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力挽狂瀾

顧雍愣愣的看着這個憔悴的背影,竟然不知道該如何說話。

“元嘆怎麼來了?”孫權聽到腳步聲,轉過身,直直的看着顧雍的面孔。

“主公!”待孫權轉過身,顧雍才發現他的面容竟然已經憔悴到極點,連帶髮鬚都變得花白,顧雍俯首在地,哭泣言語:“主公萬萬要保重身體,切不可再這般憂慮啊!”

“城外的情況如何?”孫權扶起顧雍,淡淡的問道。

“不甚樂觀!聽聞壽春失陷,許多士族與百姓都十分惶恐,紛紛逃亡吳郡等地,奮威將軍周泰正在努力維持治安,目前尚未大亂。”顧雍有些惶恐的說道。

“走就走吧,樹倒猢猻散,這時候才能看出誰纔是真正的忠心於我啊!”孫權讚許的看了一眼顧雍,這個耿直的文士雖然長期處理政事,但是在這麼危急的時刻,竟然還能堅守在自己身邊,難得可貴啊!

正在孫權與顧雍談話之際,吳王府外,又走進兩個身影。

前方一人身材高大,渾身肌肉凸起,一副皮甲護衛在身上緊要位置。高八尺有餘,眼角一道傷疤醒目可見,此人正是顧雍口中的奮威將軍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人。爲人勇猛,也是東吳幾代老將。當初孫策平定江東時,他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征戰,孫策死後,又跟隨新主孫權。因武力高超,常隨孫權左右,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在一次飲酒中,孫權曾令周泰裸身展示傷疤,用以表彰其卓越戰功。周泰與孫權,就如同許諸與曹操一般,皆是貼身護衛,現在率領親兵營,常年駐守在建業。此時已經官居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而在周泰之後,是一名手持毛筆的青年文士,相貌清秀,正是孫權指令鎮守廬江的陸遜。

“拜見主公!”周泰與陸遜一起朝孫權跪拜。

“伯言怎麼也來了?”孫權看到陸遜,十分意外。

“壽春失陷,東吳人心惶惶,陸遜不得不來,望主公勿要責怪!”陸遜俯身在地,向孫權告罪。

“行了,起來吧,別人都是向外逃,你倒竟然往裡鑽,這份忠心,我看到了!”孫權看着身邊的三人。顧雍是內政文臣,周泰是領兵親信,而陸遜是自己的謀略依仗。這三人,就是如今整個江東的一片天啊。

“你現在孤身前來,廬江怎麼辦?”孫權本意是讓陸遜守住廬江,用以抵擋秦軍的偷襲,萬一建業不保,廬江再失,自己就真的走投無路了。

陸遜擡起頭,看了看孫權,說道::“廬江現在有韓當將軍在,抵擋一時半會,料想不會有問題。屬下將建業之事處理完畢,就再次返回廬江,鎮守西方!”

“伯言可是有什麼補救之策?”孫權聽到陸遜的話語,本來已經冰冷的心,瞬間又活泛起來。他扶陸遜站起,仔細的打量着陸遜瘦弱的肩膀。陸遜青年才智,軍事大才完全不輸於昔日的周瑜,當初如果聽從他的言語,令甘寧大軍撤回

,或者讓他鎮守壽春,自己也好過現在的情況許多了。而陸遜口中的韓當,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將,昔日一直鎮守在廬江、柴桑之地,如果由他坐鎮廬江,確實穩妥許多。

“屬下有兩策,可爲主公解憂!”陸遜站在一旁,對孫權開口。

“恩,你且說!”不僅是孫權,連帶一旁的周泰與顧雍,也急忙湊上前來。

“第一步,令周泰將軍穩定建業治安,訓練民兵!顧先生尋找城內其餘的文吏,穩定民心,只要民心不亂,建業城就守的住!”陸遜說完,看了一眼一旁的周泰:“現在城內守軍還有多少?”

周泰想了想,語調如同破鑼一般:“守軍五千,親衛營兩千!”

