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

歷史本位面上,我大清自野豬皮建國,到宣統三年終結,一共有12位皇帝。這12帝裡,被黑得最慘的是雍正。但就朱由棟個人的認知,唯有他,纔是這12帝裡,真正的‘中國皇帝’。

不說其他,就說這攤丁入畝,廢除了中國幾千年來那麼多的傑出帝王都沒能擺平的人頭稅。光是這一點,就足夠讓人敬佩了。

攤丁入畝,不光是廢除人頭稅,放鬆了人口管制這麼簡單。這個政策的施行,使得賦稅徵收更爲公平,纔是最重要的。

一對夫婦,如果兩人身體都很健康,在這個缺少避孕方法,夜間又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的時代,很可能一生會生下七八個甚至更多的孩子。而人頭稅這個稅種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富裕還是貧困,你家有多少人,就徵多少稅。

這種表面上的公平,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對於富人來說,人頭稅繳納起來完全沒有壓力,他們完全可以三妻四妾無限造人。而對於最底層的貧民而言,人頭稅就沉重到他們必須從第三個甚至第二個孩子開始,就把剛剛降生的嬰兒給溺死!

在古代社會,上層階層會本能的會朝着下一個階層吸血。如果任其自由發展,自然會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社會階層固定,整個社會割裂甚至崩潰。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國家層面進行干預,對下層階層進行保護。同時,鼓勵下層階層多生育,以生產更多的......

但是有人頭稅這個東西在的話,就會造成下層百姓無法養育更多的孩子,反而是上級階層新生兒的存活率更高。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久而久之,原本穩定的金字塔型的社會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底層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最終導致社會的崩塌。

除此之外,人頭稅這個稅種計算起來非常複雜,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不同,計稅結果差異很大。這表面上看起來很公平,但對於朱由棟這種穿越者來說,複雜就意味着貓膩,意味着官員的操作空間變大,上下其手的機會增多。

朱由棟早就看人頭稅不順眼了,但人頭稅這個稅種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源。地方官吏的辦公經費、中飽私囊啥的,主要就是靠的這個稅種。所以,這玩意不能一刀切的幹掉。因此,朱由棟隱忍了很多年,在國家收入每年暴漲,他連續給各級官員漲薪三次,並讓戶部給各級官府都開列了行政支出這個項目後。才藉着土地拋荒引起官僚們恐懼的這個時機,以‘改善農民生計,引導他們留在土地上’爲名,拋出了攤丁入畝,把人頭稅給廢了。

大明在天啓六年,歲入1.8億,其中田稅1700餘萬,人頭稅800餘萬,徭役稅920餘萬。如此徵收後,一個四口之家的佃農,一年的盈餘大約值10塊銀元(將佃農手中的糧食也全部折算爲銀元)。而在攤丁入畝,提高田稅,廢除人頭稅和徭役稅後,大明的田稅上漲到了3300餘萬,但一個佃農家庭一年的盈餘,卻上漲到了15塊銀元。

表面上看起來,國家讓利出去的不過一百多萬。但實際上,稅種的簡化,使得各級官吏上下其手的機會明顯減少——這纔是讓利給老百姓的大頭!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在朱由棟花了十幾年做鋪墊後,到了今日,攤丁入畝這個損害官僚利益但有益於民生的政策,就這麼輕輕鬆鬆的通過了。

對外開疆拓土聽起來是威風,但切實的爲本國百姓做好事,改善他們的生計,這纔是一個好皇帝啊。如此,就算這場遊戲最後我輸了,也總算是爲這個時代的百姓做了好事,沒有白穿越一場了。

想到這裡,他心裡多少有了些成就感,情緒也高漲了起來:“好了,衆卿,北方受災,以工代賑。南方拋荒,利益引導。這兩件事就這麼辦了。接下來說一說大漠南北的事情,哦,對了,東北既然受災,女真人的情況估計也不太好吧?”

“皇上,正是如此。”負責國內少數民族事宜的三輔李戴起身:“遼寧巡撫的摺子裡專門提到鬆嫩平原上的女真六部,近年來也出現了糧食減產,生計困難的事情。臣這裡有份數據,自十四年前皇上滅了奴兒哈赤,並將女真分爲六部,遷徙到鬆嫩平原上後,女真人在前五年,到撫順關與我漢人交易,還是以獸皮、人蔘等山貨爲主。

從第六年開始,他們開始售賣糧食給撫順的漢人,山貨比例持續下降。但是從前年開始,山貨的比例又上升了。去年年末開始,女真人大量購入糧食。而最近遼寧巡撫交上來的報告說,上月,女真人來撫順關交易,全部送來的都是山貨不說,還要求繼續加大糧食購買量。

但是,因爲女真人多年來在撫順關出售貨物後,又會大量採買我大明出產的諸如香皂、玻璃、藥品、毛織品、棉織品、絲瓷茶、鐵質農具以及新近出來的各種賽璐珞製品,所以女真人手裡沒多少餘錢。他們現在是急需糧食救急,但是手裡卻拿不出足夠的錢來。”

“嗯。”朱由棟尚未說話,熊廷弼眉頭卻一挑:“他們不會又舊習發作,開始搶劫了吧?”

“這個倒沒有。”李戴輕輕一笑:“遼寧建省後,雖說那裡都是百姓而不是軍戶了,但我們在那裡可是駐紮有一個團的。”

“哼,量他們也不敢再重蹈覆轍。”

“哧~”朱由棟對着熊廷弼笑了笑,然後轉頭向李戴道:“閣老在處理此事上有什麼意見沒有?”

