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軍制改革

劉封突然想到山濤,便問道:“山巨源此人老師覺得如何?”

諸葛亮倒是很欣賞他:“此人雖然年幼,但內政處理能力的確十分突出,再有兩年,恐怕蜀中無人能及了!”

劉封搖頭道:“他再厲害,恐怕也對老師甘拜下風!”

諸葛亮看了劉封一眼:“你這算是誇我嗎?不過山巨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劉封突然想到一個主意,便說道:“既然此人能力突出,益州有老師來處理,荊州雖然有伊籍等人,但守成有餘,卻沒有突破和發展,不如將他調到二叔手下,發展荊州經濟!”

諸葛亮沉吟了一下,點頭道:“你這個想法很好,就將他調到荊州吧,荊州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加上地理優勢,只要發展好了,定能超出益州收成!”

劉封自然知道長江一帶的經濟不會弱,再加上這裡處於三國的交界處,若是做生意,也會利潤很高,說道:“旬炎也答應找河北旬家的人幫忙做生意,這樣一來,我們的茶葉和絲綢便能銷往中原!”

諸葛亮眼睛一亮:“哦,如此就更好了,畢竟魏國的實力還是要強一些的,能從他們那裡賺些銀子,自然更好了!”

劉封突然說道:“老師,你看要是讓秦宓安排些人手到商隊中,會不會更好?”

諸葛亮聞言沉思了半晌,擊節讚道:“這倒是一個好主意,也最能隱藏身份,又可出入自由,不過人選便要慎重抉擇了,此事要和糜竺、秦宓好好商量一下!”

劉封看自己要說的都說完了,才笑着對諸葛亮說道:“老師,先父在見到你之時好像還認識了許多荊州名士,不過這些人因在亂世,不肯出仕,如今天下雖然分崩,但格局大致穩定,不知道可否將他們請出來幾個?”

諸葛亮眉毛一挑,警惕的問道:“這話從何說起?”

劉封陪笑道:“當年便聽說水鏡山莊能人無數,又有崔州平之流也是賢士,想他們既然與老師相熟,自然與老師尚有往來,如今只有我們獨自繼承漢室大業,若是他們心存漢室,也應該到出力的時候了!”

其實劉封早就想過這些和諸葛亮一起的傢伙怎麼到後來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要是能挖出來,那蜀國後期人才匱乏的問題便能解決了!

諸葛亮好像沒想到劉封會問道這個問題,怔了一下大笑道:“你小子竟然來挖我的老底,不過這些人如今都已老去,他們也還有幾個弟子,不知道願不願出仕,既然你說了,我覺得也不妨一試,這樣,我寫一封信,你讓人帶到荊州,讓二將軍想辦法聯絡他們!”

劉封見諸葛亮答應,自然高興,馬上說道:“還是我親自去吧,我和山濤一同去荊州,也正好看看荊州的情況!”

諸葛亮看劉封對人才也和劉備一樣很重視,眼中滿是欣慰,點頭說道:“好吧,此事和陛下商量之後你便去荊州!”突然他又說道:“順便你也到漢中去看看子龍他們!”

劉封答道:“子龍叔叔在漢中訓練的騎兵也不少了,還真想去看看呢!”

諸葛亮笑道:“說起來你收編的那三千蠻族兵倒是一個很好的兵種,我看要好好訓練,不過這沙摩柯雖然有些勇力,但帶兵打仗,卻需要一名將領來率領,你可有合適的人選?”

劉封想了一下說道:“我看鄧艾可以,而且他們兩人共同帶過兵,關係也不錯,若是讓鄧艾當主將,沙摩柯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諸葛亮也對鄧艾很是認可,說道:“此人的確是大將之才,不過率領着三千人恐怕有些屈才!”

劉封笑道:“先讓他訓練吧,等成熟了再選合適的人來做,我看我們軍中已經有陳到的三千白耳軍,如今又有了三千無當飛軍,不如讓子龍叔叔再從西涼騎兵中選出三千精銳來,組成西涼騎兵,再配上馬均改進的連弩,若是這三隊兵力在戰場上配合,恐怕戰力不可小視!”

