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

在楊儀看來諸葛亮沒有經過請示擅自決定派遣張苞南下助黃權一事實在是擅越,而且黃權的做法顯然有悖於事先三國的協議諸葛亮不應該默許。若是受到來自東吳的譴責這會讓蜀漢帝國在外交上陷入不利的地位。爲此楊儀再次來到長樂宮向劉禪稟報諸葛亮的逾越之舉。

這天剛好是黃皓當值,沒有經過什麼波折楊儀很快就見到了我。一見面楊儀連問候一聲都沒有就急忙開口說道:“陛下可知道這幾天發生了兩件大事了嗎?”

“兩件大事?黃皓你知道最近發生什麼事情嗎?”我疑惑的向黃皓問道。黃皓搖搖頭表示最近幾日沒有聽聞發生什麼大事。

“發生兩件大事陛下居然不知道!難道”楊儀欲吐又止的說道。

“這麼說愛卿知道發生什麼了?既然愛卿不願意說,那就算了吧。應該不算什麼重要的事情,要不漢中王怎麼會不告訴朕!朕相信漢中王能替朕處理好一切事務的。”我漫不經心的對楊儀說道,同時也向黃皓打了一個眼色。

黃皓心領神會附和的說:“是啊,有什麼漢中王解決不了的事情呢?不過也許漢中王事務繁多難免有錯漏之舉,陛下久居深宮對外面的事情僅靠奴才幾個還是難以知曉外面發生的大事,既然綏軍將軍知道一些陛下不知道的;那麼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自然也有義務要幫助陛下了解外面發生的事情。你說是不是了綏軍將軍?”

楊儀遲疑的說:“這”黃皓見楊儀還是這麼吞吞吐吐於是說道:“綏軍將軍該不會在這消遣陛下和咱家吧,如果是那樣咱家奏明陛下請陛下治你的不敬之罪了!”楊儀一時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輕聲的問他:“這兩件事情是不是跟漢中王有關?”楊儀點頭表示跟諸葛亮有關。

跟諸葛亮有關看來這傢伙是來告密的,跟諸葛亮有關就不能節外生枝我示意黃皓出去,等黃皓離開之後對楊儀說:“綏軍將軍想說什麼就暢所欲言吧,這裡沒有外人朕也不會把今天你說的話傳出去的。”

楊儀得到我的保證就說道:“有兩件事情漢中王沒有告訴陛下,微臣認爲陛下應該知道所以前來告訴陛下。其一漢中王向陛下隱瞞了西域的戰況,據微臣所知馬岱將軍到達西域之後雖然沒有遭遇太大的戰事但是西域現在已經是風起雲涌。塞國與烏孫聯合準備吞併西域,而西域更西的地方波斯即將取代安息。波斯國好戰,等他平定安息之後戰火必將會燒到西域,若是西域有失波斯大軍勢必會入侵中原因此微臣認爲西域都護府乃我們蜀漢帝國的一道屏障不能有失應該派重臣駐守。另外微臣得知現任西域都護府西域校尉班勇已經上表表示願意依附我們蜀漢帝國,請求歸附文書將在半個月內到達;其二就是黃權在交接完成遷往交州這件事情節外生枝使吳國得到一座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座廢城的宛城,諸葛瑾曾經率軍與黃權有過沖突。還有這件事漢中王未請示陛下就私自派張苞率領三萬騎兵進入吳國境內援助黃權,此事已經引來了吳國的抗議。”

“就這些?”我向楊儀問道,楊儀說:“微臣知道的就這麼多了。”我思索一會想到諸葛亮本來就有讓位之心若是此時再在這些小事上追究誰是誰非只會對我不利,於是我對楊儀說道:“這件事情朕知道了,朕會讓漢中王給朕一個滿意的交待的,你就回去吧,這件事不要跟任何人提起,朕自有打算。”楊儀聽我下逐客令便知趣的請安告退。

楊儀告退後黃皓走進來問:“陛下,綏軍將軍到底說了什麼啊?”我瞪了黃皓一眼說道:“不該問的就不要問,如果朕覺得有必要讓你知道朕會說的。對了!各地的太守還有百官都到長安了嗎?”

黃皓回答說:“各地的官員基本上已經到了,只有交州與南中較遠的大臣還沒有到,不過他們派來的使者說應該會在這兩日抵達。”

“很好,等所有能來的的人到齊之後,朕要在長樂宮舉行朝議,現在你去請漢中王進宮來見我。”我對黃皓說道。

黃皓按照我的吩咐帶着幾個小太監到漢中王府宣諸葛亮覲見,諸葛亮的漢中王府是昔日大將軍霍光的府邸,規模十分龐大超過了親王的規格。在封王大典上我封給諸葛亮的住宅。黃皓一行人來到漢中王府,諸葛亮的門房很客氣的接待他們並引着黃皓前去見諸葛亮。在前往諸葛亮書房的路上黃皓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說:“俗話說丞相門人七品官,沒想到漢中王手下的家人居然如何和氣,不愧是大家風範啊。”另一個小太監也搭腔說:“是啊,漢中王真是了不起,聽宮中的其他前輩們說,漢中王一點都不歧視我們這些身體殘缺的人,還主動幫助我們,若是我們家中有困難只要找漢中王幫忙漢中王基本山是有求必應。我們都把他當神一樣供着還有不少人給漢中王立生祀。”

