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陳氏

廷尉府內,劉琰翻閱卷宗,協同廖立主持各項審問工作。

隨着徐州會館的火勢得到控制,越來越多的作亂賊人被揭舉、擒拿歸案。

另一邊城門校尉習宏放縱叛將牛金出逃,卻追回神兵方天戟,還擒拿了一些隨牛金出逃卻在格鬥中受傷的賊人。

追回方天戟本就是一樁大功,沒有方天戟就無法向北府交待。

何況抓不抓牛金的區別,也就是審案深度的問題……這個深度涉及沛國長公主,牛金跑掉反而是好事,不會牽連到帝室。

習宏也在格鬥中險些被牛金一戟破胸殺死……若牛金手裡的方天戟柄杆再長哪怕一寸,就能破開習宏的胸膛。

沒人懷疑習宏的忠誠和立場,以至於牛金的名字只出現在習宏的口述中,並沒有出現在卷宗中。

這種程度的案情,因爲需要模糊、朦朧處理的地方太多了,反而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一個擔心影響到帝室今後的待遇問題,就能順着抹除曹楷、牛金這兩個人在案發前後的存在感。

不同於劉琰苛刻的態度,廖立反而如釋重負,端茶小飲旁觀廷尉府審案。

劉琰恨不得抓住所有的線索,順着深查,連根拔起,斬草除根。

比如此刻,魏不霸左臂包紮後整個躺在擔架上接受問詢,劉琰神態陰厲:“我聞文長將軍于徐州剷除豪強手段酷烈,卻對下邳諸陳氏格外優待。今徐州會館內賊人蓄意縱火,延燒數百家,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毫無人性。而起初徐州會館修建,就有諸陳之力。”

魏不霸靜靜聽着,神情從容,顯然沒有被劉琰恐嚇住。

只要大將軍還在一天,就沒人能殺他,大不了流放去偏遠荒蕪之地。

朝廷更替,必有大赦。

魏不霸同時也低眉順目很是配合的聆聽,不敢咋呼刺激劉琰。

因爲妻子的事情,劉琰已然快成爲狾犬,是個逮住人就往死裡咬的人。

劉琰翻到徐州會館修築的相關資料清單上,止不住的手顫,下邳陳氏至今發跡也就六代人,雖不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那樣顯赫於朝堂,卻是徐州最爲頑固的地頭蛇。

盧植、鄭玄、管寧、華歆等人都是陳登伯祖父陳球的記名弟子,審配是陳球的故吏……陳球參與誅除宦官行動失敗下獄處死,審配還參與葬禮,搭了三百錢的禮。

陳球之子吳郡郡守、安東將軍陳瑀是敢號召江東豪強圍剿孫策的人,他戰敗落幕後,又有堂侄陳登與江東死磕。

而孫策遇刺這麼大的事件,當年就有人懷疑是陳登乾的。

不止是陳瑀渾水摸魚對江東存有想法,陳登當年大破孫權俘斬過萬時也對江東存有想法,只是被曹操從廣陵調離,去了西邊的東城,並病死在這裡。

曹丕篡漢自立時,陳登之子陳肅爲表達態度、緩解來自曹丕的壓力,就出仕爲魏國郎中,旋即告病離職,算是跳出了漢室朝廷的黑名單。

隨後北伐大勝擊潰魏軍戰意後,陳肅主動來投,如今是東觀博士之一。

可以這麼說,陳肅就是徐州世家的總代表人。

徐州會館,自然是在陳肅支持下建成的……這並不能成爲指責陳肅的有力證據,各州都有類似的會館,充當官方、民間的共同信息交流中轉平臺。

如果深查查到陳肅,那魏延就得在徐州大殺特殺。

陳氏家族作爲一方學閥,極有可能從此四分五裂,陷入長久的沉淪。

算起來劉琰跟徐州世族沒仇,跟下邳陳氏也沒仇。

先帝擔任豫州牧時,劉琰作爲豫州魯國的宗室人才,纔在各方力量催促下投效先帝,追隨左右周旋天下。

可魯國就在徐州邊上,自然清楚陳氏在下邳的影響力。

尤其是他年青的時候,陳氏影響力更是向外輻射。

朝野都非常忌憚袁術、呂布聯合,形成徐揚割據勢力;而正是陳珪、陳登、陳瑀攪動時勢,影響了東南格局,是先帝、袁術、呂布、臧霸等人命運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現在卻要親手摧毀年輕時仰望的陳氏家族,劉琰心情很是複雜,隱隱間又有些快意。

他的緊握卷宗,詢問關鍵人物:“劉騫,可是敵國尚書令陳矯之子?”

