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明其實很窮

在祖孫之間簡單的問候後,萬曆便讓宮裡的小宦官端來一把小椅子,鋪上軟墊,讓朱由棟坐到旁邊玩去了。畢竟,一國之君,要想有效的掌控一個國家,每天要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開始吧。”

“是,皇爺。今天外朝那邊送來的奏疏和條陳一共是一百八十五份。”

“嗯,待會你念的時候,凡是要求朕停了礦稅的,一律不用唸了。”

“這……皇爺,老奴今天早晨先掃了一下這些東西,呃……好像裡面有一多半兒都是請停礦稅的。”

“哼!這些傢伙,要麼居心叵測,要麼傻得出奇!嗯……太子,你是儲君,對衆臣要求停了礦稅的奏疏怎麼看啊?”

坐在下首的朱常洛咋然被問道這個問題,冷不防愣了一下。不過他馬上想起來郭先生等諸多侍講的教導,所以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父皇,據聞宮裡派出的礦監,到了地方後,根本不做堪輿,也不尋找礦脈。反而是招攬地方上的無賴潑皮,只看當地誰家最富,便硬說人家祖宅下面有礦,以此敲詐勒索,搞得民怨沸騰……所以,兒臣認爲,礦稅當然該收,但應該加強對礦監的管理。最好,呃,最好把礦監從宮裡的人換成外面的有品德操守的大臣。”

朕怎麼就生了你這個傻兒子!

“朱由棟!”

“啊?”

“你來說說,礦稅該不該收?”

萬曆這會兒是真的急了。本來他讓四歲的朱由棟坐在這裡,只是讓這孩子感受一下氣氛——這孩子是天才,但應該沒有到四歲就能參合國家大事的程度吧。

只是剛纔朱常洛的回答,實在是讓他失望透頂。不過太子這十幾年早就因爲國本之爭而搞得神經衰弱,膽小如鼠。這會兒再直接的呵斥他,估計這傢伙就更不自信了。所以,萬曆這會兒問朱由棟,不過是轉移話題罷了,並不指望真正的從四歲小孩那裡得到很好的回答。

“皇爺爺,在回答皇爺爺的問題之前,孫兒想問一下,我大明一年的正稅有多少啊?”

“陳矩,回答太孫的問題。”

“是,太孫殿下,我大明每年的歲入都有所變動的。具體到去年,也就是萬曆三十一年,米麥類合計徵收了兩千六百七十萬零七千石。

絲絹布類:絲綿三百一十七萬兩、生絲一萬一千斤、棉花二十四萬斤、苧麻一千八百斤、絹二十三萬匹、麻布四千五百匹、棉布十三萬匹。

軍屯田類:米二百一十七萬石、麥二百一十六萬石、草二百六十萬萬束、銀九萬三千兩。

馬政類:光祿寺、御馬監、太僕寺等處草料收入兩千四百萬束,其中一千零六十萬束折銀三十五萬兩起運,草場改耕地徵銀十四萬六千兩,起解軍馬一萬四千匹、折色銀二十六萬四千兩。

伕役類:兩京每年辦木柴二千五佰一十九萬斤、木炭二千二百萬斤、折色銀三十一萬兩。

哦,對了,還有皇莊的收入,去年皇莊收入值銀五萬兩。

另外還有北方的芝麻、豆類,南方的茶葉、蜂蜜等特產貢品……

以上是農稅。接下來是商稅。太孫殿下,我大明的商稅主要分爲鹽課、茶課、冶科(冶金、瓷器)、船鈔商稅等。去年鹽課是一百三十七萬兩,茶課兩萬六千兩,冶課十六萬五千兩,船鈔商稅四十五萬七千兩……

綜上,萬曆三十一年,我大明全年徵稅歲入是白銀五百三十八萬七千兩,各類糧食兩千六百萬石,各類草料一千四百多萬束,以及其他雜項。”

“呵呵,矩公,這點錢,國家每年夠用麼?”

“老奴當不得太孫殿下矩公的稱呼,回稟太孫,老奴不是戶部尚書,也不知道每年這些支出具體去了哪裡。不過,想來若是國家無事,平日裡各項用度節省一些,應該是沒多大問題的。”

老傢伙真是狡猾!

這位陳矩,乃是萬曆朝深得衆多文臣讚頌的“名監”。在歷史上談不上赫赫有名,但也廣受稱讚。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此人不可信賴!

宦官是什麼?是皇室的家奴!文臣是什麼?是皇室的打工仔!家奴經常站在打工仔的立場替打工仔說話。打工仔一天到晚都說這個家奴非常好,品德高尚啥的。說明了什麼?

當然,這並不是說陳矩是發自內心的想坑害萬曆。而是皇室的宦官教育有問題。

爲了讓宦官參政,皇室在宮內設立了內書堂讓宦官念書。可是宦官的老師是誰?文臣!

文臣們自己根本不信書上的那一套忠孝節義,但卻對宦官們拼命鼓吹忠孝節義。結果,很多宦官讀書都讀傻了!

不過呢,具體到陳矩來說。能從大內上萬宦官裡爬到最頂尖的那個,這種人肯定不是書呆子。但不是書呆子還這麼受外朝的大臣們稱讚,只能說此人心裡爲自己想得多,爲皇帝想得少了……總之,這個陳矩不值得信賴。

而現在他朱由棟呢,還沒有培植起完全屬於自己的勢力,是萬萬不能公開的表明自己立場的:他可不想穿越過來,才幾歲就夭折了。

但是呢,萬曆的問題又不能不答,自己那個便宜父親又不能不加以引導。所以,他得繞很大一個圈子。

“矩公,我大明現在有多少軍隊啊?”

“呃……太孫容老奴查閱一下,哦,我大明現在軍戶一共是三百一十餘萬,實有正兵八十餘萬。”

“矩公,我大明現在有多少官員啊?”

“……回稟太孫,我朝洪武年間全國九品及以上官員兩萬七千餘人,之後逐年增加。到了嘉靖時期有過整肅,現在基本維持在八萬餘人的規模。”

“呵呵……矩公,我們這大內,各種侍女、宦官、雜役有多少人啊?”

“呃……”到底是跟在萬曆身邊很多年的老人了。這時候的陳矩已經清楚朱由棟到底要問什麼。此時的他,額頭大顆的汗珠不斷涌現,戰戰兢兢的回答道:“宮內直屬的,約莫一萬兩千餘人。二十四司衙門下屬各種產業,相關人員十萬餘人。”

“哼~~~矩公,吾再請問,播州、寧夏、朝鮮三戰,我大明各自花了多少銀子?”

“……回……殿下,播州,兩百三十萬。寧……寧夏兩百萬……朝鮮,朝鮮,呃……朝鮮,七百萬!”

“吾再問你!”四歲的身軀雖然幼小,但是當朱由棟蹭的一下從凳子上跳下來後,陳矩好像真的感覺到了一頭龍正惡狠狠的盯着他:“現在西南邊境,緬甸賊子已經連續二十年入侵我大明的孟密。那裡每年要花多少錢?”

上面的明朝政府年收入數據,主要來自《明會典》。由於沒查到萬曆三十一年的具體數據,所以根據其他最近年份的數據稍稍做了微調。

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
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二六六章 後續成套方案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二七四章 丙辰會試黑幕(三)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