諸葛亮聞言讚道:“沒想到你對軍制改革如此有見解,連我都沒有想到這麼多!”

劉封嘿嘿笑了幾聲,不禁**這些**的部隊在戰場上牽扯敵人大軍,定然讓他們隊形散亂,不能靈活指揮,破敵便勢如破竹!只可惜自己沒有見到當年高順的陷陣營,不過曹操的虎豹騎應該還是有機會見到的,但比起配有馬鞍和馬蹄鐵的西涼鐵騎恐怕要遜色一點吧,要不自己的改革不就白費了?然後又將現在軍隊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一下,建議以後帶兵若是主將戰死則由副將率兵,副將不在,則由伍長等代替,以此類推,否則在這個年代,出戰首先是單挑,主將被殺,士兵就會大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諸葛亮也十分贊同,決定先擬出詳細的方案來試用!

辭別諸葛亮,劉封找到鄧艾和沙摩柯,將剛纔訓練無當飛軍的事情說了一遍,沙摩柯沒想到自己的士兵會得到如此重用,很是高興,鄧艾卻說道:“王爺,屬下雖然願意和沙摩柯一起訓練,但訓練步兵卻非屬下長處!”

劉封一聽也是,但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只好說道:“沙摩柯部雖然是步兵,但卻與傳統的步兵大有不同,要在山地和叢林當中作戰,尋常人也不適合訓練這種兵種,眼下只有你能擔當此任了!”

鄧艾皺眉想了一下,似乎下了個決定,擡頭說道:“王爺,其實訓練這種兵種屬下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只是不知道他想法如何?”

劉封一聽鄧艾還認識什麼厲害人物,自然高興,急問道:“是何人,你先說來聽聽!”

鄧艾答道:“此人也是屬下早年遊歷的時候碰到的一位豪傑,姓褚名燕,字豐文,河北鄄城人士,性格豪爽,善使大斧,此人從來不騎馬作戰,身手敏捷,長出沒於河北的山林當中,因喜歡穿一身黃色衣衫,當地人稱錦毛虎!”

劉封一聽大喜,要是將這種人弄來帶兵,那經驗自然豐富,但他又想到另一個問題:“士載有所不知,眼下訓練此兵已經不需要經驗和勇力,這些沙摩柯都已經具備!”旁邊的沙摩柯聽到劉封的肯定,臉上也有欣喜之色,劉封又道:“但論到排兵佈陣,臨陣指揮,沙摩柯卻遠不如你,所以還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將領才能真正發揮部隊的戰鬥力!”

鄧艾點頭道:“王爺所言甚是,不過屬下當年曾與這褚燕有過一面之緣,此人談吐卻不似表面那樣粗獷,而且對時事也很有見地,以屬下之見,若經過培養,定能成爲將才!”

能得到鄧艾的肯定,應該不會太差吧,想到這裡劉封說道:“那你看如何才能得到此人?”

鄧艾沉思一下說道:“屬下與此人也是一見如故,不如由我寫一封信,王爺託人將此信送到他手上,只要屬下曉以大義,以此人的性格和見地,縱然不會來投,也會前來一探究竟!”

有這種好事,劉封自然不能怠慢,馬上讓鄧艾寫好書信,派人送到秦宓的情報處,讓他派可靠之人前去送信相請!

鄧艾看劉封要離去,又說道:“王爺,屬下還有一事相求!”

劉封笑道:“有什麼事儘管說,我們一起這麼長時間了還客氣什麼?我說你怎麼又叫王爺了?還是將軍聽着順耳!”

鄧艾愣了一下,抱拳道:“是,王爺!”馬上又說道:“哦,將軍!屬下是想若是子龍將軍訓練西涼精騎,可否讓屬下去做副將?”

看來鄧艾還是對騎兵情有獨鍾,便笑道:“此事可以商量,但眼下重要的是訓練無當飛軍,在那個錦毛虎沒來之前,你就乖乖的和沙摩柯一起訓練!”

說完也不理會鄧艾臉上的表情自顧離開,只聽到身後沙摩柯滿意的笑聲!

