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妙才不妙

徐庶拿了大印,立即在中軍升帳理事,諸將一齊行舉臂禮道:“參見徐大帥!”慌得徐庶道:“使不得,使不得!”因爲當中有華英雄、黃忠這類的老資格,徐庶哪敢放肆啊!

黃忠正色道:“大帥!軍中自有規矩,你已經掌了荊州行營總管之印,就要承擔起北伐重任,軍情緊急,還有時間理會這等禮節小事!”

徐庶也是個人物,先深施一禮道:“謝漢升之教也!”在座位上坐好,諸將看他如何分派!

只聽得徐庶道:“本帥已經聽過彙報!此次作戰,雖然敵軍弓箭兇猛,但我軍英勇殺敵,予敵以重大殺傷!特別是魏文長,箭射曹操,更是立下大功!所有的功勞都記下,待報於皇帝陛下後,再行封賞!”

接下來他對諸將道:“今天曹軍弓箭雖猛,然製作此等弓與箭,耗費甚大!曹軍必不會全面裝備,是以日後對上,我軍不必憂慮!我想曹操其餘各軍,應該不會有許多這樣弓箭的!又有張文遠報來,說他已經圍住了李典!依本官之意,魏軍欲救李典,必會這般這般……!我們須得如此如此……”乃分派諸將,依令行事,大家都半信半疑散去!徐庶在心裡感謝着皇帝,感謝着元軍體制!

因爲皇帝深惡未來的一箇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這樣的文化,所以他強調了精誠團結,要有什麼團隊精神!要識大局,顧大體!他不止是光說而已,具體措施不少:不壓制言路,鼓勵羣臣提建議和意見,鼓勵百姓對地方事務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當大家能說話了,自然胸中的悶氣就去了一大半,所採取的政策法規是充分考慮了大家的意見!另外,大力開展羣體體育,例如棒球、橄欖球、蹴鞠(足球的前身)等,還有軍隊專門做不少要集體完成的訓練項目,從中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自他掌權後一直如此,變着法子讓中國官吏軍民培養團結精神!總而言之是千方百計減少內耗!哪個不聽從者,一概滾蛋!多年下來,雖然羣臣中還存在着內鬥的文化,可是在皇帝的高壓下,少了很多結黨營私,黨同伐異的現象!如此一來,讓帝國大大受益!雖然現在徐庶的威望不足以令諸將心悅誠服,但徐庶不用擔心諸將會對他的指令陰奉陽違!

話說曹操吃了魏延一箭,受驚不小!又聞李典被困,遂對諸將道:“元軍困住李曼成,至少得用上五萬人,其上次大戰,也損失有近五萬人,又在路上分兵幾萬,現在其大營最多十五萬人,本不足爲慮,可是他們的營盤守得極好,李曼成和夏侯妙才都吃了大虧!可能是他們民夫一同助戰的原因!諸卿可有退敵良策?”

郭嘉道:“可命夏侯妙才再次進擊元軍的大營,做爲佯攻,我大軍解李曼成之厄也!”大家都以之爲然,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已軍無法攻破元軍營房,元軍的騎兵又往來如風,只能如此了。

曹操着人通知夏侯淵,一天後一同進兵,打擊元軍,他現在只盼李典能在元軍的圍困下支持下去,不想元軍也正盼着他們進兵呢!

一天後,曹操率東拼西湊的騎兵八萬,步兵十萬,救援李典,一路是元軍是望風而逃!曹操順利接着李典,李典的兵馬毫髮無損,根本沒有什麼人來攻打他們,曹操狐疑不定,元軍在做什麼?不打李典,又不阻擊自己,若說元軍集中兵力打夏侯淵,可夏侯淵有十七萬之衆,也不容易吞下啊?妙才,你可千萬沒事啊!

元軍打的正是夏侯淵!

