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

“皇上,天啓四年的會試已經結束,考官們正在緊張的閱卷,因爲今年的會試採用了新的評卷標準,所以考官們還不太適應。本次的主考官張以誠申請延長閱卷時間。”

“需要延長多久?”

“呃,君一的意思是,半個月。”

“哎,朕的張先生,對人才總是充滿了關愛。當年在方山,以狀元之尊,對待久考不中的老童生,也是悉心指導……不過,雖然他想要慎重以至不遺漏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五天,朕最多隻能多給他五天。需知,這次科舉微調已經引起很多舉子不滿,若是閱卷時間太長,流言蜚語只怕會越來越多。”

“是,臣明白了。稍後就親自去考場內通知考官們加班加點儘快完成閱卷。”

現任禮部尚書,軟軟的吳道南說完這事剛剛坐下,又騰的一下站了起來:“皇上,臣還有一事需要上會。”

“講。”

“關於呂宋島、棉蘭老島及其附屬島嶼的分封,目前禮部已經接到了二十三家親王的轉封申請……”

“啊?”

吳道南這話一出口,參會衆臣們全都微微的驚了一下。

大明建國至今兩百多年了,排除今上登基時封的五位親王外,還有28位親王。其中,周、唐、福、桂四王已經分封到了海外。這麼一來,也就是說,剩下的二十四家親王,除了一位以外,其他的都願意去呂宋作王?那種海外蠻荒之地真的有這麼好?

仔細一想,倒也覺得可以理解:反正都是要分封出去的,早點分封出去,還能拿到人口稠密的封國,若是出去得晚了,那真的要去做野蠻人之王的。

再說了,沒看現在周、唐、福、桂四王過得很滋潤嘛?實權國王啊!除了外交權和國防權,其他該有的權力一點不少。雖說權力大了,責任也大,事情也多了不少。但總比被當成豬給圈養起來混吃等死的好吧?

所以說,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傻子。有的人或許反應慢了點,但現在大家都已經看明白了,那還不得拼命去爭?

除了已經被內定分封緬甸的蜀王一系外,其他的23家親王,這次都盯上了呂宋:地理位置太好了,只要開發得當,商貿必然繁盛。而且現有人口也還不算少,關鍵是,常住民中,漢人佔比高!

如果拿不到呂宋,那就只能去棉蘭老,這就明顯的差了很多。至於大明最近拿下來的什麼爪哇、帝汶啥的,各路親王是真的興趣不大。

這就導致最近這段時間,內閣以及各部大佬們被親王們騷擾得很厲害,便是朱由棟的後院,他的皇后和貴妃那裡,也有不少人前來說項。

可惜,現在的皇帝一言九鼎,他不發話,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皇上到底屬意的是哪一家親王,也就沒人敢收受親王們送來的鉅額賄賂:這錢收了,要是事情沒辦成,風聲傳出後,皇上可不會輕饒了自個兒啊!

能夠坐在國務會議上的大臣們,大多都是從萬曆時代走過來的,有的甚至經歷過隆慶時代。他們非常清楚,最近的十餘年,是大明帝國自張居正去世後,發展得最好的十餘年。不,是比張太嶽在位的時候發展得還要好!本屆內閣在皇上的領導下,對外,收納朝鮮,切割日本,生撕暹羅,建立中南總督府,威震東亞,其聲勢甚至超過了當年成祖時期。對內,各項民生極大改善,國內的許多沉珂痼疾都在逐漸的好轉乃至痊癒。

如此好的局面,大家安安穩穩的保持到致仕,然後青史留名不好麼?爲什麼要爲了一個親王把自己乃至全家的前程搭進去?

