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巧取

待劉封與甘寧率軍到了臨湘城近處,劉封並未停留,而是命一親兵在前大搖大擺便走向城門,果然,城門上守軍只是看向他們,卻並未喝止。

劉封見此情形,篤定這韓玄果然在城中苦苦等候江東救兵,既然如此,就大可說明韓玄此時已然投了江東,於是向那走在前方親兵打了個手勢,那親兵策馬到了城下,向城頭之人喊道:“我等今日已然與韓玄太守約定,夜色降臨之時便進城,汝等速去稟告韓玄太守,免得被劉封那廝得了我等行蹤!”

那城頭之人一聽此言不敢怠慢,慌忙向韓玄府中跑去,韓玄此時正在府中焦急等待江東人馬,惟恐被劉封搶先來攻不能抵禦,一聽江東人馬果然按時前來,一邊遣門吏將其放入城中,一邊整理衣裝,準備前去迎接。

那人不多時便歸來將劉封與甘寧放入了城中,劉封眼見前去監視魯肅之人並未歸來報信,便知此事已成功了一半,於是與甘寧暗自跟在隊伍中間,入了臨湘城中,走在前方那親兵見劉封等人全部跟進了城門,便一面吩咐城中之人速速關了城門,一面煞有其事的問道:“韓玄現在何處?莫非避而不見?”

此言一出,便見那韓玄自遠處快步走來,面上盡是欣喜之色,口中言道:“子敬先生現在何處?此番有子敬先生與公績將軍前來,定可保長沙無虞!”

待韓玄到了近前,那親兵低聲在其耳畔言道:“此前因擔憂人多眼雜被認出,子敬先生隱藏於軍中,便在那邊。”

言罷,那親兵便是指向劉封與甘寧方向,引着韓玄向此處走來,韓玄自然是並未有甚疑惑,只因他與魯肅之間所書書信在他心中乃是絕密,不可能被外人知曉,於是急切跟着那親兵幾步便到了劉封軍中,近了劉封與甘寧二人。

“不知……子敬先生何在?”因劉封與甘寧故意將面容隱藏在斗篷之中,加之月色昏暗,韓玄並未看出,只是站在劉封身前恭敬問道。

“子敬先生,怕是此刻正在來此路上……”就在此時,劉封忽地便將斗篷拉下,站直身形,口中淡淡答道,韓玄藉着昏暗月光一看,一時間驚得雙目圓瞪,想後退雙腿卻已然不聽使喚,磕磕絆絆,竟是一個跟頭摔倒在地,口中想喊,卻亦是發不出聲響。

“如此膽識,如何當得了太守之責,韓玄這太守之位,自此時起,便免了也罷!”劉封一面說着,一面使了個眼色,身側親兵上前便將韓玄擒住。

劉封挾持着韓玄出了隊列,此時長沙一干在場守軍將領皆是不知發生了何事,面帶驚異之色,不能決斷。一見竟然是劉封混入城中,更是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劉封陣前之勇武,那都是他們親眼所見,更兼黃忠已然是投了劉封,如今韓玄被擒獲,更是讓他們心中滿是顧忌。

“韓玄此賊,已然暗中降了江東賊寇,若非我等率先進城,長沙便已然是淪爲江東屬地,汝等本是漢臣,荊州牧劉表麾下,之前被逼無奈降了曹操,皆可以既往不咎,如今黃忠老將軍已然到吾麾下一道匡扶漢室江山,汝等若是依然執迷不悟,結果便如同韓玄一般!”

劉封言罷,一把便將青釭寶劍抽出,在月光之下閃着凜凜劍光,看在韓玄眼中,便像是催命符咒一般,嚇得他急忙喊道:“將軍莫急,我願……”

韓玄這個‘降’字還未說出口,青釭寶劍寒光一閃之下,這句話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再沒了下文,只剩下一顆頭顱,滾落在長沙衆守軍身側。

“我等願降!”劉封這狠辣手段,顯然是直接就將這長沙諸人震懾當場,何況這些將官全部對黃忠十分敬重,此前韓玄如此對待黃忠,他們心中皆是有些不滿,值此時刻,自然願降。

“既願降,即刻整頓臨湘城中守軍,今晚一戰,將江東賊寇殺散,功高者,盡皆有賞!”劉封深知得了長沙後守衛郡縣之責還是要落在這些人手中,於是當即決定將其加入此番對戰魯肅與淩統之戰中。

