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敗

卻說劉備這邊大軍已是扎於廬江城外,陣勢擺開,竟是一副背水而戰的架勢。袁術聞聽不敢怠慢。親帥大軍十萬進駐廬江,欲以兵力優勢以勝之。

次日,兩軍對圓。門旗開處,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幡,四鬥五方旌幟,金瓜銀斧,黃鉞白旄,黃羅銷金傘蓋之下,袁術身披金甲,腕懸兩刀,立於陣前。兩邊排出四將,正是韓暹、楊奉、雷薄、陳蘭。卻是一個方形大陣。

劉備亦驅馬先前,趙雲、洪銳、文聘、管亥四將壓住陣腳,亦自相隨。所擺之陣卻是柳飛親傳之螃蟹陣。兩翼俱爲騎兵,卻是隱於旗門之後,中軍大陣乃是魚鱗陣。只是此時,前方俱是弓弩手,讓人看不到後面情況。

袁術催動逍遙馬向前,道“劉備小兒,你我遠無怨,近無仇,何故一再犯我州郡”劉備回道“袁公路,你殺人子,匿國器,今更謀朝篡逆,我奉旨討賊。何來許多緣由”說罷,對着袁術大軍提聲喝道“爾等皆漢家男兒,朝廷知你等皆是被脅迫而來,今日朝廷大軍已到,汝等當速速來降,朝廷當既往不咎。若要一意孤行,便當真不怕被誅九族嗎”他內功頗有火候,深深記得柳飛曾說過的,軍心士氣向背之論。這一番話下來,果然,袁術大軍內便是一陣騷動。

袁術一見大驚,哪還來得及再在此嗦。大喝道“織蓆販履小兒。休在此蠱惑人心,我等便一見真章吧”言罷,手中金刀一揮。整個大陣同時一聲大喝:殺。轟然聲中,亦是盡數壓上,顯然是欺劉備人少。

劉備嘴角冷冷一下笑,反身回陣。右手舉起,前排弓弩手俱皆彎弓搭箭,斜斜指向天空,各部曲長。大聲喝報距離。角度。忙而不亂,眼見俱是精兵。

劉備見對方漸漸加速,已是進了長弓射擊範圍,當下將手向下猛力一揮。長弓手頓時鬆開弓弦,一片嗡然聲中,天空忽地一暗,竟是用的齊射。但見弓矢落處,袁術的方陣頓時出現一片空白。五千弓弩手地兩輪齊射之後。袁術已是喪了近四千人馬,不由心中大疼。怒氣勃發中,大喝傳令手呵斥衆軍加快速度,急速向劉備大軍靠近。命令自家弓弩手亦是以弩箭還擊,一時間,空中箭矢蔽日,雙方各有損傷。

堪堪待得袁術大軍衝至半途,卻見劉備陣前旗門急往兩邊閃去。弓弩手俱往後撤。螃蟹陣,兩個如同魔刃般的蟹螯已是露出了他的獠牙。呼喝聲中。以趙雲、洪銳兩人爲鋒尖的鐵騎,轟然而動,向着袁術大軍的兩翼已是直衝而去,瞬間便已撞入其中。

這二人如同兩尊魔神下凡,手中兩杆長槍飛舞抖動之間,沾之即死,碰之即亡。亮銀槍如同雪花飛舞,但見亮晶晶的槍尖點點爍爍,隨着白龍馬的快速前衝,劃出道道令人炫目地光暈。

那邊破軍槍卻如同黑龍翻身,四爪齊探,盤旋舞動。直如一條黑帶纏身,舞到急處,已是如同一團黑霧,竟是分不清哪是人,哪是馬了。微聞陣陣沉悶地霹靂之聲隨着響起,氣勢迫人,呼吸困難。

兩隊騎兵如同兩條烏龍,又似兩把死神的鐮刀,瘋狂的收割着撞到的一切生命,殘肢斷體,鮮血飛濺中,淒厲的慘叫和衆馬的嘶鳴聲,轟隆隆的奔騰聲匯成一曲死亡之音,撼人心魄。

袁術臉色鐵青的看着面前地景象,哪裡料到竟會是這個情況,他此時就是變陣已是來不及了,除了堅持外,別無他法,否則一旦輕動,就是萬軍皆潰的局面。眼見那兩隊騎兵已是殺到隊尾,卻見領頭地兩人輕撥馬頭,已是相對馳過,兩隊騎兵各自交叉,呼嘯而過,竟是自後又向前殺回來。

