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

七月初一,離於吉迴歸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吳國太平青靈道的教徒張燈結綵準備慶祝于吉的迴歸。太平青領道五色使者的黃使者薛瑩率領二十萬精銳的教徒與達摩率領十五萬浮屠教在會稽山一帶展開連番血戰。浮屠教在達摩倡導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教義指引下一挽當初開戰時的頹勢,將薛瑩率領的軍隊死死的擋在會稽山外。但是薛瑩對會稽山勢在必得,二十萬不行就調集更多的信徒,看着越來越多太平青領道信徒聚集在會稽山,達摩不忍心見教徒陷入無休無止的消耗當中便主動撤出會稽山,退守臨海城。

我在赤壁召集各大軍團長跟軍長開伐吳戰前會議,我對他們說道:“現在吳國陷入宗教混亂,宗教之毒想必各位都很清楚。昔日張角創建太平道造反害的天下十三州的百姓連連大戰民不聊生,浮屠教一直以慈悲濟世可是拿起屠刀比誰都厲害。對於這兩大宗教你們怎麼看呢?”

“對於黃巾賊,本王的態度向來是區別對待,對那些十惡不赦造下殺孽的黃巾教徒,本王殺無赦;對於那些被裹脅的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因此對現在吳國的這兩大教派也是同樣對待。道家的清靜無爲與浮屠教的教義對於維護我們蜀國的統治還是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只要對他們教義棄除雜垢吸收經典再立一新教用來教化我們蜀國的百姓。”作爲過來人趙雲說道。

“說的好,說的妙!趙雲要是本座早認識你恐怕我們會成爲朋友。”一個聲音從我們會議的房子外面傳進來。

馬忠、劉靖拔出寶劍四下張望說道:“誰在這裡弄神弄鬼的,有種就站出來不要藏頭露尾的。”

“本座從來就不用藏頭露尾,這個世界上沒有本座不能去的地方。”一個道士打扮的人走進來說道。

“張角?你是大賢良師張角?也是匈奴大祭司塔布児?是冒頓玲的親外公張角?”負責替諸葛亮收集情報的趙廣不敢肯定的說道。

“正是本座,往事已成雲煙。匈奴族漢族跟本座已經沒有關係了。本座到這裡來只是爲了瞭解五十年前的一段恩怨。”張角說道。

我問道:“五十年的恩怨?吳國還有誰跟您有這麼大的仇恨?昔日大賢良師兵敗鉅鹿還有朕父皇的原因,是不是也會找朕報仇呢?”

張角回答說:“本座已經是半仙之軀,凡夫俗子已經不屑爲難,本座的目標是于吉。七月十五月圓之日于吉將在會稽山獻身,本座希望諸位的大軍能在這一天逼近會稽山的,在跟做跟于吉決鬥的時候收拾那些蝦兵蟹將不讓他們妨礙本座,只要于吉一死太平青領道就成不了什麼氣候了,屆時本座還可以替你殺死達摩,平定浮屠教。”

“這麼說我們不僅不是敵人還是朋友了,南于吉北左慈,大賢良師該不會跟左慈也有血海深仇吧。看來當年黃巾之戰另有隱情啊,不過朕不想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大賢良師要取朕性命易如反掌,好朕就答應你,封你爲蜀國的行軍國師,替朕討伐這些妖言惑衆的太平青領道教徒。”我說道。

“陛下果然爽快人本座答應你,現在本座去準備一些東西,七月十五月圓之日本座會出現在會稽山上。”“說完之後張角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衆人都在猜測門窗封閉張角是怎麼消失的。,我對着這些發呆的人喊道:”回神吧,人家走遠了,看看怎麼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從赤壁一直打到會稽山吧。如果於吉真的是跟張角一個級數的人物,沒有張角的幫助恐怕我們很難成功剷除這個邪教。”

姜維說道:“陛下我們分兵進攻吧,費禕率領交州劇團以及山越族的軍隊北上牽制丁奉的軍隊,劉靖、馬忠各率領一軍南下攻訐接應費禕北上,順平王趙雲率領虎衛軍團越過長江北岸向建鄴方向發起攻擊,魏延將軍沿着南岸發起攻擊,陛下率領末將連同淩統將軍的水師,沿水路向會稽山行進。此戰的主要目的在於殲滅吳國兩大教派的有生力量,對於宗教軍隊以清除中高層教徒爲主徹底斷絕他們上級跟下級的聯繫,從而擊垮宗教的勢力。”

“對於姜維的提議你們怎麼看?”我向衆人問道。

魏延、趙雲、淩統、劉靖、馬忠眼神交流了一會對姜維提出的方案暫時表示沒有意見,爲了激發他們的進取心我對他們說道:“諸路大軍誰能取得最大戰果,朕讓他正式領一軍或者成爲軍團長封世襲萬戶侯,賞金萬兩江南美女一百名。”