不多時,臨湘城中尚餘的五千餘守軍便集結完畢,劉封一看便知黃忠之前在此訓練頗有成效,這守軍軍容齊整,可堪一戰。

衆人在城內等候不多時,便有探馬急急回報,言曰有一隊人馬,約三千餘人,正向此地緩緩而來,此時距此恐不到十里。

劉封得此消息,令城中弓手全部在城牆上埋伏完畢,親自上了城頭,靜候魯肅與淩統來此,此時江東雖來了三千人馬,但在劉封眼中,他已然佔盡天時地利,並無甚畏懼之情。

不多時,遠處果見一隊人馬滾滾而來,因這城中全然如常,魯肅與淩統自然不知此前發生之事,淩統率先策馬到了城下,向城頭言道:“吾乃江東淩統,速速報與韓玄太守,放我等進城!”

而此時,劉封早已佈置完畢,一原本城中校尉在城上答道:“太守已然在府中等候多時,將軍攜人馬在此稍歇片刻,待吾前去請太守親自相迎!”說罷便下了城頭。

淩統自然不疑有他,只是將人馬全部帶至城下,等候城門打開。

而正在此時,劉封已然是命城上弓手全部將箭矢上了弦,靜候放箭之命,而劉封與甘寧則是率軍在城門處集結完畢,便命人緩緩開了城門。

當城門開了一半之時,淩統已然是隱隱約約看到一將當先策馬站在城門處,只道是韓玄披掛來迎,卻不想耳旁傳來之語,讓其冷汗忽地便流了出來。

“公績將軍,當日一別已有多時,別來無恙……”

劉封聲音,淩統自然不能忘記,登時便反應過來,向身後魯肅高聲喊道:“此番中了劉封之計,速速撤退!”

但與此同時,城牆上萬箭齊發,淩統與魯肅所帶之人尚未及反應,便已然中箭倒了一片,其餘人等突遭此變故,亂作一團,淩統只得待這一輪箭雨射罷,才勉強將軍士整合到一處。

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90章 以誠相待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273章 夜會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293章 醒來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9章 策馬送計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18章 戰後風波第83章 促膝長談第17章 誘敵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305章 捷報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380章 幕僚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176章 拔寨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268章 對峙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167章 痛處第130章 埋刺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71章 出使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143章 入襄陽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75章 夜談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45章 出使江東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508章 變數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98章 密謀第21章 以退爲進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41章 大軍又至第527章 論江東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146章 發難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416章 野心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416章 野心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157章 拒絕第136章 四郡定第380章 幕僚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561章 深入第58章 返程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89章 意外來客
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90章 以誠相待第212章 興古鳥道(第一更)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273章 夜會第473章 潁川鄧艾第293章 醒來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88章 圓滿歸來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9章 策馬送計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18章 戰後風波第83章 促膝長談第17章 誘敵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305章 捷報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459章 最後的榮耀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380章 幕僚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464章 大獲全勝第356章 甄氏之傷第59章 再得伊人第481章 魏軍的行蹤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529章 神秘的書信第176章 拔寨第435章 安置完畢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536章 晴天霹靂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268章 對峙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167章 痛處第130章 埋刺第466章 黯然退場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71章 出使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358章 第二封信第143章 入襄陽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75章 夜談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45章 出使江東第371章 決堤之策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389章 意外來客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508章 變數第160章 出征益州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298章 密謀第21章 以退爲進第504章 浴血奮戰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41章 大軍又至第527章 論江東第259章 籌備驚喜第471章 君臣鬥法第146章 發難第492章 魏延戰曹彰第416章 野心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506章 城破之際第500章 鄧艾的堅守第491章 曹彰的車輪戰第416章 野心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25章 居心叵測(第一更)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503章 智鬥曹彰第534章 劉禪的條件第157章 拒絕第136章 四郡定第380章 幕僚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561章 深入第58章 返程第553章 司馬懿駕臨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89章 意外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