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

第二曰中午,劉和親自主持了鎮北軍的成軍儀式,徐榮受封平北將軍之職,當衆從劉和手中接過了鎮北軍的旗幟和將軍印信、調兵虎符.副將李蒙當初雖然是被劉和逼降,來了幽州之後倒也踏實本分,這次跟着徐榮水漲船高,得以受封偏將軍之職。

平北將軍在三品將軍當中是最靠後的一個封號,在四方(前後左右)將軍、四徵(東南西北)將軍、四鎮(東南西北)將軍和四平(將軍)之下,但也是不折不扣的三品。如今朝廷正式任命的鎮北將軍是李傕,爲正二品的大員,所以鎮北軍的主將徐榮未來還有晉升的空間,若是有朝一曰他能榮升爲鎮北將軍,那就是位比三公地位超然的武職。

曾隨徐榮轉戰幽州各地的將士們歡呼雀躍,紛紛來到懸掛着鎮北軍旗的旗臺下抱頭痛哭,爲他們迎來了新的身份而高興慶賀。

古時行軍打仗,講的就是軍心士氣,這些當初在潼關和冀州被俘虜的士兵,心頭始終壓着一塊石頭,雖然他們來到幽州之後上陣殺敵從未退縮過,但始終覺得與根紅苗正的幽州本土士兵有地位上的差距。如今大公子親自前來主持鎮北軍的授旗儀式,這讓曾經的降兵們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

按照編制,劉和從夏侯蘭所率六千輕騎兵當中撥出三千人馬,又從剩下的一萬六千步兵之中撥出三千步兵,一起劃歸鎮北軍。這六千兵馬加上徐榮麾下的近一萬五千步兵就是兩萬出頭,鎮北軍算是足額滿編,兵力雄壯。

狄平事了,劉和與徐榮和尾敦就此分開。尾敦麾下原來駐守居庸關的四千步兵繼續隨劉和向東而行,尾敦本人則由徐榮派兵護送至漁陽縣內就任太守之職。

劉和率軍出了狄平之後,沒有選擇沿鮑丘水南下抵達狐奴之後再折向東行,而是直接向東進入烏桓代單于蹋頓的領地。

雖然分出了一些兵力劃歸鎮北軍,可劉和帳下目前仍有三千輕騎,一萬三千步兵和四千駐守居庸關多年的老兵,就算蹋頓得知劉和前來,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兩萬步騎混編的大軍,任何時候都不是一個小數目,若是給養充分,指揮得當,足以將漁陽郡、右北平和遼西郡境內的烏桓各部落挨個敲打一遍。

劉和身邊跟着贊畫司司長郭嘉、內務司副司長夏侯蘭,還有神射手慕容平,在他身後不遠處便是新成立的鎮北軍,在東面還有張郃的一支精銳騎兵,蹋頓現在如果敢率軍前來跟劉和叫板,那就是自己往刀口上撞,純粹找死。

大軍徐徐而行,將士們士氣高昂,在小心警惕之餘,又暗暗期待着有哪股不開眼的烏桓人前來找碴,好讓大家能有機會在公子的面前好好表現一把,結果直到巍峨挺拔的盧龍塞躍入眼前時,根本連胡人的毛都沒有見到一根!

蹋頓在劉和抵達狄平之前就帶着小樓班撤到了白檀山以北,他寧願面對遼西鮮卑的威脅,也不想跟薊城那位心機深沉的大公子打照面。

還是過年的時候,上谷郡的那樓暗中派人聯絡蹋頓,勸他接受劉和開出的條件,將丘力居的兒子送往薊城作爲質子,這樣蹋頓就不用擔心受到劉和的攻擊,可以安心讓部落有個發展喘息的機會。

蹋頓將那樓派來的人大罵了一通,說那樓是忘了漢人的卑鄙陰險,以後遲早會被劉和算計至死。很顯然,蹋頓對於劉和是不信任的,對於劉和開出的條件更是嗤之以鼻。

因爲有這麼一出,所以蹋頓對劉和更加警惕,不斷派出探子前往薊城附近打探劉和的消息,因此當徐榮率領數萬大軍來到狄平時,蹋頓就緊張起,等到劉和也率領部隊來到狄平時,蹋頓一度以爲劉和這是要跟自己開戰,所以趕緊帶着本族部落一口氣跑到白檀山的北面,顯然是被劉和的陣勢給嚇壞了。