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就爲的是揚名立萬嗎?當我的條件一開出就連趙雲都心動了,於是兵貴神速我們開始分頭行動。我將吳國的文武大臣押回長安看守將孫權、諸葛瑾、陸遜三個吳國不穩定因素親自帶在身邊。我率領的姜維荊州軍團跟淩統的正式更名爲橫海水師的橫海軍團開始沿着長江水道一直東去。

太平青靈道的水使者秋水在吳國造船業的大戶黃旺世家的下很快就建立了一支比淩統橫海水師更爲強大的水軍,淩統率領的水師跟秋水的水師在鄱陽湖相遇。望着迎面而來的龐然大物不少橫海軍團的士兵手腳都軟了,淩統的坐艦一千石,但是對方水師最小的船都有五百石。主力船隻更是二千以上,秋水的坐艦達到了五千石。橫海軍團先鋒部隊與秋水的鄱陽湖大戰三場,結果都是小船被大船撞翻,而且是撞得粉碎。看着先鋒的船隻一一沉沒,淩統不由的心痛起來,只能下令撤退。

鄱陽湖的水師雖然個頭大但是速度並不比小船較多的橫海水師慢多少消滅了先鋒部隊之後,鄱陽湖水師不緊不慢的吊在橫海水師後面。看着船隻行進的方向是往回走,我與姜維一起上甲板看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登上帥旗坐艦的瞭望塔,橫海水師被三百艘比自己大上好幾圈的船隻在追趕着。變叫人把淩統叫來詢問解決措施。

我向淩統問道:“橫海將軍,這是怎麼回事?據我所知吳國不是沒有這麼強大的水師嗎?難道當初孫權對你還留了一手?”

淩統回答說:“啓奏陛下,這是造船大師黃旺的家族所造。末將的坐艦也是出自他們的手筆,看來黃旺已經加入了太平青靈道,將自己的家底全部掏出來打造了這支艦隊。這下麻煩了。”

“有什麼麻煩的?難道就沒有解決的方法嗎?”我問道。

“黃旺世家一直以從事海運爲生,他們的大量財富來自海外貿易。鄱陽湖水師用的船全部是海船,無論噸位和戰鬥力比我們這些河船厲害三成以上。雖然我橫海水師人多船多但是還是不是他們對手。”淩統如實回答說。

“難道小船不能贏大船嗎?水賊跟海盜的船哪次不是比貿易船隻小上很多倍啊。而且操縱船隻的全部是黃旺家族精煉的水手嗎?我看未必吧,操縱這三百艘船至少需要兩三萬人。以我對孫權的瞭解他是不允許那個家族擁有這麼多私兵了。因此對面的水師有大部分是新手,只有衝鋒在前面的船隻是精銳水師。後面的船隻只不是濫竽充數用來嚇唬我們罷了,我們的水師到達鄱陽湖跟長江交界處分出一支水師東去,我們率主力西去,如果鄱陽湖的水師目標是我們必定會追上來。接着東去的水師返回再趁機追上鄱陽湖水師,派大量水鬼登上他們的大船趁機奪船,我們主力撤退到三江口,三江口是一個大轉彎我們便將這裡定爲主戰場,善水者溺於水只要我們將他們的船搶過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姜維說道。

“沒想到大將軍是陸地上的名將,這水戰說起來也是條條是道。是個不錯的主意,如果陛下不反對末將立即去辦!”淩統說道。

“手段不是重要的,結果纔是最重要,鄱陽湖水師是一支強大水師,如果能爲朕所用。這江洋湖海就算不了什麼了,到那時朕征服的將是海洋。對抗大船硬拼不是對手將投石機以及牀弩搬上甲板對對方的大船展開攻擊遲滯他們的速度。”我一錘定音的說道。

接着淩統指揮着水師向長江逃逸經過鄱陽湖口的時候,大軍一分爲二一個向東一個向西。鄱陽湖水師追出來的時候,橫海水師已經兵分兩路。秋水發現橫海水師的主力是向西逃逸而且淩統也在西面的艦隊裡面於是分出五十艘大船去追擊向東的水師,其餘的水師繼續向西追擊。

等橫海水師到達三江口的時候便停止了後退,淩統將九百艘船一次在長江江面排開。同時荊州軍團登岸,部署在兩岸架起投石車嚴陣以待等候秋水自投羅網。夏季長江水面多霧,鄱陽湖水師終於在半日之後與三江口發現了橫海水師的蹤跡。秋水聽到手下的探子回報淩統在三江口打算決戰就憑几塊小舢板就跟他決戰。便高興的對身邊的人說道:“素聞淩統是吳國就傑出的水上名將成爲吳中四傑,今天本座就要徹底摧毀這個神話,要他們那麼些不服從本教教化,對孫權以及蜀國心存嚮往的人知道,太平青領道是不可戰勝的。下令,整個艦隊全部揚帆加快速度進攻淩統水師,全殲蜀國水師。讓他們知道這水裡面依然使我們吳國的天下。”

