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示弱襲宛城

眼見城池就在眼前,這時卻見到後面征塵漸漸起,荊州軍終究還是追過來了,不過一路上龐統還是一再的提醒大家:“傳令下去,將行軍的速度放緩一點,雖然這些糧草不過是臨時收羅起來的,但要是被敵人狠心毀掉還是得不償失啊。”

旁邊的衆將還是有點不甘心,問道:“大人,難道您真的要將這批糧草都任由敵人奪去嗎?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也夠我們所有人馬支撐個十天半月,要是落到敵人手裡,將來攻城的時候說不定會給我們造成多大的麻煩啊。”

“哈哈哈哈!”龐統終於開始表現出他狂妄的一面,“不要怕,這些糧草敵人不拿還算了,敵人只要奪了過去,就註定他們要爲我軍做倉庫了,你們不用擔心,要不了多久,所有的糧食都會完璧歸趙,說不定我們還能收到不少的利息。”

除了少量的高級將領,大多數人都聽得一頭霧水,不過也罷,龐大人坐鎮荊州這麼久還很少犯什麼錯誤呢,似乎對所有事情他都有一個先見之明,不會這次面對敵人的時候纔出現失誤吧?

龐統在後面阻止軍馬追的過急,可是這樣給牛金造成的壓力也足夠大了,就算他再努力,裝滿糧食的車輛也不會比追擊的敵人快,一咬牙,牛金對身邊的衆人說:“不管怎麼樣,都要將糧草運回到城內,我帶領人馬去斷後,如果你們出了差錯,不但功勞沒有,我還會治你們的罪。”告誡完衆人,只留下足夠將車馬趕起來的人數,剩下的人馬都跟他主動去迎擊敵人爭取時間。

龐統見敵人還能轉回來心中總是要十分高興的,畢竟自己送了這麼多糧草給他卻不收回一點利息未免太可惜了一點,也不去追糧車,轉而將牛金這些人包圍起來。

牛金哪裡會想到敵人的目的本就不在糧草上,只能率領人馬拼死抵抗,敵衆我寡之下,饒是各各爭先,依然損失慘重。回頭一看,他的心中不由暗暗着急,爲何這麼久這些糧草還沒有運進城內?原來,一見到糧車回來,莫說是滿寵,就連曹仁都覺得事情進行的過於順利一些,遠遠的又見不到後面的人是否真是牛金,怕敵人賺城,細細盤查了一番,然後在衆多人馬的監視下方纔將糧車的隊伍緩緩放入城內,並且對每一輛車子都進行了仔細的搜尋,這麼一折騰哪還能快的起來。

牛金在後面心中叨唸:子孝兄,曹大人,你倒是快一點啊,難道非要將兄弟累死在這裡不成?他心中着急也沒有辦法,終於等他看到糧草已經進的差不多的時候,手下的軍馬也已經摺損大半,於是召集還能帶走的人馬繞城而走。

這也是曹仁給他下的死命令,如果遇到敵軍的追擊又甩不掉的話,只能繞城撤退,這樣敵人就不敢追擊的太緊迫,自然就更不會有乘勢奪城之虞。

龐統本就不認爲今天能夠一舉奪城,見曹軍處處謹慎,心中反而高興,敵人算計的越多,對自己的信心就會越高,到時候一旦出現錯誤,也就越是不可避免的。爲了堅定曹仁的信心,龐統又虛做攻打城池,這些事情平時也沒有少做,難道在敵人剛剛自以爲打了勝仗的時候戰鬥力會更差。龐統也不敢太過損失人馬,糧草以後可以奪回來,但是損失的兵員以後就沒有那麼容易補充了,於是攻擊一陣以後,就撤軍回了營去。

此後的幾天,龐統天天都帶人猛烈的攻擊城池——說是猛烈,其實卻沒有多少人真正的衝上去,只是場面上比較好看一點。曹仁的心中已經更有底,自己剛剛已經檢驗過這些糧草,都是貨真價實,敵人突然間遭受到這麼大的損失,恐怕支撐不了多久就要糧盡退兵了吧?

