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意料之外(第二更)

這一日,城外終於傳來消息,言張飛率襄陽大軍一萬爲前部先鋒,再有半日便可到達江陵城下。

“終於來了,看時間,這幾日那邊也該有所反應了……諸葛孔明,你給我來了這麼一個驚喜,殊不知投桃報李之理,我也準備了一個驚喜,倒不知你可否消受得了。”

“主公口中所言,可是之前所發書信?恕統直言,曹植之前在江陵那些時日,多半因受困於主公,不得不答應主公所提條件,如今已然回了許昌,聽說這些時日在與其兄長曹丕二人爭奪儲位之上也頗有些建樹,加之主公自立,若干年後,難保不是那曹植之敵,故此有這等坐山觀虎鬥之事,曹植怎能橫加干涉。”

早在劉封得知諸葛亮勾連孫權之時,尚未自蒼梧啓程便修書一封,着飛羽衛一精銳之人快馬加鞭暗中送往許昌去了,前日那人已然歸來,告知劉封那封書信已交於曹植本人之手,劉封直等得此事坐實,方纔將這兩郡守軍安置完畢,可見對於曹植,劉封心中有着諸多期盼。

但在龐統心中,對於劉封此番將希望寄託在曹植身上的想法,頗有些不能接受,並且劉封自始至終也並未透漏其交給曹植的書信到底是何種內容。

“曹植雖聰慧,但此時其畢竟並非許昌之主,而需與曹丕爭功,封此番便是送其一件大功,曹植豈有不受之理?”劉封面對龐統質疑,只是自信一笑,緩緩答道。

“那我等便也如同長沙守軍一般,在城上備好強弓硬弩,死守不出?”龐統聞言,再聯想道劉封對徐庶與黃忠所下將令,當下疑惑道。

“自然不能如此,據封所知,那諸葛亮在江東依仗之人乃是魯肅,但孫權卻將周瑜派遣至此,且所帶將領又盡皆是周瑜當初所領老將,這其中玄機,士元先生又豈能看不出來,若是我等也在此龜縮不出,周瑜覓得機會全力向攻,便算是失了計策,故我等在此也需敲山震虎,震懾周瑜一番,雙管齊下,方能夠達成奇效。”

劉封這一番說辭,讓龐統不得不歎服,那曹植是否真能想劉封所想那般對此戰產生影響暫且不論,若是換做旁人,得知諸葛亮連接江東,早已經心急如焚,哪裡還能想出第一時間便寫信送往許昌之事,而劉封卻能夠算準時間,使得曹植按時得知了此事。

不但如此,劉封在早知諸葛亮可能會與孫權結爲同盟之時,並未一味在荊州這數郡之地佈防,而是親自出馬,利用不到一月時間將蒼梧據爲己有,並與士燮結盟。

有了這一保障,就算劉封在孫權與諸葛亮夾攻之下戰敗,亦可率軍退往交州,徐徐圖之,絕不至於剛剛自立門戶便被斷了生機,這些籌謀佈局,便是劉封與他人不同之處,在龐統看來,也是劉封在不久之後開疆拓土,逐鹿中原不可或缺的能耐。

正在劉封決計出城迎敵之時,荊州北方的南陽,也有一隊兵馬正在做着同樣的事情,此隊人馬乃是曹操自許昌派遣而來,爲首的兩位,一位丰神俊朗,年方弱冠,白衣銀甲,正是曹植,而另一位,看年歲比之曹植大了數載,身着重鎧,手持一方天畫戟,最爲使人驚異的是,此人鬚髮濃密,且皆是黃色,正是曹植之兄,曹丕之弟,曹彰。

此時兩人正在陣前等候誓師,曹彰暗自向曹植問道:“子建平日裡只好文章與好酒,爲何此番對這往來征戰之事來了興致?若非吾自邊境歸來,他人輔佐,母親可是斷不能放下心來使子建前來。”

原來曹植得了劉封書信後,並未告知他人,就連楊修也並未得知此事,劉封此信之中,將其自立之事據實相告,並直言諸葛亮與孫權若是兩下夾攻,劉封會陷入極大麻煩之中,但同時也向曹植表明其已然做了相關準備,二人夾攻,並不能使得劉封覆滅,但一旦劉封不能守住荊州五郡,荊州便會被諸葛亮與孫權瓜分。

