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劉奇開口問道,“莫非此事還與當年道門化胡有關?”

劉思平靜地說道,“夫君,雖然沒有關係,卻也相距不遠!若是夫君不嫌棄妾身絮叨,那妾身就將此事與夫君說上一二!

鬼方又名易國,此易,乃是《易經》之易!《易?既濟》九三艾辭曰:高宗伐鬼方,叄年克之,小人弗用。《易?未濟》九四艾辭曰: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所用伐鬼方者,季歷也!至此,周發跡與周原,成爲西方諸侯之長,而後季歷因爲實力強大,被文丁囚禁,絕食而死!

到了文丁之子帝乙繼位之時,爲了討伐東夷,便只得安撫西周,嫁妹於季歷之子姬昌,這便是《易經》之中所說的帝乙歸妹,這便是周逐漸強盛,而商逐漸沒落之景,此事前後歷經近百年,想來夫君對這些歷史也有所耳聞!

妾身今日說的是,便是高宗伐鬼方,高宗爲何伐鬼方,而後商朝爲何逐步對外討伐四夷,對外說是賓服四夷,可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根據我朝探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候逐漸變冷,北方遊牧胡人難以生存,只得逐步南下,爲了生存,揮刀指向中原,這纔有高宗伐鬼方之類的記載,在這近百年時間之內,商朝對外討伐蠻夷的記錄可不少,若是夫君有意,可以從《易經》等書之中細細尋找,雖然不完整,但蛛絲馬跡少不了!

而到了周朝,隨着周朝的開發,關中、隴上等地已經逐步開化,到了西周末年,國朝不穩,看似是周幽王廢嫡立庶,可實際上,卻是因爲氣候變冷,犬戎南攻,當時周朝國力衰弱,無力抵擋,這纔有了平王東遷洛邑,至此周朝國力一落千里,無力賓服四方屬國,纔有了春秋戰國!

到春秋時期,氣候再次變寒,林胡、婁煩等東胡大部落,屢次侵襲,這才讓晉國一些公卿崛起,有了三家分晉的徵兆,戰國末期,氣候轉寒,匈奴與林胡、婁煩等部落南侵,被李牧擊潰,再晚上幾十年,匈奴又意圖南侵,秦皇雄才大略,建長城,以數十萬大軍陳兵塞上,將匈奴阻擋在長城之外!

而這也成了暴秦的累贅,暴秦爲了維持邊疆穩定,只得加重稅賦,百姓不堪其苦,紛紛揭竿而起,等到我大漢立國之初,寒冷如舊,這纔有白登之圍的窘迫,而等到後來氣候轉暖,孝武皇帝才能讓帳下精銳,追亡逐北,勒石燕然!

WWW ▪тт κan ▪c○

而近幾年,北方氣候又有逐漸轉冷的跡象,如今我大漢,可能抵擋得住?與其如此,夫君倒不如先放着呂布與曹操,等到子孫後世,再說收復幷州、幽州之策!先前夫君收復冀州之時,妾身就想要勸阻,可想想冀州畢竟是我大漢上州,還有幷州與幽州在北方阻擋着,也就沒有勸阻夫君!”

聽到劉思一番訴說,劉奇腦海之中第一時間就冒出了一個名詞:小冰河時期!多地年平均氣溫都比正常標準低,夏天則有大旱大澇相繼出現,不僅僅河北,就連中原、淮南、江南,甚至就連交州都會受到影響!而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最明確的就是明末的小冰河時期,全國大旱,顆粒無收,冬季嚴寒無匹,內憂外患之下,纔有了建奴的逆襲!

而劉奇隱約記得,殷商末年道西周初年,東漢末年到三國兩晉,唐末五代宋初都是小冰河時期,只是缺乏史料佐證而已!而想在從自家內人口中說出,不僅僅有西周初年,還有東周初年,甚至戰國初年延續到漢初,都是小冰河時期,面對這些事情,作爲大漢朝廷,暗中居然都有記載,想到這裡,劉奇不由得感慨,自己還是太小看古人了!

當下劉奇呢喃道,“小冰河時期!”

聽到劉奇的呢喃,劉思眼睛一閃,開口問道,“夫君,什麼叫小冰河時期?”

劉奇平靜地說道,“此乃天道,每過數百年,總有數十近百年旱災澇災頻繁,氣候變得極爲嚴寒,縱然江淮南方地帶,冬日裡河面也會結冰三尺!”

而後劉奇盯着劉思說道,“那你也該告訴爲夫,你爲何會知道這些?”

