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

曹操勢大,傾三州之力攻伐徐州,呂布一軍不管是撤回,還是繼續留在彭城,都非良策,陳翎暗忖着,事已至此,別無他法,爲今之計惟有如此。

陳翎令周泰、陳震兩人先行至蕭縣,招募士卒,籌集糧草,以待陳翎帥大軍而上。

陳翎令侯成、魏續、宋憲三將,棄守竹邑、向縣、虹縣等地,聚集於相城,匯合本部人馬,提兵北上。

廖化正少年時,陳翎令其爲親衛;呂岱隨使者而來已至相城,陳翎令其代曹性掌自己部曲五百,爲別部司馬。

陳翎令李封、薛蘭兩人率三千工程營護持嚴氏、貂蟬以及呂玲綺、孫翊,於後跟進。

陳翎棄相城之時,已是四月下旬,張闓殺曹嵩之事是在三月底。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曹操安排征伐事宜,集攏大軍應該基本完成,陳翎心中不安,此刻出兵,恰與曹操大軍相迎。

回首望着初具大城規模的相城,陳翎嘆了一聲,揮手下令大軍開拔。心中暗道,有舍有得,此時之舍,是爲將來之得。現在放棄沛國不算什麼,只要有麾下這些軍馬,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

帥大軍萬餘向北而去,行不過一日,就有來自蕭縣的消息,陳震稟道:夏侯惇、于禁、典韋三將率曹操先鋒八千士卒至城下結營,蕭縣止有數千新卒,城池低矮,不能擋!

彭城下,溫侯獨鬥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呂布一戟刺出,忽一陣怪風颳起,目不能視物,飛沙走石間,竟攝劉備劉玄德落於丈外,躲過一劫。

此天生異象,令徐州兵卒士氣大振,溫侯驚疑不定間,爲其所趁,麾軍掩殺之下,折損千餘士卒,之後壓住陣腳,進行決戰。

戰後,曹豹忽帥大軍而去,留下陳登、劉備等將統領守卒萬人,溫侯不明所以,重新逼城下寨。

陳翎手持書信,心中激動不已,一定是臧霸、孫觀二人所爲!

橫徵暴斂,將整個沛國郡徵集一空,留下一片悲鴻,郡內民間怨聲載道,已到了起義造反的邊緣。而當此刻,看到這則消息,陳翎心中暗自慶幸,這一切都值得了,這一切終於不負自己所祈望的那樣,呂布軍勢開始有了轉機。

陳翎速令大軍急行,趕在日落之前到達蕭縣。蕭縣現在還不能失守,蕭縣若是此時被夏侯惇破了城,主公呂布主力被斷,面臨前後夾擊還在其次,最爲主要的是自己以及麾下這萬餘新卒前進不得、後退不能。

要下也得在自己過了蕭縣再說,那時這些新卒已無退路,只得一心跟隨自己披荊斬棘,攻城陷地。陳翎發狠着念道,此時若有逃跑的,定斬不赦!過了蕭縣之後,即從輕發落,可故作不知,隨他們去。

一路強行,至蕭縣,城下曹軍已經在攻城了。

夏侯惇爲中軍,于禁、典韋兩人一左一右分爲兩部,搭城蟻附作戰。

見陳翎帥大軍而來,夏侯惇不知陳

翎兵力幾何,慎重起見遂鳴金收兵。觀陳翎勢大,夏侯惇自思,蕭縣此時已是難下,且等孟德大軍來此,方能戰而勝之。

夏侯惇前鋒退去,陳翎領軍進入蕭縣休息。

周泰、陳震兩人打開城門前來迎接,兩人臉上有喜悅之情,但其氣色卻是不佳。曹軍攻勢猛烈,晝夜不停,兩人幾疑城池將破,幸得陳翎帥軍及時趕到,驚退夏侯惇,方能轉危爲安。

陳翎於城門附近,令侯成、宋憲、魏續三人攜書信一封,不入蕭城休息直接率四千士卒援助呂布,之後便與周泰、陳震兩人寒暄起來,等候嚴氏至此。

周泰、陳震兩人只道陳翎提兵而來是爲援助呂布主力,不想陳翎根本無意以此。派出侯成、宋憲、魏續三將,當最後一撥人馬薛蘭、李封兩人護持着呂布一家老少進入蕭縣之後,稍作歇息,立即揮軍北上,而不是向東支援彭城前線。

周泰少言,陳震驚訝問道:“子儀,你想如何?將攜溫侯夫人何往?”

陳翎環顧左右,呂岱、廖化、薛蘭、李封四將皆在側,並無外人,遂出言解釋說道:“徐州已成曹操必爭之地,未免主公將來無根基之地棲身,吾之意乃是北上。”沛國郡北部出名的就一沛縣,沛縣就是小沛,這個地方靠近微山湖,東臨徐州東海郡、泰山郡,西接兗州,相比相城來說,並無優勢可言,然陳翎志不在此,另有謀劃。

陳翎之語言並不能服衆,可現在他身居主薄一職,敦得不是衆將所能勸阻的,尤其是在其一意孤行之下。陳翎嚴令諸將不得向主母透露行蹤,車仗遮蔽嚴實,嚴氏、貂蟬、呂玲綺三女皆被陳翎瞞在鼓裡,陳翎又命薛蘭、李封小心服侍好,不得有所懈怠。

之後陳翎棄蕭縣,棄溫侯主力於不顧,北上留縣。

夏侯惇、于禁、典韋三將於外過了一晚,次日出營準備嘗試攻城,來到城下才發覺城樓之上遍插草人、竹垛,而城內大軍早已跑了多時,不知去向。

蕭縣可是連接彭城與相城的要隘所在,陳翎怎麼敢說棄就棄?

