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初會西涼軍

那邊的馬超卻沒有等孫權的兵馬趕到就發起了進攻,他的心中想報劉備的恩情是一個方面,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他也急於找到一塊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劉備那裡又如何不會防備着他,只是孔明根據馬超這麼多年的表現來看,就算讓他有了一席之地危險也比程玉要小,何況憑藉他的實力能否戰勝荊州州尚有很大懷疑。

卻說馬超引領手下萬人,離開江陵,卻沒有選擇漢陽或者烏林渡江,而是遠遠的繞到了巴陵附近,這也絲毫沒有奇怪的地方,馬超這麼多年一直都縱橫於西北,雖然也有大河,但與長江一比較,卻都只是淺水溝而已。況且馬超手下連水軍都沒有,還是選個穩妥的地方渡江爲妙。

龐統現在的兵馬雖然不少,但還是隻有先保持守勢,當他得到馬超作爲前軍首先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對這場仗的規模有了個粗略的估計,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回同時面對三家,因此他儘量抓緊時間做最後一次戰爭動員和準備。

沒過幾天,馬超已經帶領人馬兵臨城下,龐統知道敵人的兵馬並不是很多,可是既然已經下定防守的決心,就是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手下的武將們卻沒有這種信念,紛紛要求主動出戰,殲敵於城下。

龐統聽大家這麼說,連連搖頭:“諸位不可小視馬超,此人雖然屢敗於曹操之手,可是大家也不要忘記了他曾經幾次逼的曹操幾乎沒有逃生之路。我們荊州軍雖然精悍,但西涼軍也是號稱雄冠天下,這樣的對手千萬不可輕心。”

可惜荊州的衆將已經因爲程玉的戰無不勝多少有些錯覺,認爲像曹操之流都是屢戰屢敗,馬超恐怕就更不值一提,當然也有異類,就是老將黃忠,他的骨子裡不過是對馬超的武勇聲名敢興趣,想與之一戰,卻還是裝出一副考慮全面的樣子,進言說:“大人,雖然西涼軍兇悍,但想來應該並非不可戰勝,如果我們閉門不出,難免會讓他小看了我們,更有必死一戰的決心,倒不如稱此機會先與敵人一戰,無論勝敗,旨在挫動敵人銳氣,當然,最好是在後續的敵軍沒有會合之前消滅了他們,這樣對我們以後的戰局恐怕更有利一點。”

以龐統的聰明如何就看不出黃忠心中的真實想法,不過也不能說黃忠所說一點道理都沒有,確實連一點接觸都沒有的話,敵人的氣焰難免會越來越囂張,自己人不遇到點挫折的話也會小視天下英雄,更重要的是,自己過度壓制,恐怕他們會作出傻事來,還不如順其自然。

於是龐統順水推舟說:“黃老將軍之言也並非全無道理,這樣吧,明日就與敵人一戰,但大家都要奮勇,且不可失了我荊州的聲威。”

衆人這才心滿意足,各自回去準備明日出戰。

當然,第二天竟然又讓大家失望了,馬超軍又一次搶在了對手的前面,首先到城下挑戰。雖然龐統並不贊成此次出兵,但是他怕沒有人控制,情況會有變化,乾脆自己也親自上城樓爲之觀陣。

不要說龐統這樣的年輕人,在場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見到西涼鐵騎,難免有些感興趣。不過大家看過後的第一印象都是,西涼鐵騎絕非浪得虛名。此時馬超軍早才陣前扎住陣腳,任憑空曠的大地上陣陣風吹過,卻除了旗幟以外再沒有其他動的東西,一動一靜之間表現出強烈的反差。

不過有一點非常讓龐統奇怪的事情,眼前的西涼鐵騎雖然空有一個名號,卻看不到一點騎兵的影子,整個部隊竟然都是錯落有制的步兵和戰車構成,要是程玉見到的話一定會大吃一驚,原來馬超軍容竟隱隱有西方之風,所佈之陣,更是非常接近西方的方型陣。