果然,幾天的猛攻之後,荊州軍終於還是卷旗拔寨,徐徐撤走。曹仁也不敢追趕,只是派人沿途偵察,聽說龐統軍在一路之上到處收買軍糧,哈哈大笑,對滿寵和牛金這些心腹說:“龐統小兒雖然厲害,畢竟還是年輕,難免有所疏失,這麼緊要的關頭卻丟失了糧草,焉有不敗?看來我們還是高看他了,明日我寫表章向朝廷請功,兩位賢弟只等受賞便是。哈哈哈哈~”

兩人都是對曹仁表示了祝賀,祝他指日高升,可是滿寵的心中還是隱隱的覺得事情不會有那麼簡單,這個龐統要是隻有這個水平,程玉又怎會派他鎮守如此重要的地方,但是幾天過去,忙於各種政務的他,逐漸也將這些事情拋到了腦後。

這天夜裡,曹仁正在處理公務,突然聽到外面有了嘈雜之聲,而且這聲音越來越大,他的心中十分不快,什麼事情就值得如此大驚小怪,於是推門出來觀看,可到了外面,他的臉色突然一變,竟然隱隱約約傳來喊殺之聲,這城內怎麼會有敵人可殺?他的心中多少有些迷茫,更多的是隱隱的擔憂,於是叫上幾個親衛出來觀看,剛一出門,卻恰好見到有人由喊殺的方向奔來,一見到曹仁這裡燈火通明,那人一頓,但卻還是跑到曹仁面前。可是卻早有曹仁身邊的衛士將其攔阻,那人只能遠遠的喊:“稟告曹將軍,荊州賊夜裡剛剛突然對東西北三門發起了進攻,現在北門已破,城內滿是敵軍,還請將軍定奪。”其實那人不過是想逃跑,但是遇到了曹仁,再跑被抓回來就要軍法處置了,靈機一動之下,才裝作是來向曹仁報告軍情。

曹仁聽他說完,真如五雷轟頂,敵人不是明明已經撤走了嗎?如何突然又在城下出現,更是直接攻入城內。但是眼下的情況也容不得他再多想,於是曹仁慌忙命令身邊的人都跟他去迎戰。正行之前,突然前面燈火通明,一員老將手捧金刀迎了上來:“敵將休走,南陽黃漢生到了!”卻正是老將黃忠。

曹仁在城中陡遇敵將,正是心膽俱顫之際,手中的本領又能發揮的出幾成,僕一交戰,就被黃忠忙了個不亦樂乎,恰在此時,又有一彪人馬殺來,卻是牛金領人來援,聽說敵人破城的消息,牛金也帶領人馬四下撲火,可是隨着北門失守以後,東西兩門也相繼淪陷,敵人也是越殺越多,牛金帶人往來衝突,正遇到曹仁這裡被黃忠纏住,可惜老黃忠隨着最近一段時間四處征戰的恢復,現在已經又處於一個人生的高峰,何況如今已經明顯是一個勝局更是越殺越勇,曹仁牛金兩人猶然抵擋不住,牛金看勢頭越來越不好,對身邊的曹仁說:“曹將軍,現在東西北三門俱破,已經抵擋不住了,我們還是快走吧,將來一定有機會殺回來報仇的。”

曹仁心中雖然不情願,但是看眼前的形勢,自己已經沒有取勝的希望,敵人也是越來越多,只能毅然對牛金說:“好,我們一同殺出城去,日後再報此仇。”

說完和牛金二人撇開黃忠,徑直奔北門殺去,黃忠雖然想追趕,卻是後有敵軍糾纏,前有自己的士兵阻礙,反正龐統已經做下安排,於是不再追趕,只是帶領手下的人奪城。

曹仁牛金二人脫離開黃忠以後,荊州軍再無人可以抵擋,一路殺到北門,且喜敵人並不是特別多,現在荊州軍都在忙於佔領城池,何況圍城必闕,北門正是敵人逃跑的主要通道,所以防守並非很嚴密,當然被兩人殺出城去,一路上兩人也並沒有閒着,邊逃邊收攏殘兵,也被他聚集了千把人,眼見離城的距離也差不多了,方想舒一口氣,突然間路兩邊喊殺聲又起,荊州的伏兵殺了出來,爲首的武將乃是劉備降將霍峻,當日他兵敗遭擒以後,在程玉的“柔情”攻勢之下,終於還是歸降了程玉,在龐統手下聽令,如今給他的任務就是埋伏在宛城往北的大路上劫殺敵人的敗兵,也算是給他一個早日立功融入荊州衆將的機會。

