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

高懸免戰牌,據守不出,雖然有這麼多的優點,但依然改變不了被劉備圍困許昌城池的這事實。

陳翎心中這般想的,或許覺得能夠以此來拖垮城下大軍,但對劉備來說,何嘗不能借此達到他攻取許昌的目的呢?

作爲守城一方來說,飲水、糧食是最爲重要的兩項物資,無論缺少了哪一種,守城之人將會面臨來自城外、城內兩方面的壓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還未至,有關許昌的一些消息,已經通過細奸傳入劉備耳中。

陳翎將士近十萬,日耗甚巨,必不能持久,如此有着荊、益兩產糧大州作爲後方,源源不斷將糧草押解過來,劉備更能維持將士的用度。

相反,陳翎爲自己圍困在城中,在無外援軍的境地,城中日益疲頓,內憂外患之下,眼見着糧草逐漸減少,必定會出城與己交戰!

是現在兩軍士氣相差無幾之時攻伐,還是待到陳翎絕望之際再攻城,劉備覺得這就不必多慮了。

陳翎端坐在城中,心下或有思及這般,知曉如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然他只能、亦只得這樣,繼續高掛免戰牌,據守城池。

衆將不能敵劉備帳下諸大將是其因一,其二便是在如今局勢之下,曹操、孫策、劉備三家皆虎視眈眈欲攻入中原腹地,青州張遼相拒孫策,自己爲劉備圍困,曹操積蓄待發,河北呂布是有可能派兵前來援助自己,解許昌之圍。

只是這可能只有五成左右,隨着時間推移會逐漸下降,四成、三成、二成,乃至微乎其微的不到一成!

原因就在於兩點,其一,劉備一向爲呂布所小覷,昔日雖然有“三英戰呂布”的典故,但憑着自己一力就能戰關羽、張飛、劉備三人不敗,在溫侯的心目中,劉備也就只有這般實力了。

其二就是陳翎自己,爲盛名所累,一向所向披靡,帥大軍至彼,便能蕩平所有一切的陳翎,如今挾十萬大軍之勢,難道還守不住一城池,戰不過區區一劉備?

又如今河北文武俱爲呂布登基一事忙碌,少有能兼顧於此者。

就算有,諸如沮授這般掌控全局的軍師,亦會在諸葛亮的府上吃癟,諸葛亮府中長史爲司馬懿。

劉備兵圍許昌十日,未曾一擊,然城內百姓的心底卻是恐慌了起來。

原因無他,陳翎已經貼出告示:限糧令。

奪城中百姓的口糧以爲己用,陳翎自度這般事情還是做不出來,是故只得限制百姓每日所需糧食,只維持一個能夠過活的水準。

許昌城不產出糧食,若無劉備圍城,兗州境內的糧商自會將糧食送進米行,讓百姓能夠購入過日子。

然則現在許昌爲劉備圍困,那些本來在城外還有屬於自己一份田地的農民,進出不得,惟有向陳翎購入糧食以作充飢之用。

原本以爲不必爲百姓提供糧食的陳翎,至此才發覺自己似乎想的有些理所當然了,許昌顯然不比其他城池,這

裡的富商、權貴多於其他地方,這裡畢竟曾經是都城,務農的百姓在少數,更多是盤剝黎民的地主。

無論是貧民還是富農,都有處安思危,趨衆心理,如今的局勢很明顯,原本威震河北的名將陳翎對上來自荊襄的劉備大軍,竟然不敢出城一戰。

因此,爲自己着想,也爲家人考量,囤積糧食不顯露人前,是現在最爲緊要的大事。

是故,就算家中有餘糧的權貴、世家,亦隨同那些飢寒交迫的百姓向此地當政者陳翎,索取糧食。

此種境況之下,陳翎亦不敢逼迫太甚,只得慢慢的將軍需糧食,發放到百姓的手中,使得他們不至於爲生計所迫而站出來,在此關頭,鬧出大事來。

糧食的消耗,比之自己所預想的更加快,這是陳翎始料不及的事情。

雪上加霜的事情還有另外一項,那就是隨着劉備包圍許昌城池達二十日,還未見有任何一支援軍抵達,麾下的將卒的心亦開始動搖起來。

源於陳翎與溫侯呂布往日的種種,就算是陳震、周泰兩人心下亦不禁開始想,這是否就是呂布想借劉備之手剪除陳翎?

無論呂布作何想,一直未曾有援軍前來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由此,本來心中保持一貫冷靜的陳震,開始勸說陳翎出城一戰。

在他意想中,由於沒有陳翎那般先見之明,沒有未戰怯敵之心,是故,綜合城內城外的所有消息之後,陳震得出一結論,那就是出城一戰總比繼續爲劉備大軍圍困來得強。

繼續正坐在上首的陳翎呆呆看着陳震,陳震所思所想,他不是不知,現在城中的情形急劇惡劣下去,再這般下去,毋庸劉備出手,待糧食吃盡,這城中的百姓和兵卒都會因此而撕了自己的。

聽着陳震緩慢的言道,陳翎心中亦在勸說着自己,無論如何,自己都需一戰。

三日時間足夠急報使者抵達鄴城,再三日時間,呂布若是真想提兵來援助自己,亦可以聚將出兵了。

然就這麼過了二十日,城外一點動靜都沒有,這不禁讓人懷疑,孫策、曹操兩家是否已經奪取了兗州攻入河北纔會這般?