劉思帶着幾分淡然說道,“當年孝武皇帝繼位之後,有人獻策,言說國朝興衰,就將此事奉上,從商末到我大漢立國,中間的一些艱險歷歷在目,甚至就連大秦當年每年爲了抵抗匈奴,在北境消耗的錢糧數目,也都有大致記載,若是放在太平年間,這些錢糧自然不算什麼大事,可若是天下天災人禍不斷,那這些錢糧,可就要了百姓的性命了!

自此之後,我大漢皇室之中,歷代都將此秘密口口相授,當年光武皇帝有幸聆聽此言,我大漢皇室這才細細監察此事,此番夫君既然想要知曉,那賤妾自然知無不言!”

劉奇抖了抖眉毛說道,“如此重大的消息,事關我大漢興衰存亡生死,斷然不會讓你一個小女子輕易知曉,你還是告訴爲夫,你從何處得到這些消息的吧!”

就在劉思萬分爲難的時候,一道聲音從門外傳來,“是我告訴她的,不過是想借着長公主的口將這個消息傳遞給大司馬,卻沒想到大司馬對此竟然將信將疑!”

等到門被推開,看到此人與天子劉協有幾分相似的臉,劉奇心中隱有幾分猜測,卻並未點破,開口問道,“你是何人?”

來人與劉奇年紀相當,可也許是在外奔波的時間久了,看起來比劉奇還要滄桑幾分!聽到劉奇發問,來人帶着幾分淡然說道,“某以前叫什麼,不值一提,平日裡被喚作史侯,現在嘛,在江湖上略有薄名,若是王爺不介意,就喚某家史阿罷!”

劉奇挑了挑眉說道,“某不知道該稱呼閣下一聲陛下,還說稱呼閣下一聲弘農王,或是稱呼閣下爲懷王!”

看到史阿逐漸變了的臉色,劉奇知曉,自己叫破這位昔日的皇帝,假死脫身的少帝劉辯,着實讓這位不快了,當下劉奇又拋出了另一記殺手鐗,“閣下不必失措,也沒必要隱瞞,更沒必要否認!閣下既然自稱史侯,本官不才,恰巧知曉,昔日的道人史子渺,或者說是龍門李元禮的幼子李渺,當年一把火讓董卓燒了洛陽,親自用毒酒毒死弘農王的李儒李文優如今何在!”

史阿平靜地說道,“某想到過是大司馬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猜出某家身份的,卻未曾料到,恩施竟然將某家身份對大司馬說的一乾二淨清清楚楚!不過倒也無妨,畢竟懷王墳頭的草已經三尺高了,就是現在某家出去,說自己是先帝子嗣,這世上又有誰會相信呢?不知恩師,如今可還好!”

劉奇同樣冷靜的開說道,“都是爲我大漢效勞之人,某家豈會寒了我大漢忠義之士的心,如今的錦衣衛指揮使李錦衣,也算是位高權重,威風赫赫!”

史阿開口說道,“大司馬能夠剿除道門餘孽,將泠壽光、張魯、左慈等道門餘孽的項上人頭拿下,又能擯除鄭康成、胡孔明等儒家賊子,某家自然覺得大快人心!可如今大司馬讓天下讀書人,大肆修建學宮,宣揚教化,讓儒門風頭空前,卻是讓某家有些看不透了,但願大司馬此舉不會引狼入室吧!”

劉奇感慨着說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道門蠱惑百姓,着實該除去!可帝王心術,無非平衡二字,哪怕天下見門派爭鋒,也不外乎平衡二字,當年鬼谷與道門爭鋒,後來纔有了儒門,等到孝武皇帝罷黜百家之後,儒門已經非是儒門了,而我等要做的,是除去陸渾山那羣意欲實施化胡之策圖謀不軌之徒。而非是除去儒學!

朝廷要做的,就是將其引入正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而我大漢想要強盛,就要兼收幷蓄,去蕪存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這纔是正道,叫什麼,並不重要!儒學之名,如同瓦缶,而昔日儒學,就如同缶中清水,如今某家在瓦缶中加入佐料米糧肉糜菜蔬,細細烹調,才能成爲美味,治大國如烹小鮮,便是此理!如今有瓦缶作爲容器烹飪,又何必再費力氣去造一個陶盆呢?”

史阿頗有深意的看了劉奇一眼,“大司馬倒是好心胸,好氣魄,就不怕有人看這瓦缶不順眼,一腳將之踢碎了泄憤?”

劉奇哈哈大笑道,“等到日後,凡是讀書識字之人皆可稱爲儒生,就連鄉野農夫,識得幾個斗大的字也敢稱爲儒生的時候,還有誰會看儒生不順眼?到時候這個稱呼就如同人要穿衣吃飯一樣平常,某倒是未曾見過有人不穿衣服不吃飯!”

旋即劉奇瞥了史阿一眼,笑眯眯的說道,“你如今現身,就不怕被天下人得知,惹得天下惶惶不安麼?”

