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凱旋

次日清晨,劉封便率原南郡人馬辭別了黃忠,返回江陵城中去了,黃忠經魏延與甘寧之口,也已經得知劉封在劉備軍中處境以及與諸葛亮之間矛盾,但黃忠卻依舊錶示只效忠劉封一人,此舉讓劉封對黃忠鎮守在此很是放心。

長沙這一郡之地雖既非荊州人口密集之所,又非要緊戰略之地,但劉封已然是是在心中規劃好了其日後在荊州發展之路,而長沙,乃是其中重中之重。

正當劉封全速返回江陵之時,魯肅與淩統亦是回了周瑜營中,周瑜一見二人如此快便率軍歸來,心中便知結果定然不甚理想。

果然,魯肅二人一見周瑜登時跪拜在地,面上皆是一片羞愧之色,向周瑜請罪,周瑜細問之下,二人答道劉封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了武陵與長沙兩郡之地,斬殺了金旋與韓玄,待二人率軍聞聲到了長沙之時,劉封已然是收編了長沙守軍,佔領了臨湘,二人以三千人馬強攻一陣不敵,並折損了數百人馬,而後只得率軍撤回。

“公瑾,不若吾再去同那劉備與諸葛亮理論一番,誓從其手中奪回一郡之地!”魯肅眼見周瑜面色陰晴不定,心念直轉之下,便出了此言,他對周瑜可謂是十分了解,心知周瑜必不會果真遣他前去做這自取其辱之事。

果然,周瑜尚未聽完已是連連搖頭,口中道:“諸葛亮與劉備前次將此事說得冠冕堂皇並給了子敬諸多暗示,若再前去,便算是無理取鬧,到時諸葛亮將此事告知孫將軍,我等顏面定將無處安放。”

“若是如此,只得任憑那劉封巧取豪奪,將這荊州四郡之地收入囊中?”魯肅追問道。

周瑜再看魯肅之時,面上滿是無奈之色,心說若非是你作戰不利,讓劉封搶先奪了長沙,又如何能落得如此局面,但念及魯肅乃是其最爲倚重之人,此言只是在心中想想便罷,當下好生安慰了魯肅與淩統一番,這才作罷。

只因張遼率于禁,李典等衆將在合肥與周瑜戰得難解難分,周瑜若真想投入兵力前去與劉封相爭,亦是心有不逮,此事不暫且作罷,反倒可能得不償失,在周瑜心中,先將曹操趕至北方纔是正道,荊州落入曹操之手,江東想要向西征伐便幾無可能,而落入劉備之手,在周瑜想來卻是大有不同。

魯肅與淩統率殘兵回營的消息,亦是第一時間傳到了諸葛亮耳中,諸葛亮此時雖軍務繁雜,但他也已經敏銳的察覺出曹操衆軍在得了數次小勝,找回了些許顏面之後便不像之前那般窮追猛打。

是故對劉封征伐四郡之事也頗爲關注,魯肅與淩統率軍回營,諸葛亮便知劉封果然以兩千人馬一舉攻下了那四郡,暗自長嘆一聲,此事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當其從魯肅口中得知此事時,劉封已然取了兩郡,並且曹操來勢洶洶,諸葛亮也無力再遣人前去,數日下來,再想有所動作已然是晚了。

而諸葛亮得知魯肅與淩統率軍回營的當晚,劉備便急召諸葛亮入帥帳之中相見,諸葛亮一進帥帳見劉備正手持一書信,滿面紅光,心中便是一沉。

“之前那魯肅前來理論,言道子威率軍突襲了零陵與桂陽兩郡之地,初時吾尚且擔憂子威在得了零陵與桂陽之後兵力不足而又貪功冒進致使其在武陵或是長沙失手,此時看來,子威真不愧是我軍中虎將,適才子威遣人送來其親筆所書信件,信中言道荊州南部四郡已然被其盡皆奪取,而魯肅與淩統在其奪取長沙之後意欲與之爲敵,亦是被子威所敗,除零陵太守劉度依舊暫時留任,但子威亦是將其親子攜帶回了南郡,其餘三郡之地子威盡皆將其太守斬殺,使新人代之,因子威擔憂江陵戰事,此時已然率軍回了江陵,信中子威囑託我等,應速速派遣可靠之人前去管理那四郡之地,且應緊緊盯住周瑜大軍,免得其探知了子威離去,再次派大軍前去爭奪,軍師以爲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諸葛亮剛一落座,劉備便將劉封信中內容與諸葛亮說了一番,面上已然是笑得合不攏嘴,諸葛亮深知劉備漂泊半世,居無定所,每每寄人籬下卻又屢屢遭人猜疑妒忌,那新野區區一小縣,竟也能隱忍經年之久,故如今荊州大半之地皆已牢牢掌握在手,劉備心中自然頗有些揚眉吐氣之感。

“恭喜主公,得了此四郡,我等再無後顧之憂,只需待曹操自行退出荊州之地,趁勢奪了襄陽,荊州便幾乎全盤被我等掌控!至於那南方四郡之地,此刻尚不需遣人前去接管,子威將軍既然將那些臣服於曹操之人盡皆斬殺,想來亦可震懾住郡中官員,我等只需緊盯周瑜,四郡便可保住!”

