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罪己詔

“王公與呂將軍在朝堂上這般咄咄逼人,莫非要效董賊之舊事?”光祿勳楊彪看到這朝會已發展到這種毫無意義的是非之爭,不得不腆着臉出來打圓場。

這番話顯然向着劉協多些,毫無疑問會遭到王允這一已佔上風集團的攻訐。但楊彪畢竟是朝會上的老人,未待王允有所反應,又用一句話堵住衆人的嘴道:“諸位皆是朝廷棟樑,陛下言之有理,才乃漢室生死存亡之秋也。事已至此,諸公以爲該當如何?”

呂布是個沉不住氣的傢伙,懶得搭理這些文人名士話中綿裡藏針的心思,直接叫囂道:“還能怎麼辦?王公說的不錯,對付這些涼州人,必須予以剷除不可。末將願率麾下將士,斬下胡軫的首級以安定大局!”

“呂將軍莫要意氣用事,出兵平叛一事必然勞煩將軍。然欲攘外者,必先安內,如今長安城民議洶洶,我等必先平定長安局勢,如此雙管齊下,方可奏效。”王允微微瞟了楊彪一眼,卻也不得不先安撫住呂布。隨後再用一誅心之言,直刺劉協:“陛下乃天下共主,此事還需陛下拿出態度不可。”

Wωω▪ ttkan▪ ¢o

“王公有何見教?”劉協這時已緩過氣來,對王允的尿性也十分熟悉。這老頭兒說實話,在某一方面還是他劉協的導師,他無論做任何事兒,都會有一定混淆視聽的鋪墊,最後圖窮匕見的時候,讓人已亂了陣腳,只能最後乖乖投降。

這一次,顯然也不會例外。

果然,王允隨後的一句話,便說出了跟前番胡軫叛亂半分關係都沒有的事來:“依老臣之見,陛下欲平長安城中謠言,安定民心,必要先誅殺那蔡邕蔡伯喈!”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就連自詡腦洞一向要比這時代人開得比較大的劉協,也半天沒有反應過來。可想不到王允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淡淡又補充一句道:

“如今長安城中謠言四起,皆言涼州諸部要打着爲董賊復仇的旗號血洗長安,陛下欲破此謠言,便要行雷霆手段,讓長安百姓都知道,朝廷已徹底同董賊決裂,以壯士氣!誅殺蔡邕一舉,正是爲了讓長安百姓知曉朝廷的抉擇!”

一番話說得雲山霧罩,劉協真的很懷疑,王允這傢伙是不是隻生存在自己思維當中的蠢貨?

先不說破滅謠言用不用這麼極端,就說在長安百姓原本已人心惶惶的時候,他王允不想着竭力闢謠安撫,反而還要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來刺激那些百姓本就敏感的心,真不知道他究竟將長安百姓當做了什麼?

不錯,在儒家的觀念中,朝廷社稷是代天行道的樞紐,是萬民應當敬畏敬仰的存在。可從人的本性出發,‘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件事是管仲早就春秋時候便提過的,長安這些飽受董卓荼毒、戰亂顛沛的百姓,憑什麼要你王允一番異想天開就舍家殉難?難道僅僅因爲你王允是名士,你爲他們除去了董卓?

王子師同志,你未免太把自己當盤兒菜了吧?

不過,好在這件事已用不着劉協操心。就在王允洋洋自得提出這個建議時,廷尉溫正不得不苦着一張臉站了出來,戰戰兢兢地說道:“王公,此事恐怕不能如願。”

“爲何?”

“昨夜逆賊刺殺陛下後,那些逆賊逼得狗急跳牆,昨夜時分,他們不知如何潛入了廷尉大牢,放了一把火。不少犯人和蔡伯喈都,都……”

“都怎麼了?”

“都被一把火燒成了灰……”

溫正這一番話落,王允臉上的表情十分奇怪,他先是勃然大怒意欲發作,可微微隱忍片刻之後,似乎又竭力恢復了平靜,只是沉聲說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蔡伯喈雖死不足惜,但終究也算一代碩儒,就此安葬了他吧……不過,你確認蔡伯喈已被燒死在了大牢當中?”

