經憑藉着真誠、謙遜讓一個個的地區和民族加入了中華大家庭,可以說,一塊地區,如果讓中華民族控制,過得幾十年百年光陰,這塊地區就絕對姓“中”!

相比之下,自詡爲最最最文明人的不列顛紳士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時辰一到,日不落帝國今安在?佔領的無與倫比的大面積土地全部回到原主之手,就連近在咫尺的北愛爾蘭也吞得個消化不良。出了名的吃土地不吐骨頭鉅貪婪的北極熊式大國,也照樣土崩瓦解,甚至讓敵對勢力逼近家門口!

白種人是極高傲的種族,對外公開說什麼自由平等博愛,實際上他們根本看不起任何有色人種,也決不可能真心地、平等地對待其他種族,對於此點,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歷史上曾經讓白人有長時間強勢,有足夠的時間去運作,然而他們最終不能與其它民族融合,看看他們昔日的殖民地面積和最終的國土面積就一清二楚了。(不列顛曾經在黑非洲佔據了相當於它國土面積的36.3倍的殖民地)

帝國得到了新的土地,原地主還指想得回那些土地?不,連原地主也沒有了,他們最終融入了中華民族!

因此,很快外族就與中華士兵融洽相處,打成一片了。儒家文化具有強大的融合力,外族總是被我們同化。在後來,就算是極頑強的阿三民族,居然也被帝國同化掉了。

愛情的男女心靈交融能讓世間充滿溫暖,處處鮮花盛開,而民族之間心與心的交融所產生的力量,戰勝了民族之間的怨恨、憤怒、恐懼、抑鬱!

身教勝於言傳。

帝國處於實力上升階段,舉國上下,軍隊內外,都揚溢着一種爽朗、樂觀的情緒(類似於中了五百萬大獎的那種飄飄然,把任何困難都不放在心上),陽光氣息照耀在外族的身上。華族士兵們對皇帝的熱愛、對帝國的熱愛、對軍隊的熱愛、對自己族人的熱愛,都在不經意時,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外族得到啓示,受到教育。

原來,加入帝國是一種幸福啊!

軍心漸固!諶離人和邑都元人逐漸想着的是“我們的帝國,我們的軍隊!”開始認真考慮:“爲皇帝、爲帝國而戰!”

帝國華族士兵帶動了諶離士兵和邑都元士兵,而諶離士兵和邑都元士兵高呼着飽蘊感情的呼號:“皇帝萬歲,帝國萬歲!”又讓對帝國有些怨恨的諶離百姓(帝國殺了不少諶離人)有所觸動。

當時實現軍管,帝國在諶離的當地政府大搞基建,如修建道路,建設市政,擴充港口,資助發展經濟,開辦醫院、學堂,收容流浪漢,有能力的安排工作,無能力的由國家供讓,讓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對於強制漢化的措施,也暫停下來,改用溫和的勸導。當地居民開始產生了對帝國的歸屬感,他們不再是黑着臉沉着面,見着華族,也能打招呼,開始與帝國展開合作。

可喜的轉變,使得關公喜上眉稍,軍心可用啊!關公此人,傲上不虐下,倒對於民族融合政策並不牴觸。

一日三報,盧沒國三萬大軍到來,但見盧沒軍隊整齊的隊伍,塵土象雲霧般由人們的腳下瀰漫着道路。看得諶離百姓心驚肉跳,無比恐慌,要不逃進帝國軍隊佈防的地區,要不就開船跑得遠遠的或者開11路車跑路。

關公、關平和周倉站在關隘上,看着遠方巨大的煙柱升起來了,諶離的居民拖家帶口,拿着細軟,趕着牲畜,源源不斷地涌來。

關公不由得高興大笑,周倉湊趣道:“君侯何故發笑?”

關公答道:“我笑的是諶離人向我們逃來,而不是敲鑼打鼓去歡迎敵人!”

一想對呵,周倉也咧開大嘴笑了起來。

關平卻沒有兩主僕如此樂觀,他皺眉道:“這麼多人到來,我們的糧食不夠,要向軍部彙報增兵增糧,又或者我軍速戰速決……”

關公凝視前方道:“且看個端的。”

盧沒國的軍隊開來關隘前駐紮,初來乍到,按關公以往的脾氣,應當出陣殺上一場,以挫敵軍銳氣,但關公按兵不動,想着找到可乘之機,痛下殺手,一舉克敵。與關公的爲人很不相符,不過當年關公被帝國俘虜,關押良久,銳氣大挫,早就是好漢不提當年勇了!

