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

在劉封親筆所書的信中,他表現出了對鄧艾的重視,同時要求鄧艾利用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將宛城以北之地所有的能夠設伏和突襲之處繪製成圖。

而這件事,正是鄧艾在潁川之時一直做的,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只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空閒時間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潁川的山川河流,而現在,劉封既然給了他這個權利和任務,他自然能夠從馬超和趙雲的麾下調動一些人馬來協助自己處理此事。

雖然鄧艾尚且年少,在趙雲和馬超的眼中就是一個少年,並且他口吃的問題尚未完全改掉,一着急起來說話依舊是不甚順利,但劉封之命,趙雲和馬超自然是不敢怠慢,鄧艾一將書信呈上給他們看後,他們便抽調出了一隊精幹力量交於鄧艾之手,並且對鄧艾鼓勵了一番,以期其能夠藉由此戰好生積累經驗和功勳。

趙雲和馬超皆知,劉封這是已經開始培養他手中全新大漢朝的最新一批人才了,而鄧艾無疑是其中的領軍人物,在成都的兩三載時日,鄧艾幾乎與徐庶形影不離,宛若徐庶的學生一般,並且此子爲人謙卑,彬彬有禮,原本就很得趙雲和馬超的賞識,加之其不但對謀略和兵書戰策十分鑽研,各類兵器也是使用得十分嫺熟,雖然此時和中原上的名將相比還差了不少,但是稍加磨鍊的話,領兵打仗已經是不在話下。

對於劉封派鄧艾前去繪製地形圖的做法,馬超和趙雲也並沒有什麼排斥之意,他們已經聽聞曹彰將會與司馬懿一道前來,如此大敵當前,劉封謹慎一些自然是對的。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因爲中原此時僅僅剩下了三個勢力,所以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劉封此時雖說看起來風光,但是因爲他所擁有的州郡之中可堪大用的就只有荊州和益州。

此時定都所在的荊州又是四戰之地,所以一旦發生戰事,每一戰對於劉封而言都是不容有失的,特別是作爲防守的一方,一旦戰敗,荊州之地幾乎定然不保,荊州不保之下,益州雖號稱易守難攻,但獨木自然難支,這也是曹植爲何不好生在他廣袤的土地之上休養生息,而是時時想着攻取荊州的緣由,荊州一得,諸葛亮,劉封被滅便成了早晚之事。

荊州,乃是如今中原形勢之下最爲重要的戰略要地,如今被劉封緊緊的抓在手中,進可攻退可守,讓曹植的心中十分難受。

既然每一戰對於劉封都是事關生死存亡之局,那麼劉封自然是要親自督戰,甚至親自出徵,雖然這一次面對的是比之楊修不知道強了多少倍的司馬懿和曹彰,但是劉封心中卻並沒有什麼懼怕之意,他知道,雖然對於他來說,這一場戰鬥是隻許勝不許敗的一戰,但同樣的,對於曹植來說,這一戰同樣是不能輸的戰鬥。

曹植之所以對於這一戰有着空前的自信,所依仗者不過是在其繼承魏國以來幾乎戰無不勝的司馬懿,加之在邊境圖騰一樣存在的曹彰,但是司馬懿可是從來沒有真正遇到過如同劉封這般強勁的對手,他的考驗,也是極大的,一旦輸了,曹植心中所有的依仗全部都會在這一戰之中崩塌,他也就再難以對劉封組織起有效的進攻,他和劉封之間的攻防形勢,也就多半會在這一戰之後逆轉過來……

曹植和劉封,全部都在爲這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戰鬥在做着最後的準備,距離司馬懿出兵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了,但在此時,不論是曹植還是劉封,全部都忽略了一個人,一個他們認爲只敢於靜觀其變而不敢有任何行動之人,此人自然正是貴爲江東實際上主事之人的諸葛亮。

這一年,比之司馬懿小上兩載的諸葛亮也已經年近四十,正是最爲年富力強之時,而劉備所留下唯一的親子劉禪,此時也已經到了十三四歲,在諸葛亮的悉心教導之下,成爲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少年。

