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

隨着氣氛似乎一時沉寂了下去,張飛漸漸也意識到了什麼,目光在劉備與李基之間徘徊。

而李基自然知道劉備的爲難之處,此事有違劉備心中的理念。

人永遠都是多面性的,劉備亦然。

仁德是他,心懷大志是他,忠義同樣也是他。

縱使是在原軌跡之中,在漢室衰落,天子淪爲曹操手中的提線傀儡,各處身爲州牧的漢室宗親冷眼旁觀之際,也惟有劉備在四處奔走,扛起着復興漢室的大旗,足以佐證劉備心中的理念爲何。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那只是劉備用來給自己貼金的口號。

然而事實卻是曹操、孫權、劉表等割據梟雄無不承認,甚至就連天子同樣將希望寄託在劉備的身上,讓劉備參與到了“血衣帶詔”之中。

即便是這等對天子充滿了大逆不道的結論,劉備依然沒有絲毫的懷疑,幾乎是下意識就相信了李基的結論。

“子坤,子坤,你可知你在說什麼?” “何須至此?!今天子不過是被奸人一時矇蔽,且有子坤之能,未必就不能實現那以一郡而治天下的大志。”

“只要如此十年二十年,你我同心致力於開發長江以南,足可使天下百姓皆有溫飽也。”

“大哥,你說句話呀。”

畢竟作爲劉備的貼身護衛,夏侯博可是再清楚不過劉關張之間的關係是多好,昨晚劉備與張飛甚至是抵足而眠的,當真說視張飛爲真正的手足也不爲過。

“主公,基亦不過是一肉體凡胎,非是仙人也。便是眼看主公治理吳郡,收納流民,創建仁德書院,仁德之名蒸蒸日上,那袁氏尚且暗遣許攸勾連郭異意欲攻襲劫掠南部諸縣,以壞主公賢名。”

李基看着眼前神色有些猙獰的劉備,很是明白此刻劉備心中那巨大的落差感。

而如今,李基無疑是給劉備出了一個大難題,在百姓與朝廷之間選擇,在仁以及忠之間抉擇。

“翼德……”

“你我爲漢臣的前提,難道不是先爲漢人乎?在主公心中大漢是一人之大漢,還是天下萬民所共築的大漢?”

一念至此,劉備不自覺地略微挺起了些許胸膛。

‘原來,備在子坤心中的形象是如此高大?’

李基之志不在於挽這一個腐朽的大漢於將傾,而是欲爲千千萬萬的百姓再造一個新的大漢,以仁德之君劉備爲帝,再現泱泱華夏之盛世,而不是五胡亂華的慘劇。

李基的表情微動,嘆息了一聲後,說道。“主公,當今世上或有人能在計謀上勝吾一籌,但卻絕對無人蠱惑得了吾,吾……很清楚適才在說什麼。”

“子坤,你的想法有一點危險,明爲監督郭異,實乃竊取會稽郡實權,此非是忠臣所爲,可是有誰在背後慫恿蠱惑了你?”

“大哥,子坤先生,那俺在門外候着,你們完事了再喊俺進來。”

“今之大漢,又與昔日暴秦何異?且基非是漢賊,亦不欲竊漢,實乃欲讓主公效仿光武帝再救大漢!”

讓劉備當漢賊,劉備自然是不願意的,但讓劉備效仿光武帝,劉備自然不會心生抗拒,甚至心中還萌生了幾分自得與滿足。

“今,主公可見多少漢人流離失所,未有一容身之地乎?如此之大漢,還是那威名遠揚四方之強漢乎?還是那高祖皇帝推翻暴秦而建立的強漢乎?”

