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

從蜀國傳出震撼級的消息之後,神州大陸風起雲涌。正在酣戰的各大勢力暫時停下了自己的步伐將目光投向了川蜀這個傳說的蠻荒之地。各勢力派出大量的密探頻繁的進入長安與長安事先埋伏的密探接觸尋求最新最快最準的情報。霎時間長安城內諜影四起,暗流涌動各種似是而非的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遍整個神州大陸。

“諸葛亮病危,劉禪負氣出走?你們這幫飯桶查來查去還是給本王這些沒用的消息,諸葛亮現在在哪裡?死了沒有?劉禪又在哪裡?你們不立刻給本王查清楚,小心本王把你們當炮灰全部派出去堵公孫淵鐵騎衝鋒!”司馬懿生氣的對手下的探子頭目說道。司馬懿的話讓手下的密探頭目們噤若寒蟬但是他們無法拿出成績證明自己所以只能無言以對。

一個賊頭賊腦的密探頭目賈鐵湊上去說道:“啓稟燕王殿下,光憑您現在的實力灑下的探子。根本就接近不了蜀國的高層。不過屬下倒是知道哪裡有獲得蜀國高層最新消息的渠道!”

“想要什麼就明說,不要默默唧唧。難道這大魏朝廷內還有本王不知道的秘密渠道嗎?如果有你恰好知道,那決來,本王重重有賞!”司馬懿不耐煩的說道。

賈鐵神氣的說道:“想必各位都非常鄙視我這個長相對不起觀衆的傢伙吧。但是你們卻有誰知道兩朝太尉大名鼎鼎的毒士賈詡可是我族叔。賈詡一輩子設下毒計無數但是我知道他這樣做只爲保全他的族人。良禽擇木而棲,曹魏跟燕王您比起來已經是日落西山了。秉承族叔的遺志屬下也要擔起保護族人的重任。因此屬下將秘密渠道的秘密告訴燕王之後,不求榮華富貴只求燕王能庇佑我的族人。”

司馬懿沒想到一向貪財好色的賈鐵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他毫不猶豫的同意了賈鐵的要求。賈鐵見司馬懿同意之後就急忙說道:“昔日賈詡爲太祖曹操訓練了兩支情報部隊一支叫做碣石,有曹氏宗族統領主要負責監察魏國官員的忠誠,凡是有不忠於曹操的大臣全部遭到暗殺,荀氏就是他們動的手。還有一支叫做黃雀,一直由賈詡統領但是自從賈太尉過世之後就不知道他落到誰手裡呢?這支黃雀部隊人數不多,是賈詡大人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安插在蜀國與吳國內部的奸細。經過十多年的沉澱他們有的已經官居二三品非常接近權力的核心,相信有了這些黃雀的幫助我們就可以知道蜀國事件的真相呢?”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好一隻黃雀。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好一個碣石!今天不是你告訴本王。本王還不知道頭頂上還懸着一柄利劍時刻準備吞噬本王。那本王到底怎麼樣才能將這兩股勢力歸爲己用呢?”司馬懿說道。

賈鐵回答說:“其實很簡單,直接跟陛下要。現在陛下非常信任燕王而且燕王有權知道黃雀的機密,只要黃雀到手我相信燕王有本事讓他們俯首稱臣。至於碣石暫時不要擔心,陛下已經將重心從監察百官轉移到監察皇族上去了。只要燕王出得起價,我可以替燕王招降他們。”“好,一切由你主持,本王只要結果。拿本王的印信燕王府內的財寶任你索取,人員盡數聽你號令。”司馬懿大度的說道。

在司馬懿的大力下,賈鐵雖然沒有將事情的真相調查清楚但是已經無限接近事實。賈鐵向司馬懿回報長安的情況中說道:諸葛亮沒有病危,雖然有病但是還不致死。

收到諸葛亮確切情況的司馬懿頓時心生一計,他派人四處宣揚諸葛亮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司馬懿下令函谷關外聚集大軍打着報仇的旗號打算進攻函谷關,並且派出使者跟公孫淵議和,司馬懿一邊議和一邊從北線抽調軍隊增援函谷關,無論公孫淵開出什麼條件他都答應。

魏國上下對司馬懿向公孫淵不計代價的求和非常不解,曹睿親自趕往北線前線的軍營中向司馬懿詢問他做這樣的道理。曹睿向司馬懿說道:“愛卿此舉意欲何爲?難道爲了一己之私真的要將整個曹魏斷送嗎?”

司馬懿遣退衆人向曹睿單獨進言說道:“陛下,臣惶恐。臣絕不會因爲一己之私斷送魏國的國祚的。”曹睿拂袖而起說道:“那你到底想做什麼?要君,你已經位極人臣了。難道你想要寡人將王位讓與你不成?”

“臣要黃雀與碣石!”司馬懿回答說。曹睿瞪着大大的眼睛說道:“什麼,你有種再說一遍!”“臣要黃雀與碣石!”司馬懿重複道。曹睿心中大驚黃雀與碣石是他手上最大也是最後的底牌,居然讓司馬懿知道了。難道內衛府裡面出奸細呢?曹睿疑惑的想着。

司馬懿見曹汝陷入深思不好打擾於是君臣兩人小眼瞪大眼的乾耗着,曹睿想了一會說道:“碣石絕對不能讓你插手,這是太祖定下的規矩。黃雀你可以參與但是有重大的事情必須跟寡人商議否則”司馬懿見自己的意圖達到了一半就拿出行軍地圖向曹睿解釋道:“陛下,我們跟公孫淵的大軍現在形成僵持局面,雙方從幷州到青州拉開了一條好幾百裡的戰線。戰線過長對雙方都不利,而且時間好的越久,我們曹魏就會越虛弱到那時孫劉再次聯手恐怕,我們將是銅雀臺上的一縷亡魂。因此臣打算,假借聚集軍隊與函谷關外跟蜀國死磕,擺出一副拼命的不死不休的架勢,讓蜀國雲集在函谷關上的大軍不敢輕舉妄動,同時也威懾吳國。從北線撤出來的軍隊秘密彙集於邯鄲,陛下您試想一下假如公孫淵發現前面阻擋他的阻擊部隊不是很多他們就會怎麼樣?”

