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算計

“兵鋒所指,所向披靡,真的可能嗎?”我心裡苦笑的想到。諸葛亮智力近乎妖,三國無人出其右,六出祁山也只是落個五丈原生死,空耗國力。既然伐魏大勢所趨,也只能參與其中將損失降到最低。對於那個能擋住諸葛亮十幾年的司馬懿我對此次北伐沒太大的信心,略盡人事。想到這裡不由有種挫敗感,人家穿越是混的風生水起,名臣猛將爭先來投,又有美人在懷。我了?諸葛亮年事已高,小蝦小貓數只看來得想下辦法了。

面對蜀國現狀我該怎麼辦了,引進先進的現代的科學技術,新法冶鐵製造新式鋼材,改進軍備靠兵器領先制勝—可惜不會;創辦新學,改革教育耗時太久了;麻煩啊!改革政治,革新官僚制度,有諸葛亮在,難啊!望着牆上的地圖用不同顏色的標着三國的地界,突然發現西域地區或許還有機會,對了西域,在西域我們還有可能機會。不知道李嚴什麼時候纔回到成都,看來得要馬岱去西羌一趟了。

自大朝後蜀國這部戰爭機器開始運轉,成都百姓已經習慣了戰爭氣氛,對於此次北伐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是希望蜀國獲勝戰爭早日結束,參軍的家人早日歸家。我獨自一人站在皇宮的城樓上,看着成都城中的街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不由想到,戰爭來臨了,這個城市的百姓卻一點感受緊張的氣氛,也許不是兵臨城下,每個城市的百姓是不會緊張的,如果此次北伐失敗,諸葛亮身死也許這一天也會發生在成都。但是歷史改變了,我來了,我不會讓戰火降臨到這座城市,即使命中註定失敗我也不會放棄這座城市投降,當我還在思考時不知何時黃皓也上到了城樓,把一件風衣披在我肩上說:“皇上這兒風大,還是回去吧。”

我問黃皓說:“黃皓,你相信命運嗎?”黃皓遲疑說:“奴才信也不信。”我說:“這話怎麼說?如果蜀國註定滅亡,你說朕該怎麼做了?”黃皓回答說:“命運有很多種,對於可以掌握的命運奴才是不會相信命,只會相信自己,對於自己決定不了的命就盡力去做,成不成事就靠天意了!我蜀國有良臣猛將無數,精兵數十萬,誰想要滅我蜀國也非一昔之功,再說有丞相在誰能躍馬成都了,奴才看丞相非短命之人,至少還能活十幾年,皇上何須擔心了!quot;

我說:“也許是朕杞人憂天了,丞相也有逝世的一天,即使到了那天,爲了蜀國數千萬黎民天塌了我也給它頂上去。黃皓你上來找朕有什麼事情?”

黃皓也許是聽我的話震驚了呆了一下,連忙說:“回皇上,李嚴已經從江陽回了在上書房等候聽命,另外孟獲,祝融夫人,孟優,木鹿大王也來一併在上書房聽令。”

我說:“那好,我們回去見見他們吧。”

上書房中,孟優望着那金燦燦的龍椅說道:“大哥大嫂瞧那龍椅多氣派啊,全是金子的,趕明兒,回去我們也做個,也過過癮。”

李嚴鄙視的說:“沒見識,龍椅就是你花再多金子,出在的錢也沒人敢給你造,龍椅是皇上專用,誰敢私造,就等於造反,那是滅九族的大罪,我聽到你說沒什麼,要是傳到諸葛亮耳中,嘿嘿,怕是你小命不保了。”

孟優生氣的說:“你嚇唬誰了,諸葛亮就了不起啊,什麼諸葛亮”說着說着聲音漸漸就沒了,慢慢的退到孟獲的身後。

祝融夫人站上前說:“李大人,你就不要嚇唬我家兄弟了,諸葛亮對我南方各族有再造之恩,二弟把諸葛亮當神供着還來不急了,怎麼會造反了,我家二弟只是說笑而已,他要是敢造反,不用孔明大人動手,族人都會把他給殺了,你不知道孔明大人在我們族人心中可相當於神啊,誰敢造反。”

孟獲接着說:“孔明大人,大人大量不會跟我們過不去,要然也不會擒拿我七次。李大人你可知道這次皇上把我們叫來有什麼事情嗎?還叫我們帶兵前來,難道皇上想對孔明大人動手,要那樣我可不幹.quot;

李嚴說:“安國將軍說笑了,我蜀國君臣一心,皇上怎麼會向丞相動手了,我想是關於伐魏吧,想要安國將軍出兵,要南蠻的好漢們上戰場也撈些功勞。”

盯着旁邊宮女出神的帶來洞主突然蹦出一句:“打戰好,這些年不打戰把老子和族人們憋壞了,弟兄早就想搶些女人回去消消火了,可是跟丞相打又打不過所以不敢搶自己人了,現在跟魏國打,搶敵人的女人,丞相不會反對吧,瞧那姑娘真夠水靈的,等老子立了戰功,叫皇帝大人賞我兩個,哈哈,大哥要不你也撈兩個回去,瞧那小臉蛋多標緻啊。”