雖然元軍採用了跳島戰術,但個個帶兵的大佬,如魯肅、賈詡、蒯越和現在的徐庶都是心裡怕怕的,對後勤線有可能被切斷的事兒怕得要命!如果有可能,他們會盡力消滅掉路上的曹軍再行進兵,這不算違反跳島戰術,因爲此戰術是針對縮頭烏龜,但現在敵軍出窩了,當然是有得打就打!說句實在話,元軍有意把跳島戰術“泄露”給魏國,就有着逼魏國出戰的企圖!畢竟能在野戰中殲滅魏軍總好過冒後勤線被切斷的危險!

相反,制訂出這個戰術的李亦奇,根本不知道“怕”字是怎麼寫!他先是在中軍裝老實裝了幾天,後來乾脆撕下僞裝,終日呆在後營,白天黑夜都在公然行淫,居然搞得同去的八個校花和曹節、嚴素明呂麗兒母女外加一個馬彥麗都抵擋不住,要緊急向建業調來多八個校花才能滿足!

他振振有詞地道:“朕已經完成朕要做的事了,制訂出國家的大政方針!下面的事全歸你們來辦!要不然,朕白給工資給你們了!難不成指揮打仗還要朕來教你們?朕來打仗,是象徵意義多過實際意義!”

而對這個皇帝如此的懶惰和好色,元軍上下並沒有什麼不滿,因爲皇帝教育得他們很好:“大家各有分工,皇帝規範出大政方針,總參制訂出具體計劃,前線將士把計劃實施!所以,現在皇帝沒事做了,輪到你們來做事,你們不想辛苦皇帝吧?更不想讓皇帝搶了你們的功勞吧?”大家均認爲皇帝說得有理!

部下打生打死,統兵大將絞盡腦汁,相較於皇帝的好命,賈詡有大不敬的想法:“瘋子制訂計劃,傻子執行計劃!”

現在徐庶決定打,打的肯定就是側背之敵軍!夏侯淵手擁雄兵十多萬,對元軍的壓力實在太大了!搞得徐庶只覺芒刺在背!晚上都睡不好覺!

夏侯淵率曹彰、王凌、孟達、黃權等,引軍一十七萬進攻元軍右側,因爲曹操要他只做佯攻,正合他的心意!上回攻打元軍大營,實在把他打怕了!傷亡三萬人,卻連元軍的營門都沒摸一下!

曹軍五萬步兵由王凌、孟達率領,在元軍大營外虛張聲勢,擂鼓吶喊,做出攻擊的樣子,卻是有姿勢,沒實際!另十二萬軍馬在離元軍大營五里外樹起偏箱車、鹿角車,弓手弩手其上防護,以防元軍騎兵衝突。

王凌、孟達去攻元軍,實際亦是大打折扣!他們只令偏將帶一萬步兵分散進攻,另四萬步兵在元軍投石車射程外結陣,無所事事!想的是打打後收隊了事!

魏軍不想打元軍,元軍卻想打魏軍!

元軍陣中鼓號響起,二彪軍馬自營左右側旋風般地殺至!

一時間魏軍大亂,王凌聲嘶力竭地狂吼:“收縮部隊,舉盾舉盾,弓手還擊!”最前面的一萬軍慌不迭地向王凌他們靠攏。

二路元軍各有四萬騎,分別由黃忠和張遼率領,一進入射程,潑天的箭雨就向魏軍淋去!

他們的騎射做得很好,先是遠程的對天仰射,再來就是近程的直射,就算逼近魏軍了,也有定規,離魏軍近的用直射,在外側的用仰射。

一瞬間,幾萬支箭落入了魏軍五萬人當中,立即魏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來不及防護的魏軍一個個倒下!

只見煙塵大起,元軍二路,各分出三萬人駐防在魏軍左右翼,又分出二萬騎,繞着魏軍兜圈子,不住地往魏軍當中射箭,他們當中有一萬騎,正是民夫補充上來的騎兵,他們早有騎射的基礎,元軍把軍官補充進去,即成一師人馬!現在,元軍即用新組建的騎兵師,用魏軍當靶子,居然來進行實戰訓練!

