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加緊籌謀

三人此時已然是被緊緊綁住,跪倒在地,劉封站在三人面前,顯然是在給三人下着最後通牒,自劉封冷酷的面容之中,三人皆知一旦其不願歸降,劉封怕是會當即大手一揮,將其人頭砍下,以儆效尤。

思慮片刻,三人皆是露出一副無奈神情,劉璋已然降了劉封之下,三人若再做出這寧死不屈之事,無非是白白損失自己一條性命罷了,樹林之外的數萬大軍,若是劉璋親自到陣前振臂一呼,能夠免了一場戰事,不去陣前搏命,又怎能不能降劉封,劉璋或是劉封做這個益州之主,對於那些低階的將領和陣前的搏命的軍士而言,當真並無甚區別。

“既然我主已然歸降,子威將軍又確有雄才,我等不才,願跟隨主公腳步,在子威將軍陣前效犬馬之勞!”

三人沉默片刻後,吳懿當先跪拜在地,向劉封拜了三拜,而後言道。在三人之中,吳懿算得上是心思最爲活泛之人,雖武藝比之張任尚且有所不如,在心中卻是頗有些溝壑。

其本是第一批跟隨劉璋之父劉焉入蜀之人,在蜀軍之中頗有些名望。更兼其妹吳氏生得國色天香,且被相面之人斷言有大貴之相,故而被劉焉第三子劉瑁迎娶爲妻,雖劉瑁英年早逝,但吳氏卻被劉璋厚待,故而吳懿在蜀軍之中地位更加卓然。

吳懿這一出言,張任與劉循自然不能再行堅持,於是紛紛對劉封拜了數次,算是歸降。

至此,蜀軍之中真正統兵之人,方纔算是被劉封收歸囊中,劉封此番入蜀之目的,也纔算是盡皆完成,原本按照劉封所想,在成都若是將劉璋生擒活捉便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但劉璋自暗道逃至這巴郡之中,才又耗費了劉封數日,而這些時日,也是讓劉封此時雖面上波瀾不驚,心中卻是惴惴不安,他深知,這數日的時間,曹操與諸葛亮,甚至張魯,應是得知了益州之事,若再不將其收服益州大軍之消息傳出,各方勢力便會蠢蠢欲動……

“汝等三人既然真心拜服,那自今日起,便算作是封麾下將領,待得益州局勢穩定,再行確定官職……如今,當先行加強涪水關與葭萌關兩處守衛,敢問子遠將軍,這兩處關隘,各有多少守軍?”

出乎三人意料的事,劉封並未因將益州收入囊中而沾沾自喜,放鬆下來,而是直接話鋒一轉,問起這葭萌關與涪水關之事。

這兩處關隘,乃是益州之於中原易守難攻之關鍵所在,葭萌關與漢中遙遙相望,張魯之前數次率軍來犯,卻未能突破半步,足可見此雄關之威勢。而涪水關卻是抵禦荊州之敵來犯的一處要塞,當初正是由於劉璋對劉備並不設防,這才導致劉備直接將涪水關拿下,進而險些破了雒縣,直取成都。

故而劉封對這兩處關隘如此上心,三人雖是有些驚訝,卻並未有所顧忌,吳懿略一思索,答道:“葭萌關因與漢中相近,而張魯又新近得了馬超這般勇將相助,故而守衛葭萌關之事一直未曾放鬆,且葭萌關與我巴蜀二郡相去甚遠,此番並未將其中守軍調回,關中足有守軍兩萬餘人,加之關隘險峻,定然無憂。”

“那涪水關如何……”劉封見吳懿將葭萌關之情形言罷,便有些心虛的看向劉封,便知涪水關多半不容樂觀,於是目光流轉之下,直接問道。

“自劉皇叔取了涪水關並且險些攻下雒縣之時起,涪水關之中便有三萬白水軍精銳守衛,日日提防曹操或諸葛亮大軍來犯,因與巴郡相近,此番子威將……主公率軍得了成都,我等萬般無奈之下,這才連夜將兩萬白水軍調至巴郡,組成了林外的五萬大軍……”

劉封一聽果然如同自己所想的一般,益州將領情急之下用了這等殺雞取卵的方式,連忙一擺手阻止了吳懿口中之言,而後速速將黃忠與法正,孟達盡皆召至近前,下令道:“如今益州之變故,多半已然傳至荊州,諸葛亮一旦探得此事,絕不會放棄如此良機,涪水關那一萬守軍,一旦遇襲定當是捉襟見肘,漢升老將軍率那原本兩萬白水軍加之我軍五千,與孟達將軍速速趕往涪水關,一月之內,定要守住涪水關,不得使諸葛亮入得我益州半步!”

