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

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

“子……子達?你怎麼回來了,志才呢,志才何在?”

這一刻,兗州刺史府被生離死別的氣氛徹底籠罩住了。曹操面色鐵青,其中更帶了一絲灰敗之色,聲音顫抖,幾乎不成話語,充滿了無法置信,或者說是不願意相信的意味。

既然狼狽逃回來,一進門就大哭不止的人是夏侯傑,那麼,某種程度上來說,結局已經不言而喻了。曹操清楚的記得,自己派遣夏侯傑與戲志才匯合時,對後者的囑咐:貼身護衛,不可有半步稍離!

夏侯傑沒有他父親夏侯惇的勇武,卻也是個很靠得住的人,執行命令從來都是一絲不苟,沒有半點偏差的。所以,曹操纔會時常將其帶在身邊,作爲親衛耳提面命,期許甚深。

夏侯傑回來了,戲志才卻不見蹤影,唯一的可能性就是……

“我該死,我真恨不得死的是自己,主公啊,軍師他,軍師他……”夏侯傑一路跌跌撞撞的進來,見到曹操後,直接就趴在地上了,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泣不成聲。

“混賬!”夏侯惇從曹操身後猛衝出來,一腳狠踹,用力極大,直接把夏侯傑踹得凌空飛起,做了個三百六十度的旋轉,然後才象是一口破布袋一樣重重落下,發出了一聲砰然大響。

哭聲戛然而止,咆哮聲驚雷般炸響。

“豎子!豎子啊!你把老子的臉都丟光了!主公讓你去保護軍師,你居然把軍師丟下,一個人回來了,你怎麼就有這個臉來見吾,見列位叔伯,見主公?你自己沒勇氣死是吧?好。讓我這個做父親的幫你一把!”

夏侯淳快氣瘋了。

曹操的軍隊某種程度就是私兵,曹、夏侯兩家在曹軍中佔據了諸多要位,特別是軍職。作爲平衡的,除了樂進、史渙等外系統兵將領之外,就是在文職上,完全以各方名士爲主,在幕府之中,一個親族都沒有。

這是一種平衡,曹操吸取了袁紹、劉岱覆滅的教訓之後。採取的平衡手段。

只要兵權抓在親族手裡面,政務、情報、策略方面的權力就是可放可收的。這樣一來,曹軍就既有招賢納士的氣度,也能保證權力的穩固,正是兩全其美之策。

不過。曹操之所以有底氣這麼做,說到底還是曹、夏侯兩家之中,確實有不少人才。自己、妙才,子孝都是能征善戰之人;子和、文烈擅長軍務,訓練士卒的本領,全然不在外系將領之首的樂進之下。

自己人爭氣,孟德才有底氣以親族執掌軍權。夏侯惇對這一點把握得再準確不過了。

而如今,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子孝在河北戰死,總算他死得壯烈。又是被青州兩大名將聯手急襲,更被無用的友軍拖了後腿,外系的幕僚和將領們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可戲志才也出事了,自己這個沒用的兒子。竟然苟且偷生的逃了回來,這已經脫離了把柄的範疇。而是曹家之恥啊!

急怒攻心,他下手毫不容情,拳腳有如鐵鑄,以巨大的力量揮出,帶起的狂嘯聲全面壓倒了呼嘯的北風。被這種力量打在身上,夏侯傑就算是鋼筋鐵骨,也得彎上一彎,何況只是肉體凡胎?

捱了第一腳,他就已經吐血了,三拳兩腳過後,清脆的骨折聲,更是滿場皆聞。沒人懷疑,如果沒人及時阻止的話,夏侯惇會活活把兒子打死。

衆人紛紛望向曹操,卻見後者一臉悲愴,似乎對眼前的慘烈景象視而不見,全心都沉浸在了悲痛之中。

夏侯惇在親族衆將之中的地位極高,只有兄弟夏侯淵和戰死的曹仁可堪比肩,曹操不發話,夏侯淵也只是臉色陰沉的看着,又有什麼人敢貿然出頭?

