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蕩平烏桓

硝煙,依舊還未完全消散,烏桓山下的決戰,卻已經落下了帷幕。當趙雲和許褚這兩隻猛虎,殺入烏桓人核心陣營的時候,這場戰鬥,就已經分出了勝負。十幾名烏桓首領,無一例外的被趙雲、許褚二人斬殺,在失去了各自的部落首領之後,原本就沒有多少抵抗決心的烏桓大軍,很快便土崩瓦解,二十萬大軍,有五分之一被敖烈所部將士斬殺,其餘的人,則全部變成了漢軍的俘虜。

以六萬兵馬擊敗二十萬烏桓騎兵,並且擒獲了超過十五萬的俘虜,敖烈再次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蹟。十五萬烏桓人,甘心丟掉武器請降,除了敖烈長久以來積累起的威望,讓他們生不出抵抗之心外,還有另外的原因在內。

在這十五萬烏桓人中,不少人是被部族首領們挾裹來的,他們本就不是心甘情願踏上戰場的,現在各個部族的首領,已經被斬殺殆盡,他們也就沒有了繼續戰鬥下去的慾望。另外,敖烈善待俘虜,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他們相信敖烈不會殺掉自己,就以烏桓俘虜爲例,只要是投降後肯接受漢化,遷居內地的,敖烈非但不會殺他們,還會給他們一筆安家費,讓他們到內地更好地生活下去,能夠告別艱苦的遊牧生活,也是促使這些俘虜甘心請降的原因之一。

盤踞大漢北邊數百年之久的烏桓,在歷經無數次的輝煌和低谷之後,終於落下了帷幕,以被敖烈率軍擊敗、被動接受漢化的方式,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爲繼鮮卑、扶余和高句麗之後。第四個融入大漢的少數民族。

經過戰後的清點,在這一戰中,烏桓戰死的將士,達到了四萬多人,這是一個沉重的消息。爲了表達自己不得不採用武力而給烏桓子民帶來的傷害,敖烈當即下令拿出一部分糧草,分發給戰死將士的家屬,同時,敖烈當着十五萬烏桓俘虜以及他們親屬的面,保證他們遷居內地之後。會得到和漢人一樣的待遇,不會遭遇任何不公共的待遇。同時,敖烈也會外遷一些漢人,來到烏桓山居住,和留居在這裡的烏桓人,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敖烈這樣做。在最大的程度上消弭了烏桓人心中的仇恨,讓他們開始逐步接受漢化。逝者已矣,而未來的生活卻是美好的,敖烈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另一方面,漢軍的戰損也被清點了出來。血殺軍等三隻精銳部隊仗着鎧甲堅固,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損傷。加起來來也只不過是損失了一千多人而已,對這些精銳的死亡,敖烈雖然心痛,但還在可接受接受範圍之內。相對於精銳部隊,張遼和徐晃帶領的新兵,卻出現了較大的傷亡。儘管張遼、徐晃都是當世名將,但他們也不能代替每一名新兵去戰鬥,在戰火和生死之間的洗禮下,四萬新兵死傷高達一萬五千人多人,都要接近總數的一半了。

死亡。是新兵向老兵蛻變的最昂貴代價,在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之後,敖烈相信,剩餘的兩萬多名新兵,很快就會破繭成蝶。在血與火的洗禮下,完成自身的轉變,向老兵,甚至是向精兵的轉變。每一次這樣的轉變,都會讓大量的新兵失去生命,倒在戰場上再也不能夠站起來,這一點,就算是敖烈也無法改變。

在擊敗烏桓大軍的同時,李儒負責的暗影成員,把戰果迅速傳遞迴了燕京,坐鎮燕京的賈詡和荀彧在和其他文武商量過之後,決定派出太史慈帶領第二支新兵部隊趕赴烏桓山,同時讓公孫瓚力諫田豫隨軍前往,接替戍衛烏桓的工作,並對烏桓子民進行漢化。田豫本是公孫瓚的部下,文武雙全,和李嚴有些相似,無論是治政之能,還是弓馬槍法,都是一流的人才。當初在敖烈出征烏桓之前,已經確定了他將來管理原大漢護烏桓校尉部的工作,代領護烏桓校尉之職。

