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集結

所以當程玉到戰場的時候,一個敵人也見不到,剩下的只有殘缺的屍體,程玉見到彷彿修羅場的場面多少有些不忍,即使往日在戰場上,最後死去的人也多數會有一具全屍,這裡的青州軍爲了泄憤,幾乎是儘可能的將每一個敵人砍爛,就連死去的屍體也不放過。

程玉見到還有在戀戀不捨“處理”敵人屍體的士兵,眉頭皺了一下,雖然這些人死有餘辜,雖然這些軍士見到家園被毀心中悲憤,但如此的一個苗頭卻絕對不是好事情,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恐怕軍隊中就會形成一種殘暴的風氣,搞不好不用多久就和麪前的敵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於是程玉高喊一聲:“都住手!”

現在還在動手的人已經沒有多少,聽到主公的喊聲,即使有砍紅了眼的,也被身邊的戰友拉住,程玉看了一眼渾身帶眼睛都是血紅的士兵,突然不知道該怎樣去告訴他們,最後只能淡淡的說:“既然他們已經全部被殺光,我們的仇也就報了,人死百了,即使是仇敵,在他死後也不過是一具屍體,留在這裡會帶來瘟疫,還是都埋了吧。”

本來他想告戒一下手下的軍士以後要懂得剋制,但想到自己見到敵人燒殺的情景都忍不住要殺心大動,何況這些每天在爲自己的家國戰鬥的熱血軍人呢?還是等以後有機會再教育他們吧。

說來程玉防瘟疫的說法雖然兒戲了一點,但大多的青徐兒郎確實怕會給自己的土地帶來什麼危險,於是將還能分的出個的屍體都拖到荒地上,挖個坑草草埋掉。

既然初戰大捷,程玉乾脆就不等後面的援軍了,畢竟現在自己是剛剛到來敵人還沒有得到風聲,正應憑藉此時的優勢將敵人四下分散的爪牙剷除,讓敵人再也沒有能集合在一起的機會,到時候分開的敵人再厲害恐怕也難以是自己手下的千把騎兵的對手。

程玉向來的脾氣是想到就做,眼下身邊也沒有什麼智囊級別的人物,自己也想不到有什麼人可以商量,乾脆就自己下了這個決定。

沒有想到這個命令一發出來,卻遭到了管亥的拼命反對。當然管亥反對的不是程玉出兵,而是他也跟這些兵馬一起行動,畢竟他的職責是保護程玉的安全,即使沒有這個職責,以他對程玉的愛戴也定然不會讓他去冒這個危險。

最後程玉見管亥如此的堅持,也就不在一意孤行,反正自己也看不管他們的殘酷手段,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不過程玉還是告戒他們儘可能的之誅惡人,對沒有發現劣跡的人馬能網開一面就網開一面。

管亥當日曾經做過真正的盜賊,知道什麼人裡面都是兩面的,也就答應約束手下兵馬。他們既然出發,程玉只有先和孫乾派來的三千步兵先找個小縣城安頓下來,等待徐州的援軍。

程玉這裡靜待援兵不提,遼東軍那裡卻早是亂了陣腳。公孫度派到青州的主將楊祚連續幾天都是接到不好的消息,首先是向南進軍的先頭部隊不知什麼原因就失去了聯絡,而後的幾天之內,自己派往四下的軍馬經常遭到襲擊,每次都是幾乎要全軍覆沒,偶爾能有回來的不過是幾個殘兵敗將,雖然自己這次帶了將近兩萬的人馬,可是這樣的蠶食,任誰也無法能抗的下去啊,無奈之下只得將剩餘的兵力聚集起來,靜待敵人漏出虛實。

這幾天的工夫,程玉都是等的憂心如焚,他最擔心的就是不能很快的集結部隊給敵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恐怕時間拖的越長,東萊郡的損失就會越到,要等個月餘的話,恐怕整個東萊都將變成一片焦土。

