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何事不得歸

中軍帳內,燈火通明,人倒不多,除了起身相迎的王羽,就只有面無表情,侍立其後的于禁了。

果然,這是要攤牌了,小傢伙不是一般的急性子呢。

賈詡不敢託大,急忙辭謝:“階下之囚,哪敢當將軍如此相待?慚愧,慚愧。”

“文和先生過謙了,先生有洞徹人心之能,通達世事,乃是天下奇才,本將又非桀驁昏聵之人,自然要以禮相待,以誠相待。羽有勇,先生有謀,羽若能有幸得先生之助,自是如虎添翼,或曰如魚得水,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王羽開門見山,直接將醞釀已久的臺詞說了出來。

“將軍的自謙和對詡的推崇,都太過了……既然將軍提及要坦誠相待,詡冒昧,敢請與將軍開誠佈公的一談,未知將軍意下如何?”

賈詡的語氣很誠懇,但王羽今天已經領教過很多次了,知道眼前這位毒士控制情緒的本領,堪稱天下無雙,想從他的言談舉止中看出點什麼不太現實。

不過,聽了賈詡的話,王羽知道,自己的暗示對方已經收到了,並且願意爲此做出一定限度的讓步。

肯正經八百的談,那就有門兒。

“自當如此,先生請坐。”王羽擡手延客。

“將軍請。”

賓主落座,見賈詡看向身後,王羽心知對方在疑惑什麼,解釋道:“文則乃是本將心腹,如手足一般,參贊軍機,諸事皆不必相瞞,先生大可不必在意,有話不妨直說。”

賈詡笑眯眯的全不介意:“無妨,無妨。”

于禁在泰山軍中的地位,在他的預料之中,王羽有大志向,又有智謀,而無論泰山還是河內,底子都很薄,這樣的將才自然是要重用的,否則哪裡又談得上愛才若渴?

倒是此舉的用意很耐人尋味,如果自己猜的不錯,小傢伙一方面是想向自己表達人才觀,另一方面,則是示恩於人。

這兩個效果,都圓滿的達到了。

那於文則臉上神情依然平靜,但眼神中的熱切,卻是無法遮掩的,根本瞞不過自己的眼睛。而自己的心思麼……至少,小傢伙的開場白確實很坦誠,只是後面那招,似乎有些太心急了……

也罷,那就有話直說好了。

“將軍既知賈詡微末之名,當對西涼之地的局勢民情有些瞭解吧?”

王羽硬着頭皮答道:“略知。”

就知道老滑頭不會這麼容易就範,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難啊,

自己只知道西涼很亂,勢力很多,具體是怎麼個亂法,那就兩眼一抹黑了。至於民情,這種事別說是自己,就算把後世那些個開講壇的大拿找過來,恐怕也只能乾瞪眼啊。

好在賈詡沒打算難爲王羽,這一問雖少有些試探之意,但更多的卻是爲了承接話題。

“西涼之地,向來混亂,自漢武時代的西進之後,逐漸形成了以漢、羌爲主,諸胡混雜的局面。諸胡皆是欺軟怕硬的性子,大漢強盛時,就算受到官吏欺壓,也只是忍氣吞聲,笑臉相對,而漢家百姓素來良善,少有欺人之舉,當時的西涼,和中原並無多大的區別。”

“後來王莽亂政,光武中興,經歷了這場大亂之後,大漢江山江河日下,對西涼的控制開始減弱。自安帝時起,羌人便連結諸胡,反亂不休,綿延至今已有八十餘年,規模最大的一場,莫過於中平元年時,邊章、韓遂爲首的那場大亂了……”

賈詡的長篇大論,讓王羽漲了不少知識,不過,他卻有些摸不到頭腦,不知道西北形勢,跟現在的話題有什麼關係。

莫非,對方是想要自己經略西北?不可能!即便沒有後世的見識,單憑這番話,也知道西北河山殘破,難有作爲了,賈詡這樣的聰明人,不會不知道自己話裡蘊含的意思吧?

