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

“國俊賢弟,全校師生正在串聯簽名,準備到南京都察院抗議,我們三十八班參不參加?”

“參加,當然應該參加。不過愚弟覺得,孩子們還小,這種事情我們做老師的出面也就是了。”

“國俊兄弟這話說得在理。現在全校兩個年級,兩千多學生,要是一起上街,萬一擁擠受傷了一個可不心痛?”

“嗯,黃兄弟所言,愚兄也深表贊同。那這樣,簽名就讓學生們籤吧。待會我去校務部一下,提議本次去都察院的事情,學生就不參與了。”

張以誠是應天提學御史,同時也是方山學校的祭酒(山長當然是朱由棟,不過這個山長並不具體管事)。他爲人和藹,做事精細。作爲書香世家子弟,他天然的對辦學有不一樣的熱情。所以近一年來,他在方山學校付出在心血,是朱由棟這個團體,人人都看在眼裡並佩服不已的。

同時他又是狀元郎,一手八股文寫得最是精妙不過。對於方山學校的老師向其請教八股文寫作,那是來者不拒,悉心教導。最後乾脆定期針對學校教師開展講座……所以,對於方山學校裡那些限於家世,始終得不到名師指點,以至於在科舉場上蹉跎數十年不得寸進的老秀才、老童生們來說。張祭酒不光是工作上的領導,也是學業上的恩師。

他被迫在家寫自辯後,方山學校的師生們頓時羣情激憤:太過分了!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什麼好處佔盡了也就罷了。連我們這些苦命人唯一寄託的所在也不放過!

好啊!你們不讓我們好過是吧?那咱們就來拼命吧!於是一人起頭,千人呼應。方山學校的師生們開始自發的組織起來,寫請願書,組織全校師生簽名。更有激進的,鼓動全校師生上南京城圍攻都察院!

就在整個學校羣情激憤,亂做一團的時候。學校裡的更夫等工勤人員齊齊的拿着銅鑼走了出來:“太孫殿下教令,殿下教令,全校所有教師,留一人陪伴學生在各自班級裡靜坐,其餘兩人,到學校禮堂集會!殿下親自訓話!殿下教令、殿下教令……”

方山,半山腰以上是各類實驗室,山下,朝向南京方向的是各種生產廠房。另一個方向就是方山學校。從學校師生自發串聯開始,在學校實驗室的楊廷筠就趕緊的派出信使急報朱由棟。朱由棟接到消息後,馬上登船往着方山趕:這裡是他的根本,由不得半點疏忽!

……

“各位教師,以上便是張先生的現狀。總之,張先生現在沒有任何大礙,只是因爲彈劾太多,不得已在家寫自辯。所以,要不了多久,張先生就會回來的。請大家稍安勿躁,更不要做出組織學生上街的事情!”

“殿下!本朝因爲彈劾過多而不得不遞交辭呈的大臣還少麼?張先生不會也被迫致仕吧?”

“諸位放心,張先生沒有向孤遞交辭呈。就算交了,孤也絕不答應!”

“殿下英明。可若是那羣吃飽了撐的王八蛋始終糾纏不放呢?張先生那麼好的人,總不能一直在家寫自辯吧?”

“諸位且稍安勿躁,孤絕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說到這裡朱由棟把手一番,用手背的近端指間關節敲了敲桌子:“方山學校,孤是山長。你們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與孤脫不了關係!孤聽說你們在私下串聯,要去都察院請願聲援張先生。可是,你們一旦這麼做了,接下來必然會是君上逼迫臣子的謠言喧囂塵上。你們是要讓孤也限於困境麼?”

“……殿下,我等絕無此意。”

“這個世上,好心辦壞事的多了!孤當然知道你們不想害孤,便是那些都察院的御史們也知道你們的本心是什麼。可你們一旦這麼做了,其結果必然是滿朝文臣爭相上本對孤進行彈劾!說不得,孤只有灰溜溜的回到北京,甚至於被廢掉儲位。你們想見到那一幕發生麼?”

“……殿下,我等不敢。殿下是我等以及學校兩千多孩子的再生父母,我們如何願意殿下前途受損。”

“那便是了,所以,孤在這裡拜託大家,安撫好學生。此時此刻,一定要忍耐!”說完這句話,朱由棟站起身來,深深彎腰行禮:“拜託諸位了。”

“殿下嚴重了,我等唯殿下之命是從!決然不給殿下添亂。唯願殿下早日平息此事,讓張祭酒早日回校。”

散會了,剛纔還羣情激憤的衆教師個個出了一身冷汗:TMD,東林這羣傢伙到底是當過官的,玩起手段來是和我們不一樣啊。原來這些傢伙的目標根本不是張先生,而是太孫!要是我們沒被太孫吼住,到時候太孫被調回北京?

想明白這一點後,這心裡的怒火就更是熊熊的燃燒了起來:MD你們這是真的要趕盡殺絕啊!張祭酒暫時不能做事我們無非是在八股文方面得不到指導。但一方面老子們都幾十大歲了,這科舉實在不行也就不行吧。另一方面則是:沒有張狀元,我們還有好幾個進士先生。緊急情況下一樣可以來指導我們啊。

但要是太孫沒了?這學校就會徹底完蛋!這可是大傢伙現在安身立命的地方。再說了,若是學校沒有了,這些孩子怎麼辦?再次流浪街頭去做餓殍麼?

狗日的這些東林書院的人太壞了!

在可怕的沉默中,李國俊和張文華陰沉着臉往着自己班級所在的教室走。

兩個人走了一段路後,張文華開口道:“若是太孫被調回北京,我就提刀去都察院,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文華兄去都察院,兄弟我就去東林書院!”

兩人對視一眼後,都哈哈大笑起來,原先的鬱悶似乎也一掃而空。

“李教師,李國俊教師。”

“在下便是李國俊,這位公公叫我何事?”

“咳咳,太孫殿下已經下山了,但是曹化淳曹公公還沒有走。這會想請李教師、張教師聚一聚。”

……

兩人返回剛纔的會場,被引路的小宦官領進了大會堂旁邊的一間小屋裡。進去一看,呵,都是去年年底全年級綜合排名前三班級的老師。

“諸位請坐。事情緊急,情勢惡劣,咱家也不講那些繁文縟節了。”

“是,公公有事請吩咐。”

“咱家需要拜託諸位去做一些事情,嗯,咱家要先說清楚,這些事情,都是咱家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跟太孫毫無關係。若是將來出了事,諸位儘可把責任往咱家身上推!咱家便是被萬歲爺叫回北京城,被杖斃了也是毫無怨言。但,若是哪個不要臉的狂徒非要說這是太孫的主意,咱家被杖斃之前,一定先請東廠的幡子殺了你們全家!”

“公公請儘管吩咐!若是能夠爲張祭酒,爲學校盡一份心力。便是杖斃我等,我們也只會說一聲,領教了!”

“好!果然是我方山的教師!諸位教師,此事我們可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第一三八章 貧弱的琉球國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十九章 打臉就要打痛(十)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
第一三八章 貧弱的琉球國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十九章 打臉就要打痛(十)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六九五章 進擊的商丘號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