還好手下的兵馬沒有讓他失望,不過是數日的工夫,太史慈竟然也親自帶領兵馬趕到。一見到程玉,竟然撲上來抱頭痛哭。

程玉理解他的心情,如果不讓他好好發泄的話,恐怕都會憋出病來,畢竟太史慈從小在東萊長大,雖然他可以毫無留戀的隨程玉四處徵殺,但在骨子裡還是磨滅不了他對家鄉的愛,如今這一路上四處見到殘垣斷壁,就連程玉都感到萬分悲痛,何況他這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程玉安慰了他一番,太史慈的才稍微好一點,但是還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對程玉說:“三弟,公孫度毀我家鄉這個仇我一定要報,他派來這點人馬,我要叫他們一個也回不去。我們馬上出兵,一定要將這些逆賊全數消滅在東萊的土地上。”

雖然他帶來的人馬也不過是數千,但這些人也都是青徐兵中的精銳,按照敵人的戰鬥力來說,應該這樣略少一點的兵力就差不多可以對付敵人了,最少也能在敵軍中全身而退。何況,敵軍的數目也不一定就比現在這些人多多少。

第5節 困敵第10節 敗逃第1節 刺殺第7節 平叛第4節 師兄第4節 副將第3節 備戰第4節 獻門第1節 假假真真第10節 擔憂第2節 談和第4節 副將第1節 失城第3章 求死第6節 險地第十節第6節 反擊第2節 速戰第4節 副將第8節 救人第6節 鐵騎第6節 逃敵第2節 反計第2節 亂戰第6章 內應第7節 反目第2節 奉獻第9節 詐城第8節 機謀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2節 冤情第1節 失敗第5節 庭戰第6節 拒降第10節 棄城第7節 絕境第1節 成就第2節 進退第6節 反撲第9節 背城第5節 啓示第8節 倒戈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1節 歸降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4節 冒進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0節 先兆第9節 挑戰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7節 報復第6節 人才第10節 合兵第10節 謹慎第十一節第8節 劫殺第5節 擾敵第3節 急功近利第3節 誓約順義公第9節 出使第2節 試練第10節 路線第2節 中伏第2節 回顧第8節 歸降第4節 調兵遣將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2節 錦盒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8節 復仇第6節 區別第4節 死地第6節 改道第7節 清野第9節 惺惺第6節 鼓舞第9節 避禍第2節 奉獻第3節 說服第10節 盟約第8節 倒戈第4節 轉變第6節 北寇第2節 背叛第5節 擾敵第8節 劫殺第7節 劫營第5節 聯軍第1節 敵營第3節 十字路口第4節 徐州第6節 玉璽第3節 二馬第2節 錦盒第1節 誘敵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十節第6節 拜山
第5節 困敵第10節 敗逃第1節 刺殺第7節 平叛第4節 師兄第4節 副將第3節 備戰第4節 獻門第1節 假假真真第10節 擔憂第2節 談和第4節 副將第1節 失城第3章 求死第6節 險地第十節第6節 反擊第2節 速戰第4節 副將第8節 救人第6節 鐵騎第6節 逃敵第2節 反計第2節 亂戰第6章 內應第7節 反目第2節 奉獻第9節 詐城第8節 機謀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2節 冤情第1節 失敗第5節 庭戰第6節 拒降第10節 棄城第7節 絕境第1節 成就第2節 進退第6節 反撲第9節 背城第5節 啓示第8節 倒戈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1節 歸降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4節 冒進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0節 先兆第9節 挑戰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7節 報復第6節 人才第10節 合兵第10節 謹慎第十一節第8節 劫殺第5節 擾敵第3節 急功近利第3節 誓約順義公第9節 出使第2節 試練第10節 路線第2節 中伏第2節 回顧第8節 歸降第4節 調兵遣將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2節 錦盒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8節 復仇第6節 區別第4節 死地第6節 改道第7節 清野第9節 惺惺第6節 鼓舞第9節 避禍第2節 奉獻第3節 說服第10節 盟約第8節 倒戈第4節 轉變第6節 北寇第2節 背叛第5節 擾敵第8節 劫殺第7節 劫營第5節 聯軍第1節 敵營第3節 十字路口第4節 徐州第6節 玉璽第3節 二馬第2節 錦盒第1節 誘敵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十節第6節 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