沒等木鹿說完,祝融夫人就扭着帶來洞主的耳朵說:“他敢要,你敢帶壞你大哥我回去叫你婆娘把你的頭擰下啦。”

帶來洞主立馬告饒,說再也不敢了。衆人多跟着笑了,帶來洞主看着站在龍椅臺階前挑燈的宮女也掩嘴嬉笑,以爲是對他有意就更起勁了。

“怎麼這麼開心,說出來,讓朕也樂呵樂呵”,黃皓跟隨我走進上書房,“參見陛下,臣祝陛下壽與天齊,江山一統。”南蠻諸將與李嚴見我出現在上書房便急忙喊道。“都免禮吧,知道我叫你們來做什麼?”我對他們說。衆人回答不知。我踏上龍椅回頭面對衆人說:“李嚴站出來,你說說,朕把你們叫來有什麼事情。”

李嚴向前一步說:“臣不知,恕臣愚鈍。”“驃騎將軍何必過謙,昔日先帝白帝託孤於丞相,有遺詔叫將軍輔助丞相輔佐寡人,位僅居丞相,能得先帝推崇之人,必有過人之處,況且在任修建江州大城爲蜀國在東南面建立穩固長城可謂勞苦功高,這一點丞相也是多次稱讚啊。”李嚴自得的說:“罪臣惶恐,臣僅僅是奉丞相命令行事,哪來的功勞啊。”我說:“驃騎將軍,不必說了,你的功勞,朕在深宮中都全知道了,朕把你們叫來的確有大事交代。”

我對孟獲說:“安國將軍自歸蜀以來,爲我蜀國可貢獻至偉。將軍治理南中,爲丞相數次北伐提供金、銀、戰馬,你的功勞雖然不比前線將士殺敵那麼功勳卓著,但是你爲蜀國立下的汗馬功勞是不能被抹殺的。”孟獲笑着說:“陛下,臣是個粗人,您讓我做什麼臣就做什麼,聽李大人說丞相又要北伐了,臣願意率領十萬彝族健兒爲陛下開闢萬里江山。”我站起來走到孟獲身邊,拍拍他那厚實的肩膀說:“果然是彝族的好漢,豪爽,的確是要打戰了,朕想把你派上去。”

孟獲高興的跳起來:“太好了,陛下您不知道臣彝族的人好鬥,不給他們上戰場見見血,非給他們憋出病來。太好了,我們什麼時候出發。”我擺了擺手說:“不急,先把南中的事情安排好在出發,這次朕要親征和安國將軍一起去。”孟獲說:“陛下,早安排好了,我們什麼時候去,這次臣從南中帶來牛羊十五萬頭當軍糧用,看臣準備的多周全啊。“那太好了,朕命彝族回營休息,約束衆將士,養精蓄銳,來日聽後調遣。你們所有都出去吧,李嚴你一人留下。黃皓也出去守着,這裡不用你侍候了。”“皇上,奴才也要出去?”我朝黃皓瞪了一眼,這時黃皓纔不情願的慢吞吞的出去,並叫人把門關上。

我對李嚴說:“李嚴你是想當忠君之臣還是投機之臣。”李嚴心裡一愣奇怪我爲什麼會這麼問,一下子吃不准我想說什麼就說到:“罪臣惶恐,罪臣不敢有二心,罪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看來這幾年在梓潼你還把自己的過錯好好反省,那朕提醒你,建安十九年至章武元年是誰在任期間大蓋房舍滿足一己之私,功曹楊洪對其不滿,進諫不成後打算辭職引退,是誰把楊洪趕回州里任蜀部從事;建興五年丞相要求你鎮守漢中,你卻反而要求合併五郡,讓自己當巴州刺史,欺君挾上不忠不孝;還有建興五年你逼反王衝,你沒二心,你會搞這麼多事情出來嗎?”李嚴跪下服罪到:“罪臣知罪,但是陛下想要臣爲陛下做些什麼了?”我懶洋洋的躺在龍椅上多李嚴說:“朕喜歡跟聰明人說話,做忠君之臣朕就任命你爲武陽縣令,你到地方做一任父母官,造福百姓,然後憑功勞一步一步的升遷。”

李嚴說:“罪臣官至驃騎將軍,爵至都鄉侯,要罪臣從縣令做起受以前同僚的管制,罪臣的老臉往哪擱,陛下還是把我發回梓潼吧。”我說:“李嚴,你急什麼,不是還有一條路可以選嗎,如果你願意做投機之臣,唯朕的命令是從,做朕的一條狗,朕可以赦免你讓你官復原職,只要你聽話立下的功勞足夠的話,朕可以讓你受九錫,進爵稱王。你不是想做巴州刺史嗎?只要跟着朕,朕許你巴州王,考慮考慮不必急着回答朕。”李嚴心裡盤算到:如果此時不答應皇上,光靠諸葛亮啓用他,可能終身沒有機會了。可是皇上真的能抗住諸葛亮等衆位大臣的壓力,再啓用我嗎?可又一想,我李嚴滿腹經論,怎能埋沒荒疆,如果辦好皇上的差事還能裂土封王,拼了。