張飛撇了夏侯博一眼,然後就站在了大門的另一側,耳朵則是不自覺地聽着屋內的動靜,考慮起假如等一會劉備與李基在屋內打了起來的話,自己該幫誰。

這讓劉備的臉龐明顯抽動了一下,眉毛都是擰成了一團,似是有怒氣勃發欲呵斥李基,但又心有不捨地忍了下來,道。

此番話,無疑已是在赤裸裸地表明着李基的心志,更是震驚得劉備神色大震,手指有些發顫地指着李基,道。

同心同德……

這一刻,劉備甚至有些心疼起李基。

或許,只待實現那“以一郡而治天下”的抱負後,必可讓長江以南的無數州郡爭相效仿,如此往復,再現繁華盛世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基所看到的未來是何等長遠,他又是獨自揹負了多少而未有人與之分擔。

而這讓劉備幾乎在轉瞬之間,就第一時間爲忠義賢良的李基找到了爲何會萌生“效仿光武帝再造大漢”這種念頭的藉口。

李基所預料之事無一不準,所推演之未來無一不中,這讓劉備對於李基幾乎有着一種迷之自信。

且在李基的治理之下,吳郡之地幾乎是以着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蒸蒸日上,只待吳郡水利改造結束,可開墾的良田何止萬頃,足以活民無數。

劉備……從不會懷疑李基。

劉備聞言,原本強提起來的神色明顯地再度顯得黯然。

而夏侯博看着張飛被趕了出來,神色是震驚的……

‘要是二哥在就好了,俺跟二哥一人拉住一個最是妥當了……’

而此前在劉備眼中李基那帶着幾分想要暗奪會稽郡實權的漢賊之嫌,也轉變爲了李基深知亂世將至,故以在爲復興漢室積蓄力量。

李基與郭異相持兩月有餘,縱使錦衣司在會稽郡的佈置再如何不足,如此漫長的時間也足以查到許攸的存在。

而就在張飛只能在門外聽着牆角胡思亂想之時,在僅剩兩人的屋內,劉備的神色肅然地朝着李基問道。

此非是臣子所該爲之事,但李基卻是明白這也是早晚必須讓劉備面對的。

這一番話,讓劉備的瞳孔一縮,下意識地猛然抓住李基的肩膀,道。

幫大哥,好像沒有這個必要,子坤先生本就打不贏大哥;

“有甚好看的。”

李基驟然提高了音量,明白事已至此,已無退縮的道理!

“只待天子駕崩,以眼下時局之亂,便是主公也合該清楚以二位年幼皇子必然無法壓下紛亂局勢,亂世……必至!”

張飛甕聲甕氣地道了一句,然後就往着門外走了出去。

劉備這一次的沉默前所未有的漫長,漫長得張飛甚至都有些遭不住那緊繃的氛圍,道。

“主公,你我沒有二十年的時間,甚至就連十年的時間都沒有,最多五年……當今天子被酒色掏空的身體便會支撐不住。”

“子坤,難道亂世到來便是不可阻擋乎?以着子坤之能,難道也沒有力挽狂瀾之能乎?”

“主公!!”

“子坤,我等爲漢臣,食漢祿,焉能行那等漢賊之事?不可爲也!適才子坤之言,備權當你昨夜之酒未醒的戲言,今後萬萬不可再提。”

被李基類比爲光武帝,這在劉備看來可謂是極高的評價與榮耀。

只是,張飛看着劉備與李基對視到一起前所未有的沉重目光,也明白了劉備與李基之間或許出現了什麼重大分歧。

李基嘆息了一聲,道。

在劉備的眼中,這個世道原本便是處處艱難,幸得有兩位義弟以及李基輔助,一路以命相搏換來了一處實現抱負的吳郡之地。

然而,劉備眼中充滿希望的世道卻是在頃刻間被李基撕得粉碎,被李基以着肯定且赤裸裸的語氣宣佈五年之內天子便會駕崩,緊隨而至的便是羣雄逐鹿的亂世。

尚且不用李基開口解釋,劉備在心中便爲李基適才那大逆不道之舉進行了開脫。

“而世道之亂不僅在於各方官吏世家,更在於朝堂之中,可就連朝堂都無法插手分毫,又談何阻止亂世,力挽狂瀾?”