起初他們笨手笨腳,顧得了這,這顧不了那,心慌中,往往忘記射箭,記得射箭時又不知把箭射到哪!甚至一些騎手,失足墮馬,立即被後面的滾滾馬流把他們淹沒了……

戰爭迫人成熟,高度緊張中,聽從着身邊軍官沉穩的呼喝,元軍的新丁們在飛速成長!

信任你們的天馬!放開繮繩,它會把你們託得穩穩的!

放鬆,放鬆!深呼吸,抽箭,上箭,拉弓,打提前量,瞄準,放!

多簡單哪!再來一遍!

……

徐庶的估計沒錯,夏侯淵的部隊果然沒有強力的複合弓和鵰翎箭,弓箭無法擊穿元軍的“攔截者ii型”護甲,元軍信心大足!不過此時魏軍也是早早有備,盾牌陣豎了起來,整個魏軍大陣,形成了密不透風的龜甲!他們操練了多次,就是專門用來對付元軍的矢箭!

元軍並不在乎魏軍的龜甲,也不在乎殺傷多少,反正他們的箭多,又派出了另一師新組成的騎兵,二師新丁繞着魏軍邊跑邊練騎射,爭取早日成軍!結果越練越熟,自信開始出現在新丁的臉上!新丁們由開始的對天胡亂散射,變成了懂得打提前量的直射!準確率不斷提高!

看着那越來越成熟的二師騎兵,黃忠讚歎地點頭:“這幫免崽子的騎射基本及格了,要是來多幾次拼殺,那又有二師騎兵成軍了!”身邊參謀提醒他道:“五里外魏軍傳出鳴金之聲,被圍的魏軍已經向五里外移動了!”

黃忠啐了一口:“夏侯淵這個無膽鬼,居然不敢來救已軍,哼,傳令,給魏軍加料!”

一聲令下,千騎衝出,分成十隊,融入了正在騎射的二師之中,這十隊人馬很快就移馬位到了最近魏軍的邊邊上,並沒有射箭,而是從馬鞍前鼓鼓的皮袋中取出厚紙包裝拳頭大的物件,往魏軍陣中丟去!

很快,魏軍陣中傳出了“啊,我的腳啊!”,“好痛,好痛!”……的慘叫聲!

厚紙包裝裡放的是昔日李亦奇去冀州強搶民女時用過的一種小圓鐵球,十幾根銳利的尖刺其上,這種東西元軍稱之爲“鐵荊棘”,放在厚紙裡,擲出後有的紙皮裂開,裡面5個“鐵荊棘”掉在地上,不裂開的,只要人踏實,結果一樣刺破鞋底!

(元軍的裝備真是層出不窮!事實上,根本不用李亦奇當科學家,不少東西,李亦奇不過是說了設想,很快就有人做出實物來,叫李亦奇親自動手也做不出來!聰明絕頂的中國人民,只要你解開他們身上的束縛,那他們的才智就能直衝雲宵!李亦奇有時胡思亂想:中國以前爲何視發明爲奇淫巧技,說不定就是老天爺有意所爲,讓統治階級壓制着民間的發明!因爲,如果中國人不視發明爲奇淫巧技,而視發明爲最重要的東西,徹底發揮出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想想都是好恐怖的……)

現在魏軍幾萬人邊舉着盾牌,邊行軍,精神緊張地防着弓箭,哪有空看腳下,就算看到了,受大陣推動,又哪有空隙給你避開?立即很多人中招,元軍更是在魏軍撤退的方向上撒下了大把的“鐵荊棘”!同時,二個經驗老到的騎兵師換下了二個新丁師。

魏軍精銳部隊喪失的惡果終於出現了,如果是打過仗的老兵,就算踩着“鐵荊棘”,往往會強忍着,不影響已方大陣,犧牲小我,成全大軍!可是現在魏軍中新兵多,老弱的多,意志力遠遠不如老兵,在痛苦的慘嚎中,往往疏忽了對弓箭的防禦,顧得了下就顧不了上,元軍的騎兵,則象鯊魚嗅到血一般,專往魏軍薄弱處射擊,很快,原本防守嚴密的盾牌陣上,一個個天窗就開出來了!