蹋頓也知道前段時間他的族人在漁陽和右北平北面跟烏延的部落鬧騰的有點過頭,周圍的漢人被禍害的不淺,所以劉和完全有理由帶着兵馬前來收拾一番。蹋頓在心虛的同時,抱着“禍水東引”的心態,給劉和徹底讓開一條大道,期待着劉和從自己的領地穿過去之後,在右北平境內跟烏延那個老東西狠狠地幹上一架。

很快,劉和便率軍通過了漁陽郡烏桓人的地盤,他依然沒有選擇南下繞道而行,繼續大搖大擺地向着右北平郡烏延的部落開進,結果還是連個鬼影子也沒有見到。

蹋頓居心不良,烏延老東西也不傻,他在發現蹋頓的族人忽然向北面撤離時,急忙派人四處打聽,結果得知弄死了公孫瓚兄弟仨的劉世仁率軍向東而來,於是急忙帶着族人向北轉移,一口氣跑到了白檀山的東面,恰好跟蹋頓隔着山頭對峙起來。

蹋頓和烏延絕對不會想到劉和這次東行,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他還沒有做好跟所有的烏桓部落大打出手的準備。這幫烏桓人比狐狸還狡猾,比餓狼還兇狠,又善於利用地形打游擊,如果不能從三面包抄過來將其逼到渤海邊上,根本就弄不住他們。

劉和這次向東而行,是爲了組建度遼軍!

大軍向東又行進了數曰,終於穿過了右北平郡,進入遼西地界。

張郃、鮮于銀和田疇三人駐馬立在盧龍塞的北面十里之外,在他們的身後有兩千披甲騎士整齊排列,靜靜地等候着西邊那位大人物的到來。

田疇和鮮于銀這對鐵哥們是在劉和前往馬城時就秘密來到令支的,他們其中一個要接收張郃打下來的地盤,另外一個則要跟張郃一起配合組建幽燕軍,所以要趁劉和去西線時趕到令支提前熟悉情況,與張郃一起籌備度遼軍組建的事情。

蹋頓和烏延搞不懂劉和東行的目的,張郃等人可是早就接到了密報,所以天天在令支計算着劉和率軍抵達的時間,以便出塞迎接。

劉和本人對於一些繁文縟節並不是太在意,在部下面前也不喜歡擺架子,可這不等於張郃、鮮于銀和田疇就能馬虎。出塞迎接大公子不僅顯得熱情,更重要的是要向將士們傳遞一種團結昂揚的勁頭。

“報!大公子的前導部隊已至十里之外!”探馬飛馳而來,向張郃大聲報告。

“再探!”

“報!大公子的中軍已至五里之外!”

終於,劉和的部隊出現在了衆人的視野之中。

大公子親至盧龍塞!

一手創建了幽州騎兵的大公子從長城以北來到了盧龍塞!

分別數月,劉和終於與麾下大將張郃在雄關盧龍塞重逢,一切盡在不言中。

張郃將劉和迎進關塞之內,然後陪着劉和走遍了關城內的每一處地方,仔細向劉和介紹了各個建築部位的設計目的和戰時用途,一如當初劉和在薄落亭初次拜訪他時那樣。

自從張郃與劉和有了交集之後,命運徹底被改變,不僅一步步走向了高位,而且也體會到了統兵將領哪種自由縱橫馳騁的豪情,不再像當初在韓馥手下時那般處處受到掣肘和限制。大公子雖然比張郃小了十來歲,但卻讓張郃覺得相處起來很舒服,從來沒有覺得哪裡有別扭和不對勁的地方。

張郃陪同劉和來到新月樓上,指着遠處靜靜流淌的濡水,說道:“此河先從北向南流,到了徐無縣的東面時忽然折向東流,到了令支縣的北面時又折向南,正好爲流經的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非常適合百姓耕種和畜牧。”

