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

忙點正事?

對此,李基並沒有多想。

夏侯博如今在劉備集團之中無疑也算得上是重臣了,不僅僅負責着劉備的保護以及吳縣治安,如今更是錦衣司指揮使。

在一應武將之中,儘管夏侯博沒有統兵權,也不適合走到戰場之上統兵,但夏侯博的權勢與地位如今已然僅次於關羽之下。

這無疑是劉備在爲曾經夏侯博所付出的恩義所做出的回報,給與着夏侯博足夠的信任與地位。

因此,在大量士子涌入吳縣以及“仁德書院”成立之初,夏侯博確實有着大量事情需要處理也不奇怪。

旋即,李基與劉備一併返回府衙之內,細細商議着關於士子們擔任臨時官吏的問題。

大漢顯然是沒有“臨時工”這種說法的,官吏的位置更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這對於李基而言無疑僅是一個變通的問題。

甚至就連……俸祿?

省了!

士子們應當心懷感激地感謝劉備給予了一個驗證自身能力的平臺,且這也是一場作爲進入“仁德書院”內門學習的考覈。

劉備沒有索取士子們參加考覈的費用,已然是有心照顧寒門學子,心懷仁德了。

那些要求俸祿的……是什麼想法?

保證一日三餐,發放象徵臨時官吏身份的袍子,那已經是極限了。

且在李基的提醒下,劉備今後的工作重心也將着重放在收攏流民、士子之心上。

流民暫且不用說,相對於收攏本土百姓的民心,劉備無疑更容易贏得那些顛沛流離的流民之心。

當外來流民不斷稀釋進吳郡之內,那麼將會不斷釀造出一個尊崇劉備的氛圍,帶動着更多的本土百姓,繼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當一個上位者被無數百姓所尊崇追隨之時,所能爆發出的力量到底能有什麼程度,這一點李基再清楚不過了。

莫說是再造大漢,便是改天換日也不過是等閒之間。

至於收攏士子之心,則是能讓劉備牢牢地把控住官吏的忠誠。

這既是爲了劉備掌控吳郡着想,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李基爲了自己着想,以及整個劉備集團的未來着想。

只要劉備對於中層以及基層的官吏有着足夠的掌控力,那麼縱使李基等重臣再如何身居高位,再如何大權在握,也不會引起劉備絲毫的忌憚。

當然,或許劉備如今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但這不重要。

身爲臣屬,李基會提前扼殺着任何一絲絲會威脅到主臣相知的風險,也以此迴應着劉備的信任,證明自身並沒有辜負劉備的期待。

‘主公,或許需要等到若干年後,你才能意識到收攏中層以及基層更多官吏之心會帶來什麼好處吧……’

李基心中暗暗地想着,目送着劉備離去府衙,方纔走回到府衙正廳之中。

畢竟,李基又有好幾天沒有出現在府衙之中,還需看看自家的小工具顧雍怎麼樣了,免得當真要猝死過去了。

當然,顧雍要是敢偷懶的話,李基也絕不介意再敲打一下顧雍。

不過,當李基進入正廳之時,發現除了顧雍正在埋首處理政務之外,糜竺同樣也在其中,並且似乎正在幫顧雍分擔着處理一些瑣碎政務。

“子仲!”

李基喊了一聲。

糜竺見狀,連忙站了起來朝着李基行禮道。

“郡丞大人。”

李基上前拉着糜竺坐下之餘,說道。“子仲無須多禮,你我年齡相近且今後又是同僚,直呼表字即可。”

只是明明是作爲商人的糜竺的做派,似乎更爲在意規矩,依然是相當客氣地拱手道。

“是,子坤先生。”

李基見狀,也不在意,轉而取來茶具泡上了香茗,親自給糜竺倒上一杯,方纔問道。

“子仲看來總算是清點完府庫糧倉了啊?”