抑或是呂布放棄了這一軍勢,任憑自己與劉備廝殺,待等兩敗俱傷之際再親提大軍前來征討?

焦慮、彷徨,失措、憤懣…

這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能使一個正常的人失控,更何況在劉備差不多集攏起“五虎大將”的大軍壓境面前?

消瘦不少的陳翎狠狠攢緊了手掌,臉上露出猙獰的神情,他俯身靠前,從張郃、高覽、郝昭等將的臉上一一看過去,最有落在周泰的臉上,此際的陳翎仿似是一個輸了全部身家的賭徒,雙眼赤紅的看覷周泰,嗓子嘶啞着,仿似是自問,或是在盤問周泰,言道:“幼平,如今你以爲我該出城一戰嗎?”

在經過一段時日的求戰之後,周泰見陳翎總是不許自己出城一戰,眼不見爲淨,耳不聽爲清,是故在十數

日之前就已經開始留在城中,不上城樓了。

近幾日,隨着城外兵馬的協動,周泰知這是劉備爲即將開始的攻城做準備,因此,又每日上城樓來了。

事到如今,還有什麼差別嗎?

就算陳翎願意繼續維持着高掛免戰牌,他那劉備亦會從城外攻入其中來。

這不是剛剛圍城之際那陣,劉備可以任憑你躲在城中,就不來攻襲。

如今城內衆情洶洶,隨時都有民變的可能。

民心不附便是此等狀況!

如此想着,周泰緩緩點頭,言道:“子儀,我知曉你乃是擔心我等不敵張飛、關羽諸大將,纔會委屈求全,以待主公援軍。”

陳翎默默無語,眼中帶着失落。

周泰繼續說道:“如今劉備各攻城器械俱備,等待劉備蓄力一擊,不如趁機出城襲營,或有可能破此當前大敵。”周泰緩緩將此話說完,然後在陳翎驚訝的注視下,抱拳一禮,接着慷慨激昂的言道:“擇日不如今日,泰不才,願率一軍出城夜襲劉備大營!”

周泰話語剛落,張郃亦出列拱手言道:“郃亦有此意,願與幼平一同前往!”

張郃話未絕,高覽、郝昭等人各個上前一步,向陳翎稟明自己的意願,皆言道:“某等皆願出城一戰!”

陳翎聽得衆人的話語之後,在錯愕的同時,亦感諸將俱有敢戰之心,反觀自己,似乎爲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人的名聲所折,不復再有之前無所畏懼的氣勢,是故一而再三的避而不戰。

念及劉備同樣有過一次經歷,在夷陵之戰中折了好些名將,五溪蠻夷沙摩柯、劉備帳下馮習等名將,就是陣亡在此役中,甚至由於陸遜截斷了黃權的退路,迫使他降了曹魏。

這一切,都在自己的記憶中存在着,難道說自己自承不如陸遜?

默默頷首點頭,陳翎請衆人一一就坐下來。

“劉備帳下有諸多高明之士,非是無智之人。”陳翎開口言道。

“既然想偷襲劉備大營,就需周詳齊全的謀劃,不然兵敗於此是一正常不過的下場。”陳翎整理着思緒,向衆人接着說道:“劉備帳下有張飛、關羽、趙雲、黃忠等猛將在,汝等遇上不可與之糾纏。”

未慮勝,先算敗,陳翎爲帳下這些難得的將佐考慮,在未曾說出謀劃之前,便已經開始告誡諸將。

衆人聽得陳翎之言,大多數皆點頭,算是應下了此事,惟有周泰一臉不以爲然。

周泰如此,陳翎心甚憂慮,不過念及這謀劃自己亦會參與其中,遂不多言相勸。

“我意如此,…”陳翎將自己偷襲劉備大營的部署一一講來,讓衆人聽得連連點頭不已,各自皆暗道着,大人決意做一件事之後,便會立即顯露出他真實的才能來。

如此部署,確爲破敵良策,衆人心中如此念道着,一一抱拳、拱手爲禮,向陳翎辭出殿內,去爲實現陳翎的計謀而做準備。

(本章完)

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十八回 相城南下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五百三十三回 突入城中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六十三回 局勢變動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三百一十二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四百五十二回 尚能飯否正文_第九十六回 徐和使詐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三百一十九回 殿中點將正文_第五百二十九回 破開城門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百六十三回 陽平關前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八十八回 搬請救兵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五百四十五回 混戰一片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回 錦馬超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六回 邊塞豪傑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六十九回 竹林習武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二百二十二回 前後始端正文_第四百八十四回 蔡陽一戰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五百二十五回 審配之謀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六十一回 於後追趕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
正文_第六百七十七回 五丈原前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二百四十三回 諸葛孔明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十八回 相城南下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五百三十三回 突入城中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六十三回 局勢變動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五百一十六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三百一十二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四百五十二回 尚能飯否正文_第九十六回 徐和使詐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三百一十九回 殿中點將正文_第五百二十九回 破開城門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三百五十四回 殿中議事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四百八十二回 天池之內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百六十三回 陽平關前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八十八回 搬請救兵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五百四十五回 混戰一片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回 錦馬超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一百八十六回 邊塞豪傑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四十一回 戰事連綿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六十九回 竹林習武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二百二十二回 前後始端正文_第四百八十四回 蔡陽一戰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五百二十五回 審配之謀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六十一回 於後追趕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二百八十七回 美人如玉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