“那就夠了,趁現在的時候,從城內尚未撤離的士族府內抽調一些家丁,留下的士族,都是鐵下心與建業共存亡的,讓他們貢獻一些家丁問題不大,再招募一些民兵,最起碼保證年後讓建業城最少有一萬有餘的可用之兵!建業城高大堅固,堅持幾月時間,不是問題。”陸遜算了算,開口說道。

“一萬多人的可用之兵,還是能抽調出來的,關鍵問題是,魏軍勢大,一旦全軍來襲,再加上虎豹騎,恐怕難以堅守啊?”孫權聽完,開口說出自己的疑慮。

“這個不妨。建業四處臨水,魏軍沒有水軍,虎豹騎在建業城下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而且現在經過甘寧將軍的反覆衝殺,徐州、青州之地已經一片焦土,魏軍定會留下不少人打理殘局,建業只要能堅持到明年夏季,魏軍就不會再進行攻城了!”因爲春日是播種之際,等待春忙過後,東吳少經休養,又可以調出一兩萬的可用之兵。東吳長期與魏軍相持在建業附近,只要兵力相當,魏軍定然不敢輕易渡江作戰。

“恩,伯言此言有理!”孫權摸了摸鬍鬚,稍微有些釋懷,被陸遜分析之後,孫權才感覺到,其實如今的情況也沒有糟糕到那樣的地步。

“第二策,向魏王稱臣!諫言魏王稱帝!”陸遜的第二策剛剛開口,就將孫權稍微放鬆的心,再次拉入了深谷。

“稱臣?諫言魏王稱帝?”孫權像被人捅了一刀一般,猛地向後退了好幾步。回過神來纔再次問道陸遜:“伯言,你確定沒有說錯?”

“主公,如今東吳的困境不在曹魏,而是在於秦成。曹操已經暮年,歸去之時已經指日可待,雖然曹操不願稱帝,但是據我所知,其子曹丕對稱帝是十分渴望的。如果曹丕稱帝,整個中原定然會一團大亂,北方的曹魏之兵一定無暇南顧,但是秦成如今兵強馬壯,又正值壯年,原來聯合秦軍抵禦曹軍的策略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情況,現在是秦強,魏吳兩弱,自然要聯合魏軍,抵禦秦軍!”陸遜再次朝孫權叩首。

“行了,你的謀劃我知道了!容我想一想!”孫權慢慢的轉過身,風吹拂着他的衣袖,不停的搖曳在空中。

半晌之後,孫權才點了點頭,衝着顧雍與周泰說道:“就按伯言的意思吧,你們先去準備,建

業城無論如何要穩定下來!”

“是!”接到孫權的指令,兩人拱手離去。

“伯言,你也回廬江吧!既然擔心秦軍偷襲,你不在的話,我不放心,現在先守住建業與廬江,明年開春,我就會親手書信一封,交好魏王!”孫權意味深長的拍了拍陸遜的肩膀。

“是!主公明鑑!”陸遜見孫權接納了自己的意見,才長出一口氣。

“我與顧雍、周泰等人都快老了,江東以後的出路,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啊!”孫權看着陸遜,又一次聯想到了遠方暮年的曹操。

“主公切莫這樣說,羞煞我等了。屬下這就返回廬江,以保廬江無恙!”陸遜低首告退。

孫權默默的看着離去的幾個背影,他的心思全部在這幾人身上。整個江東,能不能度過這次難關,就看他們的能力了。

......

老天是公平的。他不會讓一個人總是厄運當頭,也不會讓一個人總是幸運不斷!

建安二十四年冬,吳王孫權在府內接見了三員大臣,根據大都督陸遜的建議,採取了穩守建業的策略。見吳王沒有離宮逃亡的跡象,又被顧雍等一干文臣的堅守言語鼓動,建業城經歷了半月的逃亡浪潮終於戛然而止!再加上魏軍沒有做出乘勢南下的舉動,建業城內的秩序開始慢慢的穩定下來,外出逃亡的百姓也慢慢返回城內,一場鉅變被慢慢的抹平。

而在西線方面,一直關注魏吳兩軍交戰情況的秦成,得知吳軍大敗,壽春都被攻克的消息,再也忍不住。他責令駐守在江陵的高順全軍出擊,以高順爲統軍,吳蘭、馮習爲副將,沙摩柯爲先鋒,領兵五萬,水陸齊發,征討廬江!

在廬江堅守的,是昭武將軍韓當。韓當與周泰,歷來是吳軍中的兩個老而彌堅的大將。周泰長期跟隨在孫權身邊,守衛建業的安危,而韓當則是駐防在柴桑、廬江等地,維護東吳境內的秩序。面對秦軍的瘋狂出擊,韓當選擇了堅守!