用兵當用奇正兩道,當已軍實力位於劣勢,當用奇術,不打則已,一打就要打得他永不超生!

盧沒軍隊安營紮寨,帝國的將領們看得心花怒放。

整一個大營盤,柵欄稀稀拉拉,沒有壕溝,也無鹿巖,連遠觀警戒的箭樓也不多,看似設防,等於處處不防!(以帝國的毒眼看來)

不能怪盧沒國這麼搞法,他們沒有優良的軍事傳統,嚮往與諶離國打架,等於小孩打小孩,難怪經年不下,不料今天變成了小孩打大人……

關平疑惑不解地問:“他們怎麼這麼紮營,也不怕我們偷營麼?還是另外有計?”

擔任參謀的一個諶離老兵答道:“哪有什麼偷營?!我們和他們打,大家天明起來打,打到天黑,收兵之後睡覺,第二天再打過!”

關平喃喃地道:“你們拿打仗當成了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歇?”

……

開始攻城,架着簡陋的木梯,盧沒人蜂擁而來。

令到帝國軍驚奇無比,他們居然沒有投石車,沒有弩炮?他們用的弓是用棕櫚、竹子、木頭或獸角製作,弓弦則用幾種藤蔓植物纖維、竹子纖維以及羊腸製作而成。說得難聽點,帝國連小孩子用的練習弓的弓力都強過他們!

盧沒人在進到城下時沒有任何的攻城器械,隨便在城下射了一排箭,射上城頭,有個帝國老兵眼明手快,出手如電,連抓了三支飛來的箭,左看右看,困惑地道:“這是箭嗎?”要是帝國放箭,早就射得被射方雞飛狗上牆,拿着盾牌小心地挪動,哪有今天的閒庭信步?

關公沒有下令部隊動用帝國的大殺傷力武器,象投石車、牀弩、火炮一概不動,而是使用以前諶離國兵器庫的劣弓差箭,加上拼命地扔石頭和木頭,打得好看煞人,砸得盧沒國頭破血流。

盧沒國的攻勢很弱,打上了半天就叫停,盧沒國死傷二千餘人,帝國軍隊不過死傷三百。

見到攻城無效,盧沒軍隊乾脆不攻了,就在營地駐下圍城,大家耗上了。

盧沒國的軍隊到來,正逢夜晚月亮大如銀盤,大地閃閃生輝,帝國軍堅守關隘,就是不出戰。

似乎很對路,往日盧沒國打諶離國,都是圍城,圍到沒糧後自動撤退,他們以爲帝國軍也不過如此。

過得一些時日,下弦月在寂冷的夜半出現於東方天空,亮面朝東。月色晦淡,一片烏雲過來,天空黑得就象墨斗。

也就是那晚,月黑風高殺人夜,三千精銳的帝國兵揹着朴刀,着黑衣負黑甲,神不知鬼不覺地槌城而下,悄悄地溜到了盧沒軍的營盤前。

用繩索套住柵欄,一人在前調整位置,十人動手拉,很快一根根的柵欄被撥了出來,而盧沒人居然不知曉。

天色剛明,帝國軍(混編)三千人在關公的帶領下,發動了猛攻!

成羣結隊地衝殺入營,打下、割掉遇見的帳篷,邊幹壞事連大吵大鬧。

盧沒人睜開睡眼惺鬆的眼睛,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鑽出營帳外,迎面就是明晃晃的兵器,嚇得盧沒人驚慌大叫,撕心裂肺地叫喊着,光着腳拼命逃開。一羣羣的盧沒人象沒頭的蒼蠅,一會從這邊跑到那邊,一會從那邊被趕到這邊。

關公親自率隊衝殺,仗着刀快,把手中的朴刀舞得象大風天裡的風車,削掉了一個個人頭,斬出無數的殘肢斷臂。周倉跟在關公旁邊,時刻護翼。

三千帝國猛士,橫掃千軍,見人就殺,尤其隊伍中的華族兵,出手刁鑽古怪,每每一刀斃命,絕不花費多一點力氣。

一些老兵,出手極有分寸,把敵人殺得半生不死(用軍中行話,叫做半熟,表示下手的人手藝極高超),躺在地上,他們淒厲的呻吟聲令到盧沒人膽寒三分,軍心大亂。那些傷員,不用再多花時間去殺死他們,他們受的是致命傷,一時苟延殘喘,嗣後必將死亡。

再次曰言傳不如身教,當時訓練了N次效果很是不好的招式,帝國華族使出來,被緊跟着的諶離人和邑都元人有樣學樣,居然學得似模似樣(潛力大發作),在他們的手下,盧沒人好象草一樣,成堆成堆地被帝國軍割倒,有些低窪的地方,鮮血居然流到半膝高!