當此大喜之時,諸葛亮自然不能再去言說劉封之過,且劉封並無過錯,於是便順水推舟,想要將此事就此揭過,但他心中亦是知曉,待劉備此番大戰結束,論功行賞之時,劉封自然是免不了要出上一番風頭了。

“如此甚好,我看孫權此番如何再意圖染指荊襄九郡之地!”劉備聽罷諸葛亮之言,握拳重重敲擊在面前案上,狠狠言道,孫權兵多將廣,且對荊州賊心不死,這些劉備自然知曉,之前因共抗曹操,只得是將此心隱忍起來,如今荊襄數郡,已得其六,劉備心中終於不似以往那般壓抑……

當夜,劉備便將衆將收歸營中,並將此事公之於衆,縱然是關張之流,聽聞劉封竟能以那區區人馬便立此大功,也盡皆歎服。

而劉封此時亦是到了江陵城中,龐統與徐庶等人早已得了消息,在城門相迎,見劉封所率人馬幾乎並未折損,皆是向劉封恭賀了一番。

劉封見此景象,心中霎時間涌起一股豪情,若麾下有一衆似這般賢臣良將,隨其南北征戰,代其守衛家國,這廣袤世間,又有何處是他去不得,打不到的?

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92章 緊鑼密鼓第109章 妥協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35章 棋逢對手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17章 誘敵第69章 江中蛟龍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71章 捷足先登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278章 邀戰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85章 尚有一事第554章 時間差第153章 詔命第12章 初見孔明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2章 大軍壓境第157章 拒絕第88章 再相見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30章 埋刺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56章 無心插柳第95章 金口玉言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444章 大軍至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71章 捷足先登第91章 孫權之謀第86章 酒後真言第298章 密謀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11章 救駕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1章 浴血第444章 大軍至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520章 襲魏營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77章 反間計成第13章 矛盾初現第27章 使者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357章 解惑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59章 再得伊人第298章 密謀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511章 擒徐晃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173章 智取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6章 女匪首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8章 江夏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13章 矛盾初現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83章 促膝長談第517章 霹靂車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162章 鴻門宴上
第483章 衆將歸位第426章 調虎離山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92章 緊鑼密鼓第109章 妥協第329章 雙管齊下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341章 擇弱而噬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335章 棋逢對手第164章 各懷鬼胎第17章 誘敵第69章 江中蛟龍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71章 捷足先登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278章 邀戰第370章 艱難的任務第113章 面見曹植第116章 達成協議第85章 尚有一事第554章 時間差第153章 詔命第12章 初見孔明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62章 鴻門宴上第22章 大軍壓境第157章 拒絕第88章 再相見第420章 孰輕孰重第275章 趙雲的抉擇第368章 攪動風雲第130章 埋刺第180章 折中之法第56章 無心插柳第95章 金口玉言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76章 曹彰歸來第250章 伺機而動第444章 大軍至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202章:一夫當關(第五更)第262章 校驗成果第501章 失算的曹彰第71章 捷足先登第91章 孫權之謀第86章 酒後真言第298章 密謀第555章 全軍出擊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166章 旗開得勝第11章 救駕第290章 悄然進行第31章 浴血第444章 大軍至第133章 料敵於先第520章 襲魏營第405章 司馬家的抉擇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27章 帝王協議第77章 反間計成第13章 矛盾初現第27章 使者第499章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第357章 解惑第327章 另一個消息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239章 智算巴郡第363章 把酒言事第59章 再得伊人第298章 密謀第366章 一名勇士第511章 擒徐晃第406章 潁川迷局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159章 各懷心事第173章 智取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6章 女匪首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369章 引燃糧草第38章 江夏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37章 一戰成名第256章 慘烈攻防第314章 隔岸觀火第150章 終娶孟瑤第36章 終見曙光第474章 大戰再臨第13章 矛盾初現第400章 隔岸觀火第535章 同歸荊州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83章 促膝長談第517章 霹靂車第323章 都督間的差距第162章 鴻門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