護烏桓校尉,是個武職,負責監督烏桓境內的人民對內奉公守法,對外不得私通匈奴人。而護烏桓校尉部,其監管地,基本就是烏桓境內,相當於一州刺史的地位,是俸祿千石的大員。把這樣重要的工作交給田豫,是敖烈在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出決定的。田豫是公孫瓚的部下,可是公孫瓚卻力薦田豫,使其到達和公孫瓚平級的地位,這就已經說明田豫的能力和魅力,讓公孫瓚讚賞不已,不願意看到田豫這樣的大才埋沒在人間。

而就敖烈自身來講,他手上也沒有太多的人選可以勝任這個職務。敖烈手下的能人雖多,可是隨着對外的擴張,現在敖烈擁有的地盤實在是太大了,已經大到讓他在使用人才的時候,出現了捉襟見肘的現象。單就地域來講,敖烈儼然已經是天下第一大的諸侯了。至於他麾下的諸葛亮等人,雖然完全可以勝任一州刺史的任務,但是敖烈卻不想把他們放到偏僻的烏桓校尉部,他們真正施展才華的地方,應該是在大漢的腹地,在中原!尤其是諸葛亮,敖烈真心想給他一個更大的舞臺,讓他來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根本不可能讓他來管理邊疆事務。而田豫不同,他久居邊塞,精通多個少數民族的語言,而且協調能力極強,極爲善於溝通,是處理少數民族漢化的不二人選。

再說以敖烈對歷史的熟悉,他知道田豫在歷史上就是治理少數民族的能手,是曹魏帝國中後期常年鎮守北疆的領軍人物。在他的管理下,少數民族的子民和漢人和平相處,幾乎沒有爆發過任何的暴動,這在漢代,甚至是在整個古代,都是極爲罕見的政績了。將護烏桓校尉部交給田豫,敖烈是真的很安心。當然,護烏桓校尉部這個名字,敖烈認爲也需要改一改了,就像護鮮卑校尉部一樣。應該正式被命名爲大漢的名字,至於到底該怎麼命名,敖烈依舊決定讓劉協來處理,他已經上書給了劉協,請劉協再次爲新州命名。把護烏桓校尉部,變成大漢的第十五個州。

於是,在太史慈和田豫的統帥下,又是三萬新軍踏上了征程,他們將接替先前出發的新兵,跟隨在敖烈身邊。參與接下來對匈奴人的征伐。隨同他們一起趕赴烏桓山的,還有數萬的漢民,他們自願到烏桓的境內去生活,因爲他們認爲烏桓那邊的土地更肥美,種出來的糧食也就更多,是個適合生活的好地方。當太史慈和田豫趕到烏桓山。和敖烈大軍回合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在這半個月中,敖烈和諸葛亮等人走訪了很多烏桓部落,對他們進行安撫和勸慰,極大的消除了烏桓人在內心深處對漢人的戒備,爲田豫即將接手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田豫正式走馬上任之後。敖烈並沒有急於離開烏桓山,前往征討匈奴,他要看看田豫的實際工作能力如何,是不是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出衆,同時,敖烈還對剛剛歸附的烏桓人有些不放心,他怕萬一自己率大軍離開之後,烏桓人會出現反覆,那樣的話,就等於是切斷了大軍的退路。讓大軍處於匈奴和烏桓的夾縫之中,處境就會變得十分艱難。通過十幾天的觀察,田豫沒有讓敖烈失望,他在燕京律的基礎上,又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最大化的打消了烏桓人心中的疑慮,讓他們逐漸開始接受漢人的思想和文化,漸漸地融入到漢人的生活中來。

而那些自願遷居到烏桓山的漢人們,也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用漢人特有的熱情,向當地的烏桓人傳授先進的耕種方法,並教會他們使用馬鈞研製出來的新式耕種工具,讓烏桓人看到了豐收的希望,能擺脫落後的遊牧生活,可是烏桓人追求了好幾代的夢想,現在遷居來的漢人們,無私的向他們敞開胸懷,讓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感動。

經過一個月的休整和整頓之後,劉協的詔書下達到了烏桓山。劉協在詔書中,對敖烈再次開疆擴土的壯舉,表示出了無盡的欣喜之意,並對敖烈大加讚賞,同意了他的提議,消除掉護烏桓校尉部,而改稱明州。繼光州之後,明州正式成爲了大漢的第十五個州,合兩州的州名,就是光明之意,意指大漢必定會重現光明!

