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

許昌一戰是一次不可複製亦非常奇特的一戰,在此戰中,劉備、陳翎這倆攻防的兩方,啓始各自挾大軍十萬,至戰後,劉備倉皇遁向宛城,計數折損將卒之後,才發覺似乎,劉備自己有着大勝的戰績,但在名譽上,卻是輸在陳翎的手下了。

除去南蠻南蠻烏戈國國主兀突骨不計入其中,戰後劉備一軍還有四萬餘,接近五萬的兵力,反觀陳翎無論是在東門,還是在西門都耗損嚴重,戰後只得不足三萬的兵勢。

也就是說,在此戰中,若非是陳翎使詐,於戰鬥混亂之時,喊了那麼一句“諸將皆被斬”,許昌早已經爲劉備取得在手中了!

明白了這其中的究竟之後,劉備怔怔發了一會呆,接着笑嘆言道:“陳翎此人,當世無出右者。”

這話傳至陳翎耳中,暗暗道着,這算是誇獎,還是損人?

來而不往非禮也,是故陳翎亦向外傳言說道:“玄德公,真乃當世豪傑也!”

不說陳翎心存不良之意,與劉備隔空相互“英雄相惜”,卻說得益於陳翎擊退劉備一事,又見兗州的確不能缺少了主政之人,故而呂布在麾下諸臣佐爲鄭玄大辦喪事之際,將整個兗州分爲兩部,一半由諸葛亮前來領轄,另外一半則是有陳翎治理。

兗州人口總計在四百萬上,其下共有陳留、東郡、濟陰郡、山陽郡、任城國、東平國、濟北國、泰山郡八郡國。

在諸葛亮帶領着一干文武前來接手許昌防務,兼領附近東郡、陳留、東平國、濟北國,甚至泰山等郡國之時,陳翎接過來自溫侯呂布手書,帥軍向沛國而去。

沛國即是小沛,此地看地理位置好像在兗州、或者徐州境內,但實際上此一郡國卻是屬於豫州。

未來陳翎駐地就在此,而此地現在還在孫策手中。

陳翎若想屯兵於此,重新招募人馬,充斥軍伍,必須先將此地從孫策手中奪過來才行。

爲了預防陳翎心有怨言,兗州境內的濟陰郡、任城國、山陽郡三郡國作爲臨時駐地,爲呂布劃撥給了陳翎。

濟陰郡、任城國、山陽郡就在小沛的北面,三郡人口分別爲六十五萬,六十萬,二十萬。

三郡人口不少,幾乎就佔了兗州三成人口左右,比之陳翎之前待着的幷州,止有六十六萬的人口,如今已經算是雙倍了,陳翎應該能夠滿足,溫侯呂布作如此想。

或許呂布真的這麼想來着,但在陳翎看來,只有這麼三郡實在養不起十萬大軍,至多也就五、六萬的樣子,就算加上將來搶過來的沛國,小沛,亦是不能滿足十萬大軍之所需。

這是呂布限軍之舉措,陳翎做如此想,遂在至濟陰郡治所定陶,留下自己以及諸將家人之後,便馬不停蹄的驅軍進入小沛。

這是蠻橫無理之舉,孫策接報之後,這般想到。

須知,自己向呂布致書道明自己有意前往青州高密爲鄭玄弔喪,便是有停戰之意,就是在呂布亦同意的此景此情中,他,陳翎完全是一副我就是來搶你的轄地,你奈我其何

的臉面,這實在叫人孰可忍孰不可忍。

不過最後,孫策還是忍了下來,不爲其他,就爲陳翎此人就連公瑾亦稱讚的,是一個奇才。

許昌陳翎抵禦劉備大軍侵入,呂布未曾派遣一兵一將前往,就此事,孫策問過同爲心腹的周瑜,言道:“公瑾,若是你身陷那般境地之中,我亦不派遣援軍相助,你意下會如何?”

周瑜笑笑,輕搖羽扇,言道:“必怒之,懷有憤意。”

周瑜這是以己心測彼意,他怎知曉陳翎這人就是這麼一毫無廉恥之心的人,爲了天下一統的志願,區區小節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何況,他與呂布君臣兩人之間,自相識以來,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根本就已經不在乎了。

帥三萬精簡之後的大軍至小沛城下之後,從城頭探出將領的相貌,陳翎這才認出,知曉駐守在此地的大將,非是他人,也算是與自己較爲熟悉的孫堅舊部三將之一韓當。

韓當已經得報,自家主公令自己讓出小沛,給陳翎屯兵。

這事透着古怪,韓當反反覆覆詢問過來使,又遣人至壽春,待使者回來之後,韓當方清楚的明白過來,自家主公真的將小沛讓給了陳翎!

崽賣爺田不心疼,又或者說是輕易得來的不珍惜,曹操割讓給伯符的領地,如今勢大之後就忘記當初是如何艱苦起家的!

懷着一腔忠誠熱血,韓當氣的不想下城去見陳翎面,只是派遣人給陳翎傳話說道了一聲,等三日!

陳翎此次帥軍前來,實爲奇襲戰術的一種,欲想在所有人未曾料到自己竟然爲之的同時,攻下小沛。

當自己帥軍進入小沛境內,若想掩蓋行蹤,已然是不能,如此就急襲驟至,奔突城下,速攻之,或能在孫策兵出徐州、或是壽春之時,攻下此城。

若是不能,就退兵回去安心休養生息。

陳翎做如此想之時,哪裡料到孫策將小沛一城完全不放在心上,在韓當說出“等三日”,陳翎還不明其中意味之時,便見韓當竟然打開城門,爲自己騰出空城來了!

