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捷足先登

曹操聽罷,便是沉思良久,遣那監軍離去後,便對一直在其身旁陪伴的曹洪下令道:“嚴查今日蔡瑁所乘戰船是因何損毀,同時加強營寨之中戒備,但凡發覺可疑人等,盡皆拿下!”

曹洪領命去了,曹操卻依然是有些心緒不寧,在大帳之中不停踱步,心中亦是不知正做何種打算。

此時若是劉封在此,心中便會萬分興奮,只因其之前種種設想與計策,在今日全部變爲現實,曹操此時,已然陷入了劉封在百里之外爲其所設之連環計策,並且尚不自知。劉封並未與曹操接觸,對曹操真實性情亦是不知,但百萬大軍若是不用計策,又怎能勝之,故劉封數日前便開始佈局,等的便是這一戰,所幸,曹操所爲,與劉封之前所想,並無二致。

而劉封此時,自然並不知曹操營中發生之事,他此時已然坐在慶功宴席之上,接受衆位江東將領敬酒,尤其是程普,甘寧等隨其出征之人,皆是向劉封頻頻舉杯,如此情形,便足以得見劉封已然得了江東將士之心。

等宴席近了尾聲,不少江東將領已然是有了些醉意,被周瑜遣人送回營帳內休息去了,到最後,那宴席之中便只剩下劉封與周瑜二人,周瑜見劉封並無幾分醉意,便走上前來扶起劉封,聲稱是要將劉封送回營帳之內,劉封心中自然知曉其爲何如此,便只是順着周瑜心意,到了其屋內。

此時周瑜卻是將門掩上,上前到了劉封近前,低聲問道:“之前在宴席之上,瑜不好開口,敢問子威將軍,據程普將軍之言,那蔡瑁今日已然在我大軍眼前,爲何子威將軍並未下令將其斬殺或是擒回,據你我二人之前所定製計策,若是此戰能去了蔡瑁,曹操水軍便相當於去了一半威力,如此好事,爲何子威將軍卻要橫加阻攔?”

程普剛一歸來,便將劉封指揮作戰詳細說與了周瑜,並且對其放任蔡瑁乘坐小舟逃離着重向周瑜言明,周瑜聽罷,心中亦是十分疑惑,劉封斷然不會私自與那蔡瑁達成何種共識,故周瑜心知劉封此計必有深意,但一時間卻也想不出所以,故此只能直接相問。

劉封在那慶功宴之中雖也飲了數杯酒水,但卻是絲毫未醉,此時聽罷周瑜疑惑,面上便顯出一陣冷笑,迴應道:“那蔡瑁張允,乃是背主之人,此番焉能如此便斬殺之,曹操大軍去了蔡瑁,卻尚有不少荊州之將可爲其操練水軍,我軍兵少,我料定曹操此番大敗,定會發覺其北方軍士實在不擅水戰,恐會在江上加緊操練一番,若等待其將那數十萬大軍盡皆操練熟了,則我軍危矣。”

周瑜一聽劉封分析,心中深以爲然,但卻依舊是眉頭深皺,道:“以我聯盟共五萬水軍,若想趁其操練之時將其一舉擊敗,絕無可能,且曹操定會讓軍士在近岸邊之處操練,我軍應是無機可乘,似如此情形,子威可有良策?”

正如劉封之前所言,這次擊敗曹操,一旦讓曹操痛定思痛,將水軍操練嫺熟,對他們頗爲不利,故周瑜聽罷又是一番頭痛之色。

“據封所知,江東精銳水軍,斷不止公瑾手中這三萬之數,不如公瑾將江東水軍盡皆徵調前來,如此封倒是有信心衝鋒在前,與曹操那些半熟之兵交戰一番。”劉封當下只是看向周瑜,似笑非笑言道。

周瑜聞言,登時便是面色一變,但隨即卻又是恢復正常,但這短暫變化,卻是被劉封完全看在眼中,心中對自己之前判斷,愈發證實了些。

“子威說笑了,如今江東邊境之上亦是戰亂紛爭不斷,更兼那黃祖殘部時常在江東境內騷擾,孫將軍不勝其煩,故大軍全部被牽制,只餘下這三萬精銳,可抵抗曹操大軍。子威如此說來,瑜亦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周瑜面上一片無奈之色,答道。

