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

杜恕左臂無力垂下,血液滴落,送曲英一行人離去,他站在柴扉門前,目送曲英十餘騎消失在視線盡頭。

他心中發冷,眉目也顯得銳利非常。

轉身,看到杜理、杜寬和一衆杜氏黨羽,見他們一個個神色嚴峻,顯然都嗅到了危險氣息。

杜恕扭頭去看一側的木棚,衆人讓開道路,跟着杜恕來到木棚,圍坐在一起。

一名擅長醫術的杜氏故吏爲他包紮傷口,杜恕閉目沉思,分析左右,最終語氣沉肅:“關中即將大變,稍有差池,生死立分。”

杜理愕然:“兄長,此言何意?”

杜恕環視衆人,道:“曲英自言受遊楚、張既助力極多,張既與馬超有滅家之仇,天水大姓又誅殺馬超妻子,此類人物,豈敢輕易降漢?遊楚累受魏恩,豈會輕易叛國?吳質多謀,善施絕計……我家若作壁上觀,今後關中無人矣。”

杜理還沒拐過彎,杜寬就問:“兄長意欲爲何?”

杜氏黨羽也都面容沉肅不做表態,這種事情只能跟着杜氏同進同退,杜氏家族有跟漢朝廷對話、談判、講條件的資格;而他們沒有。只有牢牢團結在杜氏家族左右,大夥才能安全渡過這場生存危機。

關中的形勢很嚴峻,若非雍涼二州大姓、豪強積極參政,或握有規模龐大的部曲私兵,現在早就被吳質清理了。

三十年前關中大亂,屍橫遍野。

活下來的人,自然知道抱團,掌握武力的重要性。

之後一系列戰爭,又加劇了關中人的危險預防意識。

就現在的天下形勢來說,關中人也是有自己看法的。

百姓無知,士人遊學往來,甚至鄉黨日常禮儀往來時自會坐下來聊一聊天下形勢,士人對未來是有看法的。

未來發展的趨勢有許多種,各種可能性的概率大小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各種可能性擺在面前,哪一種對自己友好,關中人自然有所認知。

這種認知,幾乎是一種共識:只要打開武關道,所有關中人就能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

荊州在戰爭中幾乎被摧毀,可在田信手裡,還是有了麥城、丹陽邑、鄧邑的繁華富饒;投降漢軍的關中降兵,也跟着田信成長爲威震天下的北府兵。

只要關中子弟兵回來,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漢軍一小一大兩次北伐,直接打斷了關東四州士人的脊樑骨……關中人心裡頭的暗爽,也只有關中人自己明白。

或許,在關東四州倒黴這個話題下,關中人這個概念可以用關西人、西州人、關隴人來代替。

從前漢到後漢,就是一部西州人的衰落、倒黴歷史。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完了,五世三公四世太尉的弘農楊氏家族也快完了,西州需要一個新的領袖。

弘農楊氏的家主楊彪還活着,如今已有八十三歲高齡,他歷任許都朝廷的三公;曹丕篡漢後,欲拜楊彪爲大魏太尉,好傳承楊氏家族四世太尉的美名,楊彪拒絕了。

自楊修被殺後,偌大的弘農楊氏,名震海內的楊彪保不住自己獨子,如今只跟一個孫兒守着天下第一名門的門戶,彷彿立身黃昏前,在靜靜等待黑夜的到來。

楊修的早早凋零,意味着弘農楊氏正規的傳承開始斷絕。

楊彪已經八十三歲了,他不可能活到一百歲,他十幾歲的孫子很難支撐局面、也不可能全盤繼承楊彪的人脈……抱歉,楊彪的人脈、影響力,已經被曹操、曹丕父子攪碎。

木棚之內,杜恕陷入沉思。

吳質已然張網已待,現在任何的反常行爲,都會引來吳質的迅猛打擊。

任何聯繫漢軍、聯繫楊彪、警告關中大族的行爲,都會第一時間遭到吳質的毀滅性打擊。

需要一種安全、可靠的方式,拯救關中大姓、豪強。

現在沒有所謂的安全,真要爲了安全,就應該關起門,坐看吳質動手誅殺關中大姓。

шωш ●Tтkд n ●c○ 必須要冒險,不冒險不足以做事。

否則吳質一旦動手,漢軍救援不及,關中大姓就兩種結局,要麼被殺,成爲漢室的忠魂;要麼或者,徹底揹負叛臣的帽子,再無迴旋餘地,只能跟着大魏一條路走到底。

楊彪在弘農華陰縣,太遠了,來不及聯繫;誰也不清楚關中大姓各家的真實態度,在吳質屠刀面前,保持冷靜、勇氣、原則性的人……這種人從來都不多。

只能涉險越過藍田,走武關道,去聯繫駐屯南陽的北府兵。

杜陵,就在藍田北!

所有人分散突圍,晝伏夜出,一定可以走山中偏僻小路,把這條消息送到北府。

可問題又來了,北府兵能不能迅速出動,解救關中父老、鄉黨?

漢先主駕崩,漢軍士氣有一定程度的跌落,如果沒有漢朝廷的許可,北府兵敢不敢出擊關中?

若是拖延,等吳質完成殺戮,重新統合關中,那關中大姓要麼死,要麼做賊,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杜恕衡量得失,久久不言。

杜理忍不住開口:“兄長,吳質步步緊逼,我已退無可退。”

杜寬也跟着提出看法:“今陳公文治武功天下無雙,吳質實乃籠中之鳥,實屬插翅難逃。待陳公親率天兵,關隴勢必爭相歸附!”

故吏中名叫索湛的人面目粗陋,孔武有力,卻也是聲音沉肅,神態慎重:“僕久離鄉土,也知曲英驕橫、剛愎之名。今日一見,傳言不假。”

他又環視諸人:“我料其左右必有吳質心腹,今日雖瞞過一時,卻瞞不過吳質本人。我以爲,今夜就該突圍請援。”

又有一人站起來,拱手:“僕曾爲上林苑吏,知曉道路,可繞藍田走小道直趨南陽。”

關中的上林苑很大,上林苑的西邊,就是田信祖籍所在的樗縣、東邊就是藍田。

衆人目光下,杜恕回頭看一眼父親杜畿的墓地,杜畿有遺囑,要求火化、儉葬。

可能已經預示了這一天,可以避免三個兒子被孝道挾持。

不需要留人守在這裡,帶了骨灰跑路即可,半路找個地方掩藏也行。

“既如此,就拜託諸君了。”

杜恕起身,向一衆故吏、門生施禮:“此去南陽,道路深遠,我杜氏五口人丁,皆賴諸君護持。”

索湛率先回答:“僕父子曾受杜伯侯公活命之恩,今當效死!”

弔喪後,還留在杜畿陵墓邊一同守孝的,肯定是門生、故吏中關係最爲親近的一類。

杜氏三兄弟就杜恕成婚,還有一個兒子杜預;除此之外再無更多的人口。

前來弔喪的門生故吏,肯定單身出門,或結伴而來,或僱傭武士隨同……屬於高機動、高武力羣體。

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三十二章 貪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三百章 精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九十二章 勢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
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七十五章 集結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棄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七百五十章 溫泉館第一百五十九章 將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三十二章 貪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準備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爲先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四百四十四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雙亡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三百六十八章 麻木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四章 孟達第二百一十二章 新制第三百章 精兵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二百七十七章 溼布巾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九十二章 勢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四百一十四章 皮毛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八百二十五章 洞悉前塵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想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五十四章 互賣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午富的誕生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六十六章 必然的一刀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