秦軍大軍猛攻廬江十日,沒有絲毫進展。恰逢東吳大都督陸遜趕回廬江,陸遜巧施聲東擊西之計,用少數士兵引開了高順的主力大軍,又同城內的吳軍一起出城偷襲秦軍後方,盡斷秦軍糧道。守衛後軍的馮習,被吳軍大將韓當十個回合斬於陣前,秦軍所帶軍糧被陸遜的一把大火燒的乾淨!

得知中計的高順急忙帶領大軍返回救援,無奈糧草全無,又值寒冬。左右思索許久,高順只得全軍退回江陵,領兵待命,等待下次戰機!

秦成得知高順大軍潰敗的消息,望天長嘆!

可能自己確實太心急了!高順等人皆不是水戰之將,又無隨軍軍師,這一仗,輸的秦成心服口服!

他好言寬慰了高順、沙摩柯等征戰將領,又加封陣亡的馮習爲裨將軍,善待其子嗣,安排好一切,時間已經來到年關!

新的一年即將開啓,建安二十五年,會是什麼樣子的那?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九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九章 東風到第八十九章 漢初小鎮第一百四十六章 萬軍之中,取爾首級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二百六十章 最後的屏障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二十三章 三軍會盟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九十八章 序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戰第三十八章 秦成之志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三十二章 邂逅第一百六十四章 你敢要嗎第五十五章 一團亂麻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第六章 初識魏延第九十三章 迎頭痛擊第五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二十一章 夾縫中的廝殺第二百七十章 陸遜之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之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劍指長安第一百七十九章 謀略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意弄人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二百四十一章 各自謀劃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四章 廬中對第七十九章 美女與寶刀第二百三十三章 進駐襄陽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七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四十八章 格局再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淮敗退第十一章 又添虎將第十五章 計收黃忠第七十七章 火女祝融第一百零八章 大辦婚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定軍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勝負已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三十四章 拆婚小分隊第二百章 香消玉殞第八十六章 重回廣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結盟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克汝南第十五章 計收黃忠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分兩路第六十八章 秦成學藝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四線戰況第一百四十三章 雙英戰天水(二)第六十五章 禍不單行第十四章 第一戰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二百零三章 各自的心思第三十五章 長沙學院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六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藏的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上還是東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出散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困獸之爭第十九章 再出奇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二曹反攻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二百二十一章 夾縫中的廝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生鉅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雪回家路第三十七章 機會第三章 潛龍在淵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野戰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軍渡河第二百四十八章 宛城事變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二百六十一章 力挽狂瀾第一百八十五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虎歸位第一百六十八章 搞曹操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士之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四十五章 備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下大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克汝南第五十二章 激戰達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能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軍渡河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四十八章 孫權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襄陽論策
第一百九十九章 單刀赴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九章 東風到第八十九章 漢初小鎮第一百四十六章 萬軍之中,取爾首級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二百六十章 最後的屏障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二十三章 三軍會盟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九十八章 序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戰第三十八章 秦成之志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三十二章 邂逅第一百六十四章 你敢要嗎第五十五章 一團亂麻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第六章 初識魏延第九十三章 迎頭痛擊第五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二十一章 夾縫中的廝殺第二百七十章 陸遜之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虎豹騎之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劍指長安第一百七十九章 謀略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意弄人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二百四十一章 各自謀劃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四章 廬中對第七十九章 美女與寶刀第二百三十三章 進駐襄陽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七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百四十八章 格局再變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淮敗退第十一章 又添虎將第十五章 計收黃忠第七十七章 火女祝融第一百零八章 大辦婚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定軍山第一百九十一章 勝負已定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三十四章 拆婚小分隊第二百章 香消玉殞第八十六章 重回廣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結盟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克汝南第十五章 計收黃忠一百八十二章 猛攻子午谷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分兩路第六十八章 秦成學藝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四線戰況第一百四十三章 雙英戰天水(二)第六十五章 禍不單行第十四章 第一戰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二百零三章 各自的心思第三十五章 長沙學院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六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藏的危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上還是東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出散關第二百二十九章 困獸之爭第十九章 再出奇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二曹反攻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二百二十一章 夾縫中的廝殺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生鉅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雪回家路第三十七章 機會第三章 潛龍在淵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野戰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軍渡河第二百四十八章 宛城事變第一百三十章 死守營地第二百六十一章 力挽狂瀾第一百八十五章 整軍再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龍虎歸位第一百六十八章 搞曹操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士之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戰落幕第八十三章 新的南蠻王第四十五章 備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下大變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克汝南第五十二章 激戰達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遲到的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能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曹軍渡河第七十章 襄陽來人第四十八章 孫權的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襄陽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