衆人雖然見到了比較奇異的事物,不過卻也不太放在心上,畢竟戰車在中國已經使用了上千年,在很多地方被認爲是過時產品,至於手持巨盾的步兵,想來也沒有什麼希奇的地方。

馬超在城下早已見到敵人,他正愁於攻城,要知道戰車又上不得牆,巨盾也上不得牆,一旦攻城戰中,他的西涼兵戰鬥力不要折上一半也差不多。如今既然有敵人出現在城上,想必能有機會將他們引下來。

於是馬超越馬出陣,向城上遙遙喊道:“城上的人聽着,漢天威大將軍在此,要借江夏屯兵,速速打開城門迎接我進去。”

話音猶未落盡,城門果然大開,當然出來迎接的隊伍是一隊弓箭手,這些弓箭手兩邊一分壓住陣腳,有一員武將帶領人馬殺了出來,馬超遙遙望去,卻使不識,其實漫說他不識,便是我也不認識。

來將衝到戰場之中,大聲喝道:“呔,逆賊馬超休要張狂,什麼天威將軍,不過是亂臣賊子而已,漢家天子何曾冊封過你?”

說起來,馬超還真就沒有受到過這樣一個冊封,只是和羌人之類在一起都習慣了,如今聽對面的武將竟然觸動自己心中的暗傷,如何不怒,喝道:“狂徒無理!”這句話也是最簡單的藉口之一,一聲無理就動手,哪個敵對的人會不承認,難道會說他對你很有禮貌不成。

不過馬超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武藝更爲高超,隨着這一聲喊出,跨下的戰馬已經被催動,如同離弦之箭殺奔敵將。

馬超跨下本是西涼馬中千挑萬選駿馬,與赤兔相比差的不過就是一個名字而已,腳程上卻無很大區別,不過眨眼工夫,竟以殺至面前,手中大槍擡起,如毒蛇吐芯直奔敵將心口。

也是這員荊州將比較倒黴,無緣無故就招惹了馬超,剛剛在口舌上逞過一點威風,想不到報復馬上就到了。

馬超這一槍在他的眼中似乎飄飄悠悠,不曾使過什麼力道,可偏偏讓人就是看的到攔不到,那將手中的長槍尚沒有舉起,便只看到大槍滑過的殘影,接着心口一涼,再也不受病痛困擾。可憐他配角做的都這麼失敗,到死爲止,竟然連名字都沒有報出。

城上衆將中雖然不乏能夠一招制地之人,甚至有些二流將領在敵人比較弱的時候也可以秒殺敵人,但對馬超這飄忽急速,帶着一種詭異美感的一槍還是十分沉醉。

此時每個人心中的想法都不同,一些地位比較低下的偏裨將校心中不由得生出了懼怕的感覺,再看馬超就如天神般凜然不可侵犯。而一些大將在看到馬超神威之後也各懷懼意,能不與馬超對敵以後一定要避開他。

在場衆人中唯一不同的是黃忠,看到馬超那急如雷霆,卻又宛如表演的一槍,讓他的熱血開始沸騰,武將啊,生存的意義就在於不斷的挑戰更高者,眼前的敵人,正是自己所最渴望的對手之一。

越想黃忠越激動,竟然突然間彷彿年輕了幾十歲,全然忘記了身邊的一切,又有了當年第一次踏上校場的感覺,恍惚中已經由城門殺到陣前。

城門口壓陣的士兵見黃忠有些恍恍惚惚的從陣中穿過,多少都有些擔心,可輕聲提醒幾聲,黃忠都沉浸在激動中沒有注意。想要大聲叫醒他,可在兩軍陣前又似乎不和軍法。

就在這一猶豫的時間,黃忠的戰馬已經到了兩軍陣前,好在馬超剛剛一招斬殺了敵將,心中正在洋洋自得,何況他就算有心思也是在野心方面,卻不習慣中原人士得爾虞我詐。因此他見黃忠這麼恍惚得過來,還以爲是爲自己剛纔一槍之威所嚇倒,於是大聲喊道:“兀那老將,你是何人,以見過我馬超的威風還敢上陣送死,莫非是活得不耐煩了嗎?”