此前李基所需忙碌處理之事可堪是多如牛毛,且府衙之內的官吏人手也是嚴重不足。

因此大量錢糧送入到府庫、糧倉之內,李基卻始終沒有精力進行具體清點,只能是派遣重點把守兩處,並且錢糧出入皆需有劉備或李基二人之一的手令纔可,以着這種方式進行嚴格管制。

而在糜竺接手吳郡財政之後,第一要務自然便是清點吳郡的府庫與糧倉。

“正是,這是具體賬目,請子坤先生過目。”

糜竺道了一聲,方纔從袖子中拿出一份被小心保管着的竹簡遞給李基。

李基眉毛一挑,拿過竹簡打開看了起來。

糜竺在財政上的能力顯然是毋庸置疑的,竹簡之上所記載的種種明細可謂是相當之清楚,就連此前府庫一應出入都盡數補充造冊完整。

當李基一路看了下來,並且與記憶之中的錢糧消耗進行大體對照,確認有沒有問題,直至看到最後竹簡上所登記的錢糧數目。 縱是李基對於這個數字早有着大體預估,但看着被清清楚楚地盤算出來,還是忍不住喜上眉梢。

十位數……

世家永遠值得期待一手!

只可惜,這一次連根都徹底拔了出來,不能像是韭菜那樣割了又長,長了再割。

以後,同樣也不會再有這等好事了。

爲了穩定,則需要講規矩,就算想要割韭菜也需要找到足夠合理的由頭。

而糜竺看着李基久久都似乎維持着思考的狀態,忍不住問道。

“子坤先生,吾有一點始終不得其解,那便是子坤先生到底是如何使府庫在極短時間內充盈至此?”

糜竺對於錢糧的敏感程度極高,且糜家的生意橫跨數州之地,對於吳郡的錢糧賦稅收入同樣也是有所瞭解。

可以說,如今吳郡府庫糧倉的錢糧,就算是吳郡十年加起來的賦稅一次性收完也沒有這麼多。

“子仲無須在意那種旁枝末節……”

李基打了個哈哈,也不便跟糜竺這種君子談什麼“殺人放火金腰帶”的話題。

畢竟就算教會了糜竺在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怎麼迅速斂財,糜竺也做不來這種事情。

且真到了那一步,李基便將賈詡扶上去負責財政,且想辦法坑賈詡立一道保證財政的軍令狀。

做不到,那就砍賈詡的頭。

想來,賈詡自然會想辦法將財政的窟窿迅速補上,也無需糜竺費心。

當然,在李基爲劉備與吳地所鋪設的道路之中,道路之下已經埋了大量吳郡世家的屍骸,幾乎不會再出現財政崩潰的地步。

在如今的府庫糧倉之中錢糧耗盡之前,李基便會讓吳郡進入到了一個良好的循環之中。

“子仲,基有一個想法,你且聽聽是否可行。”

對於李基同樣頗爲尊崇的糜竺聞言,正色道。“子坤先生請說,糜竺洗耳恭聽。”

李基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將此前的設想說了出來,道。

“‘仁德書院’將成,內門且不提,外門不設門檻,同樣必然會吸引大量有意讀書之人前來,只是‘仁德書院’距離吳縣足足有二十里之遙……”

“且不說那些人每日來回於‘仁德書院’與吳縣之間是否過於浪費時間,且不少學子頗爲貧困,也無力負擔在吳縣城中住宿的高昂費用,吳縣城內想來也難以容納越來越大的人流量。”

糜竺一邊聽着,一邊微微頷首,明白李基所說的必然會成爲現實。

如今的城池爲了治安以及安全問題,邊緣都有着城牆的存在。

而城牆的好處自是不用多說,壞處也是顯而易見,那便是完全限制了一個城池的發展潛力,限死了所能容納的人數上限。

僅僅是現在,李基每日行走於吳縣城內都已經感到擁擠。

可想而知,隨着吳郡繼續吸納流民,“仁德書院”以及不斷吸引來各方士子、商賈或有志學習的遊俠、平民等等,吳縣必然會難以負荷。

“那子坤先生的意思是……發展外城?”糜竺問道。

“不!”