袁術看的心中滴血,揮手令中軍前壓,方形陣中軍渾厚無比,皆是重裝刀盾、長戟兵,只要能擺脫對方的騎兵衝殺,就能憑藉強大的兵力優勢,如刀牆戟海般,將攔在面前的一切摧毀。袁術有這個信心。

螃蟹陣的兩隻巨螯,眼見衝殺了一個來回,已是沒有了後勁了,正自從對方中軍兩側向陣後奔去,只是這兩隻巨螯的後面,已經是屍山血海,生生地奪去了袁術大軍近兩萬人地生命。到處都是一片哀號痛叫之聲。

袁術雙目冒火的盯着對面劉備地中軍,卻見對方似乎甚是平靜,心中隱隱覺得不妙,卻又不知對方將會出什麼手段。這種未知的恐懼讓他極度不舒服。坐在逍遙馬上不禁輕輕的扭動着。

眼見雙方的距離在慢慢的接近,袁術的臉上漸漸的露出了獰笑。只是笑着笑着,突然僵住,兩眼瞪得如同鈴鐺,身子微微抖了起來,慌不迭的嘶聲下令道“全軍散開,全軍散開”

但見在袁術的嘶聲喊叫中,劉備軍的中軍終於動了,只是又是前排的兵士向後邊兩側退去,待到兵士褪盡,卻露出了一排排的馬匹,每匹馬後面均是拉着一個斗子,不是別物,竟是被淘汰許久的一種兵器----戰車。

只是劉備的這戰車似乎太缺德了些。衆馬皆披甲不說,而且後面的車廂均是半人多高,車廂兩側佈滿伸出車體的明晃晃的刃尖。就連車軲轆中軸上都安裝的三棱尖刃。這樣的戰車要是衝入密集的隊形中,不啻於是讓列隊密集的兵士去白白送死。這車卻是當日柳飛所傳的武鋼車的改裝版。此次尚是首次亮相於戰場之上。劉備拼命的準備,也不過有了這百餘輛。實是這車所需馬匹和鐵器委實太多了。

這百餘輛戰車一露面。便充分地展現了他們邪惡殘戾的本色,轟聲響動間,百餘輛戰車。竟是從豎排的兩列,漸漸排成個橫幅面巨大地一字,萬馬嘶鳴聲中,車上御手同時一聲暴喝,戰車已是衝向面前的獵物。

大地在一瞬間顫動起來,似也被這沖天的殺氣嚇得哆嗦了起來,一片黑色的鋼鐵洪流加速流淌。袁術雖然在狂呼嘶喊。奈何一個人的聲音在這等氣勢面前實是太微不足道了,待到傳令兵弄明白他們的皇帝陛下喊得什麼的時候,雙方已是不可避免地親密接觸了。一時間,方圓十幾裡地戰場上,如同瞬間變成了修羅屠場。

一股濃濃的血腥之氣似凝固在上空,整個天地間皆是一片紅濛濛的霧氣,地上的血水已是淹過人的雙足,人足馬蹄踏於其上。盡是噗嗤噗嗤之聲,袁術滿面死灰。下令急急敲響收兵鑼聲,急遽的鑼聲中,袁術的十萬大軍已是瞬間崩潰,四散奔逃。

劉備也被眼前景象所震住,他只是照着師父當日所教,造出了這些師父口中所謂的土坦克,哪知竟會是有如此威力。旁邊地陳羣等文官早已是吐得連苦膽水都乾乾淨淨了。他們不是沒見過殺伐戰場。可是如此慘烈的場面實是讓人難以忍受。光看那戰車所過,竟是將人整個削成片狀。下面車輪過處,更是將所過之處盡皆旋爲肉泥。

劉備手下地軍士此時本性的殺戮亦是被全部激發出來,個個眼中發着狼般的光芒,更有許多人是伸出舌頭舔舐着嘴脣,滿眼熱切的望着自家主公,等待着總攻命令的下達。

劉備緩緩的閉上眼,略微鎮靜了下心神,方將手一揮,喝道“殺”。此令一下,但聞轟的一聲,所有兵士俱是腳下一跺,口中迴應,連同剛纔殺回來休整地騎兵,紛紛上馬,同時衝出。