溫正以爲今日難逃最罷黜的災難,卻想不到司徒王允竟然這般輕輕饒過了他。雖然想不通這究竟到底爲什麼,但卻不妨礙他趕緊回道:“微臣確信無疑,那場大火燒得很是猛烈,起火點正是蔡伯喈那間牢獄,他被燒得連骨灰都分辨不出。微臣派人收斂,只尋到了一塊被燒裂的玉佩,乃蔡伯喈隨身攜帶之物……”

劉協這一刻死死盯着王允的反應,哪怕是王允瞳仁當中的一絲轉動都想印入腦海。

整個事件,劉協算是第二最熟知過程的人,按照冷壽光的說法,他吩咐那些宿衛,熟門熟路地潛入了廷尉綁架了蔡邕後,便想來個李代桃僵之計。

可想不到,就在他們剛把蔡邕運出廷尉的時候,一場大火突然蔓延起整個廷尉大牢。冷壽光急中生智,扯下蔡邕的隨身玉佩丟入火中後,便帶人極速逃離了現場。

這個事件冷壽光完成的極爲僥倖,很顯然,那場火就是王允派來的韓龍乾的。要是冷壽光晚上一刻或早一刻,都可能與韓龍碰上。偏偏兩撥兒人一前一後,彼此爲對方做了好事兒。

由此,這個時候,劉協便十分在意這個認爲自己已成功殺人滅口的王允。很顯然,王允雖然剛棱自傲,但身爲人最基本的羞恥之心還是有的。尤其是對待蔡邕這樣嚴格說來還對他有恩的人,他終究做不到鐵石心腸。

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恰恰是他這樣標榜高潔的人,在做了虧心事的時候,心境便愈加充滿罪惡感。所以,劉協便清晰地看到了王允那平常彷如凍僵一般的老臉上,閃過了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心虛和愧疚。

不過,很快王允就被崇高的信念掌控了理智,他對此未再做出任何評價,只是攸然回過頭來望向劉協,鏗鏘不阿地說道:“陛下,想不到長安最近竟如此禍連不斷。既如此,那老臣便覺得,陛下更應拿出誠意來,下一封罪己詔!以安撫長安百姓。此事與誅殺蔡邕一般,也乃老臣老成謀國之策。”

“罪己詔?”劉協的臉色驀然冰凍起來,再看遍王允一番惺惺作態的表演後,劉協以爲今日朝會上王允不過想用武力解決關外涼州諸部、同時確認蔡邕真的已經死去如此這般一箭雙鵰而已。可想不到,他之前所有的一番鋪墊,竟然全在這最後的殺手鐗當中!

罪己詔這個現象,劉協在前世認爲那不過皇帝的政治作秀而已。但深入這個時代之後,他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人的本性,從來傾向於逃避或粉飾錯誤的,更不要說作爲‘天之子’的皇帝,這個職位本身就註定了它必然要是光明正確偉大的代言,可罪己詔說明了什麼,說明你這個皇帝就是不合格的!

歷數中華五千年,有多少皇帝是心甘情願寫下罪己詔的?通常是在君臣錯位、遭受天災和政權危難之時不得已而爲之的手段。罪己詔一出,出現的最大後果,不是百姓們的感恩戴德,首當其衝的,反而是皇權的威嚴遭到衝擊!

而王允在這個時候讓劉協寫下罪己詔,其用意十分明顯且誅心。一來,他想通過罪己詔一事,告之天下,朝廷乃是他王允爲首的這等名士在執政;

二來,就是要將劉協打入一個無能頑劣的天子行列,直到他王允玩兒不動的時候,他劉協纔有可能出來頂班兒;

三來,用意便更加險惡,便是逼迫着劉協將天降雷殛、董卓作亂等事全攬在自己身上,徹底撇清與名士的瓜葛,如此洗白之後的士大夫,便將是天下蒼生唯一值得信任感恩的對象!

這一瞬,劉協真心覺得,鍾繇有句話說的太過正確:這些人,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了!竟然在漢室生死存亡的時候,仍舊念念不忘攀爬統治的最高峰,將他們很久沒有觸碰到的權力狠狠攬在懷中,不肯放棄!