順着司馬懿的思路曹睿回答說:“進攻!邯鄲是繼續南下的重鎮,公孫淵要想繼續進軍許都就必須拿下邯鄲。只要我們在邯鄲的路上設下陷阱,同時遲滯公孫淵其他部隊的速度,那麼由公孫淵率領的主力部隊必然盡沒與邯鄲!但是公孫淵不願意被你牽着鼻子走,壓根就不理你呢?”

司馬懿回答說:“臣會抽空白馬至廣宗一帶的兵力增援信都,將廣平、陽平一帶的兵力撤退會邯鄲,只留一些空城。臣想這麼大的誘餌,公孫淵明知道這個是大坑,也會忍不住往裡面跳的。”對於司馬懿的回答曹睿很滿意,於是視察一下軍隊之後犒勞了一些有功將士之後返回許昌的花花世界繼續醉生夢死。

蜀國與魏國一系列的舉動也牽動了孫權的心,一個個消息不斷地刺激着孫權的神經。孫權在荊州與廬江聚集重兵保持對曹魏的威懾,本希望等曹魏跟公孫淵打死打傷打殘廢之後,再充當黃雀趁機撈便宜。聽到諸葛亮病危,病入膏肓又將部分的軍隊調到江陵一線,只要曹魏敢攻擊函谷關。孫權便下令攻擊蜀國與曹魏心照不宣的瓜分蜀國。雖然魏國的司馬懿放出攻打函谷關的消息,但是聚集在函谷關外的軍隊大多還是剛入伍的新兵,這使得孫權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乾耗着。

沙海龍帶領的武夷山越穿過武夷山脈跟吳國境內的山越族人匯合,在蜀國提供的武器裝備的幫助下迅速武裝了十萬山越部隊,建立山越國的沙海龍在漢人謀士的建議下沒有立即翻臉而是將國都定在蜀國控制下的交州的旁邊南海郡內建立南越國。沙海龍向祖先越王勾踐學習他知道無法跟孫權抗衡於是他們表面上上表臣服於吳國,暗地裡秣馬厲兵積極備戰只要吳國招到一次大敗便出兵伐吳。

傳說中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的諸葛亮在他的漢中王府的密室內生龍活虎的處理這暗衛傳回來的情報,諸葛亮拿着從魏國傳回來的諜報對姜維說道:“看來司馬懿又要有大動作了,看來這回公孫淵在劫難逃!”

“漢中王能管中窺豹,着實厲害。那麼我們要不要通知公孫淵呢?”鄧艾說道。

“來不及了,何必讓我們的人暴露在公孫淵面前了,派人通知公孫淵的侄子。本王想這個聰明的傢伙知道該怎麼做。”諸葛亮說道。接着諸葛亮又向趙廣問道:“有陛下的消息了嗎?”趙廣回答說:“陛下行蹤不明,倒是三清老神棍跟我們聯繫過幾次,告訴我們陛下安然無恙。”

“恩,抓緊找陛下的行蹤。最近涼州的戰局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吧?”諸葛亮問道。

趙廣回答說:“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涼州大族重組私軍,而且調度頻繁。末將已經命探子暗中監視一旦有異動全部格殺。軍中的重要將領接到漢中王的書信惶恐不安的心也安定下來,並且彈壓軍中的泄氣情緒。”

“很好,只要軍隊不亂,有兵權在手!蜀國的江山絕對不會從我們手中被奪走的。”諸葛亮說道。

“漢中王,左丞相府蔣琬派長史許欽獻上兩支千年人蔘,但是按理應該已經到達長安。但是至今未至,我派人去查看才知道。許欽沿途藉口安撫軍心爲名私下與統兵將領接觸,似乎另有所謀。難道蔣琬他”董允說道。

“本王相信蔣琬的忠誠與力,他絕對不會辜負本王與陛下的。這裡面一定有別的原因,趙廣趕快徹查此事,本王要最快知道真相。“諸葛亮替蔣琬辯解說道。風暴愈演愈烈,讓幾個發起人沒有想到的是居然影響會這麼大。爲了能順利收拾殘局,董允、姜維等人拿出十二分的力氣來徹查此事。一場國與國,陰謀與權力的博弈就此展開,誰也不會知道誰將是最後的勝利者。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十七章 伐魏—5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前言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十五章 伐魏—3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虛而實之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十七章 伐魏—5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六十三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1)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二十章 西進與北上?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一百零七章 白帝論勢(1)第六十一章 來自西域的聲音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前言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大祭司的真實身份?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二十八章 強攻長安—5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十九章 兵臨城下—2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鍋端第一百零三章 霍去病曾在否?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八十八章 龜茲攻防戰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二十七章 強攻長安 —4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陵之戰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三十一章 強攻長安—8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一百三十六章 太平青領道第十五章 伐魏—3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四十三章 明修棧道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