他的聲音夠多大,在馬上的黃忠雖然不會被嚇倒,卻也被他這一聲喝醒,腦重略一轉個,已經想明白這是馬超看不起自己,於是也怒道:“小娃娃,好大的口氣,你能浪得虛名不過是沒有遇到真正的高人而已,今天看爺爺來教訓你。”

兩人話不投機當場動手,這下馬超可遇到了對手,黃忠的經驗多老到,什麼舉重若輕,其急如緩之類的花架子完全起不到對其他人的作用。而黃忠刀法中的精要同樣是技巧而不是力量,——當然,兩個人都用純力量的話也可以打我這樣的一兩百個。

城樓上和馬超軍中的衆將都看的眼花繚亂目瞪口呆,開始時還能分辨清一招一式,可是越打越快就只剩一片雪亮的刀光中槍尖閃爍的點點星芒。

龐統雖然已經隨軍多年,確是一點武功也不懂,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門道,想向身邊的人虛心請教一下究竟是誰佔據上風,可是別看在場的武將看的一個個如癡如醉,可是龐統一問,竟然沒有人能看出兩人高下。

這下的心中也沒有了底,自己早知道這樣就一口回絕他們的請戰好了,黃忠可是荊州的勇將之首,如果他敗了就算自己能以其他方式找回場面,難免讓大家龐統的心中對敵人多上一分忌憚,就這一點點的區別很有可能在關鍵的時刻影響戰局。

而且此時龐統心中還對黃忠有點憤憤,他已經不止一次見過黃忠神箭,料想除了天下有數的幾個高手,大多數人在黃忠的箭下都討不到一點便宜,如今遇到這樣難纏的對手卻如何不用?

其實龐統完全誤解了黃忠,黃忠不是不想用而是——忘了,他只知道馬超是一員非常適合他的敵將,武藝相差不二,力量也比自己高不了多少,而招式的巧妙程度也和自己差不多,唯一缺乏的就是一點點經驗和火候,這樣的一個對手幾乎是完全按照自己定做的,只感覺打的全身舒爽,完全忘了是在生死相搏。

最後龐統實在忍受不了這話中難以瞭解的局勢,乾脆命令手下衆將帶領人馬殺過去爲黃忠解圍,今日之戰就當他和了吧。

城內的將官雖然不敢與馬超交手,但提到兵馬衝擊,卻未必就怕了西涼兵,於是戰鼓不斷轉換城門大開,已經擺開進攻陣型的荊州軍一涌而出,直向馬超裹去。

馬超雖然正在陣前作戰,後面的馬岱龐德馬休馬玩等人也不是吃乾飯的,(馬鐵在涼州的時候戰死了)令旗一揮,輕裝戰車由兩翼包抄了過去,中間的步兵舉起了面前重盾,搭成一道道盾牆,一點一點向前移動,隨着衝擊起來,速度越來越快。

本在陣前表演的兩個人竟然不約而同使用了便於脫身的招式,眼下看不出誰的人馬會先到,面對武力相近的對手時候,誰一旦被對方的人流裹進去,後果都不會是很完美的。

雖然荊州軍覺得對方的巨盾看起來可能要難對付一點,但是一看到西涼軍手中短短的梭槍,想來戰鬥能力不會強到哪裡,於是按照日常的演練和戰場上經常做的那樣,距離敵人還有兩百步左右時,用盾牌在面前搭起一道屏障,接着弓手各就各位等待敵人衝進自己的射程來。

