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

魏國與公孫淵的大戰進行的如火如荼時候東吳與草原各大勢力將目光都集中在長安,只要從長安嗅出蜀國有攻打魏國的一點一向,他們便打算對魏國羣起攻之瓜分魏國。孫權見魏國的戰事一時無法平息便派出使者要求蜀國一起出兵瓜分魏國,而孫權的要求被諸葛亮以蜀國目前沒有足夠的後勤保障無法出兵爲由駁回,面對眼下的局勢諸葛亮有心讓丞相府內的高才們鍛鍊一下就將朝議提前舉行。

經過半個多月的修復,成爲軍事重鎮的古都長安再次煥發作爲百年帝都的風采。長樂宮內代表上朝的鐘聲響了九下之後諸葛亮帶着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進入長樂宮。坐在西漢歷代權臣攝政的座位上諸葛亮等羣臣向我朝拜結束後含着熱淚對百官說道:quot;我們奪回了長安,實現了統一天下大業的一小步,大漢的都城終於又回到大漢王室血統手中,可惜這樣的盛況先帝看不到了,我諸葛亮總算沒有辜負先帝的託付。”接着諸葛亮站起來向百官一拜說道:“感謝諸位臣工的精誠合作,是你們成全了我,成全了蜀漢,我在此感謝你們!”諸葛亮這一突然的舉動嚇的百官都急忙跪下,諸葛亮抹了一把眼淚站起來說:“各位,我是真心的感謝你們,你們起來吧。”

接着諸葛亮踱着四方步環視衆臣一眼說道:“賞罰分明是我做人的一向準則,有功則賞有過必罰現在我代表陛下宣佈對此次有功將士以及諸位臣工的賞賜。”我心底咯噔一下什麼我居然被諸葛亮代表了,他又不是社會主義裡面的人大代表憑什麼代表我,我心裡氣憤的罵道這不是代表這是強姦民意,不我是皇帝應該是強姦朕意。諸葛亮不是我肚子裡得蛔蟲自然不知道我在腹誹他,他捏着他那雪白得鬍鬚自得得說道:“自蜀漢立國以來,各地的郡守盡心盡職,爲本王北伐籌集大量得糧草與兵員。可以換句話說沒有你們得幫助就沒有今天我們在這百年帝都的朝會,因此本王決定賞各縣縣令白銀五百兩,郡縣太守賞白銀千兩,另外領兵隨本王出征四品以上的將領全部封爲鄉侯食邑五百戶。”諸葛亮說完頓了一下向丞相府一系得官員看了一眼之後指着李豐說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此役首功當推長史李豐。舉賢不避親雖然李嚴延誤軍機流放梓潼郡但是這不能抹殺你的功勞。因此本王將你父親被剝奪得爵位都鄉侯賜予你,並允許推恩世襲三代賞金三千兩蜀錦兩百匹。”

李豐向諸葛亮叩謝說道:“謝漢中王給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但是百行孝爲先,身爲人子爵位豈能高過家父,我想請漢中王收回成命或者看在我得功勞上將爵位還給我父親。”諸葛亮眉毛一揚面色陰沉的說道:“你這是跟本王討價還價咯!你信不信本王可以將你們父子都流放更偏遠的交州!”李豐據理力爭的說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但是我忠的是蜀漢的皇帝,孝的是自己得親身父親,現在陛下已經原諒父親得過失了,我想請漢中王別揪着以前得事情不放。如果漢中王不答應那我寧死也不受都鄉侯。”一時間諸葛亮與李豐爭鋒相對使原本論功行賞高興得氣氛僵持下來。與李豐友善的大臣們勸李豐向諸葛亮認錯接受諸葛亮得封賞。李豐就是倔強得不肯低頭,而諸葛亮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也是不肯讓步。

我見兩人鬧得這麼僵整個朝會無法進行下去便出聲道:“李豐忠孝仁義深得朕心,如此忠義臣子朕不會陷你於不仁不義,既然朕決定封你爲梓潼縣侯,恢復你父親得爵位都鄉侯並加光祿勳,作爲對李嚴的懲戒你們父子得食邑減半;漢中王你認爲朕處理得怎麼樣。”諸葛亮見我發話了也不好在羣臣面前駁我面子也就同意了。我隨即叫黃皓草擬一份聖旨將李嚴、李豐父子的封賞寫成白紙黑字蓋上玉璽交給李豐。諸葛亮見李豐退到一邊之後接連叫魏延、陳到、王平、蔣琬出列說道:“你們四人此戰功勳卓著,本王決定將你們封爲關內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賞金三千兩蜀錦五百匹。”沒等他們謝恩諸葛亮繼續說道:“姜維、赫昭兩人爲本王先鋒在此戰除了不少力氣,特封姜維爲大將軍內外軍事並賜爵平襄侯,封赫昭爲關內侯軍銜提升爲軍師中郎將。”聽到諸葛亮對姜維與赫昭的封賞楊儀站出來反對道:“漢中王,我認爲對兩個魏國降將不必給予這麼厚的封賞,您此舉叫我們這麼跟隨蜀漢這麼多年的心裡能安心呢?這些降將身居高位萬一再起叛心對於我們將是一個致命得打擊啊。”