倒地的魏軍,更是拖累已軍,讓沒有經驗的魏軍陣形大亂!結果天窗開得更多,惡性循環!

呆在陣中心,原本安安全全的王凌和孟達大驚失色,操練過多次的龜甲陣,一下子就變成了四面通透的漏風陣!

上有箭雨,下有“鐵荊棘”!魏軍苦不堪言!

沒有了密集的防禦,那麼通向五里外魏軍主陣的道路成爲了死亡之路!

在魏軍步兵兩側“護送”的元軍騎兵成了催命的死亡騎士!

一路上,倒下了一具具的屍體,更是拖出了一條血路!

回到主陣的生還魏軍只剩下萬餘人,而元軍不斷換上換下部隊,射出了一百萬枝以上的箭!(元軍攜帶箭量是:8萬人*20枝箭/筒*3筒)

所有的騎兵,秩序井然地回到營中補給箭支和換馬,元軍的五萬步兵在華英雄的帶領下集隊出營,往魏軍主陣而去,民夫們則開始打掃戰場。

夏侯淵臉色鐵青!

方纔他沒有救援王凌和孟達,是因爲對他們的龜甲陣有信心,可萬萬沒想到損失會這麼慘重!

他之所以不出兵,就是得到了曹操的通報,知道了元軍騎兵的厲害!不想和元軍野戰,想學以前李廣以車陣對付匈奴騎兵之法!消耗元軍的有生力量!

但元軍豈是匈奴兵!

元軍是漢人,一樣掌握了精巧的殺人武器!眼下,他們推着小型的投石車,馭馬拖着機動牀弩,氣勢洶洶地往魏軍車陣而去!

可想而知,呆會兒他們就會往魏軍靜止的車陣中發射先前令魏軍大吃苦頭的火霹靂又或者是臭名昭著的化學彈!

夏侯淵暴喝道:“出陣,出陣!”

魏軍三萬騎兵和七萬步兵依寨出戰,另外二萬弓手呆在車陣裡做掩護,至於敗退回來的魏軍是不用指望的了!

一列好陣,原本在後方的元軍騎兵立即衝到!

與元軍騎兵對戰,魏軍將領是非常頭痛的!就是究竟哪一種死法!因爲如果前置步兵,以長槍列陣,如同刺蝟一般,騎兵衝不進,可是元軍必定不會衝陣,他們只會在遠處射箭,這種沒氣慨的表現,元軍的大頭頭李亦奇一點也不害羞,教導軍隊:“你能派弓箭去的地方就不要派人去!人死多了,老子要付多多的撫卹金,那隻好扣你們當官的工資來付款!”對於敵人來說,此爲“慢死”!所以對上元軍騎兵,以攻對攻,以騎兵對騎兵,問題是元軍的騎兵精銳,對於敵人來說,此爲“快死”!

現在,夏侯淵採取了“快死”,也揮軍進攻!

他肯攻就好,元軍根本不怕野戰!元軍如是說:“不怕他來,最怕他來少了,更怕他不來!”華英雄、魏延、黃忠、張遼四個大將身先士卒,身上都穿上三層護甲,率騎兵衝陣,對魏軍來了個黑虎掏心!四將直衝魏軍中軍!

此乃徐庶交代的:我軍單兵素質好過魏軍,我軍羣戰也勝過魏軍,所以,在以少量部隊牽制敵軍各部的同時,集中重兵勁將,打掉敵軍首腦!

元軍來勢兇猛!先是大規模的箭雨攻擊,接着就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他們射得快,射得狠,幾乎所有的箭都落在了魏軍中軍!魏軍在這樣的攻擊下暈了頭,還沒清醒過來,明晃晃的馬刀已經劈過來!