夏侯傑的表現同樣讓人心驚肉跳,被打成這樣,他居然咬着牙,一聲不吭,同時也沒有昏倒的意思,就是那麼硬挺着。

讓人心生駭異的場景並未持續太長時間,片刻後,荀彧終於開口了。

“元讓將軍請暫息雷霆之怒,子達將軍孤身回返,說不定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總得給他個解釋的機會。”荀彧緩緩說道:“更何況,志才行事一向謹慎,此番卻……竟然連自身的安全都難以保障,這期間……唉,總是要子達將軍爲主公,爲諸位同僚釋疑纔好。”

荀彧出聲,彷彿一個信號,程昱緊跟着也是一拱手,道:“文若所言甚是。志才策動泰山羣寇,乘虛攻襲泰山、青州的計劃,我等俱曾參與,雖還算不上萬無一失,但說是十有九中卻也不爲過,局勢如何就糜爛至此,竟然只有子達將軍一人孤身而返?問責於子達將軍事小,搞清楚泰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纔是最緊要的啊。”

曹操幕府中,以荀彧、程昱、戲志才三大謀士爲首。

荀彧執掌內政、人才,同時也會參與大戰略的制訂,大局觀極好,是曹操最爲倚重的謀士;程昱加入較晚,對合縱連橫,把握敵人心理方面屢有建樹,加之他兗州本地人的身份,很快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如今,執掌謀略、情報的戲志才一死,這二人的話,基本上就可以代表幕府的意志了。因此,他二人一開口,衆幕僚紛紛隨聲附和,爲夏侯傑求情。

“諸位說得是……”曹操微不可查的點點頭,若是不仔細觀察,可能都分辨不出他到底是在點頭,亦或只是身軀震顫。

“元讓,扶子達起來,找醫官來診治一下……子達,你且告訴吾,泰山,泰山到底發生了什麼?”低低的話語聲傳來,卻帶着莫可名狀的力量,讓暴怒如狂的夏侯惇,都當即便收起了怒氣。

“回,咳咳,回稟主公,當日。軍師與臧霸衆寇……”夏侯傑回來前,身上就已經帶了傷,被他老爹一頓暴打,更是傷上加傷,若非他武藝根底不錯,心頭又有一口氣撐着,恐怕此時已經說不出話了。

他掙扎着,斷斷續續的將戲志才如何順利策動泰山羣寇;如何順利攻入泰山,極具前瞻性的破解了徐庶的各種計謀和反撲;成功前夕。在原山與徐庶遭遇,最終不敵,兵敗潰逃的全過程說了一遍。

重傷之下,他的描述多少有些不夠細緻,但在場之人要麼熟讀兵書。要麼深通韜略,只要知道個大致的棱廓,也就能想象出這場戰役的全過程了。

一時間,府內靜悄悄的,無論文武還是外系、親族,衆人都是鴉雀無聲,臉上滿滿的盡是震驚神色。

從頭到尾。戲志才的策略和部署都沒有任何問題,失敗的唯一原因,就是敵人太過妖異了。

徐和的決絕還在其次,以王羽的深謀遠慮。他既然放任徐和在巨平割據,肯定會有些把握,保證徐和在關鍵時刻的選擇,是有利於青州的。曹軍在徐和身上做的功課不足。此人會有這樣的表現,其實也不足爲奇。

實際上。這一仗的勝負手,並不在于徐和,徐和的加入,只是令青州以更小的代價,更快的速度,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罷了。

這其中真正讓曹軍上下駭然的,是徐庶的才能,以及青州逆天的動員能力。

依照夏侯傑的說法,原山一戰,青州至少動員了五六萬的民兵!單是先後出現在戰場上的,就有這麼多,後面運輸糧草,保障後勤的,少說也有倍數於此……也就是說,青州輕而易舉的動員起了十萬大軍!

沒錯,民兵再多也是民兵,戰鬥力有限。若只是拉人,同樣也是很簡單的,若是曹操想,從民間拉起二十萬烏合之衆也沒問題。

問題是,他拉出來的這些人,除了壯壯聲勢,耗費糧草之外,根本發揮不出任何其他作用。反觀青州一邊,在徐庶這個妖人的調遣指揮之下,十萬民兵的戰力卻完完全全的發揮了出來,這纔是最可怕的。

強拉的壯丁,別說列陣衝鋒了,一陣箭雨,就足以讓他們士氣崩潰。可依照夏侯傑的描述,徐庶組織的前兩波攻勢中,民兵都和兵力佔優的山賊軍進行了激烈的肉搏戰,第三波雖然沒近身接戰,但卻和山賊進行了長時間的遠程對射。

有這種表現的民兵,和通常意義的民兵,完全是兩碼事,某種程度上,這些人都應該被計入青州的軍力之中!