袁術甚至連廬江城都未能進入,眼見追兵已是太近,只得撥轉馬頭,直接往壽春方向退去。劉備軍卻是不緊不慢地緊隨其後,只是不斷的收割着落後地袁術兵士,對於跪地投降的兵士,則是直接採取無視,默然從旁閃過,繼續往前追擊。

廬江離着壽春不過七八十里的路程,這一追直追了個多時辰,便已是到了壽春,袁術急急奔進城中,忙不迭的下令關閉城門。竟是絕不再顧後面未進城的兵士了。劉備軍到,遂將壽春城西南兩門直接圍住。方始下令紮營。

此一戰,殲滅袁術大軍近六萬餘,俘虜無數,得錢糧物資旌旗等物,堆積如山。消息迅速報知靈璧的曹操處。

曹操聞言大驚,道“劉玄德何時兵勢,已是如此之盛,竟是一戰而潰袁術十萬大軍,真英雄也。”忙召集衆將齊聚大帳,商議對策。

正與衆將說話間,軍卒來報,言郭嘉已是自南頓趕至,曹操忙叫快進。待到郭嘉入內,曹操俱言所聞。郭嘉亦是面色凝重,低頭沉思。

少頃,方始擡頭問道“主公可知劉玄德兵力多少?所用何種戰陣?何種戰術?又是何人領兵指揮?”

曹操聞言愕然,半響方道“某隻知道劉備兵力爲六萬,乃是那劉備親自帶隊。其餘皆是不知。”

郭嘉皺着眉頭道“如此,請主公速速派人前往打探,務必探明此次大戰細節,嘉總覺得裡面似有什麼不對。否則,以袁術之能,雖差卻不至於此。”

曹操深以爲然,急速派出細作,前往打探。郭嘉又道“袁術此戰既是如此狼狽,城中兵士必剩不多,此時我對面之敵,嘉料得不日即將退至壽春,以助守城,主公宜早做安排,待其兵動,一舉而下,則袁術無能爲矣。”

曹操點頭。郭嘉又道“待袁軍退時,主公可派一將領兵直插下蔡,將大路封死,迫使其走泗縣小路。待其轉向小路,下蔡之軍可隨後掩殺。夏季多雨,泗縣向南三十餘里有一地爲雙溝,前有一河乃洪澤支流,袁軍若退,必經那裡,主公可使人提前趕至上游,填土爲壩,待得大雨過後,袁軍經過之時,放水淹之。然後可順水而下,隨後掩殺。此地再向前五十餘里有一山名浮山,可再使一人領兵于山頭埋伏,待敵軍退至,不必下山,只需推石下山封路即可,袁軍退路被封,必往新縣經板橋而回壽春,主公可派一將提前往此處埋伏。待袁軍退至,前後夾擊,賊可破矣”郭嘉一番話,直將袁術大軍算的死死的,曹操大喜,當即下令依計而行。

派夏侯領兵兩萬徑往下蔡,虛打旗號,詐稱大軍主力。令李典領軍一萬,速往雙溝築壩。令樂進領兵一萬徑往浮山準備滾木石。令夏侯淵領軍一萬,沿路直插板橋埋伏。其餘各軍俱皆準備停當,但等對面袁軍一動,隨即於後追擊。

卻說袁術回到壽春,驚魂稍定,點算城內兵士,只剩三萬餘人。隨即下令讓紀靈急速回援。旁邊閻象急忙攔住,道“主公不可,今主公雖敗,然只劉備一路兵馬於外。壽春城高牆厚,積糧如山。以劉備區區六萬兵力,如何攻的下來。他遠途而來,兵糧運轉極爲吃力,只消我們守得月半,彼糧儘自會退兵。而如今紀靈將軍正將曹操攔於靈璧,若使其歸,必爲曹操所乘,屆時前後夾攻,紀靈將軍休矣,一旦紀靈將軍大軍敗了,則我軍外無援兵,且尚要面對多出一倍的敵軍,只憑城中三萬新敗之卒,則壽春危矣,還望陛下明察啊”言罷,叩頭不停。