通過這十數年對劉禪的教導,諸葛亮發覺其對於舞槍弄棒沒有一絲興趣,但對於那些古籍卻還是很有興趣的,和其父劉備相比,劉禪少了一絲狡黠和心機,但卻多了不少敦厚老實之感,這雖然並不是諸葛亮想要讓他成爲的樣子,但是至少這樣的劉禪,在此時宛若孤島一般的江東土地上,還是漸漸的贏得了新老臣子的尊重。

從到了江東之時起,每每有重要的事項商議之時,諸葛亮就已經開始將劉禪也納入其中,雖然劉禪在商議這些事宜的時候並不怎麼出言,但是對於如今天下的形勢,他卻已經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這自然全部都是諸葛亮的功勞。

這一天,諸葛亮又是將數個近臣召至了自己的身前,坐在主位上的,依舊是江東的少主劉禪,除了關羽因在湘水附近與荊州的水軍對峙而並未趕來,包括諸葛亮的親兄諸葛瑾和張飛,關平等近年來在諸葛亮麾下得勢之人全部在列。

諸葛亮將衆人召至自己的近前,而非是在例行的朝堂上佈置,是因爲這一日他們要商議的是兩個對於此時的江東而言十分絕密之事,朝堂上的衆臣,畢竟是近年纔剛剛拼湊出來的,對於他們實際上的忠誠度,諸葛亮心中也並不是十分確定。

“益德,先將你所瞭解之事與衆人說來聽聽。”見自己所召之人全部都到了,諸葛亮看了一眼坐在近前的張飛,示意道。

張飛先是起身向劉禪拜了一拜,而後看向衆人,朗聲道:“數月之前,奉軍師之命,派遣了一隊我江東精銳水軍前往與我江東隔海相望的夷洲,探聽孫權與呂蒙之事,如今半年已過,我江東所派出的水軍將領終於返回,並且帶回了確切消息!”

說到此處,張飛故意停頓下來,和諸葛亮一同掃視了一番自己面前衆臣的反應,畢竟這些人之中,有着不少原來孫權的舊臣。

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59章 再得伊人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52章 說服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16章 先鋒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416章 野心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35章 戰許褚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443章 碾壓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57章 半日之緣第57章 半日之緣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567章 拿下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8章 戰後風波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97章 萬事俱備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45章 識破第16章 先鋒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253章 觀虎鬥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23章 山窮水盡第173章 智取第109章 妥協第94章 動之以情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63章 探虛實第158章 獻圖第305章 捷報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305章 捷報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317章 風暴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137章 凱旋第497章 要挾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81章 死於安樂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252章 說客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317章 風暴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11章 救駕第107章 曹丞相
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59章 再得伊人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42章 江東來使第452章 說服第490章 出城迎敵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16章 先鋒第258章 孟起歸心第557章 劉封的真正實力第245章 加緊籌謀第416章 野心第431章 布衣戰許褚第498章 艱難的抉擇第217章 孔明之謀(第二更)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35章 戰許褚第318章 錯綜複雜第443章 碾壓第545章 雪上加霜的魏國第285章 龐統之策第57章 半日之緣第57章 半日之緣第404章 疑竇叢生第567章 拿下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18章 戰後風波第300章 逃出生天第97章 萬事俱備第218章 箭在弦上(第一更)第556章 憤怒的張郃第313章 孔明的決定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345章 識破第16章 先鋒第307章 巨大的驚喜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101章 防備之心第274章 開門見山第253章 觀虎鬥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23章 山窮水盡第173章 智取第109章 妥協第94章 動之以情第399章 見縫插針第514章 親自爲餌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328章 期限已至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63章 探虛實第158章 獻圖第305章 捷報第385章 無奈的張飛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386章:皆大歡喜的結局第398章 緊鑼密鼓第207章 親自爲使(第一更)第305章 捷報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485章 初現端倪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65章 拙劣試探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339章 合肥攻防戰第317章 風暴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137章 凱旋第497章 要挾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81章 死於安樂第267章 坐看雲起第123章 奔襲桂陽第379章 強援到來第428章 偷天換日第403章 星星之火第415章 達成心願第252章 說客第200章 四方角力(第三更)第350章 得知消息第161章 刺殺之策第317章 風暴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23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131章 暗流涌動第11章 救駕第107章 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