張飛有些詫異地伸手指了指自己,萬萬沒想到居然有一天大哥還有什麼事是需要瞞着自己的。

“此前,中原如此大災,在備與子坤的通力合作之下,不也安置了無數流民,使其再有安居樂業的機會嗎?”

十常侍與名門袁氏,皆有所參與。

終於劉備開口了,且聲音略顯得有些嘶啞地接着開口道。“翼德,你且到門外去,爲兄有些事需要與子坤談一談。”

可幫子坤先生的話,對大哥出手也不太好。

只是,劉備思索了一陣,嘗試地問道。

在劉備眼中,那便是世道或許破爛,但卻是在一點點朝着充滿希望的未來發展……

但是兩不相幫的話,張飛又有種眼睜睜地看着左手打右手只能乾焦急的感覺。

“子坤,你可知在說什麼?你在胡說什麼?”

李基緩緩地搖了搖頭,坦誠地與劉備對視,道。

隨着吳郡開始大踏步發展,必然會開始有方方面面的細節會顯得不似忠臣所爲。

過去,劉備每次談及此詞之時,李基莫名有些心虛,但此刻亦想與劉備坦誠相談。

順藤摸瓜之下,很容易就判斷出背後又是哪一股力量在推動。

“可想而知,如今朝堂之內的政治鬥爭是何等兇險,又豈是毫無根基的我等所能插手的?”

這無疑也讓劉備漸漸看透了那腐朽的朝堂,滿懷感慨與恨意地開口道。

“可恨滿堂公卿,皆乃漢賊。世食漢祿,不知漢恩。累我百姓,無有立錐之地棲身之所!”

第5章 燕雲十八騎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172章 想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88章 封賞官職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60章 地上涼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58章 真九死一生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27章 錦衣潛行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49章 漢!威武!!!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87章 借刀殺人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144.第144章 大海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20章 美人計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88章 封賞官職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244章 縱橫司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4章 計將安出?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39章 上架感言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6章 以身入局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195章 地利!!!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79章 養望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60章 地上涼第33章 已有妙計?第34章 火攻奇襲?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17章 陽謀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199章 老道士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61章 吳郡郡守第32章 白袍返鄉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
第5章 燕雲十八騎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172章 想第75章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第162章 太殘暴了第99章 願爲長壽之龜第88章 封賞官職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93章 且看我如何?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60章 地上涼第229章 江面上的龐然大物第58章 真九死一生146.第146章 中原大旱 大疫第155章 欲爲王乎?第197章 初成規模的集市第27章 錦衣潛行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206章 子坤知我意也第86章 糜家入吳郡第49章 漢!威武!!!第228章 讓李子坤享受不了溫柔鄉153.第153章 誰讓吾賈文和心善乎?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263章 出征在即第234章 其心可誅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87章 借刀殺人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144.第144章 大海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89章 鞭打督郵?第182章 父親何故嘆息?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20章 美人計第103章 好!很有精神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145.第145章 孫策之志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108章 離別在即?第88章 封賞官職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244章 縱橫司第42章 針對的正是常理 (上架求訂閱)第4章 計將安出?第230章 渡半而擊之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203章 軍情急報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39章 上架感言第185章 命不該絕第25章 黃巾衆之安排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76章 以身入局137.第137章 仙人“跳”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123章 這是禮節!第161章 得孝子如此第195章 地利!!!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139.第139章 郭圖之名第79章 養望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160章 地上涼第33章 已有妙計?第34章 火攻奇襲?第227章 裝扮吳縣第217章 陽謀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147.第147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199章 老道士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138.第138章 “軍”與“政”第224章 以勢壓之第105章 先生若不棄第61章 吳郡郡守第32章 白袍返鄉第96章 取吳縣之妙計第126章 兩全之法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151.第151章 錢糧何來?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261章 徹底定調第116章 真魏晉八君子第16章 誘敵二重奏第250章 三全其美之策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