重現光明的曙光,是敖烈帶來的,因此,劉協照例把明州的管理權,全權交到了敖烈的手上,明州境內的一應大小事務,均由敖烈一人裁決,只需按時上繳賦稅即可。劉協的這道天子詔書,讓敖烈名正言順的成爲了天下第一諸侯,總攬北方四州的軍政與一身,就地盤和兵員素質而言,無人能與敖烈匹敵!幽並地區和北疆的廣闊,根本就不是中原狹小的州府可以比擬的,而且又以盛產悍卒聞名於世,別的不說,單說騎兵,鮮卑和烏桓這兩個民族的騎兵加起來,就足以笑傲天下了,在經過高順、徐榮等練兵大家的訓練,假以時日,敖烈的麾下必將會出現一直可以縱橫天下的鐵騎。敖烈此刻唯一欠缺的,就是經濟上的不足了,北方雖然比中原以南的地方廣闊,民風也彪悍,但是在經濟上,卻是遠遠落後於中原以南的地方的,對此,敖烈暫時也沒有辦法打破這個瓶頸,畢竟條件擺在那裡,不是敖烈一個人就能改變的。

和以前一樣,劉協並沒有給敖烈加官進爵,只是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劉協是有心試探敖烈,這次,劉協本來是要給敖烈封王的,但卻在皇甫嵩、鍾繇、朱儁等文武大臣的勸阻下,改變了主意。原因很簡單,樹大招風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皇甫嵩等人可不想看到敖烈因爲名分上的升賞,而導致其他諸侯的眼紅和嫉妒,再來一次沙縣設伏那樣的事情。現在敖烈可以說是大漢僅存的最後一絲火種了,任何正真忠於大漢的人,都不想看到敖烈遭受其他諸侯的攻伐。

所以,劉協在下達詔書的同時,也給敖烈寫了一封私信,把沒有給敖烈封王的原委解釋清楚,免得兄弟二人之間,產生什麼不必要的誤會。敖烈認真的看完了劉協的私信之後,沒有任何的不滿之意,反而是喜笑顏開的說了一句:“小協子,長大了……”