李基搖了搖頭,然後從正廳一側的架子上取來了吳縣周邊的地圖在糜竺的面前打開,手指在太湖邊緣且以着“仁德書院”的位置爲中心畫了一個圈,道。

“以基之見,不如以‘仁德書院’爲中心,不斷地根據人流量的需求完善各種建築,最終……或許會建成一座無牆之城。”

糜竺聞言,也不禁被李基的氣魄所震驚。

那隨手一指,便欲讓一座無牆之城拔地而起嗎?

只是,糜竺沿着李基的思路細細一想,驟然覺得這個提議其實並沒有什麼風險。

最爲重要的一點,那便是這座無牆之城是以着人流量而一點點建造且往外拓展。

身爲商人出身的糜竺很清楚,縱使沒有着官府幹預,在一個地區的人流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外,同樣也會自發地形成集市。

李基的提議,只是提前將這個集市歸於官府所管轄且提前進行規劃罷了。

唯一的風險,則是對這個“集市”初期投資所產生的風險。

只是以着“仁德書院”的聲勢與規模,那點風險以着商人的角度去判斷可謂是微乎其微。

也即是說……

可行!

漸漸冷靜下來的糜竺越是設想,越是覺得可行,眼睛也不由得亮了起來。(本章完)

第34章 火攻奇襲?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64章 “毒士”賈詡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5章 管亥!管亥!!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64章 “毒士”賈詡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48章 李基論戰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28章 居桃園謀天下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231章 共飲之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115章 蔡邕!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81章 流民問題第231章 共飲之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13章 血包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115章 蔡邕!第58章 真九死一生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144.第144章 大海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106章 夜襲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80章 往吳郡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231章 共飲之第33章 已有妙計?第245章 冤否?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9章 上架感言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47章 虛實之計第8章 大興,大興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32章 白袍返鄉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15章 強制嘲諷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6章 圍三闕一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0章 美人計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
第34章 火攻奇襲?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64章 “毒士”賈詡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101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5章 管亥!管亥!!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64章 “毒士”賈詡第207章 師出有名第165章 能者上,庸者下第100章 關於流民安置落戶的意見書第219章 攻守易形第48章 李基論戰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28章 居桃園謀天下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43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上架求訂閱)第85章 夫人年齡之論第231章 共飲之150.第150章 由上而下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117章 “人形自走圖書館”蔡昭姬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第115章 蔡邕!第209章 少年郭嘉第81章 流民問題第231章 共飲之第84章 真榜一大哥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13章 血包第218章 兩萬對五萬第186章 比之叔父如何?第40章 薄落津之約第205章 傷我大漢子民者,俱屠之。第124章 桃園衆!!(加更!)第204章 有備無患第9章 共立軍令狀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115章 蔡邕!第58章 真九死一生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95章 當世非我莫屬第200章 妖道!吾誓殺之!第240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27章 廣積糧,高築牆第175章 遇到高手了第173章 寧可藥材蒙塵144.第144章 大海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44章 不,你來得剛好第106章 夜襲第23章 撥弄天下大勢於反掌之間152.第152章 與你無關?第91章 來年土地更肥沃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80章 往吳郡第177章 益州也有高手?第38章 五月初五,漳水相會第159章 以工代賑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188章 下次一定?第231章 共飲之第33章 已有妙計?第245章 冤否?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9章 上架感言第81章 流民問題第128章 那只是目錄第47章 虛實之計第8章 大興,大興第21章 借汝頭顱換肉半斤132.第132章 設下門檻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114章 少走幾十年彎路第223章 有如仙餚第31章 大漢最後的脊樑骨154.第154章 真誠,纔是必殺技第54章 黃天死乎?否也第59章 以一郡而治天下第41章 鉅鹿!鉅鹿!(上架求訂閱)第32章 白袍返鄉第67章 一股子人妻味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15章 強制嘲諷第262章 此去瀛洲爲帥者第158章 天子的平衡之道第102章 不當人子第36章 圍三闕一第60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第237章 文和啊文和第20章 美人計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17章 關某面前耍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