“皇上,臣以爲,以工代賑的法子,是不是也可以用在女真人身上?畢竟,自奴兒哈赤叛亂已經過去十四年了。這麼多年下來,按照皇上當年的安排,新一代的女真人都已經基本能熟練使用漢語了。”

“可是他們在部族內還是堅持講女真話!”

看着又跳起來的熊廷弼,李戴的眉頭皺了皺,但還是忍住了:沒得辦法,別看一般情況下刑部尚書在閣老面前是弱勢。但這個熊蠻子可不一樣啊。到底自己不是帝師黨,還得忍。

“熊先生,你對閣老說話,注意一下語氣。”輕輕點了熊廷弼一句,讓李戴心裡舒服一點後,朱由棟道:“李閣老,你剛纔的建議很好。農業嘛,始終都有獨立性和封閉性,那女真人現在務農爲主,漁獵爲輔,和我大明的交往還是少了點。所以,不管我們派到那裡的秀才們怎麼努力,都沒辦法讓他們徹底摒棄女真話。現在趁着這個機會,對女真人也施行以工代賑,徹底的打破他們的部族結構,朕要讓他們在二十年內,再也講不出女真話!”

“皇上!”說到這裡,徐光啓不幹了:“鬆嫩平原雖然土地肥沃,地勢平坦。但那裡人口到底還是太少,臣實在不知道現在在那裡進行大型工程的必要性在哪裡!”

“呃,徐先生,這個呢,做事情,要有前瞻性。這樣吧,朕建議,現把在北京經山海關到瀋陽的鐵路改爲雙向通行,這增加的款子,由戶部轉賬給工部修建。大司徒,不要板着臉,瀋陽附近的鞍山、本溪,都有大量的煤鐵,只要鐵路修通了,我們就在那裡再建一個重工基地!呃,至於說從瀋陽到撒拉衛的鐵路,由朕的內庫出錢修。”

“撒拉衛?”疑惑的看了一眼朱由棟,王紹徵讓自己身後的戶部官員找來了一冊大明全輿圖,仔細搜索一番後,纔在一片空白的地方找到了這三個極小的字。

“皇上,這個地方,看起來是一片荒山野嶺啊,您把鐵路修到那裡幹嘛?”

我當然知道那地方是荒山野嶺,但你架不住那裡有大慶油田啊!當然,這話不能明說——MD內燃機都沒有,石油這會兒弄出來作用極小。真要提取石油裡的其他東西或者做一些科技上的預研,現在陝北那幾口自己都能冒油的小油田足夠了。但,趁着這個機會,進一步同化女真人不說,也省得到時候哪天內燃機出來了才手忙腳亂的現修鐵路。

“大司徒,那裡的地下有東西,是我大明幾十年後需要的。現在修鐵路,只是能未雨綢繆。所以,這錢,朕出了。”

“......好吧,皇上自己出錢,臣無異議。”

“嗯,但是工部要派人去做勘探設計,朕要這條鐵路是雙向的,而且是重載。”

“只要皇上肯出錢,臣馬上就派出人手。”

“好,好,朕出錢。”對着戶部和工部這兩支鐵公雞無奈的搖搖頭,朱由棟道:“這麼一條鐵路修下來,估計怎麼都不會少於四五百萬元的投資吧?既然都出了這麼多的血了,那朕再出一點。李閣老,女真人現在有多少?”

“皇上,去年遼寧巡撫交上來的數據是76萬人。”

“哼,十四年,還幫着我們去朝鮮日本打了兩仗,居然增長了十六萬。”

輕聲嘀咕一句後,朱由棟轉了一副悲天憫人的表情:“這個,雖說修建新鐵路,通過以工代賑能解決女真人的生計問題。但這鐵路要勘探路線啥的,起碼也得一年以上吧。如此,多少有些緩不濟急的感覺。

這樣,朕再出一筆錢,戶部拿去換成糧食發給女真六部。讓他們向北,給朕開發忽而海。”

參會衆臣拿着輿圖冊又一陣好找,然後才發現,這塊地方是一片沼澤彌補,人跡罕至的荒地。

“皇上,這塊地方,雖然目前看起來幾乎沒有人。但是臣注意到了,地勢平坦,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交錯縱橫。若是這塊地方開發出來,可就又是一個大糧倉啊。”

“皇上聖明!這女真人遷走後,我們可以組織在遼河平原上耕作的漢民北遷到鬆嫩平原。再從陝西、山西、山東這些地狹民稠的地方遷徙百姓去遼河。等到最近這些年的天災過去後,遼河平原、鬆嫩平原以及新開發出來的忽而海,整個東北,都是大糧倉!”

哼,未來大名鼎鼎的三江平原呢,能不好?不過,現在的東北各族,都還是以種植春小麥爲主,這點讓朕很不爽啊。

說起來,東北真正成爲糧倉,好像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吧?五毒俱全的張少帥丟了東三省,日本人接管這裡後,遷徙大量的朝鮮人、日本人進入東北。他們在以蠻橫的方式搶奪東北人民的土地,給東北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的同時。也把朝鮮北部和日本北海道的耐寒稻種帶入了東北。從此之後,東三省的主要農作物,才從小麥改成了水稻。

哎,朕這些年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加上前些年老天爺基本給面子,沒有年復一年沒完沒了的天災,所以朕差點就把這事兒給忘了。

“那個,大司空。”

“臣在。”

“會後你去找宋應星談一談,讓他親自帶隊,去福國北部,日本東北,尤其是日本的北海道。尋找、選擇耐寒稻種。東北水源那麼豐富的地方,只種植小麥實在是太浪費了!”

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四五二章 帝國滅聯盟立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
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四五二章 帝國滅聯盟立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二七九章 太孫賑災方案(二)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