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

董昭的話音剛落,劉贇的嘴角不由得是微微地翹了起來。司馬懿司馬仲達,未來的晉高祖、晉宣帝,他竟然要來雒陽城了。劉贇一想到這裡,眼中的寒光卻是越來越犀利了起來。

晉朝的建立主要就是在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這三人的身上,而司馬昭就是司馬懿的兒子,而司馬炎則是司馬懿的孫子。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司馬懿爲高祖宣皇帝,故也稱作爲晉高祖、晉宣帝。

劉贇是決不允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而一切的責任就是在這司馬懿的身上。說司馬懿是大器晚成也一點不誇張,此人的雄才大略甚至超過了諸葛亮、郭嘉等人。而他的後人更是統一了整個三國,使得三國之爭最後都歸入了晉朝時代,所以此人決不能留。

劉贇在心裡有了自己的主意後,便對衆大臣說道:“陛下歸隱的事情務必要保密,那伏皇后不是一直都待在冷宮裡嗎?這次就讓他們夫妻倆一起去山陽府吧。至於那位宋皇后就讓她陪在假皇帝的身邊,並禁止任何外人與他們接觸。還有陛下的兩個孩子也隨他們一起去吧,畢竟他們也是我劉家的血脈,本王還做不出那種心狠手辣的事情來。”

劉贇此話一出,田豐、沮授等人的臉上不由得都流露出了一絲寬慰的表情出來。當此事告一段落後,劉贇又繼續說道:“那些死掉的反賊都就地埋了吧,至於楊彪父子及朝中的參與者一律斬立決,並將他們的家人全都發配到塞外去養馬吧,這樣也算是給其他人一個警告了。”

劉贇的話剛說完,賈詡連忙插言道:“王爺,這次咱們還抓了不少許昌來的門閥子弟,不知王爺要如何處置他們?”

聽到賈詡的稟報後,劉贇呵呵一笑,道:“這些子弟可都是財神爺,千萬別讓他們死了,留着他們本王也許還能換回更多的利益來,就看那些世家門閥如何來贖回他們的子弟了。”

劉贇此話一出,所有人是瞬間就明白了過來。這些門閥子弟對劉贇起不到任何的威脅,因此劉贇纔打算將他們賣出個好價錢來。至於派誰去談這筆買賣,劉贇的心裡也已經有了人選,那就是中書令陳羣陳長文。陳羣也是潁川的門閥子弟,並且也擅長與這些人打交道,由他來接手此事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兩日後,許昌派出的使者終於來到了雒陽城裡,隨司馬懿一起來的還有那華歆華子魚,明面上司馬懿是正使,其實真正做主的人則是這華歆。

而接待他們的人則是董昭,畢竟他是禮部尚書,同時這也是他的職責。當華歆準備進宮去覲見陛下時,董昭則冷笑地說道:“子魚兄,難道你也想再來一次衣帶詔案嗎?我們王爺可是看在曹公的面上,才讓某來接待你們,子魚兄可千萬不要得寸進尺纔是,否則王爺發起火來可沒有誰能幫得了你們。”

董昭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想要見陛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衣帶詔的風波還沒有過去,所以千萬別在這件事情上自找麻煩。

其實華歆也是在試探劉贇的態度,如果劉贇沒有再追究此事,那接下來的談判將會順利許多。但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事了,那位王爺正在氣頭上,誰去招惹他就得承擔他的怒火,所以華歆縮了縮脖子,便岔開了話題。

而一旁的司馬懿一直沒有開口說話,彷彿就像是一名僕從似的站在華歆的身後,任由華歆去與那董昭交涉。而這時的華歆也反應了過來,他連忙側過身去向董昭介紹道:“董大人,我身後這位乃是司馬建公的二子司馬懿,同時他也是曹公派來的正使。別看仲達他年輕,當年在華容道前他可是受過攝政王大人的點評,因此曹公纔將他派了出來想緩和你我兩家的關係。畢竟你我兩家還是盟友,而曹公也不願將你我兩家的關係搞得太僵,所以我等也想去拜見一下攝政王大人,不知董大人可否與我們安排一下。”

聽到華歆想要去拜見劉贇時,董昭頓時就有些不耐地說道:“現在攝政王大人正在接待從南疆來的客人,恐怕一時半會兒無法接待你們。不如你們先去館驛中休息,等攝政王大人忙完了國事後,某自會去與他說的。”