“臣領命!”黃忠與孟達聞言,自然是不敢耽擱,當下便清點軍士去了,張任見狀,也是跟隨二人前去與那五萬大軍言明歸降之事,不多時,二人便領兵去往了涪水關。

而與此同時,漢中郡張魯府中,張魯正與一身披錦袍的將領坐在廳堂之中,堂前跪拜一人,正在稟告道:“據成都之中細作報來,荊州劉封竟不知何故自南中直穿至成都城外,而後潛入城中破開城門,將成都據爲己有,劉璋據傳已然逃至巴郡,現下蜀中大亂,不知劉封能夠再攻至巴郡,將益州全部佔爲己有。”

聽聞此言,張魯與其身側的男子皆是面帶驚異之色。

“孟起將軍,不知依將軍之見,劉封此人,是否能得益州之地?”

與張魯並肩而坐之人,正是之前在潼關被曹操以反間之計擊敗的馬超,自被曹操戰敗後,馬超與韓遂反目成仇,而其父兄等數十族人在鄴城被曹操一朝殺盡,馬超登時便成了孤家寡人,且對曹操恨之入骨,無奈之下,只得率其麾下僅剩五千精銳騎兵投了張魯,張魯本就苦於無將可堪大用,更兼自與劉封一番相見後對曹操愈加提防,馬超此來正合了張魯守住漢中之心,於是將馬超奉爲上賓,到此時已然是近一年之久,馬超在漢中之地,隱隱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中主帥。

此時聽聞劉封竟能一日之間便奪了成都,馬超心中也是波濤翻涌,見張魯有此一問,當下答道:“依超之見,劉璋此番怕是守不得益州之地了,只可惜那葭萌關橫亙在漢中與巴蜀之間,不然超定替公祺太守趁亂取了巴蜀!”

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77章 反間計成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2章 智勇退敵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08章 變數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55章 奇緣如此第437章 硬碰硬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37章 一戰成名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353章 蛛絲馬跡第19章 領罰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7章 收編第281章 難與易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89章 再續前緣第46章 前路多艱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153章 詔命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57章 半日之緣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392章 厚禮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38章 江夏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132章 倒戈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5章 剿匪第97章 萬事俱備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337章 後手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章 賜字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24章 孤身入城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45章 出使江東第40章 打頭陣第66章 斬使立威
第395章 初臨朝堂第462章 擒賊擒王之策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260章 有心算無心第77章 反間計成第434章 履行承諾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2章 智勇退敵第543章 孔明的歸處第23章 山窮水盡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55章 主動出擊第508章 變數第565章 洛陽之戰第111章 另有所獲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55章 奇緣如此第437章 硬碰硬第538章 荊州使者第414章 如何懲戒第37章 一戰成名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569章 何爲安生第550章 箭頭人物第526章 發展大計第373章 交鋒伊始第140章 謀取襄陽第179章 分兵之策第353章 蛛絲馬跡第19章 領罰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7章 收編第281章 難與易第338章 龍爭虎鬥第533章 柴桑密會第302章 有苦自知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89章 再續前緣第46章 前路多艱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153章 詔命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57章 半日之緣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142章 再次妥協第270章 事與願違第392章 厚禮第564章 神秘的第三路人馬第521章 假傳將令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367章 避實就虛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38章 江夏第120章 硬捍立威第332章 司馬懿之反第141章 搶先一步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519章 曹彰失策第486章 劉封的經驗第61章 公瑾之邀第509章 化零爲整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333章 來自劉封的驚喜第295章 再見周瑜第558章 陷入絕境的張郃第132章 倒戈第478章 孫權所在第542章 再度相逢第531章 突然襲擊第280章 暴怒的消息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349章 影衛初現第5章 剿匪第97章 萬事俱備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446章 後發制人第516章 信息的重要性第155章 蓬勃發展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337章 後手第331章 曹植之智第494章 劉封何在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4章 賜字第175章 雒縣攻防第24章 孤身入城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45章 出使江東第40章 打頭陣第66章 斬使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