辭別劉禪、諸葛亮等人,劉封帶着山濤和烈風及一百多親兵離開成都向荊州進發!旬炎留在成都幫助諸葛亮處理政務,也可以從旁得到指點!

自從來到三國,自己還從未真正到過這個四戰之地,雖然也算是偷偷摸摸的來過一次,但總不像這樣來的光明正大!

這一日快要走出永安境內,突然發現一大批馬羣在前面經過,劉封知道是漢中運往荊州的戰馬,於是讓親兵前去問問是誰在負責!

不一時一個滿臉鬍鬚的大漢風風火火的趕了過來,老遠就喊道:“將軍,沒想到在這裡碰到你了!”

劉封從來人的聲音中聽出喜悅和激動,再仔細看時,不正是留在漢中的李燕嗎,對於他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便接觸的人,他心中有着與別人不一樣的情感,連忙下馬跑了過去,在衆人的驚異當中將李燕抱住,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沒想到是你啊,好長時間不見了!”

李燕也被劉封的真情感動,雖然也讓他有些不適應,但心中涌出的激動卻無以復加,就連一旁的士兵都對劉封的認識又多了一層,山濤更是在一旁連連點頭!

劉封笑道:“怎麼這次是你來運送戰馬?”

李燕答道:“自從關將軍取得荊州之後便需要組建騎兵,趙將軍本來是要派別人來做的,但屬下好久未見王舉,甚是想念,所以請命前來!”

劉封拉着他說道:“那正好,我也要去荊州,我們同行!”

李燕聽了也很高興:“將軍,你率兵南征可是立了大功,就連王舉也去了,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啊?”

劉封道:“很快了,你現在好好練兵,將來自然有用得到你的地方!”

李燕笑道:“將軍說的是,聽說蠻族之地非常險惡,將軍可否爲我講講?”

劉封笑道:“此事說來話長,等路上我慢慢給你說吧!你如今在軍中混的如何了?”

李燕摸了一下下巴,委屈道:“什麼叫混得怎麼樣了?屬下可一直是努力練兵,爭取能早日上場殺敵呢!”說道這裡他有些驕傲:“幸得趙將軍提拔,如今屬下和趙統將軍一起訓練騎兵呢!”

劉封欣慰道:“如今你們三個也算是有了成就,但還需要好好學習,將來我軍中騎兵是作戰主力,你表現的機會多得是!”

李燕點頭稱是!

山濤也問道:“李將軍此次運送的戰馬數量多少?”

李燕答道:“這是第一次運送,共有五千匹!”

山濤聞言道:“那將軍的意思是以後還有戰馬送來嗎?”

李燕點頭道:“不錯,這些戰馬已經經過一年的訓練,今年羌人的戰馬又馬上就要送來了,所以要將原來訓練的戰馬運送到其他地方!”

劉封笑道:“荊州也是騎兵的主要戰場,若只是原本的那一萬騎兵定然不夠,所以便將漢中的騎兵調到荊州!”

山濤聞言嘆道:“屬下自從來到益州,見聞頗多,若是如此發展,恢復漢室便指日可待!”

劉封抱拳說道:“無論以後如何,經濟纔是最重要的保障,所以還需要巨源你這樣的人才啊!”

山濤答道:“承蒙王爺擡愛,屬下定當竭心盡力!”

要想以後作戰有後勤保障,看來還得好好發展兩年經濟,等兵糧和軍制都準備的差不多了,便可向曹魏開戰了,目前還是和平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想到以後諸葛亮兵出岐山,到時候自己親自去街亭把守,那便不會再有問題了吧?只要拿下天水等隴西三郡,便可入主雍州,再東取長安,便可君臨天下了!