此時的司馬懿和華歆都從董昭的口中聽出了劉贇對他們的不滿,所以纔會怠慢了他們。但這次的事情確實是他們一方做得太過火了一些,劉贇要對他們擺臉色,他們也只能是接受了下來。

在隨後的幾天裡,馬超帶着祝融氏以及那些土司和洞主們,是遊遍了整個雒陽城,把南疆來的蠻人們看得是眼花繚亂。同時他們也在雒陽城裡是買了大批的商品,準備帶回去送給自己的族人們。

而這時候跟在他們身邊的馬超,也不時地向他們講解起了新政的好處來。比如南疆的商品同樣可以運到雒陽城裡來賣,而換得的錢財也可以在雒陽城裡交易其他的商品。同時等到攝政王大人統一了整個大漢後,他們的商品就可以賣到漢地的任何地方去了。

馬超的話說的洞主們是心潮澎湃,雒陽城的繁華已經讓他們是流年往返。同時他們對漢朝的強大也是越來越恐懼,如果現在再有人鼓動他們造反的話,他們肯定會將此人是大卸八塊的。

就在這些蠻人們快要回去之前,劉贇則帶着他們去皇宮裡參見了陛下劉協。皇宮裡的金碧輝煌同樣把他們驚得是目瞪口呆,等到朝見大漢皇帝時,所有的蠻人們都忍不住是跪在了地上,並高呼起了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口號來,其實這都是馬超在臨來前特意交待過他們的事情。

而這些蠻人在見識到了大漢皇帝的威嚴後,都情不自禁地低下了他們的頭顱來。而此刻坐在龍椅上的假劉協看了看劉贇的臉色後,也是將這些蠻人們是勉勵了一番,同時再收下他們進獻的禮物後,也大方地賞賜了一些貢品給他們,把那些洞主和土司們給感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二百五十九章 貿易談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孫劉結盟 (上)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孫輔投降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三百八十一章 火燒都護井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二百四十三章 議遼東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四百九十九章 索要大小喬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反叛聯盟第五十六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幽州叛亂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二百八十八章 盡得人才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五百九十八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五章 過目不忘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出南郡第四百八十八章 江東危也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太原之戰 (中)第五百八十章 強渡黃河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八十六章 請師伯出馬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智取扶風城 (中)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一百零八章 渤海太守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一百一十章 硬闖刺史府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四百二十七章 生擒孟獲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四百三十三章 衣帶詔第二百零六章 疲兵之計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智取吳郡 (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城防要塞第五百六十九章 華佗現世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進授首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三十二章 鍛造師蒲元第四十三章 新年臨近第四百五十四章 烽煙四起 (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第七十四章 西峰嶺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覲見天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
第三百九十九章 赴約第五十一章 殺雞儆猴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一百八十章 兗州大戰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二百五十九章 貿易談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孫劉結盟 (上)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漁陽 (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阻擊袁軍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孫輔投降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三百八十一章 火燒都護井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二百四十三章 議遼東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四百九十九章 索要大小喬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五百三十二章 反叛聯盟第五十六章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五百七十三章 子不教、父之過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幽州叛亂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二百八十八章 盡得人才第三百八十七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立新功(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五百九十八章 攻心爲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羣儒 (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五章 過目不忘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出南郡第四百八十八章 江東危也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八十六章 太原之戰 (中)第五百八十章 強渡黃河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八十六章 請師伯出馬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反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智取扶風城 (中)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謀反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二百六十章 鮮卑內鬥第四百五十章 糜家有女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一百零八章 渤海太守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一百一十章 硬闖刺史府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戰 (上)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四百二十七章 生擒孟獲第十五章 前往中山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棄城而逃第四百三十三章 衣帶詔第二百零六章 疲兵之計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智取吳郡 (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城防要塞第五百六十九章 華佗現世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戰定乾坤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遇良臣第一百四十章 謀定而後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進授首第一百八十一章 曹操中伏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三百一十七章 廢除帝后第三十二章 鍛造師蒲元第四十三章 新年臨近第四百五十四章 烽煙四起 (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第七十四章 西峰嶺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覲見天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二十八章 廢史立牧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臨危受命