盧沒國統兵大將波欽從帳內出來,見到慘狀,心中一沉,匆忙一瞥,發現來犯的帝國軍隊似乎不多,急令吹號角:“就近靠攏集中!”

三千人確實是少了一點,加上不是騎兵,不能產生馬踹連營的結果,前面一堆盧沒人擠在一起,被殺得滿天血霧,斷頭亂滾,等到統統殺掉他們,後面的盧沒人已經集中完畢。

波欽下令反擊,心忖不報此仇,誓不爲人!

出口有願,不可輕發誓言!

關平、高定、高翔盡出城中人馬,漫山遍野地殺來,攻擊遠則以弓箭開路,近則使用投槍,恐怖的死風帶來了大面積的死亡,沉悶的箭頭入肉聲中,盧沒人的甲冑如同紙紮一般,紛紛被洞穿,成批成片的盧沒人倒下了,倒在毒舌般的弓箭投槍下。

本來盧沒人的木頭盾有點防箭功能,但是清晨受襲,倉促之下,許多人裝備不齊,丟三拉四,也可想訓練是如何的差勁。

帝國軍盡情在盧沒人的營中屠殺,蹂躪着可憐的盧沒人,盧沒人集結起來的部隊不一會全部消失,再沒有成建制的部隊進行抵抗。

混編的帝國軍敢打敢拼,上到將軍下到普通士兵,打起仗來個個不要命,那股猛勁和衝勁正是一支軍隊所必需的精神氣質,也只有同樣頑強的軍隊,纔是帝國軍的對手,盧沒人還是差了很多了。

盧沒人四散而逃,拼命逃,只求快過自己人,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把死亡留給戰友!

該死的帝國軍成幾裡、十幾裡、二十里地窮追不捨,沿路躺滿了黑臉皮,身上幾乎無物的盧沒人(東西全丟光了)。追追追,直到前路再沒有盧沒人的影子,喘着粗氣,累得象死狗一般的士兵們才停了下來,全身痠痛得幾乎走不動路了,居然追出了三十里之遠。

帝國軍沒有留下俘虜,嫌俘虜礙事,更怕分散兵力,讓盧沒人得以集結,所以,對於舉手投降的盧沒人只能說聲“對不起”,照直砍去!

狂喜從諶離人的心裡迸發,太爽了,還從來沒有打過如此的大勝仗,三萬盧沒人,除了鑽森林和騎馬的五千人逃了出去,二萬五千盧沒軍隊被屠,遍地屍體,物資丟得到處都是。

三族聯軍組成的帝國部隊歡呼着,擁抱在一起,經歷了戰爭得來的友誼,將貫穿他們的終生!

此戰一了,關公重賞軍隊,很公平地對待所有立功的將士,不分種族,只要是殺了人的,一律有賞,很多邑都元人和諶離人的胸前都掛上了金燦燦的勳章,大家笑逐顏開。

趁熱宜打鐵,關公接通“互聯網”,向賈詡彙報了戰況,請求進攻盧沒國。

戰爭打的就是人錢糧,能否發動進攻,主要是軍部有沒有撥款,賈詡沉吟半響,告訴關公道:“錢糧都可由印州(南印度)撥出,不過援兵只得五千,雲長你的兵力……”

關公慨然道:“兵不在多,在於會用,盧沒人久不戰爭,根本不知兵,我想,戰勝他們並不難事!”

