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劉封的難處

劉封的大膽和果決,在這益州的朝堂之上再一次得到了證明,周瑜的任職,是包括周瑜自己在內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但是統率兵馬的趙雲與馬超,皆是十分服從劉封之人,加之昨日在劉封府中的宴席之上已然與周瑜有了不少的交流,對周瑜的能力也都是十分認可,所以並未出言反駁。

宣佈完對於周瑜的任命之後,劉封大手一揮,這一日的朝堂便到此結束了,衆人在議論紛紛之中回到了自己的府中,顯然,周瑜這個名字,在不短的時間之內都會是不少益州官員提及的對象。

衆人散去之後,今日的主角周瑜自然是被劉封單獨召至了自己的府中,既然官職定了下來,劉封這個主公自然也是要針對這個官職給周瑜佈置一些任務。

二人在劉封的府中坐定之後,劉封率先看向周瑜,朗聲問道:“不知公瑾對於今日的官職是否滿意?”

劉封的這個問題,顯然周瑜是早有準備的,當下便站起身來拜謝道:“承蒙主公不棄,竟將如此重要之事交由瑜管制,且不說子龍,孟起兩位將軍是否心有不甘,實在是我尚未給主公立下寸功,也不怪那老臣在朝堂之上口出反對之言。”

周瑜久居江東朝堂之上,在江東之時便對這等排外之言司空見慣,所以劉封直接要將其委以重任,他心中也是明鏡一般。似今日朝堂上這樣只有一個老臣反駁的情形,已經比之周瑜所預料的好了太多,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劉封的御下之術是何等的厲害。

劉封見周瑜依舊是對於自己賦予的職位頗有些不敢領受之意,連忙搖頭道:“既然已經到了這等地步,公瑾不必再如此拘謹,子龍,孟起,公覆等人,皆是蓋世無雙的將才,但若是當真與曹植開戰,只有這等將才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公瑾這樣精通謀略又能在陣前壓陣之人將其揉捏到一處方可形成真正可怕的戰力,公瑾在江東之時,孫權並未真正將兵權長久的交給公瑾,如今到了益州,我便給予公瑾這個權利,至於結果如何,我自然是拭目以待!”

果然,劉封這樣一說,周瑜便不再推辭,而是笑言道:“主公莫要如此給瑜戴高帽,主公從荊州區區數個小郡起家,爲圖謀益州,不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交州,南中進入益州,就算是我,也並未想到,故而若是論及這戰略計謀,主公方纔是如今天下數一數二之人,瑜還要多多學習方可。”

此時,劉封嘆了口氣,輕聲道:“縱然是我與公瑾聯手,加之士元,元直之謀,子龍,孟起等人之勇,亦不能輕視了曹植,曹植麾下,不但有上百名將,謀臣更是無數,其臣子的數量比之我益州與荊州,不知多了多少,並且經過數次的戰鬥,我已然查明,其麾下新近崛起的司馬懿不但十分年輕,並且乃是與公瑾一般的文武雙全之人,加之此人十分善於隱忍,在戰爭中往往能夠笑到最後,並且多有出其不意之謀,我等實在是不可小覷……”

周瑜一看劉封如此神情,便知其對於這司馬懿顯然是十分忌憚,並且還沒有戰勝曹植的信心,到了這個時候,周瑜方纔明白,劉封是想要讓其將麾下的部隊調度整合之後,形成比之之前更加強悍的戰力,唯有這樣一來,方纔能夠在與曹植的全面戰鬥中不至落入下風。

如今的劉封,雖然是坐擁益州,荊州,涼州之地,交州與南中也算是掌握在劉封的手中,但是這些地點的發達程度依舊是不能與掌控着中原大片區域的曹植相比,如今的曹植,兵力,將領的數量以及財力皆在劉封之上,劉封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蠶食掉曹植的領土,並不是如同其心中所想那般簡單,實則是任重而道遠,故而劉封與周瑜肩上的擔子一點也不輕。

“主公可曾想過,曹植之所以如今看似佔有不小的優勢,除了其所佔的領土確是富饒之地,並且其麾下兵多將廣,還有何種原由?”