夏侯惇想不通,是進是追還是入城駐守,以當前形勢觀之,彭城大戰已有些時日,假如此時進軍徐州,說不準本來相爭的呂布與陶謙兩軍就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己。自己先鋒之軍只有八千士卒,對上溫侯呂布,徐州兩部人馬,不是怯戰,而是根本沒有勝算。夏侯惇不能決,遂遣人迴轉稟報,反正孟德大軍已經開拔,來到蕭縣也在幾日之內。

同時進城之後,派出偵騎,搜尋陳翎去向。

留縣乃是沛國郡內一小縣,陳翎率軍而來,隨便找一將喊話道:“若不大開城門,待等攻入城中,雞犬不留!”之後便在縣令戰戰兢兢的相迎中,進得城內休息。

翌日,陳翎率軍再行。

如此行事,過陰平、蘭陵,進入琅琊郡,皆是如此。或有不開城門的縣城,然陳翎並不攻擊,只是於

外安營紮寨,兩邊相安無事,不犯秋毫,直至兵臨開陽城下。

不錯,陳翎出兵之時的謀劃就是這樣!

下邳有臧霸、孫觀等人引軍前去攻伐,彭城有陳登據守,這兩城基本上牽制了徐州大部分兵力,或有遺漏也是很少,陳翎此次提兵北上,雖有危險,但在收穫面前,還是值得的。

其中最爲危險之處在於蕭縣與曹軍相遇,若是夏侯惇棄溫侯呂布主力而不顧,銜尾追擊,陳翎可謂前無去路,後無退步餘地,難免兵敗身亡的下場。然夏侯惇到底是持重大將,溫侯呂布主力在彼,斷其後路,方爲首選,其次纔是自己。陳翎真想痛快的大笑一場,可惜的是此次遠征作戰,是以主公爲餌,將來難免會因此而受到責罰。

開陽爲臧霸老巢,隸屬琅琊國,東臨大海,西接泰山郡,北部乃是青州之地,南向離下邳相去甚遠。臧霸、孫觀等人傾巢而動,攻襲下邳,那麼其後方自然會空虛下來,此時陳翎帥大軍至,正得其時。北海孔融雖然有足夠的軍士,且兩州相交接,出兵方便,但其與徐州刺史陶謙私交甚篤,他豈會輕易攻佔琅琊國?且不說其他,臧霸反叛攻襲下邳,這一消息傳至青州,孔融是否會因此出兵都是個問題,更別提臧霸在開陽還留下了駐守之卒,非一時三刻就能攻下城來的。

而彭城方向,自己棄守蕭縣,也是迫不得已,曹操勢大,不能敵,陷在彭城下的呂布大軍看似危險,卻也並非毫無希望。張遼、許褚等將都在彼處,身邊又有萬餘士卒,就算曹操攻過來又何妨?曹操出言道:“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就是這麼一句話,能將本來生死相爭的溫侯呂布與陳登攜手對敵。

陳翎相信自己的預判不會有大的錯漏,不管曹操如何,不管曹操攻下彭城會如何,在其大軍面前,失了根基,陷入進退維谷窘境的主公,以及面臨生死存亡之地的陳登,都會在曹操大軍壓境面前妥協的,兩人會因此而聯手起來,一致對應曹操的攻勢。

而自己來開陽的另外一層意義,則是將臧霸、孫觀等人壓制住,令其不敢胡來。開陽易下,然而陳翎不想如此蠻幹,畢竟臧霸、孫觀兩人是響應己軍才攻襲下邳的,就這麼絕了他們的後路,道義不存,非己所願。

向開陽喊話,強借了些糧草之後,陳翎繼續帥軍北上,向着莒縣進發。

莒縣纔是自己真正的目標所在,這縣居於琅琊國中心地帶,由此發展起來,不比沛國差,相對而言,會更好些。起碼這裡曹操大軍攻襲不到,除非曹操佔領了下邳,由南向上出兵攻戰;或依照陳翎行軍路線上來,專門爲此而戰,那麼陳翎只能苦笑以對,畢竟此次行軍是因徐州大戰,兵力被牽制住,自己才得以繞道而行至此。

而等自己拿下莒縣,在此站穩立足,那麼就由不得陶謙不配合主公呂布,由不得臧霸肆意妄爲,一切都得由自己說了算!

(本章完)

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回 錦馬超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一百三十一回 公孫勢滅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一百七十回 極智窮思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八十回 草寇劫道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對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一百五十回 身世顯露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三百八十二回 拜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三百一十二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三百五十八回 非人存在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一百四十一回 時也命也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二十一回 賺城汝陰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五回 北地槍王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六回 鷹視狼顧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七十八回 斬將奪城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
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回 錦馬超正文_第六百六十五回 生死搏鬥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一百三十一回 公孫勢滅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一百七十回 極智窮思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四百九十九回 強行被迫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八十回 草寇劫道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對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一百五十回 身世顯露正文_第二百九十八回 黎陽之戰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三百八十二回 拜見呂布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三百一十二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二百回 局勢沉重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三百九十五回 戰事紛起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八十九回 雛鳳初鳴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三百五十八回 非人存在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一百四十一回 時也命也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一百八十四回 薊縣攻城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四百零四回 似是巧合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二十一回 賺城汝陰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五回 北地槍王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六回 鷹視狼顧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七十八回 斬將奪城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