只聽賈詡語氣深沉的繼續說道:“諸胡自認受到了欺壓,所以要報仇,但他們尋仇的對象,卻不是欺壓他們的官吏,而是無辜百姓!而朝廷屢次征討,收效甚微,亦生出了放棄西涼,退守三輔的念頭,一時間,在朝中喧囂塵上,幾成事實。羌人聞訊之後,氣焰更是高漲,反亂愈發難平……”

王羽接口道:“守護不了疆土,亦保護不了百姓,沒能力也就罷了,連這樣的心思都沒有,還算是什麼朝廷?簡直丟盡了大漢列祖列宗的顏面,這樣的朝廷,確實該進垃圾堆了。”

“……”賈詡微微一愣,王羽這話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他再次感嘆,那個一根筋的王匡,到底是怎麼生出這種兒子的?差太多了吧?驚訝過後,他心中卻微微有些痛快。這種念頭,在他心裡未嘗沒轉過,但卻從來不敢訴諸於口。

“想要在西涼那個混亂之地立身保命,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光明大道,出仕爲官。如前所說,欺壓諸胡的是官吏,如今與羌胡眉來眼去,稱兄道弟的,同樣是他們,有個官職在身,或者和大人物們扯上關係,就可在西涼行走無礙。”

賈詡稍一停頓,提起一樁往事來:“將軍知詡之名,應當也知道當日之事。詡曾舉孝廉,卻無缺可出,只能黯然返鄉,途中路過汧地,與同伴爲胡人所執。詡詐稱段太尉外孫,故而得脫,同伴則都被活埋了。”

說着,他苦笑一聲:“此舉頗受閻公推崇,在西涼也頗受讚譽,但是,在中原就頗遭詬病了。說詡不仁不義者衆多,可諸公身居萬全之地,又哪裡知道西涼百姓的苦楚呢?”

王羽曬然道:“演戲演全套,西涼世家名士,皆視百姓如螻蟻,文和先生既然假託世家子的身份,藉以脫險,自然不能回頭去救別人。救不救得出來還在其次,搞不好,先生自己也要搭進去,先生的處斷全無不妥之處。”

“將軍此言……”賈詡感慨萬千,這件事發生得很早,聽說並評價過的人也很多,但類似王羽這樣的評語,他還是第一次聽到。即便那位對他甚爲推崇的名士閻忠,也只是稱讚他機敏靈活,對仁義之類的,都是避而不談。

閻忠的見識未必比不上王羽,他人在西涼,對西涼的情況肯定也更熟悉,他不會看不出王羽說的這些道理,迴避不談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士庶之別,在這位名士的心中早已紮了根,根深蒂固,無可動搖。

王羽擺擺手,笑道:“就事論事罷了,文和先生可別誤會了,以爲羽是在拍你的馬屁。”

“將軍見識獨到,語出驚人,賈詡佩服。”賈詡拱拱手,稱讚了幾句,繼續講述着他的故事。

“仕途走不通,就只能自謀生路。賈家不是世家,但親戚鄰里,也多半有親緣關係,集合衆人之力,建設堡寨以自保,乃是唯一的可行之道。若非如此,在羌胡和官府的內外煎熬之下,西涼哪裡還有生民在?”

聽到這裡,王羽開始明白賈詡的意思了,賈詡接下來的話,也驗證了他的猜想。

“董仲穎少遊羌中,盡與其豪帥相結,時日久了,難免也沾染了不少胡人之氣,將軍只消觀其麾下兵卒即可知曉。此人殘暴成性,與羌胡無異,詡降將軍本不要緊,但若爲董卓知曉,那賈家上下幾百口,恐怕就……”

于禁突然接口道:“牛輔既是董賊女婿,若以之爲質……”

“不成的。”賈詡頹然搖頭,也不看于禁,視線只在王羽臉上打轉。

“的確不行。”王羽點點頭,“若董卓那隻耳朵尚在,此事倒大有可爲,但現在麼……何況,如文和先生所說,董賊性情與羌胡相似,胡人重勇力而輕血緣,牛輔一敗再敗,在西涼軍內部的威望恐怕已經下降到了一定程度,以他爲質,董卓只怕不會就範,反而會惱羞成怒。”

“將軍英明。”賈詡鬆了口氣。

王羽沉吟道:“文和先生的意思,本將已經明白了……”

賈詡長篇大論的說了小半夜,其實都是在旁敲側擊的說明苦衷。

西涼那地方很兇險,而且賈家寨那幾百號人,幾十年的生死與共下來,就算血緣關係淡點,也跟一家人無異了。賈詡若叛,董卓知道後,肯定不會手軟,關西都是董卓的地盤,賈家就算能提前收到消息,也逃不出來。