“你說誰了?我也是從魏國叛逃來的,是不是我也會在背後捅蜀國的刀子啊?”王平聽楊儀的話心裡十分不爽得罵道。而孟獲站出來替姜維辯解道:“我看未必吧,綏軍將軍在和夏侯霸一戰中是誰設計讓自己的戰友去送死的,是誰將我軍得情報透露給夏侯霸的?”楊儀心虛的說:“空口無憑,你不要誹謗啊,小心我參你一本!”諸葛亮見如果再不出面阻止恐怕這場爭論會越來越大於是命人將他們分開說道:“姜維、王平加入蜀國以來爲蜀國立下汗馬功勞本王不會相信他們會叛變,至於你楊儀得事情本王已經調查清楚了,你爲了排除異己在戰場上將己方的情報透露給夏侯霸,致使上萬將士因爲你殞命沙場數萬個家庭破碎,念在你以往得功勞上本王不會殺了你,來人將流放漢嘉郡從此永不敘用。”楊儀並沒有並諸葛亮得處置嚇到而是瘋狂的叫囂着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中王你他日必會後悔自己得所作所爲的。”楊儀說完之後瀟灑得將官帽一扔大搖大擺的離開長樂宮。

殿內的百官被楊儀得言辭驚住腦中不斷閃過一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各種神色各異得眼神向孟獲望去將孟獲望的體無完膚,諸葛亮盯着孟獲看了一會出言撫慰孟獲道:“此乃誅心之言,安國將軍不必在意。此戰安國將軍與其族人爲我蜀漢也立下不少功勞。本王決定封你爲輔漢將軍,南中縣侯食邑一千戶賞金兩千兩。封木鹿大王爲安國將軍南中亭侯,貴夫人爲一品詔命夫人食邑五百戶。”對於諸葛亮的心思孟獲也猜得七七八八爲了南中部族的未來着想他決定接受諸葛亮的賞賜並以最高禮節向諸葛亮謝恩。

等諸葛亮賞賜完孟獲之後我開口說道:“漢中王賞賜了不少,朕也有些東西要賞賜給有功得將士。”說完我示意黃皓宣讀我得詔書,黃皓拿出一封長長得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前將軍、假節鉞、壯繆侯關羽之子關興爲壯繆王食邑成都三千戶、次子關索爲彝壯繆王食邑江州兩千五百戶。封車騎將軍、司隸校尉、桓侯張飛之子張苞爲恆王食邑上庸三千戶、張飛次子張紹爲武陵王食邑武陵兩千五百戶。封鎮軍將軍,順平侯趙雲之子趙廣、趙統爲順平縣侯侯食邑一千戶。欽此!”關氏與張氏兄弟聽完聖旨都不敢置信居然有一天也能夠封王!他們幾個抱在一起相擁而泣,我出言安慰他們說道:“諸位王兄別高興得太早,你們得王位只是一個虛銜,可以享受食邑得上供但是對於食邑郡縣的內政不得干涉否則朕就會收回你們王位。”關索等人回答說:“臣等緊遵聖命!”然後我向諸葛亮說道:“漢中王繼續吧!”

諸葛亮此次有功得將士都封賞了就說道:“封賞一事暫時告一段落,有功必賞是本王得慣例希望諸位臣工再立新功!現在讓我們進入下一個議題!本王已經貴居漢中王因此丞相一職無法再擔任,因此本王要將手中得丞相一職與兵權交出來,不知道諸位認爲誰合適啊?”“什麼漢中王要退位?辭去丞相一職?這可如何是了?”諸葛亮的話一出口殿內的人都議論紛紛認爲這個時候諸葛亮不能推卸責任將大權交出來。諸葛亮見衆臣不能接受他的決定就解釋得說道:“本王交出丞相一職與兵權並不是告老還鄉也不是被陛下奪權,等新任丞相、太尉選出來之後本王會繼續留在陛下身邊做陛下得老師教導陛下爲君之道,各位就不必擔心本王了,如果真心爲本王着想就趕緊選出一個合適的人做丞相吧。”聽完諸葛亮得話羣臣們又陷入唧唧喳喳得討論當中,看在下面菜市場般得混亂我對諸葛亮說道:“讓他們是選不出來的?漢中王心中可有人選?不如說來讓朕聽聽!”諸葛亮一副智珠在握得樣子一點都不着急還勸我耐心得等待。

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十七章 伐魏—5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五十章 和談—2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十一章 變局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
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禪的決斷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十七章 伐魏—5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一百四十四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八十二章 犯大漢天威殺!(3)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五十章 和談—2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一十八章 張角再現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九十六章 沒有硝煙的西域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五十八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1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十一章 變局第十二章 聯吳伐魏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第六十六章 車師後裔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五十九章 諸葛亮封王事件—2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九十三章 撲朔迷離第四十二章 曹睿的春天?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一百五十二章 蜀國變革第一百四十二張 招賢令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八十五章 鯨吞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三十七章 強攻長安 終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