劉封聽罷,心知周瑜乃是在強行找尋理由搪塞於他,但也不戳破,裝作思慮良久,才長嘆之聲,緩緩言道:“既然如此,那虧得封之前便在曹操陣中埋下伏筆,但能否奏效,封卻是不敢斷言……”

“哦?子威原來早有準備,不知那伏筆卻是何事?”周瑜見劉封如此說,眼前登時便是一亮,心知劉封有法應知,連忙問道。

“公瑾切莫焦急,那曹操若要將北方軍士訓練得精通水戰,少說也要半月有餘,故此事急不得,公瑾只在營中等候消息即可,到時若是有消息,公瑾自然知曉,若是十日後曹操軍中依然無任何消息傳來,我等便要早做準備,與曹操數十萬大軍決一死戰……”

見劉封不說,周瑜亦是並無辦法,當下便告辭離去,並遣了輕舟日日前去曹操紮營之處附近探聽消息,一連幾日,卻只是傳來曹操在岸邊令軍士演戲水上破敵之陣法,已然有了數日,周瑜見果真如劉封所言,曹操開始專心操練水軍,心中便愈發焦急起來。

如此過了四日,曹操軍中並無甚消息傳來,劉備卻是遣了人給劉封送信,劉封一看那信中內容,面上便是顯出不喜之色。

此信件乃是劉備親筆所寫,劉備在那信中有言,因探得曹操日日在江邊操練水軍,周瑜營中卻是毫無動靜,諸葛亮心中恐此戰有失,便意欲到周瑜營中一探究竟,故劉備便想以諸葛亮將劉封換回。

劉封心中明瞭,劉備此舉定然是受了諸葛亮建議所致,劉備心中所想多半是將劉封換回,以防嶄露頭角後孫權方面意欲對劉封不利,畢竟劉備親子尚且年幼,不知能否在這亂世之後成長起來,劉封此時乃是其唯一可堪大用之子,故劉備十分看重劉封,惟恐其在江東水軍營寨有有失。

但此時若是將諸葛亮換來,那劉封之前煞費苦心所佈之局,便多半可能被諸葛亮捷足先登,將那功勞都搶了去。到了那時,劉封可算得上是悔之晚矣。

第174章 取關第497章 要挾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8章 兵甲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37章 一戰成名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409章 楊修的私心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09章 妥協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82章 不可貌相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30章 追擊第2章 智勇退敵第257章 仁心第29章 收歸賬下第40章 打頭陣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3章 矛盾初現第58章 返程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107章 曹丞相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69章 江中蛟龍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187章 王對王第29章 收歸賬下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93章 孤注一擲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146章 發難第31章 浴血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62章 宴無好宴第135章 退敵第377章 終親往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273章 夜會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45章 出使江東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102章 戰況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46章 前路多艱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69章 稱帝第67章 點將出徵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281章 難與易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5章 剿匪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86章 酒後真言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437章 硬碰硬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93章 破解陰謀
第174章 取關第497章 要挾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8章 兵甲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37章 一戰成名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409章 楊修的私心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568章 窮寇莫追第109章 妥協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292章 都督之位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82章 不可貌相第570章 歸一(大結局)第30章 追擊第2章 智勇退敵第257章 仁心第29章 收歸賬下第40章 打頭陣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3章 矛盾初現第58章 返程第496章 及時趕到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107章 曹丞相第510章 馬超戰徐晃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69章 江中蛟龍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475章 羣策羣力第458章 雞飛蛋打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187章 王對王第29章 收歸賬下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93章 孤注一擲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549章 輿論的力量第146章 發難第31章 浴血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62章 宴無好宴第135章 退敵第377章 終親往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401章 爐火中燒的楊修第361章 心向明月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319章 分羹無望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273章 夜會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118章 牛刀小試第45章 出使江東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440章 暗夜分兵第102章 戰況第304章 結盟的條件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46章 前路多艱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69章 稱帝第67章 點將出徵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281章 難與易第301章 如虎添翼第306章 戰馬的源泉第5章 剿匪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86章 酒後真言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552章 兩杯毒酒第437章 硬碰硬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65章 拙劣試探第493章 破解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