眼見敵人已經跨越到弓箭的射程範圍內,荊州兵毫不猶豫,連陣發動,漫天的箭雨向敵人撒下。

可大家雖然都已經料到弓箭對敵人的殺傷不會太大,卻也沒有想到徐州軍藉以縱橫疆場的連陣今天竟然也遇到了對手,隨着弓箭到達最高點開始下落,正在衝鋒中的西涼軍突然將自己剛纔還高舉的巨盾突然放斜,連在一起成魚鱗型,正好將斜上方的天空全部擋住,,雖然偶有箭枝穿過盾牌,真正殺傷的敵人卻也有限,難怪說步兵是弓箭手的剋星。

而事情還沒有到此結束,隨着西涼軍距離敵人越來越近,突然間,衝在最前面的幾排人都將自己的盾牌放下,荊州兵還沒有弄明白怎麼回事,敵人卻已經將手中的短矛投了出來,原來他們使用的赫然是投槍。

第9節 竹槓第4節 師兄第4節 獻門第6節 鐵騎第10節 先兆第8節 嚮導第3節 水手第5節 混亂第8節 劫殺第6節 派系第5節 驕兵第9節 選擇第10節 內訌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10節 施恩第7節 堅持第6節 玉璽第3節 二馬第3節 二馬第2節 遇險第8節 求賢第5節 破城(2)第1節 勝利第1節 失敗第8節 衝陣第4節 雙雄第1節 除患第3節 反擊第7節 反間第4節 探親第6節 兵變第6節 區別第9章 集結第9節 折肱第8節 結親第6節 交涉第3節 親者變仇敵第3節 水手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6節 派系第4節 死地第2節 試練第4節 轉變第8節 指路第5節 求和第3節 刺殺(二)第9節 三策第4節 師兄第1節 箭射劉玄德第10節 借兵(2)第2節 規劃第7節 夜談第10節 施恩第6節 鐵騎第1節 擴軍第6節 拒降第4節 北顧第10節 借兵(2)尾聲第7節 反間第10節 施恩第10章 城牆第9節 挑戰第8節 誓言第8節 歸降第6節 樓班第七節第3節 誓約第9節 諾言第8節 請降第1節 擁立契子第6節 拜山第3節 劫營(2)尾聲第7節 遇襲第1節 賣主第4節 決鬥第3節 平叛第9節 攻防第4節 單于第1節 勝利第5節 終第2節 肺腑第3節 壽辰第3節 平叛第5節 收穫第3節 壽辰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6節 派系第7節 醫聖第10節 敵城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3節 十字路口第2節 進退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4節 誘敵第2節 回顧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逆襲
第9節 竹槓第4節 師兄第4節 獻門第6節 鐵騎第10節 先兆第8節 嚮導第3節 水手第5節 混亂第8節 劫殺第6節 派系第5節 驕兵第9節 選擇第10節 內訌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10節 施恩第7節 堅持第6節 玉璽第3節 二馬第3節 二馬第2節 遇險第8節 求賢第5節 破城(2)第1節 勝利第1節 失敗第8節 衝陣第4節 雙雄第1節 除患第3節 反擊第7節 反間第4節 探親第6節 兵變第6節 區別第9章 集結第9節 折肱第8節 結親第6節 交涉第3節 親者變仇敵第3節 水手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6節 派系第4節 死地第2節 試練第4節 轉變第8節 指路第5節 求和第3節 刺殺(二)第9節 三策第4節 師兄第1節 箭射劉玄德第10節 借兵(2)第2節 規劃第7節 夜談第10節 施恩第6節 鐵騎第1節 擴軍第6節 拒降第4節 北顧第10節 借兵(2)尾聲第7節 反間第10節 施恩第10章 城牆第9節 挑戰第8節 誓言第8節 歸降第6節 樓班第七節第3節 誓約第9節 諾言第8節 請降第1節 擁立契子第6節 拜山第3節 劫營(2)尾聲第7節 遇襲第1節 賣主第4節 決鬥第3節 平叛第9節 攻防第4節 單于第1節 勝利第5節 終第2節 肺腑第3節 壽辰第3節 平叛第5節 收穫第3節 壽辰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6節 派系第7節 醫聖第10節 敵城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3節 十字路口第2節 進退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4節 誘敵第2節 回顧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8節 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