秋水率着艦隊全速向橫海水師前進,淩統等鄱陽湖水師出現在三江口之後通知姜維可以三江口水面的鄱陽湖水師進行打擊了。秋水的艦隊還未跟淩統的水師接觸便遭受一輪箭支跟石塊的洗禮,由於船隻高大暫時還有被船隻沉沒但是這場攻擊下來將近有四分之一的船隻受了重傷撤出戰鬥往回撤。

淩統在水面上立箭矢之陣,以其坐艦爲箭頭向秋水的坐艦衝去。秋水想要生擒淩統羞辱蜀國便下令接弦戰,大船靠過去企圖登陸淩統的坐艦生擒淩統。可以淩統早有準備一艘一千石的船隻裡面整整放了五百精銳的白毦兵,七八艘鄱陽湖水師的船隻連同秋水的坐艦跟淩統的坐艦靠在一起。展開一場登艦與反登艦的拉鋸戰。秋水見久攻不下非常生氣便親自領隊發起攻擊,失去了秋水的指揮鄱陽湖水師不在那麼靈活。而橫海水師大量的水鬼登上鄱陽湖水師後面的那些船隻。正如姜維猜測的那樣,秋水整個艦隊並不是全部都是精銳的水手,列陣在後面的那些水兵只會劃劃船,放放箭當水鬼們穿着奇怪的潛水服登上大船時他們便棄械投降了。

當秋水發現她已經中計的時候,整個鄱陽湖水師有一半的船隻已經落入橫海水師之手。鄱陽湖水師中後軍戰鬥力不堪一擊一觸即潰,讓秋水喪失了大半了艦隊。她立即下令撤出戰鬥返回鄱陽湖。淩統哪裡會讓他輕易的逃走,便命令橫海水師不顧一起拼死攔截將鄱陽湖水師消滅在這三江口。但是秋水的艦隊個頭太大了,一個撞過去好幾條船就沒有了。纏鬥了一個多小時秋水還是帶着八十都條殺出重圍,就當大家以爲秋水可以逃走的時候,另一支水師吃掉了秋水分出去的兵力開着秋水的大船趕了回來講秋水打開的口子又堵上了,這場三江口的血戰持續了整整一天,但是秋水仍然不肯投降於是姜維調集幾百部投石機將秋水的旗艦轟的稀巴爛,最後逼得秋水跳水逃走不知所蹤。這場大戰下來橫海軍團損失大小船隻八百多艘整個艦隊消耗了將近三分之二,但是俘獲二千石的大船一百艘,三千石的五十艘,還有三千以上到五千石的船隻四十多艘。這些被俘獲的船隻經過簡單的修補便重新加入橫海水師,經過三江口這場水戰整個橫海水師鳥槍換炮整個實力增加了三成。

望着那些沉沒的大船黃皓一臉惋惜的說道:“一百多艘大船要是俘虜過來我們水師的戰鬥力將會有多強啊!真是可惜了。”

我拍着黃皓的肩膀笑着說道:“這是一場險戰,贏了已經是萬幸了。雖然老母雞下的蛋是沒有了,但是老母雞還在啊。只要我們將老母雞抓過來想要這樣的船隻還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黃皓你去安排一下將黃旺一家請到襄陽做客,告訴董允,黃旺是我請去的貴客,一定要好好招待。”

黃皓明白了我的意思便立即安排人手去執行此次任務,“現在鄱陽湖水師已經沒有了,橫海將軍載着我們趕往鄱陽吧。我們登陸鄱陽之後,橫海將軍務必要佔領鄱陽湖各大造船廠將他們爲全部收購爲官用。如果誰不服的殺雞儆猴!”我對淩統說道。

荊州軍團七月四號在鄱陽登陸,由於鄱陽湖水師全軍覆沒,鄱陽太守見無兵可守便獻城投降了。我讓淩統率領橫海水師駐紮在鄱陽,並且用武器跟銀子強行兼併鄱陽湖的造船廠,用來造新船改善橫海水師的船隻,而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新都。

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十章 算計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章 北伐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陣法大全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劇情公告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十三章 伐魏—1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
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十章 算計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九十章 固守待援-1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狼煙第一百零二章 諸葛病危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章 北伐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陣法大全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六十章 祭典上的那點事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劇情公告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四章 北伐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二十三章 強攻長安序幕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十三章 伐魏—1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八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零九章 上庸城內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