所以,這段時間親王們的代表在京師四處奔走,但各路大佬卻沒辦法應招。

“咚,咚,咚。”敲了一會桌子後,朱由棟笑了笑:“大家雀躍着想去海外就藩,這是好事嘛。但這麼多家親王都想去呂宋,別說你們爲難,朕也難啊。都是親戚,封了一個,其他22家都會問爲什麼不是他。所以,朕覺得吧,不如召集這二十三家親王入京,也搞一個策論考試。讓他們自己寫,他們如果去了呂宋作王準備怎麼幹。然後由六部尚書和內閣閣老進行閉卷評分。分數最高者,就去呂宋作王好了。”

“誒,皇上這個辦法好。哎,可惜那時候臣已經致仕了,看不到諸多親王參加考試的壯觀場面了。”

“哈哈哈,大宗伯,你還想怎麼樣?十一年的禮部尚書啊,我大明自太祖開國以來,哪個大宗伯像你這樣做了這麼久?”

“哼,大司馬不也一樣,十一年的兵部尚書,前所未有啊!”

“哎,宦海沉浮數十年,就這十年幹得最痛快,十年,做成了多少事啊!軍黃冊清理乾淨了,軍鎮兵和衛所兵的生計問題解決了……老夫已經完全無憾了。”

關於內閣換屆的問題,其實朱由棟早就和重臣們做了充分的溝通。雖說官位這個東西,一般人還真的捨不得一下子捨棄。但是這屆重臣們心裡都清楚:雖然在今上的領導下做事很愉快,但大家的任職時間實在是太長了,若是不想君臣猜疑甚至相殘的事情發生,那大家到了這個時候,還是不要戀棧的好。

總之,這是自朱由棟出任監國搭建起班子開始,本屆內閣舉行的最後一次國務會議了。

“衆卿,十餘年共事,朕與大家攜手,做成了很多事情。大家心裡不捨,朕也不捨。但正所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朝廷嘛,是一個有進有出的地方,所以,調整是必須的。當然,爲了對本屆內閣的卓越工作成效表示感謝,同時也考慮到本屆內閣十一年來做了太多事,也得罪了很多人。所以,朕決定,本次內閣調整後,但凡完全致仕的,一律每人每年給予一萬銀元作爲養老之資,同時從御馬監調派一個總旗對其做貼身保護。”

“臣等多謝皇上厚恩。”

……

1622年2月底,大明完成了新一屆閣臣的調整。經過重組後,新的重臣們分別是:

內閣:首輔,溫體仁。次輔,袁可立。三輔,李戴。

吏部尚書:孫承宗。

戶部尚書:王紹徵(朱由棟出鎮南京時的應天巡撫,朱由棟回到北京後被任命爲順天巡撫,歷史本位面的大閹黨)。

禮部尚書:張以誠。

兵部尚書:楊鎬(兵部職能已被極大削弱)。

刑部尚書:熊廷弼。

工部尚書:徐光啓。

都察院左都御史:趙彥。

順天巡撫:顧秉謙。

應天巡撫:李標。

廣東布政使:成基命。

福建布政使:孫傳庭。

雲南布政使:洪承疇。

中南總督:陳時濟……

隨着這份閣臣及部分地方官員調整名單一同公佈的,還有新的科舉制度改革決定。

朝廷決定,本次微調後的科舉制度,在未來兩屆會試中不做任何改變。九年後,也就是天啓十三年起,會試將做重大改變:詩詞歌賦與經義合而爲一,在科舉中佔比分數爲10%。策論佔比50%。另外新增一門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佔比40%。由於會試將在九年後改變,所以自天啓十二年起的各地府試、鄉試,全部都要先於會試改變。

也就是說,大明的讀書人們,如果在未來七八年內還未成功出仕,那麼,要想繼續做官。要麼就適應新的考試製度。要麼就只有去海外的藩王那裡去看看運氣了。

當然,朱由棟深知,讀書人雖然造反不行,但作爲一個整體,最好還是不要過分招惹。所以,隨着這份通知下發的,還有行測考試的大致範圍,以及給各地官學就讀的學子,免費贈送提高行測能力考試成績的相關書籍。

隨同這份科舉改革方案下發的,還有諸如全國鐵路修建綱要、新一輪黃冊清查要求等各種重磅文件。毫無疑問,在徹底的安定了整個大東亞後,朱由棟對內改革的步子已經開始提速: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內,他要好好修煉內功了!

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
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