李嚴把心一橫重重的磕頭說到:“罪臣,李嚴願做陛下的投機之臣,做陛下的一頭忠犬,陛下叫我往東決不向西,自此誓死效忠陛下。”“好,不愧是朕看好的人,先回家看看吧,李豐這幾年可想你,前幾天還向朕替你求情,願捨棄一切代父受過,孝子啊,回家看看吧,有事朕派人傳去你,今天的話你透漏半個字,朕不會殺你,但是朕會殺光你所有的親人。”

李嚴不住冷汗的離開了出門的時候還差點摔到了,望着出去的李嚴我開心的笑了心想:終於找到一個不弱於諸葛亮的人,雖然有野心,但是好事,這樣才能控制爲我所用,對我死心塌地。

正當我高興的時候,黃皓迎着李嚴走進來,我臉色一沉:“黃皓,誰給你膽子,居然敢偷聽寡人的談話,真以爲寡人不捨得殺你。”黃皓馬上趴在地上喊到:“皇上,您就是借奴才十個膽子,奴才也不敢啊,徵西將軍陳到前來繳令叫奴才通報啊。”聽完黃皓的解釋,我沉着的臉放鬆下來,對黃皓說:“算,朕錯怪你,你若敢偷聽朕的談話,定斬不饒,去傳陳到進來吧。”

黃皓聽完我說的話便出去傳陳到了。“白毦軍可是蜀國的精銳啊,是劉備起家的老班底,忠心和武勇蜀國沒有那支部隊比得上。白毦軍一直是劉備出征的貼身衛隊,趙雲是這支軍隊的首席長官,雖然白毦軍全軍只有八千人,但是各個都能以一當百。夷陵之戰,劉備戰敗能逃到白帝全靠白毦軍的拼死突圍。陳到也是一員猛將,智勇雙全在軍中有小趙雲之稱。”

我腦海中回憶劉禪日記中關於白毦軍的記載,還有一點陳到對劉備、劉禪十分忠心,即使劉禪做錯事情,被諸葛亮斥責,都挺身而出爲劉禪辯解。

“皇上,徵西將軍到”,黃皓把陳到引進上書房後對我說,然後從側面走到我身後肅立着。我仔細盯着陳到看,穿着雁翎金甲的陳到果然高大威猛,第一印象就給人一種忠厚老實,勇猛有加,但是卻不擅於耍心術的感覺。陳到見我看着他出神就出聲到:“陛下,末將整軍完畢,五萬御林軍八千白毦軍已經整訓完畢,隨時可以出兵作戰。”

陳到的聲音洪亮中氣十足,此次北伐有這樣的猛將當保鏢我也放心了不少。我對陳到說:“徵西將軍辛苦了,待大軍聚集完畢,丞相出兵後我們不日出兵,將軍回去向家人告別吧。”陳到振聲說:“昔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霍去病將軍曾說‘匈奴未滅,何以爲家’,爲蜀國大業臣願拋妻棄子。”我笑着說:“鎮西將軍不必如此,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兒女是我們血脈的延續,事業的繼承的,何必爲一時之事,傷他們的心了,回家去吧。”陳到最後只好回家與家人告別。

黃皓待陳到走後,湊過來說:“皇上,宅心仁厚,體恤臣子啊。”我至笑不語,過了一會對黃皓:“三日之後召集全體大臣前往太廟祭祀,祭天,祭祖,然後誓師伐魏。”

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十四章 伐魏—2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我也穿越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十四章 伐魏—2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十五章 伐魏—3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陣法大全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
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二十七章 荊州之戰 (1)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八十七章 意外的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十四章 伐魏—2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一百四十七章 攻佔許昌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來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我也穿越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爲蜀主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第十四章 伐魏—2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五十五章 潼關會談—摸底第四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1第十四章 伐魏—2第一百三十五 戰第十五章 伐魏—3第六章 成都風雲—2第九十五章 最終的勝利第一百一十章 上庸硝煙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七十四章 誰爲蜀相-1第十五章 伐魏—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會稽山下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一百零四章 亂潮涌起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第四十八章 成王敗寇—2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八十三章 霸王行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血戰嘉峪關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陣法大全第九十九章 陳平不識倉廩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六十七章 西域都護府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八十一章 犯大漢天威殺!(2)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1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平定塞外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暗潮來襲第二十九章 強攻長安—6 (改)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六章 強攻長安終章(4)第一百二十九章 赤壁對峙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六十二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草原之鷹折翅中原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四十九章 盧龍要塞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十七章 伐魏—5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二十四章 蜀吳之爭第一百章 巴州遇險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