連曹操親自帶領的最精銳的魏國御林軍都抵擋不住元軍的強力攻擊,夏侯淵率領的騎兵能有多大作爲?

魏國騎兵一排排地被砍倒!華英雄、魏延、黃忠、張遼齊攻夏侯淵和曹彰!

打瘋的元軍一下子就讓夏侯淵和曹彰變成了光桿司令!他們周圍的魏軍全被殺光!

夏侯淵和曹彰雖然拼命力戰,仍然不能敵住華魏黃張四將,恐慌之餘,轉馬就逃!

他們剛逃跑,華英雄把魏軍中軍大旗砍倒!魏延、黃忠、張遼帶領部隊乘勢一路兇猛掩殺,擊潰了魏軍的中軍!

中軍一敗,餘部惶惶!

元軍中嗓門大的傢伙們,從馬背上取過專門給他們配發的薄鐵“土喇叭”叫道:“魏國弟兄們!你們的中軍已經敗了,你們的將領不要你們了!趕快投降吧!我們是一家人,投降過來,我們坐一塊兒吃肉!”

他們不是一個叫,而是一幫人叫,滿戰場都是他們的聲音!

失去了指揮的魏軍亂了陣腳,有抵抗的,有逃跑的,已經不成隊形,不成隊形的步兵不值錢,元軍鐵騎一衝,立即潰敗!

他們逃向已方的車陣,卻無法擠得進已方大營的窄門,密密麻麻如同沙丁魚罐頭裡的沙丁魚堆在門前!不少士兵更是四散而逃!

當護衛着投石車和牀弩的元軍步兵來臨時,魏軍的敗局已定!

不止是敗局那麼簡單,元軍騎兵多,跑得快,魏軍步兵多,跑得慢!而在李亦奇手下,做慣了打砸搶的元軍會放過這些步兵?

此戰,夏侯淵只得萬餘人逃出生天,戰死五萬人,高達十一萬(含傷兵)的俘虜跑進了元軍大營吃肉!空前的大敗!

打敗仗,並不奇怪,魏軍軍隊素質太差了!不僅僅是士兵個子小,力氣不足,訓練不足,還有心理素質也差(新兵居多),而對方的元軍算是中等程度的老兵(對比曹操赤壁之戰時真正的老兵),裝備又好,戰術又得法,結果魏軍吃了個大敗仗!

當曹操方面接到了夏侯淵慘敗的消息,整個魏軍都陷入了一片愁雲慘霧中!

夏侯淵向曹操伏地請罪,曹操左右爲難,赦其無罪,講不過去,不赦,又是自己的兄弟,對他的心思,旁人早就一清二楚,劉曄道:“陛下,現在國難當頭,有一分力量就用一分力量,我國不可再浪費任何力量了,夏侯將軍雖然戰敗,可命其帶罪立功!”其它官吏也紛紛求情,於是夏侯淵得免。

這場戰鬥也確定了徐庶的地位,大家對他的指揮再無疑惑!

打完這場戰鬥,魏軍的機動部隊損失了二十萬人!而據夏侯淵估計,元軍在這場戰鬥中最多折損萬餘人!野戰失利,魏國再也不能搞大會戰了!曹操命宛城、汝南各地小心提防,令李典引軍守襄城、葉城、古城一線防荊州軍,夏侯惇、夏侯尚、夏侯德守譙郡防李亦奇主軍,自引大軍守許都,盡數徵發地方所有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丁,得十萬人,上城頭防護,這一地區魏軍部隊空前密集,元軍倒不易攻!