史阿同樣笑眯眯的說道,“某不過一江湖遊俠,雖然遊走四方,卻也未曾犯過朝廷禁令,又有誰會和我過不去呢?”

劉奇擡手朝北一指,開口說道,“比如幽州那位,曹操曹孟德,就很想見到你!若是知曉你的身份,恐怕我大漢就要多一位天子了,到時候鎮平這位名不正言不順,卿便可一統我大漢大統了!”

史阿聽到劉奇的調侃,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今天下人心在大司馬,別說是某家,縱然家父復生,恐怕也難以撼動大司馬的地位,區區一個曹孟德,當年在中原兵多將廣,都被大司馬一戰擊潰,莫非如今曹孟德躲到了遼東苦寒之地,大司馬反倒怕了?這可不像是大司馬的態度!”

劉奇又指了指皇宮的方向,開口說道,“若是知曉卿的身份,宮中那位恐怕要惴惴不安了!不管誰下令,畢竟當年的事情,是那位點頭的!”

史阿平靜地說道,“某想來,惴惴不安的恐怕不是宮中那位,而是某家眼前的大司馬吧!如今大司馬輕而無備前來,就不怕某爲了我大漢江山,行匹夫之怒麼?”

劉奇再次放聲笑道,“這鎮平內外,某還真沒什麼可懼的!若閣下真是爲了我大漢江山,就不會動我一根毫毛,想來閣下也清楚,如今大漢江山,繫於某家一身,縱然沒了某家,朝中公卿也能輔佐着某家幼子更進一步,這已經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反倒是我大漢江山,卻可能因爲此事再次四分五裂,你不敢冒這個險!”

劉奇盯着史阿說道,“若是閣下真想要某家項上人頭,恐怕也不會將有些事情告訴某家了!你說是不是,大舅哥!”

聽到劉奇調笑的話語,史阿反倒是鎮定自若的說道,“大司馬果真是大司馬,膽魄見識都是非凡,心思縝密,當世恐無人能及!”

劉奇再次盯着史阿說道,“反倒是你,光明正大的冒出來,就不怕本王狠施辣手,將你除去麼?”

史阿同樣鎮定自若的說道,“首先,某家沒想到大司馬能知道某家身份,到了這一步,某家反倒是更相信大司馬的胸襟了!反正如今某家孤苦伶仃,孑然一身,縱然一死,又有何懼?有我劉氏子孫振興我大漢江山,某家也算是安心了!”

劉奇開口說道,“某家倒是對閣下多了幾分好奇,閣下竟然對這九五之尊,沒有絲毫覬覦之色!”

史阿搖了搖頭說道,“某家對這皇位本就不感興趣,再說了,某家有自知之明,不是治世之才!當年父皇要某家繼任帝位,某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父皇這纔開始培養皇弟!只可惜,天意弄人,我那舅舅與母后,對此卻是十分執着,再加上當時幼弟年幼,某家才接手帝位,某家又不好拂了母后好意!

再後來,董卓推舉皇弟繼位,某家也就順水推舟了,後來某家爲了行事方便,更是藉着旁人之手,行了鴆殺之策,假計脫身,隱身幕後,想要暗中借力,幫扶我大漢一把,只可惜,某家只有手中三尺劍,卻沒有派上多大用場!”