賈詡壯其言,同意他出兵盧沒。

在得到了大量物資補充兵員補充後,關公作了認真的準備,大量徵發當地民夫,男丁不足,連健壯婦女也用上了,他們將承擔起開路修路、運送軍糧物資、搶救傷員的後勤事務,當地缺乏大牲畜,就大量製造手推車,打敗盧沒國時也得了不少手推車,讓民夫推着小推車送物資上前線。

也是在青武十年底,關公、關平和周倉引軍一萬爲主力出征盧沒,高定帶五千人運糧,高翔留守諶離。

第13節 人才歸順第40節 準備,請準備第3節 破局第67節 神風不神第1節 流金歲月第10節 殘酷的叢林戰第70節 夫人英明第15節 慶祝勝利第3章 說明第9節 黑奴籲天記第84節 淵源、報紙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40節 準備,請準備要做個名副其實的皇帝第45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二)第24節 呂部來投第28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二)第6節 易過吃蔗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31節 涼州好風景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第13節 極度嘔吐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34節 西進序曲第15節 大戰略第9節 激戰西喀斯鎮(一)第18節 落定人才第44節 夢露佚事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63節 兵臨城下第15節 張家的投靠第35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一)第33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四)第15節 吞併日耳曼(十一)第69節 激戰泰西封III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1節 居獅子國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64節 很會說話的龐統第2節 得失兩心第73節 希臘有戰火(三)第27節 收官-----取斯里蘭卡第9節 不謀而合第65節 終極情趣(三)第59節 泰西封見聞第69節 張合帶兵第23節 棒子夷族第37節 大元立國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65節 豔后無雙第38節 再幹一票(四)第18節 生理作戰第26節 屠夫文聘第32節 絕色雙姝第13節 破溫州部第51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捕鯊記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2節 納衆第31節 青龍一口吞下n個島第45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二)第51節 豬豬威震羅馬(二完)第47節 最後解決(二)第27節 無功而返第8節 致命絞索第13節 人才歸順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52節 分豬肉第70節 破邪馬臺國第14節 揭秘第62節 欣聞大耳之訊(二)第32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三)第41節 搞惦小能能第44節 妙才不妙第20節 豬是戰神第24節 呂部來投第51節 帝國的聚寶盆(四)第44節 終結者I-----終結神廟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9節 真是無恥第8節 平定江東第7節 張遼威震消遙津第1節 波斯山陵崩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51節 朕來溝(一)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68節 發羅拉城的元老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39節 作戰計劃第25節 立國瑣事第75節 希臘有戰火(五)第22節 向倭島進發第38節 開國大典
第13節 人才歸順第40節 準備,請準備第3節 破局第67節 神風不神第1節 流金歲月第10節 殘酷的叢林戰第70節 夫人英明第15節 慶祝勝利第3章 說明第9節 黑奴籲天記第84節 淵源、報紙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21節 花園口慘案第40節 準備,請準備要做個名副其實的皇帝第45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二)第24節 呂部來投第28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二)第6節 易過吃蔗第30節 絞殺戰和反絞殺戰第31節 涼州好風景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第13節 極度嘔吐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34節 西進序曲第15節 大戰略第9節 激戰西喀斯鎮(一)第18節 落定人才第44節 夢露佚事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63節 兵臨城下第15節 張家的投靠第35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一)第33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四)第15節 吞併日耳曼(十一)第69節 激戰泰西封III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第9節 吞併日耳曼(五)第1節 居獅子國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64節 很會說話的龐統第2節 得失兩心第73節 希臘有戰火(三)第27節 收官-----取斯里蘭卡第9節 不謀而合第65節 終極情趣(三)第59節 泰西封見聞第69節 張合帶兵第23節 棒子夷族第37節 大元立國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65節 豔后無雙第38節 再幹一票(四)第18節 生理作戰第26節 屠夫文聘第32節 絕色雙姝第13節 破溫州部第51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捕鯊記第4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藍鑽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2節 納衆第31節 青龍一口吞下n個島第45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二)第51節 豬豬威震羅馬(二完)第47節 最後解決(二)第27節 無功而返第8節 致命絞索第13節 人才歸順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52節 分豬肉第70節 破邪馬臺國第14節 揭秘第62節 欣聞大耳之訊(二)第32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三)第41節 搞惦小能能第44節 妙才不妙第20節 豬是戰神第24節 呂部來投第51節 帝國的聚寶盆(四)第44節 終結者I-----終結神廟第51節 波爾齊烏斯的煩惱第9節 真是無恥第8節 平定江東第7節 張遼威震消遙津第1節 波斯山陵崩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51節 朕來溝(一)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68節 發羅拉城的元老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39節 作戰計劃第25節 立國瑣事第75節 希臘有戰火(五)第22節 向倭島進發第38節 開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