難怪王羽毫不在意的將側後暴露在臧霸的刀鋒之下,任由還沒有完全融入青州體系的徐和在巨平呢。他不是在冒險,只是底氣足罷了。

全民皆兵這種口號,在青州幕府的全力調度之下,是可以變成現實的。更重要的是,王羽麾下還有這麼個妖才,能把民兵戰法發揮得這麼犀利!

曹軍衆文武對青州的評價一直很高,心理上的準備很充分,但這一刻,他們還是震駭至無語,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置評了。

偌大的廳堂內,只有夏侯傑虛弱且斷續的話語聲在迴盪。

“軍師見事不妙,又勸不動臧霸撤兵,於是命我等脫離戰場,向兗州撤退,本來一切順利,可誰曾想,那徐庶似乎早就料到了軍師由此一招,居然拋下了激戰中的正面戰場,率領青州的特戰隊,親身追殺而來……”

“青州的特戰隊之中,本就多是精選出來的武藝高強者,極擅追襲伏擊,攻勢極其兇猛……弟兄們接連墜馬,斷後的人派了一批又一批,逃到泰山腳下時,包括末將在內,三百親衛,已經只剩下了十五人,敵人雖然暫時被軍師施計甩開,但以那徐庶的本領,怕是也藏不了多久……”

ωωω¸ Tтkan¸ ℃ O

“形勢危急,末將本想親身斷後死戰,可一路策馬狂奔,軍師的身體卻已……”夏侯傑一聲慘笑,道:“沒奈何,末將只能故佈疑陣,想用大部人馬引開追兵,自己揹着軍師入山,不曾想,就在這要命的當口,又有發生了意外……”

夏侯傑的聲音陡然變得尖銳起來,像是重新記起了當時的景象,失聲驚呼一般:“末將一行人在山腳下休息了約一炷香的時間,事先也在周圍簡單的搜索過,確認那裡是安全的,可不知怎地,山石後竟然伏了一人,就在軍師下馬時,此人暴起突襲!”

“重傷了軍師,此人卻不戀戰,轉身就逃了,末將等追之不及……”夏侯傑一臉沉痛的說着:“沒能保護好軍師,辜負了主公的信任,末將當時就該死了,奈何軍師當時一絲清明尚存,交待末將,一定要將話轉達給主公,故而只能苟且偷生至今……”

“志纔有何言語交待?”曹操早已滿眼熱淚,悲傷不已,聽得這話,也是急忙追問。

“軍師舉薦了一人,說此人才華勝過自己十倍,若得此人繼任,他便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

“何人竟得志才如此推崇?”曹操大驚。

夏侯傑毫不猶豫的說出了一個名字:“潁川郭奉孝……”

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第83章 神秘符印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八三七章 洛陽紙貴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三二八章 速戰速決第10章 漢魂永不死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第10章 漢魂永不死四零三章 曾經的戰法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第39章 雄關名虎牢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六八九章 事有反常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一二三章 最強的對手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
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五八三章 天下一盤棋七一三章 夜襲與破襲五九五章 送羊入虎口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九二五章 最終抉擇三五五章 籌謀貴深遠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第83章 神秘符印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第18章 泰山小霸王一五九章 兵者詭道也八三七章 洛陽紙貴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六四七章 直取中宮四二七章 一着閒棋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五一三章 奇異少年四零一章 戰場態勢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一六五章 二次會盟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一三二章 棋逢對手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第23章 何事不得歸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六七八章 分兵與隱憂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八七四章 碾壓式陣容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四六零章 社會大分工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七四四章 錦囊妙計二五八章 王羽的兵諫三二八章 速戰速決第10章 漢魂永不死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第10章 漢魂永不死四零三章 曾經的戰法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二六八章 英傑匯聚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第39章 雄關名虎牢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六八九章 事有反常五五五章 青州羣英會二一四章 一敗塗地四一七章 摧枯拉朽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四六六章 再見麴義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三二七章 帝王心術第42章 世事皆洞明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三三三章 戰法有專精一二三章 最強的對手九四四章 生死鏖戰五二零章 共效于飛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