三天之後,敖烈任命田豫爲第一任明州牧,以烏桓山爲治所,率領兩萬軍士鎮守明州。而敖烈自己,則是帶領其餘的五萬五千名將士,繼續北上,準備征討匈奴。

第120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一)第53章 鳳凰樓風波第127章 奔赴酸棗第393章 風起雲涌(一)第100章 功成萬骨枯(六)第77章 臥龍和鳳雛第448章 麒麟喚夜(三)第147章 士族的力量第360章 七進七出(二)第6章 製作菸草第201章 攻心爲上第38章 請君入甕第302章 陣斬元兇第268章 封狼居胥(四)第43章 天子詔書第450章 粗中有細第450章 粗中有細第411章 激戰葭萌關(四)第462章 治理江東第一詔第168章 敖烈班師第4章 定親第337章 天降異象第298章 血戰洛陽(三)第148章 絕戶之策第312章 夜襲袁營(三)第194章 張合來投第302章 陣斬元兇第64章 火燒伏牛山第306章 勇冠三軍第444章 浪淘風簸自天涯第333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448章 麒麟喚夜(三)第62章 以勇服人第88章 智勇魏文長第459章 交州歸漢第245章 燕京律第77章 臥龍和鳳雛第73章 拔刀相助第369章 過五關斬六將(三)第146章 赤霄揚威第427章 七擒孟獲(一)第96章 功成萬骨枯(二)第453章 誰是誰的菜第23章 秉燭夜談第236章 袁術的末路(一)第316章 決戰在即第4章 定親第106章 某要拜你爲師第102章 東風破、百花殘(一)第222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478章 金戈鐵馬(三)第380章 血殺再揚威第4章 定親第452章 好戲開場第478章 金戈鐵馬(三)第322章 同生共死方爲兄弟第236章 袁術的末路(一)第67章 馬超的決定第251章 決戰烏桓山(一)第136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二)第220章 龍驤揚威(二)第36章 十面埋伏第4章 定親第416章 美人計第302章 三線開戰(六)第274章 成立監察處第377章 漫天箭雨第340章 再收弟子第249章 大被**第242章 問君何所願第311章 夜襲袁營(二)第18章 拜師第291章 長安失陷第489章 決戰官渡(四)第204章 駐紮難水第6章 製作菸草第419章 奸雄難過美人關第362章 霸王再臨(二)第459章 交州歸漢第413章 放虎歸山(一)第58章 更上層樓第141章 羣雄混戰第288章 斬殺袁熙第327章 喜訊第336章 失魂落魄第156章 誰說歌姬無情義!第335章 劉備得蜀第119章 敖烈的決定第305章 千里覓知音第169章 血色歸途(一)第264章 彷如四百年前第174章 血色歸途(六)第424章 圍城十日第234章 風雲際會第462章 治理江東第一詔第306章 勇冠三軍第421章 關羽出戰第210章 雄踞中原第111章 厲兵秣馬第161章 血殺再現
第120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一)第53章 鳳凰樓風波第127章 奔赴酸棗第393章 風起雲涌(一)第100章 功成萬骨枯(六)第77章 臥龍和鳳雛第448章 麒麟喚夜(三)第147章 士族的力量第360章 七進七出(二)第6章 製作菸草第201章 攻心爲上第38章 請君入甕第302章 陣斬元兇第268章 封狼居胥(四)第43章 天子詔書第450章 粗中有細第450章 粗中有細第411章 激戰葭萌關(四)第462章 治理江東第一詔第168章 敖烈班師第4章 定親第337章 天降異象第298章 血戰洛陽(三)第148章 絕戶之策第312章 夜襲袁營(三)第194章 張合來投第302章 陣斬元兇第64章 火燒伏牛山第306章 勇冠三軍第444章 浪淘風簸自天涯第333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448章 麒麟喚夜(三)第62章 以勇服人第88章 智勇魏文長第459章 交州歸漢第245章 燕京律第77章 臥龍和鳳雛第73章 拔刀相助第369章 過五關斬六將(三)第146章 赤霄揚威第427章 七擒孟獲(一)第96章 功成萬骨枯(二)第453章 誰是誰的菜第23章 秉燭夜談第236章 袁術的末路(一)第316章 決戰在即第4章 定親第106章 某要拜你爲師第102章 東風破、百花殘(一)第222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478章 金戈鐵馬(三)第380章 血殺再揚威第4章 定親第452章 好戲開場第478章 金戈鐵馬(三)第322章 同生共死方爲兄弟第236章 袁術的末路(一)第67章 馬超的決定第251章 決戰烏桓山(一)第136章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二)第220章 龍驤揚威(二)第36章 十面埋伏第4章 定親第416章 美人計第302章 三線開戰(六)第274章 成立監察處第377章 漫天箭雨第340章 再收弟子第249章 大被**第242章 問君何所願第311章 夜襲袁營(二)第18章 拜師第291章 長安失陷第489章 決戰官渡(四)第204章 駐紮難水第6章 製作菸草第419章 奸雄難過美人關第362章 霸王再臨(二)第459章 交州歸漢第413章 放虎歸山(一)第58章 更上層樓第141章 羣雄混戰第288章 斬殺袁熙第327章 喜訊第336章 失魂落魄第156章 誰說歌姬無情義!第335章 劉備得蜀第119章 敖烈的決定第305章 千里覓知音第169章 血色歸途(一)第264章 彷如四百年前第174章 血色歸途(六)第424章 圍城十日第234章 風雲際會第462章 治理江東第一詔第306章 勇冠三軍第421章 關羽出戰第210章 雄踞中原第111章 厲兵秣馬第161章 血殺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