霍峻又如何不知,心中對龐統充滿了感激,只想以功勞報答。

曹軍剛剛不過由城內敗退下來,還沒有喘過氣來,眼前又有敵人的埋伏,當下爭相逃走,被荊州軍輕易的衝潰,分割包圍起來一塊塊的吃掉。牛金一見眼前又有伏兵,知道今日想兩個人都平安逃走的機會十分渺茫,於是對曹仁說:“子孝,你是三軍主帥不可有失,讓我來爲你斷後。”言畢,乘着曹仁沒有反應過來,在曹仁馬股上重重的抽了一下,戰馬得到命令,四蹄撒開就奔北方跑去。

牛金做過這些事後,轉過身來再也不回頭看一眼,只是看着眼前的敵人,很快就又有一隊荊州軍插到了他的後面,將他們這一小塊也包圍起來。牛金心中冷笑,雖然今天讓你們暫時佔了上風,可馬上就要讓你們看看,我曹家兒郎也不是好對付的,就憑這些蝦兵蟹將,今天就算死也要給你們一點顏色看看。

荊州軍又如何知道他的心中究竟再想些什麼,按照前面的步驟,分割包圍尚未完全完成,已經忍耐不足殺了上來。雖然想的比較簡單,但是真的就和敵人伸上手,牛金還是有點頂不住,“徐兵天下雄”,這是後來人對程玉當時徐州軍的評價,這個徐軍當然不只說的徐州,程玉勢力重所有的軍隊都受的一樣的訓練,守的一樣軍紀,吃的一樣糧草,拿的一樣兵器,就算有些許差距,卻也只有遇到自己人的時候才能夠看的出來。

任憑牛金也是一員大將,被這些低級士兵圍上,一樣是束手束腳,只能心中暗歎:“想不到我牛金竟然就死在這些小兵手裡。”

沒有挺上多長時間,牛金的戰馬已經爲敵人所傷,由馬上跌了下來,他又不甘心束手就縛,在馬下猶奮力死戰,準備捨身成仁。

哪知道就在這個時候,敵人的後面突然一陣混亂,一員大將帶着寥寥數十人竟然衝了進來,對牛金喊道:“牛賢弟,不要害怕,某曹仁來救你。”竟是曹仁又殺了回來。

原來曹仁的戰馬被牛金趕走以後,他費了很大力纔將戰馬拉住,一回頭的功夫見牛金已經爲敵人所包圍,當即就要撥馬回去救他。曹仁身邊的親衛擔憂主帥,勸他說:“將軍,敵人勢大,現在回去不過是徒然送死,您還是要保重自己啊。”

曹仁慨然對他們說:“爲大將者,怎可輕棄戰友于險地,必與之同生共死,你們先走吧,我來爲你們斷後。”

衆軍兵聽的都覺得鼻子發酸,有人喊了起來:“爲士兵者怎可棄主帥於險地?我們和您一起去。”曹仁這一句話竟然激起了手下人無邊的俠氣,雖然此時軍兵大多已經逃散,曹仁身邊不過百人而已,竟然突然間讓人生出千軍萬馬的錯覺。

這些人竟然徑直殺入陣中,雖然折損了將近半數,究竟還是將牛金救了出來。徐州軍一是出於對敵人的敬佩,二是也對敵人的勇猛稍有驚愕,終被敵人殺出重圍,霍峻感覺再追下去恐怕得不償失,於是也放緩了腳步,打掃戰場清點戰果,然後回城交令。