現在曹操只盼劉備能信守諾言,出兵解救魏國的窘境了!那麼劉備又會如何呢?請看下節《劉備出川》。

第50節 羅馬娛樂時光(三)第7節 張遼威震消遙津第29節 車營硬戰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21節 周瑜之訊第24節 又一串珍珠(二)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14節 艱鉅的談判第43節 大豐收(一)第81節 進謁皇后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79節 日耳曼時光第87節 死誰好呢?第31節 青龍一口吞下n個島第14節 揭秘第16節 大戰之後(二)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59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一)第29節 曹操稱帝,劉備湊熱鬧第37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三)第82節 衙內惹事(一)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72節 希臘有戰火(二)第52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八完)第23節 新疆建州(二)一篇好文第52節 朕來溝(二)第4節 襄江之戰(二)第13節 鄧艾們的幸福時光第13節 法薩堡下的英雄第67節 羅馬行省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美麗的釣魚島第25節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第32節 絕色雙姝第3節 雙城會第12節 向西挺進第41節 中華文化第62節 皇妃到羅馬第46節 準備好了第28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二)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15節 子義揚威第14節 牝雞司晨(二)第48節 一場接一場第34節 曲盡人散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60節 羅馬蒸汽機第64節 終極情趣(二)第11節 吃了蔡琰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83節 衙內惹事(二)第40節 總督之死(二)第10節 大盤點第63節 天災人禍第23節 戰爭風雲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68節 發羅拉城的元老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48節 羅馬娛樂時光(一)第15節 張家的投靠第54節 元宮秋(二)第71節 攪屎棍第4章 20節地形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65節 羅馬內亂(二)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第7節 孫策之死第54節 元宮秋(二)第76節 呂宋平叛之困局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47節 最後解決(二)第5節 路途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9節 龍遊大江第44節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2節 納衆第33節 天潢貴胄美麗的釣魚島第29節 北匈奴祀絕第7節 孫策之死第6章 第3節第48節 羅馬娛樂時光(一)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63節 兵臨城下第37節 門神、封神第26節 算舊帳(一)第34節 什麼禮物?第22節 向倭島進發第3節 雙城會第13節 人才歸順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
第50節 羅馬娛樂時光(三)第7節 張遼威震消遙津第29節 車營硬戰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21節 周瑜之訊第24節 又一串珍珠(二)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14節 艱鉅的談判第43節 大豐收(一)第81節 進謁皇后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79節 日耳曼時光第87節 死誰好呢?第31節 青龍一口吞下n個島第14節 揭秘第16節 大戰之後(二)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59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一)第29節 曹操稱帝,劉備湊熱鬧第37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三)第82節 衙內惹事(一)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72節 希臘有戰火(二)第52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八完)第23節 新疆建州(二)一篇好文第52節 朕來溝(二)第4節 襄江之戰(二)第13節 鄧艾們的幸福時光第13節 法薩堡下的英雄第67節 羅馬行省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美麗的釣魚島第25節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第32節 絕色雙姝第3節 雙城會第12節 向西挺進第41節 中華文化第62節 皇妃到羅馬第46節 準備好了第28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二)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15節 子義揚威第14節 牝雞司晨(二)第48節 一場接一場第34節 曲盡人散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60節 羅馬蒸汽機第64節 終極情趣(二)第11節 吃了蔡琰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83節 衙內惹事(二)第40節 總督之死(二)第10節 大盤點第63節 天災人禍第23節 戰爭風雲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68節 發羅拉城的元老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48節 羅馬娛樂時光(一)第15節 張家的投靠第54節 元宮秋(二)第71節 攪屎棍第4章 20節地形第63節 殺豬記、有海盜!第65節 羅馬內亂(二)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第7節 孫策之死第54節 元宮秋(二)第76節 呂宋平叛之困局第39節 公主入宮(一)第47節 最後解決(二)第5節 路途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9節 龍遊大江第44節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2節 納衆第33節 天潢貴胄美麗的釣魚島第29節 北匈奴祀絕第7節 孫策之死第6章 第3節第48節 羅馬娛樂時光(一)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63節 兵臨城下第37節 門神、封神第26節 算舊帳(一)第34節 什麼禮物?第22節 向倭島進發第3節 雙城會第13節 人才歸順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