魏不霸愣了愣,做思索模樣,搖頭:“不知此事真假,此人只說是廣陵厲王之後,會館諸人皆是認同。”

前漢廣陵厲王劉胥,是孝武皇帝第四子,身材雄壯喜歡與熊羆格鬥而聞名。

劉琰是魯恭王之後,自然留心當時地位較高的宗室成員。

比如魏國就有許多宗室在效力,比較慘的是劉勳一系被鎮壓清洗,混的好位列魏國中樞的有三人。

哪怕曹丕帶着雒陽守軍請降,這三位宗室依舊追隨監國太子曹叡,在鄴都擁立曹叡登基爲帝。

這三個人裡除了侍中劉曄、中書監劉放,以及接替陳羣擔任尚書令的陳矯。

陳矯出身宗室,是廣陵厲王之後,又過繼母族改爲陳氏……最讓當世宗室詬病的是陳矯的妻子劉氏,這位劉氏也出自廣陵厲王之後。

雖說支系淵源間隔很遠,可追溯血緣,陳矯與妻子是同宗……這種事情在先秦的春秋戰國之際已經被貴族玩爛了,可漢家宗室對倫理管的很嚴,宗室造反不一定死,可亂了綱常倫理絕對會死。

形勢不比當年,可陳矯也是體面人物,卻做下這種事情……自然引發許多誹議。

按着同姓不婚的原則,陳矯雖然出繼爲陳氏,可本姓不變,與妻子同姓同宗,四百年前是一家。

不提陳矯的婚事,就陳矯出繼改易陳氏這種行爲來說……再讓兒子改回劉氏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當年天下大亂陳矯捨棄宗室身份改易爲陳氏,現在漢室三興又讓次子改回劉氏。

這種有好處就湊上來,遇到危險就退避的行爲……若先帝在世,逮住陳矯非親自抽鞭子不可。

自打死妻子完全放飛自我以來,劉琰已經停不下來了,也不願停下來。

心中對陳矯一系判了死刑,再看魏不霸時目光不由柔和許多。

現在徐州控制在魏延手裡,殺戮地方大姓終究會引發地方羣體牴觸情緒……這種事情,一般人還真幹不了。

所以現在要把這個混小子摘出來,以此爲憑,鼓動魏延去掃清徐州。

徐州的問題太過嚴重,遠離戰爭核心的荊州,結果二十年發展不進反退,世家自治對地方意識形態、經濟、輿論影響的太過深入、惡劣。

劉琰轉變語氣,相對和睦的口吻詢問:“此人恐是敵國奸細,冒名潛入京都。見丞相封城大索奸邪,這才走投無路暴起發難,釀成了這等慘案。我且問你,博士陳肅可識得此賊?”

魏不霸緊繃的心神終於釋放,才感覺到左臂疼的徹骨,咬牙切齒回答:“徐州鄉人時常聚會宴飲,陳肅如何不知此賊?必然知曉,此徐州鄉人皆能佐證。”

一旁書吏提筆記錄供詞,劉琰轉而詢問:“廖公,口供在此,是否請陳博士來廷尉府問話,以證清白。”

“好,你我這就聯合移書,請執金吾遣人護送。”

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四百章 衛軍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十六章 傷員
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暗傷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四百章 衛軍第八百三十一章 麥城舊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六百三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四百五十四章 專斷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二百三十一章 瘋馬第一百八十六章 周魴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三百零三章 合流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八百八十五章 關羽渡河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六百五十八章 忠君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陽陵前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進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二十三章 待發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五百五十八章 天命在夏公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慮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二百八十四章 地道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七十九章 進退之際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二百二十六章 宰客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七十六章 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