如此一來,便相當於將問題拋給了曹植,荊州之地,若是爲劉封所佔,日後與曹植尚且算得上是半個天然的盟友,但若是被諸葛亮與孫權瓜分,曹植日後一旦繼承曹操基業再想圖謀荊州與江東,便要費上一些精力,連帶着也失去了劉封這樣一個盟友,並且一旦諸葛亮或是孫權坐擁了荊州大部,以其多年積攢兵力,定會圖謀益州與漢中,這些劉封信中雖未提及,但曹植看罷靜下心來略一分析,這些日後可能發生的變化全部都涌現在了其腦中。

最終,曹植並未想要坐山觀虎鬥,一旦荊州少了劉封這樣一個勢力,對他而言只有壞處,一絲好處也無,於是曹植在當日便向曹操請命,言曰其通過在荊州的暗線得知了此事,想要趁此機會率軍前往,趁諸葛亮大軍進攻江陵,關羽又遠在夏口駐守之機緣,爲曹操爭取一下這襄陽之地。

襄陽本就是爲劉封以曹植性命相要挾才逼迫曹操退了兵,此時從曹植口中說出此事,在曹操看來足以顯示出曹植經過這些歷練,已然並非之前那個只顧吟詩作畫,品酒集會的少年了,更兼曹植此番竟然請命親自領兵前去,以求能夠一雪前恥,雖曹丕與曹真等人也曾意欲加入進來,但曹操焉能使其如意,當下便應允了曹植所請之事。

原本曹操意欲派遣威震江東的張遼跟隨曹植一同前去,但其妻卞夫人卻是對曹植此去頗爲擔憂,並且指定與曹植平日裡頗爲親近的曹彰前去纔可放心,曹操無奈之下,只得同意,於是纔有了此番情景。

“兄長若能助我將這襄陽城一舉拿下,植來日定當厚報!”曹植聞言只是微微一笑,拱手道。

“子建這些時日進步非凡,爲兄此番帶兵征伐歸來,便發覺子建與以往有些不同,今日一番交談,果然如此!”

“兄長還是思考一番,如何將那襄陽城中趙子龍擊退,再言其他!”

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72章 暫且離去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277章 得與失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153章 詔命第18章 戰後風波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25章 魏延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193章 貪念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345章 識破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67章 點將出徵第24章 孤身入城第407章 渾水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36章 終見曙光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273章 夜會第376章 僵局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8章 兵甲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27章 使者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76章 良將賢臣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100章 終歸來第69章 江中蛟龍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143章 入襄陽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94章 動之以情第57章 半日之緣第71章 捷足先登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167章 痛處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74章 取關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13章 矛盾初現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31章 浴血第392章 厚禮第46章 前路多艱第107章 曹丞相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19章 領罰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39章 問計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133章 料敵於先
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72章 暫且離去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277章 得與失第547章 讓改變發生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153章 詔命第18章 戰後風波第374章 不再一邊倒的戰鬥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408章 往來博弈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25章 魏延第396章 三軍統帥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205章 假道伐虢(第二更)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193章 貪念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345章 識破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460章 蟄伏的張遼第67章 點將出徵第24章 孤身入城第407章 渾水第265章 曹操之心第528章 攻取江東的機會第36章 終見曙光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273章 夜會第376章 僵局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8章 兵甲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27章 使者第303章 水軍可期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76章 良將賢臣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524章 最後的嘲諷第100章 終歸來第69章 江中蛟龍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143章 入襄陽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94章 動之以情第57章 半日之緣第71章 捷足先登第238章 法正獻策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34章 戰神揚威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167章 痛處第76章 良將賢臣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29章 收歸賬下第174章 取關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13章 矛盾初現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51章 見於堂前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31章 浴血第392章 厚禮第46章 前路多艱第107章 曹丞相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19章 領罰第340章 嶄露頭角的司馬懿第39章 問計第540章 諸葛亮的抉擇第133章 料敵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