清晨時分,龐統也帶領手下的人進入宛城,在路過糧倉的時候,他仰天大笑說:“我說的沒有錯吧,如今糧草都在這裡,曹軍付的利息也在這裡,大家儘可以放心了吧。”

衆人也對龐統一陣吹捧,確實龐統當日故意讓敵軍劫奪糧草是示其有不戰之由,然後藉故兵退,竟然成功的騙敵人放鬆了警惕,所以派到敵後埋伏下來的荊州軍纔可以輕而易舉的攻下宛城。

各將都紛紛來到龐統面前交令,龐統聽說竟然沒有捉住曹仁,也不由搖了搖頭,想不到曹仁的竟然如此勇猛,自己還是小看他了。這時文聘也回來交令,總算告訴他一個好消息,自己在亂軍之中捉住了敵人的大將滿寵,龐統叫下面軍卒將他帶上來審問。

第2節 妙才第十九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5節 啓示第10節 聯姻第5節 戰果第1節 投軍第2節 聚賢第10節 治療第8節 再會第2節 兩難第10節 內訌契子第3節 血詔第7節 絕境第2節 試練第4節 危機第6節 人才第十五節第4節 調兵遣將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3節 水手第4節 單于第1節 擁立第8節 慘淡第1節 弱點第1節 成就第6節 俘虜第7節 奪城第10節 比武第2節 談和第三節第3節 理念第9章 集結第3節 詐城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3節 誓約第五節第一節第8節 復仇第1節 誘敵第1節 投軍第7節 郡守第6節 反撲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節 霸王定計第8節 家事第2節 約定第1節 刺殺第2節 會盟第6節 孔融第10節 擔憂第8節 重任第3節 劫營(2)清明第4節 兩雄交兵第3節 理念第7節 低落第3節 脫險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5節 破城(2)第9節 鳳雛第4節 徐州第1節 議和第9節 醒悟第10節 借兵(2)第4節 糧草第10章 城牆第1節 弱點第10節 奇兵第3節 借兵第4節 奇襲第2節 說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10節 比武第10節 義父第5節 終第1節 平局第4節 副將第10節 叛亂第2節 冤情第6節 敵後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3節 備戰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十五節第2節 治胡第5節 陡遇強敵第4節 鴻門第5節 庭戰第5節 異狀第8節 逆襲第4節 運氣第7節 烏丸第9節 緩衝第7節 分歧第3節 身世第9節 戰利第7節 遊擊第2節 英雄各擅場
第2節 妙才第十九節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5節 啓示第10節 聯姻第5節 戰果第1節 投軍第2節 聚賢第10節 治療第8節 再會第2節 兩難第10節 內訌契子第3節 血詔第7節 絕境第2節 試練第4節 危機第6節 人才第十五節第4節 調兵遣將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3節 水手第4節 單于第1節 擁立第8節 慘淡第1節 弱點第1節 成就第6節 俘虜第7節 奪城第10節 比武第2節 談和第三節第3節 理念第9章 集結第3節 詐城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3節 誓約第五節第一節第8節 復仇第1節 誘敵第1節 投軍第7節 郡守第6節 反撲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節 霸王定計第8節 家事第2節 約定第1節 刺殺第2節 會盟第6節 孔融第10節 擔憂第8節 重任第3節 劫營(2)清明第4節 兩雄交兵第3節 理念第7節 低落第3節 脫險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5節 破城(2)第9節 鳳雛第4節 徐州第1節 議和第9節 醒悟第10節 借兵(2)第4節 糧草第10章 城牆第1節 弱點第10節 奇兵第3節 借兵第4節 奇襲第2節 說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10節 比武第10節 義父第5節 終第1節 平局第4節 副將第10節 叛亂第2節 冤情第6節 敵後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3節 備戰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十五節第2節 治胡第5節 陡遇強敵第4節 鴻門第5節 庭戰第5節 異狀第8節 逆襲第4節 運氣第7節 烏丸第9節 緩衝第7節 分歧第3節 身世第9節 戰利第7節 遊擊第2節 英雄各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