袁術此時哪裡肯聽,大怒道“是何言也,朕只是讓紀靈緩緩而退,回城駐守,又怎會一退便敗,汝分明是取笑於朕,怪朕日前不肯聽你進諫,今竟出此不詳之言,來人,與我將這腐儒推了出去,斬了。”

閻象大驚,不敢多語,只是叩頭。旁邊大臣均苦苦勸諫。袁術方纔罷了。卻將閻象亂棍打出。

閻象出的門來,仰天長嘆,思慮良久,回家將衆家人盡數遣散,只帶家小,徑自開了東門,直往江東去了。城門來報,袁術大怒。將一衆求情的大臣,盡數罵了個遍,方纔解氣,隨即派出信使,急往紀靈大營而去,傳令紀靈起兵回撤,以保壽春。

第198章 暗救第337章 受困第361章 身死第324章 屠熊第138章 北地第34章 玉隕第7章 拜師第191章 海嘯第210章 難爲(一)第243章 漢中第49章 詰問第277章 病危第304章 傾情第70章 比鬥(一)第8章 制器第217章 論交第343章 鬼拘第83章 約定第391章 海上第227章 縱論第50章 翱遊第248章 毒計第154章 誤解第176章 玉龍第66章 初見第85章 磐河第311章 隱情第202章 診斷第18章 涿郡第39章 琅琊第226章 歸漢第188章 醒轉第24章 歌聲第17章 傳刀第339章 覆滅第88章 重煉第171章 互算第397章 晉立第133章 大勝第139章 僞帝第372章 餘孽第151章 入荊(一)第114章 暗布第388章 平定第350章 雍州第144章 中計第373章 天滅第300章 木鹿第31章 昊天第189章 寶船第371章 鏖戰第283章 烏龍第121章 捉鬼第8章 制器第374章 遁走第248章 毒計第330章 奇才第116章 救援第318章 幻境第154章 誤解第49章 詰問第397章 晉立第363章 進擊第281章 山谷第310章 彙報第357章 失利第301章 被掠第240章 完敗第152章 入荊(二)第82章 名士第166章 雙嬌第3章 功成第280章 哭求第393章 荒島第194章 激情第298章 同行第41章 比劍第33章 迎敵第197章 大牢第239章 遁走第107章 收心第379章 逃出第256章 成軍第237章 戰事第246章 女將第136章 水淹第127章 滅門第351章 收復第198章 暗救第303章 八納第142章 埋伏第140章 血詔第139章 僞帝第321章 教主第247章 收蜀第244章 大戰第44章 再亂第309章 情重第69章 情敵第126章 暗算
第198章 暗救第337章 受困第361章 身死第324章 屠熊第138章 北地第34章 玉隕第7章 拜師第191章 海嘯第210章 難爲(一)第243章 漢中第49章 詰問第277章 病危第304章 傾情第70章 比鬥(一)第8章 制器第217章 論交第343章 鬼拘第83章 約定第391章 海上第227章 縱論第50章 翱遊第248章 毒計第154章 誤解第176章 玉龍第66章 初見第85章 磐河第311章 隱情第202章 診斷第18章 涿郡第39章 琅琊第226章 歸漢第188章 醒轉第24章 歌聲第17章 傳刀第339章 覆滅第88章 重煉第171章 互算第397章 晉立第133章 大勝第139章 僞帝第372章 餘孽第151章 入荊(一)第114章 暗布第388章 平定第350章 雍州第144章 中計第373章 天滅第300章 木鹿第31章 昊天第189章 寶船第371章 鏖戰第283章 烏龍第121章 捉鬼第8章 制器第374章 遁走第248章 毒計第330章 奇才第116章 救援第318章 幻境第154章 誤解第49章 詰問第397章 晉立第363章 進擊第281章 山谷第310章 彙報第357章 失利第301章 被掠第240章 完敗第152章 入荊(二)第82章 名士第166章 雙嬌第3章 功成第280章 哭求第393章 荒島第194章 激情第298章 同行第41章 比劍第33章 迎敵第197章 大牢第239章 遁走第107章 收心第379章 逃出第256章 成軍第237章 戰事第246章 女將第136章 水淹第127章 滅門第351章 收復第198章 暗救第303章 八納第142章 埋伏第140章 血詔第139章 僞帝第321章 教主第247章 收蜀第244章 大戰第44章 再亂第309章 情重第69章 情敵第126章 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