第34章 名人效應第6章 智取陳倉第45章 叔侄鬥智第10章 鎩羽而歸第21章 疲兵之計第12章 請君入甕第27章 進駐武陵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23章 一國兩制第3章 真的是緣分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12章 龍椅的滋味第5章 盜版空城計第16章 誰是第三者第56章 後起之秀第28章 第一水師第30章 十全九美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43章 圍魏救趙第35章 中秋佳節第14章 好餿的主意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36章 你偏心第38章 連下兩郡第37章 風雲聚會第29章 力排衆議第13章 三面對敵第47章 塞翁失馬第30章 十全九美第24章 山濤的謀略第60章 隆中求才第36章 你偏心第15章 節外生枝第21章 反突圍第5章 戰略眼光第5章 戰略眼光第37章 風雲聚會第58章 軍中無戲言第24章 曹丕篡位第22章 我是看客第27章 發光的金子第35章 老驥伏櫪第56章 後起之秀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25章 白衣渡江第32章 左慈來了第41章 弄假成真第36章 繼承大統第11章 兵臨長安第57章 班師回朝第11章 兵臨長安第47章 塞翁失馬第46章 坐論天下第50章 初擒孟獲第23章 兵進東吳第57章 誰中計了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25章 乘機敲詐第8章 兩軍對壘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29章 獅子開口第18章 孫權的願望第37章 風雲聚會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29章 力排衆議第56章 欲擒故縱第37章 風雲聚會第54章 屢敗屢戰第17章 英雄氣概第17章 英雄氣概第51章 偶像的號召力第11章 西遊記的魅力第8章 兩軍對壘第55章 魏國的陰謀第33章 我要親你第21章 反突圍第46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48章 計賺雍?第56章 後起之秀第44章 驕兵必敗第1章 竹山縣和上庸第43章 棋逢對手第15章 糧草不足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46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6章 謀定而後動第53章 再擒孟獲第14章 葭萌關相會第7章 賈穆的計策第22章 我是看客第39章 震懾羌兵第27章 無賴戰術第42章 文武大會第4章 夜救麥城第55章 魏國的陰謀第36章 你偏心第50章 惺惺相惜第3章 真的是緣分第6章 智取陳倉
第34章 名人效應第6章 智取陳倉第45章 叔侄鬥智第10章 鎩羽而歸第21章 疲兵之計第12章 請君入甕第27章 進駐武陵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23章 一國兩制第3章 真的是緣分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12章 龍椅的滋味第5章 盜版空城計第16章 誰是第三者第56章 後起之秀第28章 第一水師第30章 十全九美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43章 圍魏救趙第35章 中秋佳節第14章 好餿的主意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36章 你偏心第38章 連下兩郡第37章 風雲聚會第29章 力排衆議第13章 三面對敵第47章 塞翁失馬第30章 十全九美第24章 山濤的謀略第60章 隆中求才第36章 你偏心第15章 節外生枝第21章 反突圍第5章 戰略眼光第5章 戰略眼光第37章 風雲聚會第58章 軍中無戲言第24章 曹丕篡位第22章 我是看客第27章 發光的金子第35章 老驥伏櫪第56章 後起之秀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12章 關羽戰馬超第25章 白衣渡江第32章 左慈來了第41章 弄假成真第36章 繼承大統第11章 兵臨長安第57章 班師回朝第11章 兵臨長安第47章 塞翁失馬第46章 坐論天下第50章 初擒孟獲第23章 兵進東吳第57章 誰中計了第7章 將計就計 意外的收穫第25章 乘機敲詐第8章 兩軍對壘第10章 子午谷之兵第29章 獅子開口第18章 孫權的願望第37章 風雲聚會第41章 誰動了我的心絃第29章 力排衆議第56章 欲擒故縱第37章 風雲聚會第54章 屢敗屢戰第17章 英雄氣概第17章 英雄氣概第51章 偶像的號召力第11章 西遊記的魅力第8章 兩軍對壘第55章 魏國的陰謀第33章 我要親你第21章 反突圍第46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48章 計賺雍?第56章 後起之秀第44章 驕兵必敗第1章 竹山縣和上庸第43章 棋逢對手第15章 糧草不足第19章 搗亂的白旗第46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6章 謀定而後動第53章 再擒孟獲第14章 葭萌關相會第7章 賈穆的計策第22章 我是看客第39章 震懾羌兵第27章 無賴戰術第42章 文武大會第4章 夜救麥城第55章 魏國的陰謀第36章 你偏心第50章 惺惺相惜第3章 真的是緣分第6章 智取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