想強行招降賈詡很容易,正如王羽之前暗示的那樣,只要把牛輔放回去,傳遞點假消息就可以了。可是,若是賈家的人都死了,這樣的招降也沒有意義,賈詡說的很明白,家人是他的重要依靠,也是最爲珍視的。

除非對方是個老實人,否則,害死人全家,還將人留在身邊當軍師,純粹是自找不痛快。賈詡是老實人麼?開玩笑,他若也算是老實人,天下早就大同了。

賈詡這一招訴衷腸非常犀利,連消帶打的消除了王羽的威脅不說,還動之以情,把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王羽面前。

想要招攬咱?沒問題,首先你得把我家人給救出來,沒有後顧之憂,咱們才能接着往下談,否則的話,說啥也是白搭。

想救人?這事兒可不容易,至少一個牛輔的分量是肯定不夠的,一旦搞出差錯,那就徹底搞砸了。即便以賈詡的智謀,也想不到妥善的解決之法。

擺在王羽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放人,留點情面以待他日再相見。

然而,王羽是什麼人,哪會這麼容易就放棄?他捨不得誒,天大地大,人海茫茫,這一錯過,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相見?誰又能預估到時候會碰上什麼其他的麻煩?

不就是一個條件嗎?

不怕條件太高,毒士值這個身價,就怕不得其門而入,只要對方擺明車馬的亮出條件,問題就只剩下怎麼解決了。

王羽喜歡這種模式,很直接,很對他的胃口。

“文和先生,那就一言爲定,賈家的人,由本將設法營救,待先生與家人團聚之時,就是先生正式成爲本將軍師之日,如何?”

“……須得毫髮無傷纔好。”

“那是自然。”王羽答得乾脆。

王羽答應得太乾脆,賈詡有些不放心,思索着其中會不會有什麼漏洞:“那時日……”

“一年之內。”

賈詡遲疑道:“那這期間,詡……”

王羽大大方方的答道:“先生就留在營中,本將自會設法,不使董賊生疑。先生若是不放心,待本將定計之時,就請一同參詳,以免本將慮事不周,有所疏漏,如何?”

“……”賈詡無語,他發現自己這個老狐狸被小滑頭給圈進去了。

救人?沒問題,肯定要救,這期間你也可以出工不出力。但是,如果你完全甩手不管,出了問題,就怪不得別人了,誰讓你袖手旁觀來着?

“也罷,此事且依將軍。”賈詡苦笑一聲,隨即肅容道:“既然將軍有言在此,那詡亦有幾事不明,還望將軍不吝爲詡解惑。”

來了!

王羽大喜。

論策略,問志向,小說裡面招攬謀士,通常都有這麼個步驟,到了這一步,說明對方已經動心了。拋去家人的問題不談,只要過了這一關,這個軍師基本上就跑不掉了。

他抖擻精神,凝神靜聽。

賈詡緩緩道:“敢問將軍,若無賈詡之事,將軍原定何時回返泰山?”

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七百章 鐵騎碾壓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第83章 神秘符印第59章 威勢凌羣雄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第26章 敵友難分明第80章 意外連連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第53章 波瀾猶未息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第68章 下次長進點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第88章 一語驚四座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第18章 泰山小霸王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七二二章 三方競速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六五七章 濮陽之亂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第53章 波瀾猶未息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
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七百章 鐵騎碾壓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六一零章 袁術的籌碼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八二五章 定北諸事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六三五章 輕敵與苦戰七一一章 王羽的打算第24章 相識莫恨晚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第83章 神秘符印第59章 威勢凌羣雄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第26章 敵友難分明第80章 意外連連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七九八章 意氣風發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第53章 波瀾猶未息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三零九章 掎角之勢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五四一章 只重實惠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六零三章 突襲與潛越五九八章 摸石過河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八三零章 英雄所見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第68章 下次長進點九零九章 雷厲雨疾第88章 一語驚四座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六四九章 虎女亦有謀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八六一章 雙喜臨門第18章 泰山小霸王八五二章 家國天下事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五四五章 運氣來了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七二二章 三方競速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七七七章 乘勝追擊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八三三章 亦步亦趨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六五七章 濮陽之亂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三八五章 逝者如風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四二三章 罵死袁紹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第53章 波瀾猶未息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七八二章 遼東故事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