這、這算什麼?

哈哈…

難道說自己擊敗劉備之後,已經名震華夏了,韓當自度不能抵禦,故而如此爲之?

望之遠遁,這般的臆想還方一浮現腦際,便爲韓當遣來之人的話語所打斷,陳翎聽他小心翼翼着說道:我家將軍說了,若非是有主公的嚴令在此,將軍就算腦肝塗地,亦不會在此後退半步,讓大人進到城中去!

來使有些委頓,說話之間有些吃吃哎哎,這當然在情理之中,如今的陳翎雖然不至於名震華夏,一震江左還是能夠辦的到的。

陳翎苦笑,原來如此,孫策意欲藉此與己交好,他的心思做如何想,陳翎不想去探究,只是述寫了一信,密封之,然後令面前來使帶了回去。

三日之後,陳翎進屯小沛,時至建安九年九月,鄭玄的喪事亦在這一個月內。

鄭玄是當世大賢,陳翎不想錯過爲他送行的這一大事,遂在

匆匆搬入小沛居住的三日後,攜着陳震、審配、郝昭、馬岱、賈逵、辛毗、王昶、公孫羽八人向着青州高密而去。

馬岱充作是自己的親衛,其餘七人皆是文人名士,無論此前有何政見不同,抑或是不敢苟同的想法,在鄭玄離世這一事上,皆會爲他放下。

不止陳翎帳下文臣如此,如今這個天下,當得知鄭玄逝世,無論是長安曹操的帳下謀臣軍師,還是遠在川中的隱士學子,都亦有此心前往青州高密觀禮,爲鄭玄送行。

一個人自呱呱落地,蹣跚學步,能記憶事情起,便開始融入他周圍所能接觸的一切中去。

就是這一切在影響着他將來是否成才,是否有一番成就。

也就是這一切在影響這他到底是爲善,還是爲惡。

在陳翎的記憶中,劉備兵敗夷陵遁至白帝,臨死之際,傳聞有語遺劉禪,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那劉備的功過不必去論,單以“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此言論,陳翎以爲有失偏頗,這不過是劉備的警言而已。

當週圍一片漆黑之際,你偏偏顯露出白皙的皮膚來,除了能爲你自己爭取過來幾分惡毒的詛咒之外,並無其他。

人性本善,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

人性本善,只不過那是在人之初。

能保持這樣一份心境的人,不是良民,就是聖人。

鄭玄就是如此,自黃巾起義一來,漢家天下不再,在周圍之人都以陰謀詭計得機而竊喜之時,鄭玄始終保持着這樣一份極其難得的堅持。

這不算聖人,那算什麼?

這樣的堅持是很難做到的,陳翎自承不行,遂尊崇鄭玄爲聖人,不敢有任何不敬之意。

相對,相反的,站立在鄭玄的靈柩面前,陳翎自慚的發覺,自己就是那傳說中的小人。

當其他人等皆陷入莫名的黑暗一面之時,他們會發覺陳翎早已經站在那邊很久了,很是得意的看覷着衆人,或許他還將說道:爾等何來遲也?

說完此話,或許他還將對着衆人說教一番,以此證明他並非是惡人,而是世事就是如此,若想出人頭地,便得如此。

作爲很久就站在前列的那一人,無論他說什麼,都會有一批信徒。

畢竟,在他們的眼中,他纔是真正的有所成就者,他纔是站在巔峰的那一人,餘者只有仰望他的份。

竟然已經處在了最高峰,秉承着有教無類的想法,陳翎或許會從衆人擇出優者,擔當着他不在之時的說教之人;或許他亦會制定出一些規矩,藉此來約束衆人。

畢竟,他纔是衆人心目中真正的“神祗”!

這樣的自己相較鄭玄,猶如螢火比皓月,陳翎自愧不能,扶柩哭告了數聲之後,便躲到暗角去默默垂淚了。

(本章完)

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三百八十四回 天意如此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十八回 相城南下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五百六十六回 張鬆用計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一百一十五回 經典太平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回 郡縣之事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一百三十二回 戰前集訓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七十回 徐盛入仕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六十五回 人心思齊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六百八十五回 好戰者亡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一百零二回 徵借糧草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四百一十四回 夏侯罹難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一百零二回 徵借糧草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四回 夏侯罹難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
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三百八十四回 天意如此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十八回 相城南下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三百零一回 貔貅相爭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五百六十六回 張鬆用計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一百一十五回 經典太平正文_第三百二十六回 膠着之中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三百九十四回 我爲說客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回 郡縣之事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一百三十二回 戰前集訓正文_第四百二十八回 賺取城池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五百零四回 援軍不至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八十八回 家鄉來人正文_第一百三十回 諸葛連弩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四百零八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七十回 徐盛入仕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三百五十五回 探索先行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六十五回 人心思齊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六百八十五回 好戰者亡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一百零二回 徵借糧草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四百一十四回 夏侯罹難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一百零二回 徵借糧草正文_第一百三十九回 大戰正酣正文_第五百五十一回 國士無雙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四百一十四回 夏侯罹難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