第四百一十四章 荀攸的反擊第八百四十六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鄭玄之殤第九百二十章第七百八十八章 好壞參半!孰好孰壞?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事第八百四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人都倒戈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四百六十六章 孫伯符死於此處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曾殺人先折戟第一百四十六章 蠻人攻略之圖謀蔡瑁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是逼宮,勝似逼宮第七百一十七章 第二個穿越衆第六十一章 詐死?第七百四十章 驍騎出擊——名士猛將各自算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你就這樣被我征服第六百五十七章 算計劉備,調教曹操第五百八十五章 二袁臂膀爭短長第七百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班師回朝第六百三十章 修德方是綿延根第六百零三章 從來父子不相離第四百一十八章 呼鷹臺上第一犬第五百七十二章 反手爲妖覆手祥第二百三十二章 庶人之劍第八百三十四章 願與百姓共患難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軍交鋒各算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子敬自是豪俠士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三百九十九章 狂妄周舒,霸氣甘寧第六百零四章 養晦北疆藏春秋第六百章 笑談殺人不留情第九十七章 陰修第四百六十九章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八百九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荊南亂起第五百零一章 站在風口浪尖,豬都能飛起來第三百四十章 劉將軍的鴻門宴第七百七十六章 鄭玄之殤第五十八章 治傷(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兩閣三殿五院第六百六十章 人臣貴在明大義第一百零二章 夜對第七百八十二章 驚雷乍起第八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呂布破繭第八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通復仇第七百七十三章 夏侯淵兵敗小沛第四百七十二章 繡衣使者第八百一十九章 恕臣不受嗟來之爵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忠的智慧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三夜第七百一十九章 動搖根基的禍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蠻人攻略之事態惡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還請祭酒大人賜教第八百七十一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戲忠張任論蜀中攻防第八百八十九章第四章 征服第五十一章 荀正第五百七十二章 反手爲妖覆手祥第二百零六章 張儉的教誨第六百八十四章 狀元紅與尚書左丞第六百零七章 十萬蠻軍一戰收第三百七十一章 劉備手書退孟德第三百九十五章 誰爲我主持公道?第二十六章 敵降第九百零三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疑竇重重第三百九十一章 來自晚輩的插刀第四百零四章 未戰先亂的板楯蠻第九十五章 初見司馬徽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曾殺人先折戟第八百八十八章第七百零四章 將軍一箭落旄頭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奈雲山遮望眼第八百九十八章第六十章 真假第六百八十四章 狀元紅與尚書左丞第六百三十四章 行陽謀劉備運糧第八百四十三章第七百八十三章 劉表的退意第四百五十六章 糾結的天子第八百七十三章第六十一章 詐死?第六十四章 攻城第一十三章 謀李豐第四百一十八章 呼鷹臺上第一犬第六十八章 北上宛縣第一百三十章 風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蠻人攻略之羅縣終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一百八十八章 戲志才言語嚇張允第六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爲王道第三百五十章 心懷天下則算計天下第五百五十章 波瀾起落不留痕
第四百一十四章 荀攸的反擊第八百四十六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鄭玄之殤第九百二十章第七百八十八章 好壞參半!孰好孰壞?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事第八百四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人都倒戈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失意的荀彧第四百六十六章 孫伯符死於此處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曾殺人先折戟第一百四十六章 蠻人攻略之圖謀蔡瑁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是逼宮,勝似逼宮第七百一十七章 第二個穿越衆第六十一章 詐死?第七百四十章 驍騎出擊——名士猛將各自算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你就這樣被我征服第六百五十七章 算計劉備,調教曹操第五百八十五章 二袁臂膀爭短長第七百七十八章 出人意料的班師回朝第六百三十章 修德方是綿延根第六百零三章 從來父子不相離第四百一十八章 呼鷹臺上第一犬第五百七十二章 反手爲妖覆手祥第二百三十二章 庶人之劍第八百三十四章 願與百姓共患難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軍交鋒各算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子敬自是豪俠士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三百九十九章 狂妄周舒,霸氣甘寧第六百零四章 養晦北疆藏春秋第六百章 笑談殺人不留情第九十七章 陰修第四百六十九章 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第七百八十五章 掀翻天下的亂局第八百九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荊南亂起第五百零一章 站在風口浪尖,豬都能飛起來第三百四十章 劉將軍的鴻門宴第七百七十六章 鄭玄之殤第五十八章 治傷(下)第八百三十二章 兩閣三殿五院第六百六十章 人臣貴在明大義第一百零二章 夜對第七百八十二章 驚雷乍起第八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呂布破繭第八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通復仇第七百七十三章 夏侯淵兵敗小沛第四百七十二章 繡衣使者第八百一十九章 恕臣不受嗟來之爵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忠的智慧第一百九十八章 第三夜第七百一十九章 動搖根基的禍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蠻人攻略之事態惡化第八百一十二章 還請祭酒大人賜教第八百七十一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戲忠張任論蜀中攻防第八百八十九章第四章 征服第五十一章 荀正第五百七十二章 反手爲妖覆手祥第二百零六章 張儉的教誨第六百八十四章 狀元紅與尚書左丞第六百零七章 十萬蠻軍一戰收第三百七十一章 劉備手書退孟德第三百九十五章 誰爲我主持公道?第二十六章 敵降第九百零三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疑竇重重第三百九十一章 來自晚輩的插刀第四百零四章 未戰先亂的板楯蠻第九十五章 初見司馬徽第五百九十七章 未曾殺人先折戟第八百八十八章第七百零四章 將軍一箭落旄頭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奈雲山遮望眼第八百九十八章第六十章 真假第六百八十四章 狀元紅與尚書左丞第六百三十四章 行陽謀劉備運糧第八百四十三章第七百八十三章 劉表的退意第四百五十六章 糾結的天子第八百七十三章第六十一章 詐死?第六十四章 攻城第一十三章 謀李豐第四百一十八章 呼鷹臺上第一犬第六十八章 北上宛縣第一百三十章 風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蠻人攻略之羅縣終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子化胡不曾休第一百八十八章 戲志才言語嚇張允第六百五十三章 虛虛實實爲王道第三百五十章 心懷天下則算計天下第五百五十章 波瀾起落不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