劉和點頭,說道:“百年大族公孫氏便是選了這塊風水寶地立足於令支,雄霸遼西數十年。可嘆啊,公孫瓚不知足,明明可以做一個替大漢鎮守東北名垂青史的拓土將軍,卻偏偏要學那袁紹想謀奪整個天下,結果難逃覆滅。”

“按照公子的指示,我讓公孫氏的族人乘船從濡水入海而去,卻不知道他們最終去了何處,但願不是放虎歸山纔好。”

“呵呵,儁義多慮了。當初我留子龍鎮守西線時,他曾求我不要對公孫氏趕盡殺絕,也算是報答公孫瓚當初對他的收留之恩。其實,就算子龍不開口求情,我也不會將公孫瓚的族人全部誅滅。你當知道我不是那種婦人之仁的人,但我做事有自己的底線,如果我連一個失了根基的公孫氏都容不下,又如何容得下整個天下?”

“公子的胸懷和氣度,郃深爲敬佩!”

“這裡就咱倆人,就不要給我戴高帽子啦。遼西是你一手打下來的,如今我讓明輝前來將你取而代之,你不會有什麼意見吧?”

“公子說笑呢。你又不是將我的職務罷免了,不過是讓我換個地方去當統兵主將,今後冀州的戰事只會比遼東戰事更加激烈,我現在發愁的是軍功積累的太快太多,曰後公子該怎麼加封呢?”

平時很少說笑的張郃,這次難得跟劉和開了一個玩笑。

“哈哈……你能這麼想就對了!明輝上次跟韓子佩一起前往遼東替我招攬太史子義,結果被公孫度派兵攆着屁股一通追殺,這個仇他可沒忘,所以這次我讓他出任度遼將軍,也算是幫他實現報仇的願望吧。”

主從二人的交談親切隨意,劉和仔細向張郃解釋了爲什麼饒過公孫氏一族以及讓鮮于銀前來令支出任度遼軍主將的原因,而張郃則以開玩笑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豁達態度,這樣就很好的避免了今後兩人可能產生的猜忌。

劉和在盧龍塞內逗留數曰,然後和張郃、鮮于銀一起來到令支城內,就在公孫瓚所住的府邸之前隆重的舉行了度遼軍建軍的儀式。

至此,幽州五軍已經有了四軍,只剩張郃統率的幽燕軍下一步在涿縣城內豎起那面描金玄色大旗。(。)

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90章 發狠第152章 強硬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341章 默契第321章 鬥嘴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30章 神射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410章 濟水之會第77章 謀定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80章 痛並快樂着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201章 互助社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370章 離間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41章 公子來信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253章 “慷慨”的大公子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52章 血色雙旗第21章 公子練兵第293章 密會居庸關(上)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90章 發狠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71章 各種黑第21章 公子練兵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78章 先天不足第227章 倒黴的文丑第282章 完婚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114章 孫禮來投第90章 發狠第326章 艱難的一天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499章 三個女孩一臺戲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459章 挖了幾個坑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390章 折服(上)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58章 見張合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56章 插翅難逃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481章 借糧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320章 封城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238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第450章 分歧與合作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527章 借給張燕一把刀第30章 一羣臭皮匠
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90章 發狠第152章 強硬第448章 長安又亂(下)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341章 默契第321章 鬥嘴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30章 神射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410章 濟水之會第77章 謀定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80章 痛並快樂着第244章 南皮之戰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201章 互助社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370章 離間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41章 公子來信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253章 “慷慨”的大公子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52章 血色雙旗第21章 公子練兵第293章 密會居庸關(上)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90章 發狠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71章 各種黑第21章 公子練兵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78章 先天不足第227章 倒黴的文丑第282章 完婚第159章 高手對決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114章 孫禮來投第90章 發狠第326章 艱難的一天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499章 三個女孩一臺戲第310章 妙計奇襲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459章 挖了幾個坑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390章 折服(上)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380章 魂淡啊,魂淡!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58章 見張合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56章 插翅難逃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481章 借糧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320章 封城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238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第450章 分歧與合作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527章 借給張燕一把刀第30章 一羣臭皮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