又一次,劉協望着滿朝雙眼中彷彿閃過幽光的大臣,感受到了心凍在冰窖裡的那種寒涼和痛楚。

第130章 來我家坐坐第61章 初見貂蟬第784章 智商太低易傳染第23章 美女與獒第707章 你就說個夠吧第579章 失敗的剽竊第622章 百命換一語第111章 忽悠錦馬超第151章 五百兵士第772章 好像是的……第200章 三項詔令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583章 那個人是張涼蓆第25章 臥虎藏龍的長安城第797章 該有所行動了第705章 步度根的咒罵第127章 李儒的算法第776章 劉協的迷茫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210章 漢匈決裂?第503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35章 車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第783章 這個日子有點不吉祥第461章 大過年的,喝杯酒,算了吧第13章 董卓發家史(下)第406章 洛霖的成功第201章 士大夫、驢、胡蘿蔔第639章 玉璽那麼多第565章 改弦易張第748章 我需要一場決戰第765章 不想動用的底牌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439章 劉協與劉備的第一次見面第491章 偶然和必然第700章 替鮮卑人討公道第290章 白白的霧第502章 是非功過第757章 君心難測第200章 三項詔令第679章 大招放出來了?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717章 出青州、打袁紹!第716章 送一場大富貴第521章 到底談不談了?第354章 假戲終究成真第668章 朕需要一些好消息第194章 委屈的金尚第13章 董卓發家史(下)第68章 三個條件第427章 雪上加霜第541章 又一場戰爭第472章 猶如昨日長安第90章 陛下英明!第184章 曹操對漢室的矛盾感情第275章 還有幕後之人?第485章 初戰告捷第223章 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第409章 歷史無法改變的真正原因第36章 自作聰明的郭汜第417章 無爲?有爲?第550章 張郃的戰報第568章 都陷入了沉思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177章 暴君啊第795章 出名,要趁早啊第456章 風雨後的平靜第740章 可真是大漢天子吶第769章 城下耀威第504章 陰謀的前夕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537章 淡茶論軍事第437章 趙四這個名字,朕很不喜歡!第230章 朕還有一個提議第667章 漢室的變動第207章 究竟是誰?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371章 這一切都是假的?第224章 馬超VS呂布!第725章 博弈和交易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377章 一味藥第72章 止欲將第628章 可以轉移的鬱悶第205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589章 關愛智障,人人有責第703章 少做多說第744章 我們也會用計!第424章 郯城一戰第207章 究竟是誰?第526章 因爲所以,自有道理第738章 輜重亂敵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423章 劉備此人第48章 遣使關東第110章 打劫到馬超頭上?第479章 可悲的女人第201章 士大夫、驢、胡蘿蔔第639章 玉璽那麼多第357章 怎麼不會是我?
第130章 來我家坐坐第61章 初見貂蟬第784章 智商太低易傳染第23章 美女與獒第707章 你就說個夠吧第579章 失敗的剽竊第622章 百命換一語第111章 忽悠錦馬超第151章 五百兵士第772章 好像是的……第200章 三項詔令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583章 那個人是張涼蓆第25章 臥虎藏龍的長安城第797章 該有所行動了第705章 步度根的咒罵第127章 李儒的算法第776章 劉協的迷茫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210章 漢匈決裂?第503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35章 車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第783章 這個日子有點不吉祥第461章 大過年的,喝杯酒,算了吧第13章 董卓發家史(下)第406章 洛霖的成功第201章 士大夫、驢、胡蘿蔔第639章 玉璽那麼多第565章 改弦易張第748章 我需要一場決戰第765章 不想動用的底牌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439章 劉協與劉備的第一次見面第491章 偶然和必然第700章 替鮮卑人討公道第290章 白白的霧第502章 是非功過第757章 君心難測第200章 三項詔令第679章 大招放出來了?第687章 幷州牧壺壽第717章 出青州、打袁紹!第716章 送一場大富貴第521章 到底談不談了?第354章 假戲終究成真第668章 朕需要一些好消息第194章 委屈的金尚第13章 董卓發家史(下)第68章 三個條件第427章 雪上加霜第541章 又一場戰爭第472章 猶如昨日長安第90章 陛下英明!第184章 曹操對漢室的矛盾感情第275章 還有幕後之人?第485章 初戰告捷第223章 前表呂布,後表馬超第409章 歷史無法改變的真正原因第36章 自作聰明的郭汜第417章 無爲?有爲?第550章 張郃的戰報第568章 都陷入了沉思第655章 分贓大會開始第177章 暴君啊第795章 出名,要趁早啊第456章 風雨後的平靜第740章 可真是大漢天子吶第769章 城下耀威第504章 陰謀的前夕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537章 淡茶論軍事第437章 趙四這個名字,朕很不喜歡!第230章 朕還有一個提議第667章 漢室的變動第207章 究竟是誰?第693章 越纛者,雖遠必誅!第371章 這一切都是假的?第224章 馬超VS呂布!第725章 博弈和交易第432章 沒槍頭也能捅死你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377章 一味藥第72章 止欲將第628章 可以轉移的鬱悶第205章 朕要御駕親征!第589章 關愛智障,人人有責第703章 少做多說第744章 我們也會用計!第424章 郯城一戰第207章 究竟是誰?第526章 因爲所以,自有道理第738章 輜重亂敵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423章 劉備此人第48章 遣使關東第110章 打劫到馬超頭上?第479章 可悲的女人第201章 士大夫、驢、胡蘿蔔第639章 玉璽那麼多第357章 怎麼不會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