黃皓聽着身後的小太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心裡暗罵:真是白疼你們這幫小傢伙,人家給你一點小恩小惠就把人家當活菩薩。自古內宦與外臣很難兩立,遠有趙高李斯,今有十常侍之鑑。看來要壓制諸葛亮還得尋些幫手啊。

黃皓一路上胡思亂想以致到了諸葛亮的書房門口,門房叫了兩三遍才反應過來,黃皓回過神來之後讓門房敲門向諸葛亮說明來意。門房敲門之後向門內說道:“老爺陛下派黃總管前來召您入宮覲見。諸葛亮回答說:“你帶黃總管先到客廳稍息片刻老夫梳洗一下立刻過來。”門房向黃皓說道:“黃大人,請隨小人到客廳用茶,我家老爺很快就到。”黃皓沒什麼意見就跟着門房去客廳了。黃皓在客廳剛坐下,諸葛亮府內的婢女就給黃皓端上黃皓最愛的極品普洱茶。黃皓喝了一口立即覺得渾身舒坦,然後又有兩個乖巧的侍女上來給黃皓捏肩。一盞茶的功夫使得黃皓對諸葛亮的看法大爲改觀黃皓心想:也許外臣與內宦還是可以很好相處的。

過了一會諸葛亮穿戴整齊腰繫打王鞭出現在黃皓面前,黃皓急忙放下茶杯對諸葛亮說:“漢中王,我們進宮見陛下別讓陛下等急了。”諸葛亮點點頭說:“那就和老夫一起乘車進宮吧。”接着諸葛亮拉着黃皓往門外的車駕走去,坐在諸葛亮的車上諸葛亮一路上對黃皓噓寒問暖幾乎將黃皓子孫三代都問了個便,嚇得黃皓一直冷汗直流。諸葛亮說:“人老就是話多了,黃大人不要見怪啊。”黃皓說:“豈敢,豈敢。”諸葛亮漫不經心的拂過腰間的打王鞭嘆息一聲沉默了下來。黃皓不知道諸葛亮在想什麼也不敢打擾。

車駕到了長樂宮門口黃皓主動扶諸葛亮往宮內走去,諸葛亮也軟綿綿的任黃皓攙扶,接着黃皓又扶諸葛亮在軟榻上坐好。我對黃皓說:“你去給漢中王泡杯極品龍井茶來,這是東吳皇帝孫權特地送給朕的,丞相你可要好好嚐嚐。”一會黃皓將兩杯泡好的茶呈上來,我讓黃皓退下接着對諸葛亮說:“漢中王進來可好,怎麼都不見您入宮來教誨朕爲君之道。”

諸葛亮回答說:“最近事務繁忙,三國停戰不久,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尤其關係到其餘兩國的事情更爲慎重因爲一不小心就會引起戰端。老臣因此纔沒有時間入宮。”我說:“盡然漢中王時間匆忙,朕就長話短說。朕打算在此次長安朝議對整個蜀漢帝國進行改革,不知道漢中王認爲如何?”

“改革?陛下想改什麼?”諸葛亮問道,“軍制、官制、賦稅、律法朕都想改!但是漢中王不必擔心朕不會在整個蜀國境內一下子進行全面的改革的。”我回答說。

諸葛亮說:“老臣不反對變革,循序漸進的道理既然陛下之道老臣也不贅敘了,不知道陛下打算從哪裡開始呢?我回答說:”雍州、涼州”然後我又解釋道:“雍、涼兩州新附改革起來沒有那麼大的阻力,而且以這兩州爲試點可以平息國內的反對聲。蜀漢要想吞併兩國僅依靠現在的力量還是不夠,因此要變法強國。漢中王您認爲朕的想法如何。”諸葛亮回答說:“陛下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只要動搖國本天塌了老臣也替陛下等着。”

我高興的對諸葛亮說:“那就太好了,有漢中王的朕認爲這件事情就成功了一半。這次朝議的時候朕會拿出一個具體的方案給漢中王參考,您看如何?”諸葛亮回答說:“很好,就按陛下說的辦,陛下老臣丞相府內還有一些事務需要處理,先行告退另外老臣打算在這次朝議的時候辭去丞相一職還請陛下想好接替老臣的人選。”我對諸葛亮說:“怎麼纔來就要走啊,丞相一職就由漢中王決定人選吧,這麼多年朕對百官還不是很瞭解,朕相信漢中王能爲朕選一位賢能的丞相的。”接着我對黃皓說:“黃皓替我送漢中王回府!”黃皓應了一聲,又攙扶諸葛亮出去上車駕會漢中王府。望着離去的諸葛亮我心想:終於到我一展身手的時候了,我要用大漢的鐵騎再現漢武盛世,令萬國來朝!

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十四章 伐魏—2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十一章 變局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十一章 變局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十章 算計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四章 北伐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
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十四章 伐魏—2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十一章 變局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十一章 變局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四十八章 驚世之秘第九章 蜀國大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四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收穫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一百零八章 白帝論勢(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三十八章 強攻長安 終章(6)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十章 算計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四章 北伐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十六章 伐魏—4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三十三章 強攻長安 終章(1)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