劉封聞言就是一陣苦笑,這個問題他又何嘗沒有想過,並且與徐庶,龐統也不止一次的探討過。

“曹植之所以佔盡天時,乃是其坐擁漢帝劉協在手,曹植未奪取劉協手中的帝位,但實質上卻是將這個名義上處在當今權力巔峰之上的傀儡死死的掌控在手中,一旦他想要出兵,不管是攻取何方,都可以稱作是奉了劉協之命,這樣一來,我等便成了他口中的反賊,他的曹軍反倒成了王者之師,這樣的情形,自然是對我等不利。”

周瑜聞言也是連連點頭,這正是輿論的力量,雖然天下的大勢已然是十分分明,但不少不管時局的百姓卻是並不這樣認爲,坐擁天子在手的曹植,無疑會在輿論上給劉封很大的壓力,這是劉封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在如今的形勢之下,曹植自身擁有着皇帝親自冊封的魏王之位,而劉封與諸葛亮,卻是並無任何名分,之前劉封已然是與龐統,徐庶等人商議,是否自立爲王,或是乾脆自立爲帝,但商議之後都是擱置了,只因在沒有絕對的兵力優勢的基礎之上,貿然如此做來只會引來曹植所謂名正言順的征討,到了那時,主動權便會喪失,反倒如今先行厲兵秣馬,等待對方的動作以觀後效。

“主公所言,與瑜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故而瑜既然領受了這統率衆軍之責,當先要做的一件事,自然便是將這個最大的問題盡力解決掉。”

劉封聽罷,雙眼皆是一亮,不由得開口問道:“不知對於此事公瑾心中有何良策?”

誰知周瑜此時卻是賣起了關子,言道:“此事瑜尚需思慮幾日,到時自會寫下來再行上報,主公只管耐心等候即可。”

劉封此時自然不能再行追問,只能是眼睜睜的將周瑜放走。

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87章 王對王第28章 一年之約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10章 終有一別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172章 三計出第14章 一觸即發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27章 使者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121章 逼降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93章 孤注一擲第186章 戰策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44章 坦誠相見第436章 動員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40章 打頭陣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90章 以誠相待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137章 凱旋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57章 拒絕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27章 使者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9章 再得伊人第392章 厚禮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121章 逼降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293章 醒來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7章 收編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187章 王對王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130章 埋刺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28章 一年之約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317章 風暴第377章 終親往第48章 神秘少女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74章 非汝不可第100章 終歸來第188章 飛羽顯威
第211章 討價還價(第二更)第198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更)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187章 王對王第28章 一年之約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297章 各取所需第163章 一劍當關第354章 複雜形勢第433章 遷往襄陽第10章 終有一別第48章 守城的藝術第172章 三計出第14章 一觸即發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413章 激辯司馬懿第27章 使者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484章 以‘戰’服人第181章 天命生死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467章 再次來襲的猜測第121章 逼降第320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13章 劉禪的心思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93章 孤注一擲第186章 戰策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322章 無息的閃電戰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493章 破解陰謀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65章 拙劣試探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233章 雨夜(第一更)第44章 坦誠相見第436章 動員第461章 突襲得手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40章 打頭陣第346章 入主襄陽第90章 以誠相待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342章 轉移劉禪第137章 凱旋第145章 論功行賞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57章 拒絕第325章 一統南中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27章 使者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251章 馬超之痛第59章 再得伊人第392章 厚禮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121章 逼降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293章 醒來第147章 等價交換第148章 厲兵秣馬第53章 單劍戰雙戟第7章 收編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187章 王對王第284章 公瑾之禍第130章 埋刺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28章 一年之約第276章 踏上歸途第317章 風暴第377章 終親往第48章 神秘少女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74章 非汝不可第100章 終歸來第188章 飛羽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